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2 08:1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案
单元主题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时代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讲评课 活动课 其他
时间 课时安排
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安史之乱前唐朝的社会状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详细讲述安史之乱的爆发、战争过程和结果;分析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如社会经济的破坏、政治格局的变化等;探讨唐朝衰亡的原因,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农民起义等。
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基础:学生之前可能已经学习了唐朝的辉煌历史,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学习能力: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但对于复杂历史事件的深入探讨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学生兴趣点:学生可能对战争、朝代兴衰等主题比较感兴趣,可以通过相关历史故事、影视作品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学生可能对安史之乱的原因、影响等抽象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通过具体事例进行讲解。
三、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安史之乱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掌握唐朝衰亡的主要表现和原因。
通过分析史料、讨论问题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认识到政治稳定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四、核心素养目标
时空观念: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安史之乱发生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背景,了解唐朝衰亡的历史进程。
史料实证: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提高他们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的能力。
历史理解:引导学生理解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历史解释:鼓励学生对唐朝衰亡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解释,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家国情怀:让学生认识到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文化自信。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灭亡
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的历史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课堂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共同探讨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唐朝灭亡的原因等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情景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阅读杜甫的两首诗歌,说一说两首诗歌分别描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第一首描述了唐朝盛世的情景;第二首描述了国家战乱,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两首诗同出于杜甫之手却反映了唐朝不同的社会状况,为何有如此不同呢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二、新课讲授 板块一 安史之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骄于佚乐而用不知节,大抵用物之数,常过其所入。 ——《新唐书》 材料二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 材料三 755年,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 (1)结合材料一、二,说一说唐玄宗统治后期的统治情况。 (2)结合材料三,回答安史之乱的起止时间、叛乱者。发生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3)结合教材,小组讨论回答安史之乱给唐朝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案:(1)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2)755-763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唐玄宗。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板块二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发动了大规模起义。 (1)小组讨论:黄巢为什么要领导农民起义 结果怎么样 (2)唐末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的反动统治。经过大起义的冲击,唐王朝已名存实亡。唐朝又是怎么灭亡的呢 答案:(1)原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最终却被原为起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 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板块三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代十国,包括五代与十国等众多割据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建立为止。 材料二 后梁帝国朱温梁王.宣武节度使后唐帝国李存勖晋王.河东节度使后晋帝国石敬瑭河东节度使后汉帝国刘知远北平王.河东节度使后周帝国郭威邺都留守
(1)比较五代十国前后期形势,回答五代包括哪五个朝代 十国包括哪十个政权 (2)结合材料二,说明五代十国的实质是什么 为什么 (3)小组讨论:五代十国的影响。 答案:(1)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2)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因为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3)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结束语:唐朝盛极一时,最后因为唐玄宗的奢侈腐化而导致了王朝的衰败,和接下来几百年的混乱,我们应该从唐玄宗前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戒骄戒躁,始终如一。 课堂小结 唐朝盛极一时,最后因为唐玄宗的奢侈腐化而导致了王朝的衰败,和接下来几百年的混乱,我们应该从唐玄宗前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戒骄戒躁,始终如一。 板书设计
拓展练习
1.唐朝灭亡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安史之乱的影响:安史之乱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一场大规模叛乱,从755年持续到763年,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政治腐败:唐朝后期,政治腐败严重,官员贪污腐败,宦官专权,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民不聊生。
藩镇割据:藩镇割据是唐朝后期的一个重要问题。藩镇掌握了地方的军政大权,不服从中央政府的管辖,导致了国家的分裂和混乱。
农民起义:唐朝后期,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如黄巢起义等,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唐朝的兴衰对今天的社会有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政治稳定的重要性:政治稳定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石。唐朝后期的政治腐败和藩镇割据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阻碍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这启示我们要维护社会的稳定,加强法治建设,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滋生。
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唐朝前期的繁荣得益于经济的发展,但后期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和民生问题的忽视引发了社会矛盾。这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重社会公平,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促进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文化传承与创新:唐朝的文化繁荣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启示我们要重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要鼓励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教育和人才培养:唐朝在人才选拔和教育方面有一定的制度,但也存在问题。这告诉我们要重视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培养各类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对外开放与交流:唐朝的对外交流和开放政策促进了文化和经济的交流。这提示我们要坚持开放的心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先进的经验和文化,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历史背景讲解:详细讲解了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帮助学生理解这场叛乱对唐朝的影响。
多媒体辅助:使用图片、地图等多媒体资源,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安史之乱期间的局势和唐朝的衰落。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安史之乱对唐朝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2.不足之处:
学生参与度: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可能不够高,需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深度分析:在讲解唐朝衰亡的原因时,可以更深入地分析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
3.改进措施:
增加互动环节:设计更多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深入探讨原因: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唐朝衰亡的原因,并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提供拓展资料: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历史文献、研究资料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未来教学展望:
对比分析:将安史之乱与其他历史时期的动乱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演变和规律。
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责任感。
培养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反思,我们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