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
教学内容 课题二 溶解度(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
2.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3.了解结晶现象。
重点和难点
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教学设计
一 情境导入
一杯白糖水,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要想让杯子里的水变得更甜,我应该怎么做?是否向杯子里加的白糖越多,水就会越甜?
二 自主学习
<一>、饱和溶液
【活动探究I】:阅读P33,小组讨论,提出假设: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
操作 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5g氯化钠搅拌 再加入5ml水,搅拌
现象
结论
【结论】:
【活动与探究II】.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硝酸钾
再加入5g硝酸钾
……
【结论】:
温度改变,杯底没溶的硝酸钾固体能否继续溶解?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热
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
冷却
【形成概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不饱和溶液。
2、 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结晶包括 结晶和 结晶。
【分析归纳】:饱和溶液二要素: 、 。
三 合作探究
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2: 由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饱和溶液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变为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变为饱和溶液;
四 自主测试
1.对于多数固体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之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⑤
2.室温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 ( http: / / www.21cnjy.com ) 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 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水前是饱和溶液 B. 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 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 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在一瓶NaCl饱和溶液中,当温度不变时,加入少量NaCl晶体,则( )
A.溶液的质量增大 B.晶体的质量不变 C.晶体的质量增大 D.晶体溶解一部分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所含的溶质多
B.当温度、压强、溶质质量不变时,不饱和溶液不可能变为饱和溶液
C.当温度、压强、溶质质量不变时,饱和溶液不可能变为不饱和溶液
D.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5.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 ( http: / / www.21cnjy.com )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可以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
A.是饱和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6.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两种方法:一种是 ;另一种是 。例如,从饱和食盐水中得到食盐晶体可采用 法;从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得到硝酸钾晶体,可采用 法。
五 拓展延升
1、右图中的四个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通过对阴影B、D的分析,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 ;
(2)
六 课堂小结
师指名小结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题二 溶解度(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知道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2. 能从溶解度曲线图中获取相关知识;
3. 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设计
一 情境导入
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
师 为了准确表示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大小,定量地描述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我们可以用“溶解度”来表示。
二 自主学习一
<二>、 溶解度
为了准确表示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大小,定量地描述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我们可以用“溶解度”来表示。
1 阅读课本P36理解溶解度概念的四个要素:
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什么叫溶解度?
三 合作探究一
1 “在20 ℃时,NaCl的溶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为36.0 g。”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呢. 。
四 自主学习二
1 阅读课本P36“资料”,知道“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概念与溶解度之间的联系。
溶解度(g)(20℃) 一般称为
﹤0.01
0.01-1
1-10
>10
2:绘制溶解度曲线,知道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根据表9-1所提供的数据绘制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即溶解度曲线
五 合作探究二
观察教材中图9-12
1.溶解度曲线有何特点?
2.从溶解度曲线图上找出上述几种物质在10℃、65℃时的溶解度?
3.从图9-12中,你能比较出50℃时KCl、KNO3的溶解度大小吗?
4.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合作探究课本P38
5 打开汽水盖,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________有关;
6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___________有关;
说汽水中冒出的气体为CO2,你能用实验方法将其检验出来吗?
【归纳总结】
气体的溶解度受 和 的影响。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 ,压强减小,溶解度 ;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 。
六 自主检测
1.某溶质不含结晶水,将一定质量的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从60℃降到20℃时,溶液保持不变 的是( )
A.溶液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液的浓度 D.溶剂的质量
2.20℃时,50 g水最多溶解某固体物质8 g,则该物质属于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无法确定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时100 g水中溶解了10 g A,则A在0℃时溶解度为10 g
B.20℃时,100 g 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20 g A,则A在20℃时的溶解度为20 g
C.30℃时,100 g水中溶解了40 g A恰好饱和,则30℃时A的溶解度为40
D.40℃时,A的溶解度为60 g,说明40℃时,100 g水中溶解60 g A时溶液即达到饱和
4.20℃时5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A物质10克 ( http: / / www.21cnjy.com ),2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B物质15克.则在该温度下A、B 两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 )
A.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小 B.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
C.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D.A、B两物质的溶解度无法比较
5. 下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Q点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2)在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3)若使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七 拓展提升
1.如右图a、b、c三种固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他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三种办法,均可以变成饱和溶液是( )
A、a B、b C、c D、ab
2.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t℃的硝酸钾溶液蒸发2.5克水析出2克晶体,再蒸发5克水析出5 克晶体,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
A.80克 B.100克 C.75克 D.90.
八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能说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