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连山实验高中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初考试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 常见的能引起肺炎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支原体。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偏肺病毒、流感病毒,还有新冠病毒等,下列有关新冠病毒说法正确的是( )
A. 肺炎病毒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
B. 培养肺炎病毒需要用培养液和宿主细胞混合培养
C. 肺炎病毒通过将自身独立合成的遗传物质注入宿主细胞对其进行侵染
D. 肺炎病毒遗传物质和宿主细胞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
2. 绿弯菌是一类可借助深海中微弱的生物发光和地质光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下列有关绿弯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没有叶绿体,但能利用光能 B. 没有核糖体,但能合成蛋白质
C. 没有线粒体,但能进行呼吸作用 D. 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但有DNA
3. 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与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失去水分后,碳元素所占的比例最大
B. 细胞中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
C. 人体内缺乏大量元素Fe会导致贫血
D. 新鲜叶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4. 2022年10月12日开讲的“天宫课堂”第三课上,刘洋打开生命生态实验柜,取出正在生长的水稻植株时提到了一个细节,“太空中的水稻叶尖出现小水滴,会越变越大,甚至连成片。这种水稻的‘吐水’现象,在微重力环境中更容易观察到。”其实,9月21日,航天员采集了部分水稻样品,并将其保存于低温存储柜中,后续将随航天员返回地面进行分析。下列有关水稻细胞中水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太空中水稻细胞内的水都为自由水,所以易发生“吐水”现象
B. 水稻细胞内含有的自由水可参与细胞代谢,也可参与物质运输
C. 将水稻置于低温存储柜中后,水稻细胞中自由水含量可能降低
D. 同一株水稻的叶片中,衰老细胞中自由水含量比幼嫩细胞中的少
5. 蛋白质表面吸附水分子后出现“水膜”,“水膜”被破坏会导致蛋白质变性,从而暴露出更多的肽键。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 蛋白质中有“-N-C-C-N-C-C-…”的重复结构
B. 细胞内组成蛋白质“水膜”的水属于结合水
C. 强酸、强碱和高温等会破坏蛋白质的“水膜”
D. 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水膜”是否被破坏
6. 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RNA是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 B. 部分蛋白质能调节机体生命活动
C. 糖原是马铃薯重要的储能物质 D. 纤维素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7. 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是大肠杆菌、洋葱细胞和兔红细胞的细胞边界
B. 结构①位于细胞内侧,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
C. 在功能复杂的细胞中,结构②的种类和数量较多
D. 结构③可以侧向自由移动,是细胞膜流动性的基础之一
8. 伞藻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由假根、柄、顶帽构成,再生能力强。德国科学家哈姆林利用伞藻进行了嫁接实验,把伞形帽伞藻的顶帽和假根都去除,将柄与菊花帽伞藻的假根相连,新长出的顶帽同时带有两种伞藻(中间型)的特征。将该新顶帽去除,又会重新长出顶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述伞藻嫁接实验充分说明细胞核是伞藻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B. 推测第二次长出的顶帽形态为伞形帽,这是假根中细胞核作用的结果
C. 通过上述两次实验可完全排除伞藻假根中的细胞质对伞帽形态的影响
D. 中间形态顶帽的形成说明伞藻顶帽是伞藻柄和假根共同作用的结果
9. 三位科学家因发现细胞内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有关细胞内“囊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囊泡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 胰岛细胞、浆细胞中都含有较多的囊泡
C. 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D. 若囊泡运输系统病变有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病变
10. 实验研究发现K+、Na+均不能通过由磷脂双分子构成的人工质膜。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如果在人工质膜中加入缴氨霉素,K+可以通过人工质膜,Na+不能通过。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缬氨霉素的作用类似于载体蛋白 B. 缬氨霉素与离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C. 该实验可探究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 K+通过人工质膜的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
11. 图1为ATP的结构,图2为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a表示腺苷,b和c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
B. 图2中的反应向左进行时,常伴随着放能反应的进行
C. 图2表明ATP和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均可逆
D. 剧烈运动时,细胞内产生ATP的速率远大于产生ADP的速率
12. 种子萌发时,需要通过相关酶的协同作用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相关酶的作用部位如表,由此分析可体现出酶的特性是( )
类型 作用的部位 作用的化学键
α-淀粉酶 淀粉分子内部任何部位 α-1,4糖苷键
β-淀粉酶 淀粉分子的非还原端 α-1,4糖苷键
α-1,6糖苷键 淀粉分子内部任何部位 α-1,6糖苷酶
A. 专一性 B. 高效性 C. 多样性 D. 作用条件温和
13.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
A. “中耕松土”可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促进根对无机盐的吸收
B. 新鲜荔枝置于干燥,低温和无氧的环境中,可以延长保鲜时间
C. 种子入库贮藏前进行晾晒,可降低呼吸速率,延长其储存时间
D. 利用葡萄和酵母菌以及发酵罐等,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酿制葡萄酒
14.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不同的氧环境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是不同的,产生的能量也有差异。下列关于酵母菌细胞呼吸及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酵母菌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水
B. 有氧呼吸时,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被全部释放出来
C. 无氧呼吸时,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D. 无氧呼吸时,产生的[H]来自葡萄糖和水
15. 研究人员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CO2浓度条件下,分别测定了甲、乙两个作物品种CO2吸收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限制P点CO2吸收速率的因素可能是CO2浓度
B. 光照强度为a时,甲的总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 光照强度为b时,甲、乙的总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D. 光照强度为e时,甲、乙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可能与相关酶的数量有关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
16. 新型冠状病毒出现后,我国科学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其核酸碱基序列(基因组)的测序,并通过与其他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对比,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中的特异核酸序列。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叙述错误的是()
A. 其核酸的特异性体现在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不同
B. 与大肠杆菌相比,其核酸特有的含氮碱基为尿嘧啶
C. 其核酸彻底水解后可得到6种产物
D. 其核酸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17. 细胞膜非常薄,使用高倍显微镜也难以看清它的真面目,人们对细胞膜化学成分与结构的认识经历了很长的过程。下列关于细胞膜成分和结构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脂溶性物质容易穿过细胞膜推测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 对细胞膜表面张力的研究推测膜中可能附有蛋白质
C. 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胞膜都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
D. 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细胞膜的所有蛋白质和磷脂都是可以运动的
18. 如图1表示渗透作用的装置,一段时间后溶液a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图2表示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活动中,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在0.3g/mL蔗糖溶液后观察到的一个细胞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1中的半透膜相当于图2细胞中的①②③
图1中达到平衡时A、a溶液浓度相等
C. 图1中h越大,A、a起始溶液的浓度差越大
D. 图2中④处的颜色是紫色
19. 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均为协助扩散
B. Na+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均消耗ATP
C. 抑制细胞呼吸影响K+通过Na+-K+泵的转运
D. 能同时转运葡萄糖和Na+的载体蛋白不具有特异性
20. 下图所示为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随着环境中O2浓度的提高,其吸收O2量和释放CO2量的曲线。结合此图,正确的表述是 ( )
A. O2浓度为a时,产生NAD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B. O2浓度达到b以后,果实基本上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
C. O2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
D. O2浓度为a时,若cd=ca,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消耗的3倍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21.(每空2分,共16分)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酶促反应速率可以用________来表示。
(2)Ⅱ和Ⅰ相比,酶促反应速率慢,这是因为________。
(3)图中 AB 段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是________ ,在酶浓度相对值为 1 个单位,温度为 25 ℃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最大值应比Ⅱ的________(填“大”或“小”)。
(4)为了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有人做了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 加入物 现象
1 2 mL猪肝研磨液+ 1 mL蒸馏水+ 2 mL 3%的过氧化氢 放出大量的气泡
2 2 mL猪肝研磨液+ 1 mL NaOH + 2 mL3%的过氧化氢 无气泡
3 2 mL猪肝研磨液+ 1 mLHCl + 2 mL 3%的过氧化氢 无气泡
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___,无关变量是________(至少写出两个)。
(5)有同学准备以 H2O2为材料来研究温度对 H2O2酶活性的影响?你认为是否妥当? 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
22. (每空2分,共20分)图甲表示小肠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乙、丙为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构成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 ______ (填数字).乙、丙两种膜结构能在甲图所示细胞中找到的是 ______ .
(2)该细胞面向肠腔的一侧形成很多突起即微绒毛,该微绒毛的基本骨架是 ______ .微绒毛不仅可以增加膜面积,还可以增加细胞膜上 ______ 数量,有利于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等物质。
(3)膜蛋白C只能与特定分子结合,结合后使蛋白质的 ______ 发生变化,像“分子开关”一样,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变化,是细胞膜完成信息交流的分子基础。
(4)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二糖的膜蛋白D,说明膜蛋白还具有 ______ 功能。甲图小肠上皮细胞控制合成四种膜蛋白功能不同、结构有差异,其根本原因是 ______ .
(5)蛋白质E的功能是与DNA分子的某一部位结合,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分子,蛋白质E的名称是 ______ .
(6)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方式是 ______ ,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
23.(除特殊标记外,每空2分,共19分)淀粉和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两种主要终产物,马铃薯下侧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主要运向块茎贮藏,红薯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主要运向块根储存。下图是其光合作用产物的形成及运输示意图。在一定浓度的CO2和30℃条件下(呼吸最适温度为30℃,光合最适温度为25℃),测定马铃薯和红薯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klx) 光饱和时光 照强度(klx)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 (mg/100cm2叶·小时)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mg/100cm2叶·小时)
红薯 1 3 11 5.5
马铃薯 3 9 30 15
(1)提取并分离马铃薯下侧叶片叶肉细胞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层析后的滤纸条上最宽的色素带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色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
(2)为红薯叶片提供H218O,块根中的淀粉会含18O,请写出元素转移的路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相关物质及箭头表示)。
(3)图中②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C3转变成磷酸丙糖。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叶绿体内部有一些颗粒,它们被看作是叶绿体的“脂质仓库”,其体积随叶绿体的生长而逐渐变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植物体的很多器官接受蔗糖前先要将蔗糖水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吸收。为了验证光合产物以蔗糖的形式运输,研究人员将酵母菌蔗糖酶基因转入植物,该基因表达的蔗糖酶定位在叶肉细胞的细胞壁上。结果发现转基因植物出现严重的小根、小茎现象,其原因是叶肉细胞壁上的蔗糖酶水解蔗糖,导致进入韧皮部的蔗糖减少,根和茎得到的糖不足,生长缓慢。研究发现蔗糖可直接进入液泡,该过程可被呼吸抑制剂抑制,该跨膜过程所必需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25℃条件下测得马铃薯光补偿点会__________(填“小于”、“大于”或“等于”)3klx;30℃条件下,当光照强度为3klx时,红薯和马铃薯固定CO2量的差值为__________________。(3分)答案
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C A D B B D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A B B C AB AB ACD ABD ABD
非选择题
21.【答案】(1)产物生成速率或底物消耗速率
(2)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
(3)底物浓度;小
(4)不同的pH;过氧化氢溶液的量、浓度、配制时间、温度等
(5)不妥当;因为H2O2在加热条件下会分解,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观测
22.【答案】(1)2、3、5、6;丙;(2)磷脂双分子层;载体蛋白;(3)空间结构;(4)催化;控制合成这四种膜蛋白的基因不同;(5)RNA聚合酶;(6)胞吞;一定的流动性
23.【答案】(1)蓝绿色;红光和蓝紫光
(2)H218O→C18O2→C3→C6H1218O6→淀粉
(3)[H]和ATP(或NADPH、ATP);颗粒中的脂质参与构成叶绿体中的膜结构
(4)葡萄糖和果糖;载体和能量(或载体和ATP)
(5)小于;1.5mg/100cm2叶·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