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 :实验探究题
一、实验探究题
1.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于是我市某校学生进行了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实验中用食醋和清水配制了pH为3和5的两种“模拟酸雨”。设计过程如下:
Ⅰ.取三个培养皿,分别标号甲、乙、丙,在每个培养皿的底部各放三层湿润的纱布,并均匀的摆放30粒大小一致且新鲜的绿豆种子,同时置于温度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
Ⅱ.每天在甲中喷洒一定量的清水,在乙中喷洒等量pH为3的“模拟酸雨”,在丙中喷洒等量pH为5的“模拟酸雨”。
Ⅲ.记录和观察绿豆种子的萌发情况。
实验结果:一周后,甲培养皿中绿豆种子萌发数量最多,乙培养皿中绿豆种子萌发数量较少,丙培养皿中绿豆种子萌发数量最少。
根据实验请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实验步骤,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实验中设置甲培养皿的作用是 。
(3)三个培养皿放入相同数量且大小一致的新鲜绿豆种子,同时置于温度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的原因是 。
(4)每个培养皿不用1粒绿豆种子而用30粒绿豆种子做实验的原因是 。
(5)酸雨主要是由于煤、石油的燃烧产生的酸性物质导致的。作为中学生,请你为控制酸雨提出合理的建议。 。
2. 2004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汤普森等人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论文,首次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指的是直径小于 5 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在被排放到环境中后,被界定为新污染物。一般来说,生活中已经广泛存在各式各样的塑料,如聚乙烯、聚苯乙烯等,这些化合物暴露在自然环境中被风吹日晒,虽不能被完全降解,但也是在逐渐变小,变成了比颗粒更小的微塑料。人类在富集的作用下,会累积大量的微塑料在体内,目前,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尚未可知。
某研究小组为了解微塑料的危害,以斑马鱼为实验对象,探究微塑料对斑马鱼成活率的影响,实验设计如下:选品种、发育状态和健康状况大致相同的斑马鱼幼鱼共 140 条,平均分成 7 组,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微塑料溶液的培养皿中,28℃恒温培养, 5 天后统计幼鱼的成活率结果如下表:
组别 A B C D E F G
微塑料溶液浓度(mg/L) 0 0.1 1 10 100 200 500
成活率(%) 100 99 90 78 47 29 18
(1)由题意可知,人类的活动会使环境受到污染,下列叙述中,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 ____。
A.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B.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绿水青山
C.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D.过度捕捞和过度放牧
(2)探究微塑料对斑马鱼成活率影响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实验所选用的品种、发育状态和健康状况大致相同的斑马鱼幼鱼,目的是控制 ,取 20 条斑马鱼而不是 1 条进行实验,是为了 。
(3)2022年3月,科学家首次在人体血液中检测到了微塑料污染。请你谈谈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防治微塑料污染?(写1点即可) 。
3.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生物探索社同学设计了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图)。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哪一瓶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 ;
蚯蚓的蠕动需要肌肉和 的配合。
(2)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哪一个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 。
(3)实验结束,你认为要如何处理这些蚯蚓。
(4)请写出蚯蚓对人类的作用: 。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们对细胞的认识,离不开显微镜。同学们利用显微镜做了许多实验,图甲为光学显微镜结构图,图乙、丙、丁分别为显微镜下观察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草履虫。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显微镜时,首先对光,对光完成的标志是要看到 的圆形视野。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 。
(3)从结构层次来分析,人体口腔上皮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在结构层次上分别属于 组织和 组织。
(4)图丁中,小明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发现草履虫向右上方游动(箭头表示视野中草履虫游动的方向),为防止其游出视野,应将装片向 方移动。
(5)为了观察到草履虫的纤毛,需将视野调暗,小明同学应调节图甲中的④ 和 达到目的。
5.某同学制作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了观察。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需要对材料进行处理,并制成玻片标本。常用的玻片标本有 三种。
(2)图1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3)图1的b操作中,滴加的染色剂是 ;c操作中,滴加的液体是 。
(4)图3中出现气泡,与图1中 (填字母)操作不规范有关。
(5)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首先要转动图2的 (填序号及名称),使镜筒缓缓下降,此过程中眼睛应注视 (填名称),直至接近玻片标本。
(6)要在图3中看到更清晰的物像,应该调节图2中的[ ] 。
6.脂环酸芽孢杆菌能耐受巴氏消毒过程的瞬间高温,且在遇到适宜的条件后,仍可迅速生长繁殖,产生具有臭袜子气味的物质并导致果汁变质,是果汁生产中比较棘手的常见污染菌。科研人员尝试研究用臭氧杀灭这种污染菌的可行性方法。
(1)科研人员在适宜的条件下将脂环酸芽孢杆菌转移至培养基,该过程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一般方法的 。
(2)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臭氧对脂环酸芽孢杆菌的杀菌效果,结果如图。由图可知,随着通臭氧时间的延长,该菌死亡率 ,同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臭氧杀菌力有 的趋势。本研究中,果汁最有效的臭氧杀菌方案是 。
(3)脂环酸芽孢杆菌将果汁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导致果汁变质,这体现了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 起着重要的作用。
7.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会发现鼠妇很快就爬走了。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在实验装置(如图)的中央放10只大小和生理状态基本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静置5分钟后,并记录。
步骤2:重复步骤1的方法4次,统计结果如下表。请结合探究活动过程回答问题。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1)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请作出你的假设: 。该实验的变量是 。为了控制单一变量,除变量外,其他实验条件都应该 且适宜。
(2)该实验重复进行5次,并对5组实验数据取平均值,是为了避免 ,减小实验误差,提高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上述实验完成后,结合生活常识和所学知识,还可以探究 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完毕后,用过的鼠妇应怎样处理? 。
8.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先取两块载玻片,在每块载玻片的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分别放一小粒食盐和一滴肉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移动方向。如图所示
(1)该实验中,除了培养液旁边的物质不同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
(2)每一个装置中都不止1只草履虫,目的是 。
(3)根据甲、乙图中草履虫的运动方向,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图二中的结构[6] 具有运动作用,具有呼吸作用的是[7] 。
9.图甲和图乙示“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部分操作,图丙示显微镜的结构,图丁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滴加的液体是 ,其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2)给细胞滴加 进行染色时,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 。
(3)操作乙步骤前,盖上玻片时,盖玻片需要一侧接触液体边缘,这样做的目的是 。
(4)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先要转动[2] ,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接近玻片标本,此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着物镜和载物台的距离
10.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甲)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乙)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丙)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
(1)上文(甲)应属于科学探究一般步骤中的哪一步?答 。
(2)当反复实验的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3)步骤 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
(4)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中:①观察②调查③收集和分析资料④实验,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是 (多选,填序号)。
(5)每一组都是放入10只老鼠而不是1只老鼠,其目的是 。
11.孑孓是蚊子的幼虫,适于生活在水中。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吗?”所设计实验装置如图。请你帮助进行探究:
⑴提出问题: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吗?
⑵作出假设:
⑶实验设计:
A、本实验的变量是 ,除实验变量不同之外,其他条件应该相同。
B、本实验如图所示,若认定甲图是实验组,则乙图为 组。
⑷实验结果:甲装置中的孑孓一段时间后衰弱或死亡;乙装置中的孑孓一段时间后仍然正常生活。
⑸试分析甲组出现该结果的原因: 。
⑹得出结论: 。
12.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结果如图。
请回答:
(1)切番茄时有液体流出,这些液体主要是来自图丙中的 (填序号)。
(2)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制作过程中,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 。
(3)若视野从图乙换成观察单个细胞的图丙,应转动图丁中显微镜的 (填字母),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再转动 (填字母)将视野调清晰。图丁中的显微镜有两个物镜,对光时应选用 (填“10×”或“40×”)的物镜。观察装片时,若要将图乙中a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则应将玻片向 移动。
(4)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番茄果肉细胞特有的结构是图丙的【①】 和【②】 ,这两种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填名称)。不同品种的番茄果实颜色不同,根本原因是 (填细胞结构名称)中的遗传物质不同。
13.蚂蚁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种类有9000多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蚂蚁营群体生活,具有 行为,这种行为的主要特征是:群体内部形成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有的具有 。
(2)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蚂蚁的通讯”时,设计了图一的实验:将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上无食物。观察到蚂蚁会沿着B、C岛之间的“桥”到达C岛,获取食物;一段时间后将链接B、C岛之间的“桥”和A、B岛之间的“桥”对换,撤掉C岛上的食物,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实验的结论是 。
(3)同学们在野外观察时发现,当蚂蚁发现新食源或要迁移到新的巢址时,都要通知同伴(如图二所示)。此时蚂蚁通讯依靠的是 ,蚂蚁的通讯对它们获取食物有利于个体间交流信息。
(4)若只用一只蚂蚁做实验可以吗?是 ,因为是 。
14.在“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系统对大棚内的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实时监控,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为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下水稻的光合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将水稻幼苗固定于无底反应瓶中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一所示,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图三中1~6表示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图四表示白天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夜间温度控制在20℃和30℃时,分别测得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中使用二氧化碳缓冲液可以保持二氧化碳浓度稳定。图一实验装置中水稻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可使浮力增大,使天平指针发生偏转。
步骤一:取多套相同的装置,分别调节天平平衡;
步骤二:用100W的灯泡作为光源,将灯泡分别置于距装置10厘米、20厘米、30厘米、40厘米、50厘米、60厘米处,15分钟后观察并记录每套装置指针偏转格数;
步骤三:绘制如图二所示的实验结果曲线图。
(1)该实验的变量是 。若其他条件不变,在大棚种植调控中,应当选用图二中点 对应的参数。
(2)f点与d点的指针偏转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
(3)在a点处,图三细胞内不存在的来源和去路是 。此时,通过气孔向外界释放的气体为 。
(4)观察图四,对我们在农业生产中提高产量的启示为 。
15.在夏季,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霉菌的生活受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呢?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A B C
实验处理 将烤干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新鲜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①的橘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②环境里
实验结果 不发霉 发霉
(1)A与B两组实验构成对照实验,其中的实验组是 。他们探究的问题是 对霉菌生活有影响吗?
(2)如果C组中的①②的条件是新鲜和低温(0℃以下),那么B与C两组也构成对照实验,C组实验的结果是 ,实验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 。
(3)上述探究实验对我们保存食品有什么启示? 。
16.为更好地备战2023年成都大运会,研究者以唾液中唾液淀粉酶的含量作为检测指标,探究心理压力对运动员的消化有无影响,分别在施加心理压力前、后取受试者的唾液,进行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实验处理 1号试管 2号试管
加入淀粉液 2毫升 2毫升
加入唾液 ? 施加心理压力后,受试者的唾液2毫升
温度条件 37℃ ?
一段时间后加碘液 2滴 2滴
(1)该实验可能作出的假设是 。
(2)该实验的变量是 。
(3)1号试管“?”处应填 ,2号试管“?”处应填 ,设置1号试管的目的是 。
(4)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改进方法是 。
(5)若2号试管颜色褪去时间少于1号试管,则说明 ;若2号试管颜色褪去时间等于1号试管,则说明 。
17.小农夫训练营的同学们观察了花生种子结构,并对花生种子进行了播种,持续观察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和开花结果的过程。
(1)花生种子萌发时,图甲中的①提供营养物质,④最先突破种皮, (填结构名称)发育成花生植株的茎和叶。
(2)作为豆科植物,花生的根部有与之共生的 ,能为花生提供含氮的无机盐。
(3)花生在完成传粉、受精后,子房开始发育。同学们观察到,在花生的子房发育时,子房柄会伸长,将子房推入土壤,子房在土壤中发育成果实(如图乙所示)。子房中的 会发育成花生种子。
(4)同学们搜集到了关于花生种皮颜色的资料。花生的种皮深色与浅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有人用纯种深色种皮花生与纯种浅色种皮花生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同学们根据资料进行了分析。
①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 为显性性状。
②子二代花生中,种皮是浅色的花生植株所占比例约为 它们的基因型为 (用H、h表示显、隐性基因)。
(5)收获的花生果实常出现空壳(无种子)现象,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花生果实空壳? 。(答一点即可)
18.为探究绿色植物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实验小组设计并实施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据图解答下列问题:
(1)实验小组先将甲装置放在黑暗处24小时,然后用黑纸片将其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再移到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并去掉遮光的纸片,对上述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处理。该实验中,将用于实验的植株提前放到黑暗处24小时的目的是① ;若叶片遮光部分未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说明② ;同一片叶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③ 。
(2)向乙装置装入适量萌发的种子,关闭阀门,置于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再往瓶子里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可观察到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试验说明 。
(3)向丙装置中装入适量萌发的种子,置于温暖的地方24小时,然后打开瓶盖,将燃烧的小蜡烛放入丙装置中,可观察到小蜡烛熄灭。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
(2)对照
(3)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4)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5)步行上学、上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学
2.【答案】(1)B
(2)微塑料溶液浓度;单一变量;避免实验出现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3)不使用塑料饭盒、塑料袋盛放和包装食物
3.【答案】(1)乙瓶;刚毛
(2)水分
(3)放回大自然(内容积极向上,爱护生命即可)
(4)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等。
4.【答案】(1)明亮
(2)生理盐水
(3)上皮;保护
(4)右上
(5)遮光器;反光镜
5.【答案】(1)切片、涂片、装片
(2)c→a→d→b
(3)稀碘液;生理盐水
(4)d
(5)7;粗准焦螺旋
(6)8;细准焦螺旋
6.【答案】(1)接种
(2)升高;下降(减弱);15℃条件下通臭氧7分钟
(3)物质循环
7.【答案】(1)光会(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光;相同
(2)偶然性;土壤湿度;放归适宜的自然环境
8.【答案】(1)控制单一变量
(2)避免出现偶然性
(3)草履虫能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
(4)纤毛;表膜
9.【答案】(1)生理盐水
(2)碘液;细胞核
(3)防止有气泡产生
(4)粗准焦螺旋
10.【答案】(1)作出假设
(2)错误
(3)乙
(4)①②③④
(5)减少误差(或“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11.【答案】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孑孓能否接触空气;对照;因表层水溶氧丰富,甲中孑孓被铁丝网阻挡无法到达表层,缺氧而死亡(答案合理即可);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
12.【答案】(1)②
(2)清水
(3)C;B;10×;左
(4)细胞壁;液泡;线粒体;细胞核
13.【答案】(1)社会(或社群);分工;等级
(2)蚂蚁会沿着对换后的“桥”,从B岛到达A岛(合理即可得分);蚂蚁是靠气味进行通讯的
(3)动作
(4)不可以;蚂蚁数量太少具有偶然性
14.【答案】(1)光照强度;c
(2)相反
(3)3、4;氧气、水蒸气
(4)适当降低温度,减弱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可提高产量
15.【答案】(1)A;水分
(2)不发霉;适宜的温度
(3)低温、干燥条件下保存食物不易腐败
16.【答案】(1)心理压力对运动员的消化有(无)影响
(2)心理压力
(3)施加心理压力前,受试者的唾液2毫升;37℃;为了对照
(4)实验次数太少,有偶然性;重复实验
(5)心理压力对运动员的消化有影响;心理压力对运动员的消化无影响
17.【答案】(1)胚芽
(2)根瘤菌
(3)胚珠
(4)深色种皮;25%;hh
(5)传粉不足
18.【答案】(1)耗尽和运走叶片内原有的淀粉;光是绿叶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条件;对照
(2)种子萌发时放出了二氧化碳
(3)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吸收了氧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