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吴桥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吴桥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2 09:1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北省九年级结业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历史(A)
考生注意:1.本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请将装订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中国近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部分史实。据此,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
时间 史实
洋务运动期间 兴办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
甲午中日战争后 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北洋大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百日维新期间 创办京师大学堂
八国联军侵华后 1901年废除八股文,1905年废除科举制、颁布各级学堂章程
A.废除八股文和科举制,不利于科技人才的培养
B.近代教育发展既受时局影响又得益于不断探索
C.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废除了传统教育
D.近代教育发展过程中女子获得了受教育的权利
2.美国的《密勒氏评价报》曾这样叙述:“(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这“不但决定国共两党的前途,而且将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材料叙述的是解放区土地改革的( )
A.原因 B.过程 C.开端 D.影响
3.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B.苏联对中国外交进行干涉
C.美国对华敌视和孤立政策
D.中国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4.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通过这一政策,中国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使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近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源和稳定之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从中国经济增长中获得巨大机遇。这说明改革开放( )
A.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加快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C.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
D.确立了中国在全球的主导地位
5.下边图片所示内容体现了我国( )
A.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
B.携手各国共建和谐美好世界
C.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6.
1769年,韦奇伍德开办了一家陶瓷工场,他把原来由一个人从头到尾完成的制陶流程分成几十道专门工序,分别由专人完成。这样一来,原来意义上的“制陶工”就不复存在了,存在的只是挖泥工、运泥工、拌土工、制坯工、上釉工,装窑工、烧瓷工、上彩工等等,他们必须按固定的工作节奏劳动,服从统一的劳动管理。……直至今日,“韦奇伍德”牌仍是陶瓷器的名牌产品。
由此可见,韦奇伍德成功的关键是( )
A.蒸汽机的使用 B.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C.进行分工协作 D.工厂制度的建立
7.“据欧洲经济史学家统计,公元7世纪中叶欧洲人口为1800万,11世纪为3850万,增长了2倍以上,其中不列颠群岛人口增长了4倍。”为了解决人口增长问题,欧洲农村出现了( )
A.垦殖运动 B.租地农场 C.手工工场 D.资本主义萌芽
8.意大利人阿尔伯蒂说:“那些依靠我们勤劳所得的东西难道是命运所予?不,这并不是命运的力量。命运不能战胜不甘心失败的人,命运只能给顺从他的人戴上枷锁。”这一言论( )
A.赞美了“君权神授”理论 B.宣扬了民主平等思想
C.反映了英王与议会的矛盾 D.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9.一部历史著作中写道: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开采金矿、银矿,攫取了数量惊人的贵重金属;英国经营远东贸易的东印度公司,仅贩运香料一项,利润就达30倍左右。这些财富运回欧洲以后,大部分作为资本投入工商业,特别是工业生产中。书中旨在强调新航路开辟( )
A.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将世界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D.使英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
10.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这场革命”应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工业革命 C.法国大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11.这个新国家诞生在一个怎样的世界中呢?……(此时的)英国,正在掀起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代潮流;依靠君主权威创造繁荣的法兰西,开始酝酿着大革命的危机;俄罗斯经历了由沙皇主导的君主改革,开始强大起来……中国人,正在享受以(清朝)康乾盛世为标志的国家繁荣。材料旨在表述( )
A.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B.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
C.美国独立的世界背景 D.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黑暗
12.从各个殖民帝国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19世纪列强建立起来的核心——边缘权力关系,即帝国主义宗主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传统关系,并通过结束商品、资本和人口的自由贸易和流动,通过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征集人力物力的过程,迅速破坏了帝国主义的世界秩序。这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隐患 B.颠覆了欧洲的全球优势地位
C.逆转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D.使传统的国际秩序发生改变
13.《创造日本:1853—1964》中指出:日本尽管制定了宪法,“但立国基础不仰赖政治权利,取决于对天皇制度的宗教崇拜,以及通过国家神道灌输的日本起源论”。该材料说明日本明治维新( )
A.推动了日本的工业化进程 B.推翻了幕府统治
C.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 D.实现了富国强兵
14.据统计,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犯罪率由0.375%下降至0.039%,在政府部门的严厉打击下,黑帮、贩毒、赌博和卖淫等现象基本消除,民众不再贪图享乐,而是把劳动和知识视为高尚事物。工厂与工厂、车间与车间之间频频举办生产大赛,比学赶超,国家面貌焕然一新。上述材料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十月革命前俄国社会矛盾 B.新经济政策的积极影响
C.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D.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15.据统计,在1934年的头四个月里,“公共工程艺术计划”雇用了三千多位艺术家,在全美各地为政府的各种建筑创作了一万五千多件艺术品。政府部门计算了艺术家们的报酬:总计118.4万美元,每件作品约合75.59美元。该“计划”的作用是( )
A.以工代赈,促进就业 B.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调整农业,恢复工业 D.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
16.20世纪中期,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从伦敦到莫斯科,整个欧洲饱受了前所未有的创伤,用遍地废墟、经济凋敝和生活艰辛来描述当时的欧洲一点都不过分。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破坏 B.世界经济危机在全球蔓延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 D.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影响
17.普京在评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优劣时说:“如果不是集中全国的资源,苏联是无法同纳粹德国展开战争的……但是,对变化、技术革命和新技术制度的迟钝最终导致经济的崩溃。”据此可知,普京的态度是( )
A.客观分析了苏联体制的利与弊
B.全盘否定了苏联经济政治体制
C.完全肯定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
D.对苏联经济政治体制不置可否
18.1961年9月,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在其推动下,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63年第18届联合国大会上,75个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提出了联合宣言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后集团成员增加到77个。它在推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促进世界贸易和国际合作、推动南北对话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材料旨在说明( )
A.“七十七国集团”控制了联合国
B.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秩序影响深刻
C.不结盟运动使两极格局彻底瓦解
D.发展中国家主导着经济的全球化
19.如图为“世界城市化水平”图,三条曲线代表的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全世界平均水平,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A是发达国家,C是发展中国家
B.A是发展中国家,C是发达国家
C.B是发达国家,C是发展中国家
D.A是发达国家,B是发展中国家
20.近年来,美国屡屡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动辄挥舞“关税大棒”,干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世界经济复苏。美国还在全球多个地区大搞排他性经贸“小圈子”,推销霸凌型贸易条款。美国上述行为( )
A.维护了世界的和平 B.推进了经济全球化
C.破坏了多极化格局 D.违反了世贸的规则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21题14分,22题14分,23题14分,24题18分共6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与清国一样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1)据材料一,概括“150年前”中日两国的相同困境。(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日本“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的历史事件。(2分)
材料二 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引发日清战争。……(这)使日本国民对大中华文化固有的“赞赏”“崇敬”心理开始崩溃,隐藏在内心的劣等感,迅速向“差别”“轻蔑”的意识逆转。一种崭新的近代清国观开始形成,大和民族自身的优越感迅速转变成时代思潮的主流。从此,日本对邻国开始盛气凌人。
(2)据材料二,指出使日本国民心理发生变化的原因。(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日清战争”后“日本对邻国开始盛气凌人”的主要表现或具体事件。(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得到的认识。(4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马克思认为,技术的变化和革新乃是由社会制度、社会习俗和社会行为的变化所引起。……早在中世纪后期,西欧许多地方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就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需求成为刺激技术革命、科学革命的初始动力。到了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在西欧、北美的不少国家,政府在推动科技进步和工业革命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德国政府出面鼓励“技术接收”,从1886年到1890年四年间,德国六家大公司购买了948项英国专利。在国家的支持下,德国银行向本国公司提供数量远远超出私人投资占优势的英国公司所能运用的资金,使它们能够尽可能地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并有效利用研究成果,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好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把工业领导权交给科学家而不是金融家,甚至银行也有科学顾问。德国正是依靠一种新的体制和社会结构,推动科技与工艺发展,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克服了因工业起步晚而造成的不利条件。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下册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中世纪后期,西欧许多地方……经济制度就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的表现。(4分)
(2)据材料,概括19世纪后期德国政府为鼓励科技与工业发展而进行的尝试。(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推动科技与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4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该“条约”签订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列宁也指出:“不过是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靠它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1)材料一中的“条约”指的是什么?并指出他们这么说的理由。(4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直接由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引起,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世界各国人民的同仇敌忾和英勇奋战,是战胜德、意、日轴心国的重要保证。中国是最早对法西斯开战的国家,中国战场始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中国也是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历史事件。“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哪一部文件的签署有关?(4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起的作用(4分)
材料三 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尤其是遭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后,看到“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以及“各方最殷切的诉求,就是扩大合作、共同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发表题为《北高构津人发命运共同体》的演讲
(4)综合分析上述材料,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据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
(1)材料中的历史事件放在材料二中的哪一个阶段最为合适,并说明理由。(6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在“全球化3.0版本”时代,推动全球化“版本”升级的重要动力。(4分)
材料三 今天的亚太,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蓄势待发,亚太经济体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更加凸显。今天的亚太,也面临方方面面的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后续影响尚未完全消除,一些经济体的复苏仍然脆弱……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面对当前富有挑战的世界形势,你认为中国谋求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什么?(2分)
(4)有人说,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下,全球化使“富国愈富,穷国愈穷”,你是否赞同?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请说明理由。(6分)
河北省九年级结业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历史(A)参考答案
1—5BDCCB 6——10CADAC 11—15CDCDA 16—20CABAD
评分标准:以下题目属于主观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若与本参考答案不一致,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21.(1)困境:都受到外国的入侵(或面临沦为殖民地的危险、面临着民族危机等)。(意思相近即可,2分)
历史事件:明治维新。(2分)
(2)原因:日清战争(或甲午中日战争)日本的胜利。(2分)
表现或事件: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1年发动侵华战争等。(说出侵略其他亚洲国家亦可,4分)
(3)面对危机,要革新进取;要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国家强大,不可恃强凌弱等。(两条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亦可酌情给分,4分)
22.(1)租地农场的出现:手工工场的出现。(4分)
(2)政府鼓励“技术接收”:国家支持银行向本国公司提供大量资金;办好以科学为基础的工业。(6分)
(3)先进的制度;政府的支持;市场的需要。(写出任两点得4分,意思相近表述合理亦可)
23.(1)条约:《凡尔赛和约》。(2分)
理由:该条约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还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2分)
(2)事件:九一八事变。(2分)文件:《联合国家宣言》。(2分)
(3)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4分,意思相近即可)
(4)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团结就是力量,各国应加强协商与合作,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点即可,2分)
24.(1)第一阶段。(2分)理由: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4分)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国际组织的成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使各国和区域间的经济加强。(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3)发展自身的经济实力等。(2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4)①赞同。理由:经济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由于经济和科技实力较弱,不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影响进一步加大等。
②不赞同。理由:全球化推动了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让国家间经济往来障碍减少,对发展中国家也是机遇;全球化能够让发展中国家吸引更多的国外技术和投资,增加出口和就业;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也充分说明全球化促进经济的发展等。
(选择正反任一方面论述合理即可,共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