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蕴(yùn) 绮绣(yǐ) 皲裂(jūn) 烨然(yè)
B 敝衣(bì) 缟素(gǎo) 撰写(zuàn) 容臭(xiù)
C 缊袍(yùn) 拜谒(yè) 貂裘(qiú) 叱咄(cì)
D 惆怅(chàng) 诋毁(dǐ) 唐雎(jū) 不屑(xi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灾后的营救行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舍生取义的英雄模范,他们临危不惧、勇往直前,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宣告: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众志成城的精神,是任何大灾大难都击不垮、打不倒的。
B.穷并不能消磨我们求学的意志,即使囊萤映雪,我们也要坚持下去。
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得益彰。
D.《朗读者》播出后好评如潮,董卿精美的语言和睿智的思想,让很多观众受益匪浅。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出使)
B.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广:扩充)
C.长跪而谢之曰(谢:感谢)
D.寡人谕矣(谕:明白,懂得)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先达德隆/望尊
B.益慕圣贤/之道
C.门人弟子/填其室
D.手指不可/屈伸
5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我特地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告诉他。)
C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虽然这样,但是,接受的封地是从先王那里,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轻易交换!)
D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真的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6.诗文默写。
(1)《渔家傲 秋思》中写思家难归,将士们借酒浇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与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马快弦急说明战斗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满江红》中写秋瑾感叹尘世间无知音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立夏”即为夏季的开始。
B.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史书”是我国历史的重要佐证,其编写体例较多。司马迁的《史记》为编年体,刘向的《战国策》为国别体,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纪传体。
C.“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祭祀的“土神”和“谷神”。后用“社稷”代表国家。
D.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颜真卿的楷书《多宝塔碑》、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都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8 为传承民族文化,学校决定开展“诵读经典,传承传统”的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诵读经典】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支持人,请你设计一下这次比赛活动的开幕词。
(2)【活动经典】毕业在即,请你仿照示例,从下列名句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写在送给班长的贺卡上,并根据所选的名句写出你的祝福。
示例: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愿你勇攀人生的高峰,去领略世界的魅力和壮阔。
A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B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传统节气】下列两幅对联分别写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那个节气?请你从备选答案中选出相应的节气填在横线上。
①闻得春雷动,只是一声,虫醒桃开莺恰恰
说来地气苏,正逢二月,牛耕日暖雨微微
②昼夜等长,旧巢又是栖玄鸟
寒暑渐易,新柳皆来扭绿腰
备选答案:立春雨水 惊蛰 春分 白露 秋分
【推荐经典】你校将向来访的美国交流生赠送国学经典,请你从《论语》《唐诗三百首》《西游记》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拟写一句推荐语。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
A.衡阳雁去 B.四面边声
C.长烟落日 D.孤城紧闭
10.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燕然术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11.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故不为苟得
(2)故患有所不辟
(3)蹴尔而与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13、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得之则生 B、蹴尔而与之
C、呼尔而与之 D、行道之人弗受
14、 翻译下列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文: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15、按要求填空。
①这段文字先设喻引出论点 ,然后从 两面论证论点。
②文中所说的“甚于生者”指的是 ,“甚于死者”就是 。
文章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今天还有坚持“义” 的必要吗 为什么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教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替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背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丙】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1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军士吏被甲 被:
(2)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日 兵:
(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
18.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闻天子之诏
已而之细柳军
B. 皆布衣之士也
C 称善者久之
D. 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19.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0. 【甲】文中周亚夫被汉文帝称为“真将军”,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唐雎能够不辱使命,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周亚夫和唐雎都彰显了孟子心目中大丈夫“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1. 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对周亚夫言行的正面描写较少,只“介青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一处却如画龙点睛,使周亚夫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B. 【乙】文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一句,掷地有声,表现出唐雎鲜明的个性。
C. 【甲】【乙】两文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写汉文帝与秦王,目的是与周亚夫和唐雎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周亚夫和唐雎的“大丈夫”形象。
D. 【甲】【乙】两文都能从多角度刻画和丰富人物形象,展现周亚夫和唐雎为国担当的英雄风采,场面描写有声有色,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阅读危机是心灵缺氧
①培根曾经说,阅读是一种消遣。从大众文化的层面上理解,以前大部分普通中国人也是为了消遣才读书。在被称为“文化热”的20世纪80年代,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门庭若市的新华书店和各类书摊,阅读是那个相对匮乏同时也相对悠闲时代的精神消遣。但这种热情并不专属于阅读,而是一种对精神生活丰富性的渴求,随后以《渴望》为代表的电视连续剧就以新的形式抢占了人们晚饭后的时光。
②因此,信息时代所谓的阅读危机多少被夸大了,只不过是新的文化形式和消遣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读书而已。从整体上看,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而不是更贫瘠了,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方便了而不是更封闭了。100多年前,尼采也曾对报纸的出现忧心忡忡,认为这种快速折损的消耗品将会干扰人们对经典阅读的兴趣,后来证明他多虑了。
③这么说并不意味着阅读危机不存在,而是说它需要被更清晰地表达。当我们说自己不读书时,意思常常是没有读书的时间或心情,而不是说无书可读,这背后是一种时间焦虑。中国社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就逐渐进入了一个加速奔跑的时代,时间成了稀缺资源。尤其到了信息和时间都碎片化的网络时代,人们在不停地快速切换中,表现得像某种焦虑症患者。
④因此,阅读危机的实质是,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围困的心灵缺氧状态。刚看了五分钟电子书,就被弹出的新闻链接吸引了注意力;这一分钟还在为某一公共事件激愤不已,下一分钟可能就因为某个段子开怀大笑。照这个趋势,未来人类的心智结构或将改变,变得像金鱼一样只有7秒钟的记忆。同时,由于缺乏深度的内心体验,网络时代人们的精神气质开始变得雷同。
⑤慢下来,读读书,不仅仅以阅读的名义进行,更应该站在保护一颗健全心灵的高度,站在人文危机的高度来看待。如果说社会发展是一匹骏马,阅读及其代表的人文精神就应该是驾驭它的缰绳,不应该任由它在我们手上滑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微词典】[1]门庭若市: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2]忧心忡(chōng)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3]驾驭(yù):使服从自己的意志而行动。
22.作者认为,真正的阅读危机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出。
23.第②段中加点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24.第④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5.文章最后一句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三、作文
26.题目:生活,是一面镜子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学校名和地名。
答案
D 2.C 3.C 4.C 5、C
6.(1)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2)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3)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4)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7.B
8、(1) 同学们,诗词经典是我国悠久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将举行吟咏诗词比赛,把中国伟大的文化发展下去。(意近即可)
(2)选A,愿你像秋日晴空中的冲天一鹤,奋发有为,大展宏图。
(3)惊蛰春分
(4)《论语》:从简练质朴的语言中领略中国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
《唐诗三百首》 :走进文学殿堂, 欣赏诗歌 黄金时代的旷世杰作。
《西游记》: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聆听一曲降妖伏魔、百折不挠的赞歌。
A 10.C 11.D
12、因此,所以 通“避”,躲避 用脚踢 停止
13、D
14、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不只是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丢掉罢了。
15、参考答案:①舍生而取义者也 正反 ②义 不义
16、答案示例:.“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
17. 被:同“披”,穿着;兵:兵器;谢:道歉 18. B
19. (1)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进入军营
(2)但安陵国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只因为有先生您啊!
20. ①. 信守军规、从严治军(忠于职守) ②. 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临危不惧、机智果敢) ③. 威武不能屈 21. C
22.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围困的心灵缺氧状态。
23.不能删去,“从整体上看”起限制作用,说明信息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方便了,是宏观上的现象,就局部而言未必如此,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准确性、严密的特点。
24.运用了举例论证,作者以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例,证明了阅读危机的实质,是“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岡困的心灵缺氧状态”这一观点,直观形象,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5.示例:我们应该通过阅读,获得精神养分,来驾驭自己的生活,引导社会健康发展,而不是丧失人文精神,听任生活信马由缰。
2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