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2 09:3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学情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这场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人们认为此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两次战争的发动国相同
B.两次战争中列强都获得了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权利
C.两次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相同
D.两次战争中列强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一部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这部纲领性文件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民报》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左宗棠收复新疆后,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因英法等列强先后觊觎台湾,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新疆、台湾建省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 B.巩固国防以应对边疆危机
C.开办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 D.打击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4.1894年, 双方在黄海发生激战 致远舰弹药将尽时,致远舰管带开足马力猛冲敌舰,不幸被敌人鱼雷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这场“激战”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5.下图是维新运动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刊,其宣传的主流观点是( )
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6.庚子年(1900年),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时序中,旧式小农发起的一场爱国反帝的狂飙让帝国主义惊叹:“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义和团运动 C.萍浏醴起义 D.黄花岗起义
7.民国建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该对联讽刺的是( )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中华民国建立 C.宣统帝下诏退位 D.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8.从1916年至1928年间,“一年三小仗,三年一大仗”。据统计,在民国初年,光是四川内部各派军阀之间的战乱,即达400余次之多。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A.中法战争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军阀割据混战
9.陈独秀曾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对当时的北洋政府进行痛斥,提出国民要有理智与判断的自觉,才能避免亡国。据此可知,陈独秀认为救国救民之路在于( )
A.发动武装革命 B.革新政治制度 C.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
10.学校征文中有一片段这样描写:“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是对民族的热忱;誓死力争,还我青岛——这是对祖国的惜叹;取消二十一条——这是对列强的憎恨。是他们,用无畏的胆识证明了自己是炎黄子孙。”据此可知,这次征文的主题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中共二大召开 D.红军长征胜利完成
11.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接连败北,国民政府的势力范围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也得到很大发展。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北伐胜利进军 B.国民革命失败 C.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D.西安事变
12.“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 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的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
A.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B.领导秋收起义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同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13.1937年7月8日,“牺盟会”成员向群众进行宣传动员,“沿途唱守土抗战歌,一般听众,无不立感亡国之恸。”民众深感“亡国之恸”是因为日本制造了( )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4.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被李宗“仁誉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的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15.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根据地内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指明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B.促使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C.推动全国抗日救亡高潮的到来 D.巩固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
16.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和中共代表团抵达重庆。《大公报》报道:“蒋毛两先生于昨晚重新握手,他们两位一定有无限的感慨。他们两位的会面,关系目前与今后的国运极其远大,自今日起,一定有一串的商谈。”“商谈”的核心内容是( )
A.创建黄埔军校 B.推翻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C.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D.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17.国共关系直接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下面两党关系演变图中,导致“再分裂”的原因是( )
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
A.国民党发动内战 B.解放区军民进行自卫反击
C.北平和平解放 D.各个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运动
18.下表是人民解放战争进程示意图,其中①处应该填写( )
争取和平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胜利
重庆谈判 转战陕北 跃进大别山 ① 渡江战役
A.第三次长沙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三大战役 D.南京解放
19.中华民国《农商部统计报告》中记载的开设工厂的数据:1910年986家,1911年787家,1912年1502家,1913年1378家,1914年1123家。这些数字从一个方面显示了辛亥革命( )
A.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B.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C.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D.促进了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20.20世纪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下列文学艺术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鲁迅——《狂人日记》 B.郭沫若——《女神》
C.冼星海——《义勇军进行曲》 D.徐悲鸿——《愚公移山》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尽管表面上清王朝仍继续维持其统治地位,但实际上中国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拥有独立完整的国家主权,在许多方面不得不受制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摆布,成为西方诸列强掠夺和奴役的对象。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二: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
——选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写出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2分)结合材料和该条约的相关内容,对比1840年前的中国,你认为步入近代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3分)
(2)材料二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2分)条约中的哪项条款说明日本的势力已经深入中国内地?(2分)
(3)材料三中的“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是指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2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的理解。(3分)
(4)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屈辱史,你有哪些感受?(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一大批军工企业……逐步做到了“凡一切枪炮、轮船、军火均能自造”。
——谢石敏《世界经济大战》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把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与解决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侵略压迫的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新的学说。
——王介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创办军工企业的作用。(1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中孙中山创立的“新的学说”是什么。(2分)并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和洋务派向西方学习内容的不同。(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的含义。(3分)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为了进一步清除“树墩”,中国人民还作出了哪些努力?(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1931年秋的一个夜晚,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炸毁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开始了对东北长达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
材料二:七七事变后,一种抵抗敌人到底的民族感和决心弥漫了全中国。统一战线的口号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
——摘编自《一百年来的中国革命,1851-1949》
材料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了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有何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2分)
(3)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4分)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4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次会议都有非凡的意义。
材料一: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濛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题诗
材料二:扩大会议指出党内对于军事领导上错误的纠正,不是党内的分歧,相反的更加团结,使军事领导走上正确的道路……扩大会议指出反对军事领导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时,必须坚决地反对一切右倾机会主义的倾向。
——摘自陈云《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
材料三:我们说中共七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是因为我们全党在组织上、思想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我们探索总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我们说中共七大是一次胜利的大会,是因为我们即将取得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党史》
(1)材料一中的“画舫”因哪次会议的召开而闻名天下?(2分)并说说“诞生共党”的历史意义。(3分)
(2)根据材料二,写出此次扩大会议的名称。(2分)这次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特殊地位?(3分)
(3)根据材料三,中共七大探索总结出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七大召开的意义。(3分)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学情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本答案仅供参考,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一致,只要正确,同样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C 5.B 6.B 7.D 8.D 9.C 10.A 11.A 12.C 13.C 14.B 15.D 16.D 17.A 18.C 19.B 20.C
二、非选择题
21.(1)《南京条约》。(2分)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分,合理即可)
(2)《马关条约》。(2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2分)
(3)《辛丑条约》。(2分)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3分)
(4)落后就要挨打,要勿忘国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分,符合题意即可)
22.(1)能够自主制造枪炮、轮船、军火。(1分)
(2)“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2分)孙中山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或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技术。(4分,合理即可)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3分)1915开展了新文化运动,1919年进行了五四运动。(4分)
23.(1)九一八事变。(2分)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3分)
(2)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分)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4分,写出两点即可)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4分)
24.(1)中共一大。(2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3分)
(2)遵义会议。(2分)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分)
(3)毛泽东思想。(2分)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