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口 章末检测试卷(一)(含答案)-2024春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人口 章末检测试卷(一)(含答案)-2024春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01 19:1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人口 章末检测试卷(一)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23·福建厦门期末)下图为“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与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
2.该区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自1935年以来,我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胡焕庸线”具有高度稳定性。下表为我国2000~2020年各区域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变化(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为“0”,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明人口分布越趋向均衡)。据此完成3~5题。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全国 0.711 0.718 0.735
胡焕庸线两侧 东南半壁 0.517 0.534 0.566
西北半壁 0.754 0.748 0.752
四大地区 东部 0.365 0.398 0.427
中部 0.302 0.305 0.336
西部 0.773 0.765 0.771
东北 0.449 0.459 0.504
3.2000~2010年,表中数据显示(  )
A.东南半壁人口趋向均衡
B.西北半壁人口趋向集中
C.东部地区人口趋向集中
D.中部地区人口趋向均衡
4.2000年以来,东北人口基尼系数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
A.乡村振兴有序推进 B.粮食产量提高
C.生态环境持续退化 D.矿产开采逐步萎缩
5.下列省份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与我国人口分布现状基本一致的是(  )
A.四川 B.陕西 C.吉林 D.湖南
(2023·山东潍坊统考)廊坊市是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地处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之间,被称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近年来,受“北漂族”工作在京津、居住在廊坊的影响,廊坊市人口增长迅猛,成为河北省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地级市。下图为“1953~2020年廊坊市总人口及年平均增长率变化图”。据此完成6~8题。
6.廊坊市人口增长速度快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出生率较高 B.人口迁入量较大
C.人口死亡率骤降 D.人口老龄化程度较轻
7.廊坊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优越的地理位置 B.舒适的气候条件
C.较高的经济收入 D.良好的教育环境
8.人口快速增长对廊坊市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资源
B.缓解城市的人地矛盾
C.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D.改善城市的交通秩序
(2023·江苏苏州联考)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与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等密切相关。下图为“2016年东北地区流出人口不同年龄段目的地居留意愿统计图”。据此回答9~11题。
9.统计显示该年(  )
A.流动人口中年轻人占比最小
B.老年人多数倾向于回乡养老
C.青壮年目的地居留意愿最强
D.年龄越小继续流动意愿越强
10.影响30~50岁年龄段流出人口目的地居留意愿的主要因素是(  )
A.婚姻状况 B.就业收入
C.子女教育 D.养老保障
11.我国各城市吸引流动人口的根本措施是(  )
A.放松落户限制 B.落实保障住房
C.推行普惠医疗 D.促进产业发展
(2023·陕西延安期中)读“2011~2019年杭州市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数量统计图”,完成12~13题。
12.2011~2019年杭州市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水平较高,人口出生率较高
B.经济增长较快,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C.死亡率降低导致人口增长加快
D.产业结构升级,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
13.人口快速增长给杭州带来的影响包括(  )
①降低人口老龄化水平 ②缓解人地矛盾 ③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④改善城市交通条件 ⑤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完成14~15题。
“环境负担”公式:EB=P+A-T P——人口 A——消费程度 T——创造财富的技术 EB——环境负担
14.上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
A.耕地面积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减少
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15.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单产
D.增加粮食进口量,缓解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2023·福建宁德期末)“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到一年中一个特定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下图为“部分年份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说明(  )
A.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
B.经济下滑,资源供给数量不足
C.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
D.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
17.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的主要措施是(  )
A.增加地球资源产出 B.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D.调整人口合理容量
下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完成18~20题。
18.影响图中甲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交通 C.水资源 D.宗教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东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
B.我国西部的实际人口数量小于人口合理容量
C.若实际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当地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D.若实际人口数量等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人口与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20.下列关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叙述正确的是(  )
A.科技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B.对外开放程度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C.不同历史时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同
D.资源越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指出图中人口密度在10人/km2以下的省级行政区名称。(2分)
(2)我国各地资源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具体说明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6分)
(3)分析西藏自治区人口密度小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2分)
22.(2023·江苏南通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卡塔尔国土面积约1.15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区为覆盖沙土的荒漠,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2022年2月最新数据显示,卡塔尔人口数量为288万人,其中卡塔尔本地居民约占15%,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如下图)。
(1)分析卡塔尔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原因。(4分)
(2)说明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移民占卡塔尔人口比重较大的原因。(4分)
(3)简述大量移民涌入对卡塔尔的有利影响。(6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而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2016年我国首次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到902万人。截至2018年8月底,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人,与2016年相比,下降了22.7%。下图为2016年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农村留守儿童占比情况图。
(1)说明中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的原因。(4分)
(2)针对数量较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简述中、西部地区可采取的合理措施。(4分)
(3)分析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总体数量较前几年大幅度减少的原因。(4分)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 175万人,人口压力巨大,同时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之间人口压力差异明显。下图为某年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近年来新疆流动人口的主要来源。
材料二 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
省级行政区简称 沪 苏 津 粤 辽
人口承载状况 0.2~0.8 0.3~1 0.5~1 0.2~0.7 0.7~1.3
省级行政区简称 鄂 豫 贵 甘 内蒙古
人口承载状况 0.9~2 >2 >2 >2 >2
(1)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分布规律是什么?这与我国人口密度的分布规律有什么相关性?(2分)
(2)河南和新疆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都比较大,成因有什么差异?(3分)
(3)近年来,新疆的流动人口已突破400万人,主要来自河南、四川等省级行政区的农村地区,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4)从表中可以看出哪两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负担最轻?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
章末检测试卷(一)
1.A 2.D [第1题,读图可知,当地海拔高的地区,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较小,海拔低的地区,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较大,因此该图反映了地形是影响四个区域人口与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故选A。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④区域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最大,且该区域地势低平,临近河流,水源丰富,因此该区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④。故选D。]
3.C 4.D 5.A [第3题,2000~2010年,西北半壁人口基尼系数下降,反映人口分布更趋向均衡,B错误;东南半壁、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人口基尼系数都上升,人口趋向集中,A、D错误,C正确。第4题,2000年以来,东北人口基尼系数变大反映人口分布趋向集中,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有关。乡村振兴、粮食产量提高有助于促进人口均衡分布,A、B错误;生态环境持续退化与东北实际情况不符,C错误;东北地区矿产资源开采大多进入减产阶段,资源型工业衰落,人口大量外迁,而中心城市向外迁移的人口相对较少,人口相对集中于中心城市,所以选D。第5题,我国人口分布现状是东南部密集,西北部稀疏。四川省东南部的成都平原人口密集,西北部的川西高原人口稀疏,与我国人口分布现状基本一致,A正确;陕西省关中地区人口密度大,南、北部人口密度小,B错误;吉林省中部人口密度大,东、西部人口密度小,C错误;湖南西部、南部和东部人口稀少,中部和北部人口稠密,D错误,所以选A。]
6.B 7.A 8.C [第6题,根据材料“受‘北漂族’工作在京津、居住在廊坊的影响,廊坊市人口增长迅猛”可知,廊坊市人口增长速度快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入量较大,故B正确。第7题,廊坊市地处北京和天津之间,受两座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深刻,同时也是众多“北漂族”迁入购房定居的首选之地,因此,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影响廊坊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故选A。第8题,迁入廊坊市的人口多是在北京和天津工作的“北漂族”,并不能为廊坊市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资源,A错误;大量人口迁入廊坊市,将会加剧廊坊市的人地矛盾,造成交通拥堵等问题,B、D错误;人口的快速增长会促进廊坊市的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故选C。]
9.C 10.B 11.D [第9题,该图表示流动人口不同年龄段目的地居留意愿统计,不是各年龄段人数占比统计,不能看出流动人口中年轻人占比,A错误;图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50%愿意在目的地居留,B错误;青壮年是指19到59岁人口,图中显示该段人口目的地居留意愿大都超过50%,特别是30到34岁人口居留意愿最强,C正确;图中继续流动人口占比最大的是60岁及以上人口,D错误。故选C。第10题,30~50岁年龄段流出人口目的地居留意愿很强,该年龄段是主要的劳动人口,就业机会和收入是该年龄段目的地居留的主要影响因素,B正确。第11题,各城市吸引流动人口的根本措施是刺激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发展,为劳动力人口提供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才能让其选择居留,D正确;A、B、C是可行措施,但不是根本措施。]
12.B 13.D [第1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2011~2019年杭州市常住人口增长较快,户籍人口变化较小,影响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增长较快,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人口增长较快,B正确;户籍人口增长较慢,人口出生率较低,A错误;图中未反映死亡率的相关信息,C错误;产业结构升级吸引的主要是高素质劳动力,D错误。第13题,杭州市主要迁入人口为青壮年劳动力,会降低人口老龄化水平,①正确;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会加剧人地矛盾和城市交通运输的压力,②④错误;大量外来人口可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动力,③⑤正确。所以选D。]
14.C 15.C [第14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人均耕地=可耕地面积/总人口数,可以得出人均耕地面积比单一的人口数量变化或耕地面积变化更能反映人口与耕地面积之间的矛盾。从图中可以看出,近50年来,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而总人口数在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在减少,说明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故选C。第15题,由材料可知,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推广良种,提高单产,体现了科技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能减轻耕地环境负担,故选C。]
16.C 17.C [第16题,由图示可知,“地球生态超载日”日益提前,即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应是人口的不断增加,加速了资源的消耗。选C。第17题,人口的不断增加,加速了资源的消耗,所以要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同时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地球资源总量在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加大资源的开采力度,只会导致“地球生态超载日”的提前到来;人口合理容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随意调整。选C。]
18.A 19.D 20.B [第18题,由图可知,甲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此处海拔高,空气稀薄,生态环境较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所以人口稀疏,A正确。第19题,目前从实际人口数量看,东西部实际人口数量已超过人口合理容量,A、B错误;若实际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当地自然资源已经过度利用,C错误;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D正确。第20题,科技水平越高,资源的利用率越高,则人口合理容量越大,A错误;对外开放程度越高,从区域外获得的资源越多,因此人口合理容量越大,B正确;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水平不同,科技水平不同,资源环境受到的影响不同,因此资源环境承载力也不相同,C错误;资源越丰富,资源能够承载的人口和产业规模越大,因此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D错误。故选B。]
21.(1)西藏自治区、青海省。
(2)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平原地区人口多,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地区人口少;汉族居民集中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交通不便。
22.(1)卡塔尔气候全年炎热干燥,沿海地区气候相对凉爽湿润,适宜人类居住;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地处沿海,海运便利,便于对外交往与联系。
(2)卡塔尔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或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经济落后,居民经济收入低);印度、巴基斯坦人口多,劳动力丰富;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距卡塔尔较近。
(3)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状况;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卡塔尔的对外文化交流。
23.(1)经济发展水平低,外出务工的人员较多;人口基数大,儿童人口多;农村人口较多,人地矛盾较大等。
(2)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会福利保障等。
(3)农村经济发展,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部分发达地区户籍制度改革,随迁子女就近入学等。
24.(1)分布规律:总体上由东向西呈增加趋势。相关性:相反(负相关、相背离等)。
(2)新疆生态环境脆弱,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小;河南人口基数大,面积相对较小。
(3)新疆地广人稀,土地、矿产等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河南、四川等省级行政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4)上海(沪)、广东(粤)。原因:自然条件优越;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高,对资源的利用率高;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