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九年级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九年级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20 07:27:05

文档简介

龙岭学校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九年级历史答题卡
(
班级:
姓名:
试室号:
考号:
座位号:


线
)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
分)
问题一:事件:

1
分)
措施:

4
分)
问题二:措施:

1
分)
措施:

4
分)
问题三:战役:

1
分)
三国鼎立的战役:

1
分)

题四:名称:



3
分)
)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7
分)
问题一:举例:

2
分)
问题二:原因:

1
分)
问题三:目的:

1
分)
作用:

1
分)
问题四:意识:

2
分)
)
(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
分)
问题一:特点:

1
分)
日本:
;天竺:
;(
2
分)
书:
;(
1
分)
问题二:因素:

2
分)
启示:

2
分)
问题三:时间:
;(
1
分)
目的:

1
分)
西洋:
;(
1
分)朝代:


2
分)
问题四:作用:

1
分)
局面:
;(
1
分)
影响:

1
分)
启示:

2
分)
)龙岭学校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九年级历史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戴源 审题人:郑化文
一、选择题(在下面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其选出并填入相应的表格中,每个2分,共60分)
1、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 )
A.会建造房屋 B.会使用天然火 C.会制造彩陶 D.会种植水稻
2、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半坡原始居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神话传说人物是(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4、下列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历史的是( )
①甲骨文 ②司母戊鼎 ③秦陵兵马俑 ④圆形方孔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6、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
A.炎黄战蚩尤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春秋争霸
7、战国时期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8、《史记 商君列传》载:“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 C.推行郡县制 D.确立行省制9、龙岭学校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 活实,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
观点,其中更为合理的是( )
A.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B.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
C.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让其闭门修炼、自行解决
D.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
10、“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该诗赞颂了秦王嬴政哪些历史功绩(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C.修筑万里长城 D.书同文,车同轨
11、“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约,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
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⑤ B. 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12、一位同学参加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战乱频繁,社会经济没有任何发展 B.封建国家的分裂推动了社会进步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13、“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为它的开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A.班超 B.张骞 C.郑和 D.玄奘
14、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我们知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B. 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
C.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
D.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不得人心
15、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且与佛教盛行相关的是
A.王義之的字 B.顾恺之的画 C.石窟艺术 D.青铜器
16、“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
A.促进了经济交流 B.促成了贞观之治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加重了人民负担
17、“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及第谣》与下列哪一制度直接相关( )
A.行省制度 B.三省六部制度 C.科举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18、唐朝后期,一位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回来后向人们描述了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描述中不可能提到的是( )
A.遣唐使陆续回国,参加国家建设 B.人们在议论鉴真传法
C.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
D.戚继光打败倭寇的消息在日本传开
19、美国学者罗兹 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 “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
A.活字印刷术 B.交子 C. 指南针 D.造纸术
20、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丝绸之路开通 B.南方经济发展
C.市民阶层壮大 D.生产工具改进
21、下面哪一组搭配是错误的( )
A.大闹天宫——《西游记》 B.三顾茅庐——《三国演义》
C.黛玉葬花——《窦娥冤》 D.武松打虎——《水浒传》
22、郑和下西洋时最远到达( )
A.印度沿岸和红海沿岸 B.印度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榜葛剌和红海沿岸
2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民族英雄郑成功在给殖民者的信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信中所说的“贵国”是( )
A.葡萄牙 B.俄国 C.英国 D.荷兰
24、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张骞通西域 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郑和下西洋
A.祖国统一 B.民族团结 C.中外交往 D.抵抗侵略
25、龙岭学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其收集的历史资料中不恰当的是( )
A.军机处的设立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雅克萨之战
26、我国56个民族中形成于元朝时期的是( )
A.蒙古族 B.满族 C.藏族 D.回族
27、17世纪,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两次雅克萨之大战后,双方通过签署哪一文献基本解决了中俄东端边界的争端问题,给人民带来了安宁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瑷珲条约》
28、明长城的东西至点分别是( )
A.辽东 临洮 B.山海关 玉门关
C.鸭绿江 嘉峪关 D.山海关 临洮
29、你认为清朝设驻藏大臣的主要目的是( )
A.抵抗荷兰侵略 B.平定回部叛乱
C.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0、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 )
A.禁止中国对外贸易 B.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分久必合,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
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三: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三国志 诸葛亮传》
材料四:三国鼎立形势图:
问题一:阅读材料一,请回答:李白诗中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1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推行了哪些措施 (4分)
问题二:材料二中提到的是汉武帝实行的什么措施 (1分)除此以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4分)
问题三:材料三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 (1分)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哪一次战役后奠定的 (1分)
问题四: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请根据材料四《三国鼎立形势图》正确填写三国的名称。(3分)
3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7分)
步骤一: 走进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问题一:举例说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存在的关系。(各举一例)(2分)
问题二:南北朝时期除了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外,民族大融合出现的原因还有哪些 (答出一点即可)(1分)
步骤二: 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问题三:上图再现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请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1分)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 (1分)
步骤三: 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问题四: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2分)
33、 观察下列图片:(18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问题一:图一、图二中两人的对外活动,反映了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什么特点?(1分)请你写出唐朝与日本、天竺交往中最有影响的两位使者的名字。(2分) 他以亲身见闻写成了一部什么书?(1分)
问题二:促进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什么呢?(答出两点即可,2分)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分)
问题三:郑和七下西洋的起止时间是什么?(1分)目的是什么?(1分)当时的“西洋”是指今天的哪里?(1分)说说郑和所处的朝代前后分别是什么朝代?(2分)
问题四:图一、二和图三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1分)图三反映的历史时间结束后,对外交往逐渐减少,到清朝导致了什么局面的出现?(1分)这种局面的产生对后世有何影响?(1分)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2分)
6龙岭学校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九年级历史答案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戴源 审题人:郑化文
一、选择题(在下面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其选出并填入相应的表格中,每个2分,共60分)
1-5:BDAAD 6-10:CABAB 11-15:CDBCC
16-20:ACDDB 21-25: CCDCA 26-30:DACCB
二、非选择题
31、问题一:事件:秦始皇统一六国。(1分)
措施:政治: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单位等;
文化: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军事:北修长城抵御匈奴,南修灵渠讨伐越族(4分)
问题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
措施:政治: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
经济:使用五铢钱
文化: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外交:派张骞出使西域
军事:派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4分)
问题三:官渡之战(1分);赤壁之战(1分)
问题四:魏、蜀、吴(3分)
32、问题一:和:呼韩邪单于归顺汉朝;昭君出塞等;
战:蒙恬反击匈奴;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等。(和战各举一例,2分)
问题二:黄河流域的统一;各民族的长期接触与交往;少数民族的内迁与汉族人民的交流等。(答出一点即可得1分)
问题三: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1分)
作用: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开通了丝绸之路。(1分)
问题四: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言之有理即可,2分)
33、问题一:特点:弘扬唐朝文化,积极吸收别国的先进文化(或兼容并蓄)(1分)图一:鉴真 图二:玄奘(2分)
书:《大唐西域记》(1分)
问题二:因素: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对外开放政策;对外交通发达。(2分)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2分)
问题三:时间:1405——1433年;(1分)
目的:为了加强海外的联系,并宣扬国威。(1分)
西洋:印度洋;(1分) 朝代:元朝、清朝;(2分)
问题四:作用:都是加强了中外的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1分)
局面:闭关锁国;(1分)
影响: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使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最终遭致殖民侵略。(1分)
启示:加强交流、实行开放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闭关自守、盲目自大只能导致落后挨打。我国今天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言之有理即可,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