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北京的春节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回顾自己过春节时的情景,并与课文进行对比,与同伴交流相同点和不同点,说说自己的感受。
回顾交流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老舍先生是如何抓住重点,将腊八的风俗习惯和特点写出来的,将自己的体会批注在课文中。
学习提示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引用俗语
巧用比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粥比作“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说明了粥的材料丰富,表达了人们对富足生活的自豪和期盼。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巧用比喻
作者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写出了老北京人过年吃饺子要就着腊八蒜的习俗,极富生活气息。
你知道为什么过年要吃饺子吗?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用料
颜色
味道
思考课文是怎样将腊八的习俗写清楚的?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腊八粥和腊八蒜的?
学习提示
引用俗语
巧用比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引用俗语、妙用比喻等方法,将腊八的习俗生动得展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老北京的生活气息,体会到作者对老北京春节的怀念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详写
略写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腊月初九到二十三
腊月二十四到除夕
正月十九
正月初六
回顾课文结构
写法小结
作者详细描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这几天中人们的民俗活动,略写其他,这样有详有略的写作手法使北京春节的风俗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默读课文其他详写的部分,体会作者的表达特点,将自己的感受批注在课文中。
学习提示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通过“万不得已”“必定”“除了……都……”等词语,可以体会到人们对除夕夜“吃团圆饭”“祭祖”“守岁”风俗的重视,感受到除夕热闹画面中饱含的浓浓亲情和人们辞旧迎新的美好期盼。
阅读感悟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一律”“清一色”“都”“通透”都是全部的意思,从中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响。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 ,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炖猪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祭灶又叫送灶,因为民间相传第二天灶王菩萨要向玉皇大帝汇报灶王菩萨一年的“工作”和所见所闻,诸如这一家人是不是乱倒饭菜、是不是不爱惜烟火等等。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糖的种类
糖的形状
习俗来历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老北京庙会
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默读课文第10自然段,完成表格,说说从人物的活动中你有哪些体会。
学习提示
人物 活动
男人
女人
小贩
孩子
外出拜年
在家中接待客人
在庙外摆摊儿
逛庙会
不同人物
不同活动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默读选文,思考“阅读链接”和《北京的春节》中介绍的春节习俗中有哪些不同?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习提示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课堂小结
不同地域的春节有着不同的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春节的习俗也有所变化,但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位置始终没有改变,关于春节的文化传统也会不断传承下去。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春节刚刚过去,请你回顾自己家乡过年时富有特色的风俗活动,运用学到的方法写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小练笔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