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八年级语文(北师大版)上册导学案(无答案):悟沙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秋八年级语文(北师大版)上册导学案(无答案):悟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8-20 16:0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目 语文 课题 悟沙
主备人 审核人 学案类型 新授课 学案编号
学 习 目 标 1、字词的学习,我能独立解决。2、通过小组合作我们要理解课文内容。3、借助参考资料把握文章的主旨。4、我把自己知道的要展示给大家。
重点:理解文章中作者对沙的描写。
难点:多角度体验和感悟事物。
作家作品:刘元举,现为辽宁作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作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篇小说《黑马·白马》,中短篇小说集《人情》;长篇纪实小说《手相梦》;长篇报告文学《中国钢琴梦》等。《悟沙》选自96年第6期《散文选刊、海外版》。生字注音:锉刀 曝热 器械 折煞 动辄 豁谷 纵横捭阖 所向披靡 影影绰绰 高亢 窒息 荒 冢 谛听 侃 呛 缱 绻词语解释:侃: 缱绻:卑琐: 一筹莫展: 所向披靡: 魅力:影影绰绰: 文人墨客: 呼号:熟读课文,探究问题1、作者对沙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2、作者描写沙时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3、“一粒沙中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悟沙》一文,你觉得作者通过沙悟到了哪些哲理?4.《悟沙》最后两段有何深刻含义? 还有问题吗,提出来共同解决。帮你赏析重点语句;我把黄沙视作西部的语言,我陶醉于我的发现,我把它渲染得绚丽多姿,魅力无边。这正好说明在他心灵中,有着这种特有的精神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否则他不可能对于西部大自然的地貌残缺特征,欣赏到了这种程度,他竟这样强调:“我坚信,读懂了沙子就读懂了西部,读懂了柴达木。”刘元举先生看到了什么,什么东西最使刘元举先生才思得以激发,我们就知道他的心灵风貌,或者说,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一个什么的家伙,或者文雅一点说,他所追求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人格。给你写作借鉴:这篇文章的最大特点不在于他的强悍和奇诡,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满足于用他的眼睛去享受奇诡风景的刺激。譬如,在本文中,元举的生命激情总是被目光里的恢宏、坚忍或崇高所唤醒、所牵动:“因为松散而任人宰割,因为松散而过于低贱,因为松散而形不成气候,更形不成风景。但是,在这里我看到的沙子却具有着伟大的魅力。这种伟大魅力是来自一种群体意识。它足以震动天地万物,更能够震动人类。”小结:本文作者通过对西部风沙的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和体验,写了自己由欣赏赞美到害怕和逃避。最终悟出人类应该爱护自己的生存环境,不应让风沙肆虐,整个民族也应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不应你争我夺,像一盘散沙。修辞知识——谈谈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也叫譬喻,是根据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之间的相似点(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比喻的作用:1、用比喻来对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2、 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3、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 备注(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备注(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备注(教师复备栏及学生笔记)
装 订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