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 史 试 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以下属于研究“悠久的中国原始农业”主题第一手史料的是
A.神农尝百草的传说 B.《齐民要术》的记载
C.《诗经》的相关描述 D.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2.隋朝为巩固统治,改革选官制度,选拔了大量人才。其主要政治前提是
A.南北实现统一 B.考试方式公平
C.民族关系和睦 D.学校教育兴盛
3.晚清政府犹如一颗摇钱树,英法联军发动这场战争后疯狂的摇晃这颗摇钱树,但是许多钱却被另一个人给捡走了。捡钱最多的“另一个人”指的是
A.德国 B.口本
C.俄国 D.美国
4.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主要依据是
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统治 B.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C.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洋务运动吸取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5.五四运动时,在学生游行演讲时手持和张贴在大街小巷及商店门前的标语中,充斥着““爱国同胞切勿暴动’“文明抵制,不可野蛮”等内容,担心表达不清而产生激烈行动。这体现出
A.学生肩负起维护治安的重任 B.激情与理性统一的斗争特点
C.反帝反封建运动的不彻底性 D.五四运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6.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口军共128万余人,超过太平洋和亚洲其他战场口军的总和,这体现了中国抗战
A.促进了民族意识觉醒 B.坚持实行抗口民族统一战线
C.获得了世界人民支持 D.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7.通过下列哪一事件,中国农民实现了千百年来“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A.建立人民公社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土地改革完成 D.走农业集体化道路
8.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下列人物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邓稼先 D.雷锋
9.邓小平说:“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对“深圳敢闯”的解释最为准确的是
A.深圳是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先锋 B.深圳最早实行特殊的政策
C.深圳最先实践一国两制 D.深圳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10.“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是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 克思主义。”“现实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1.中央政府持续推进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澳门中葡平台建设、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支持澳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等方面深化合作。这些事实充分体现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 B.海峡两岸密切的经贸交流
C.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实现 D.“一国两制”方针的实践推进
12.缺少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联合国的普遍性就要大打折扣,在应对世界问题时也就缺少了有力 的支撑。这表明中国重返联合国
A.扩大了联合国的影响力 B.缓和了中美两国关系
C.推动了欧亚非地区发展 D.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
13.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人们发明了以图表意的记录系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形式。材料中的文明。成就诞生于
A.爱琴海区域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14.亚历山大在东征的过程中,选择古巴比伦作为他庞大帝国的首都,选择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作为东方和西方交流的枢纽。这客观上
A.保证了帝国的长治久安 B.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C.使帝国成为地中海霸主 D.为东西文化大交汇创造了条件
15.新兴市民要求建立城市学校,由城市当局选聘教师、决定学费,确定入学条件。于是,多数城市形成了世俗教育学校。这表明中世纪的西欧
A.自由自治促进经济繁荣 B.城市发展推动教育变革
C.教育彻底摆脱教会控制 D.大学兴起促进城市发展
16.1500年前后,使世界冲破茫茫大海的阻隔,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三角贸易
17.16世纪意大利工匠发明的玻璃镜子风靡欧洲。相比之前的铜镜,玻璃镜子让人们能够看清自已,极大地影响了个人的自我认同。这反映了
A.禁欲观念的消亡 B.商品经济的发达
C.人文主义的盛行 D.工业革命的扩展
1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国王是任性的,革命后国王是认命的。”请分析国王“认命”的原因是
A.《权利法案》的颁布 B.《独立宣言》的发表
C.1787年宪法的制定 D.《人权宣言》的通过
19.《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展现了无产者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其创作的背景是
A.法国大革命 B.巴黎公社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20.下列属于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农奴制改革共同点的是
①统治者主导 ②学习西方科技 ③强化农奴制 ④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如图是以“铆工露丝”为原型的海报,描绘了二战时期理想化的美国女工,为应对战争的挑战,对女性提出口号:“我们能做到”。这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女性
A.承担更多责任 B.地位超越男性
C.注重宣传自我 D.遭受沉重压迫
22.如图示意图呈现了某一时期苏俄(联)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其中①处探索的
主要作用
(第21题)
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B.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C.推动了商品经济持续繁荣 D.使苏联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23.1947年,美国副国务卿建议政府在未来三年内提供大规模经济援助,以满足欧洲的紧急需求。这一主张的目的是
A.激励欧洲集体自救 B.推动欧共体的成立
C.建立美欧经济联盟 D.利用欧洲对抗苏联
24.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兑现了在某次国际会议上的承诺,宣布对日战。该国际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波茨坦会议 D.雅尔塔会议
25.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网课成了我们新的学习途径,这种便捷的学习方式有赖于
A.信息技术的发展 B.生物技术的进步
C.新材料的应用 D.航天技术的运用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5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书籍服务古代统治】
材料一:秦统一后的文化政策,引起的文化冲突,加速了它在政治上的灭亡。用暴力推行这种最落后最保守的文化政策,造成全国书籍事业的空前浩劫。……西汉社会上书籍到武帝年间才开始明显多起来,黄老之书、儒家经籍、《楚辞》等,备受民众追求,其中经籍最受重视。
——摘编自刘光裕、陈静《秦汉书籍政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书籍事业遭到空前浩劫的原因。结合史实,对西汉“经籍最受重视”加以说明(3分)
材料二:乾隆时期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并在特定的视野中加以系统编排,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为庞大的典籍。……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
——摘编自楼宇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编纂《四库全书》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2分)
(3)结合材料一、二中书籍的命运,分析我国古代社会文化政策目的。(1分)
【书籍服务近代变革】
材料三: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书籍对比
时间 西方 东方
16世纪 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阐述太阳中心说。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哈维出版《血液循环论》,对世界医学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牛顿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徐光启《农政全书》朱应星《天工开物》
(4)对比材料三内容,指出当时西方书籍侧重于哪一领域?结合所学,对比分析当时东西方社会发展趋势有何不同?(3分)
材料四:在中国官方不愿支持西方百科全书大规模翻译工作的同时,日本政府在1870年代就推动了《钱伯斯百科全书》的翻译活动。1895年,中国在战争中的惨败成为士人群体评估“西方的”或“新的”知识价值的分水岭。……与现代化相关的百科全书知识能够在全中国范围内传播,要归功于梁启超主持的新式媒体的宣传、他最早意识到潮流改变将会产生改革的新契机。
——摘编自米列娜、瓦格纳《思维方式的转型与新知识的普及》
(5)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分析材料五中“分水岭”出现的主要原因。举例说明梁启超通过哪一“媒体”推动哪一“改革”进行。(4分)
【书籍服务当代发展】
材料五:自2004年起国家启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新时代的中国图书要讲好新中国70年的精彩故事,充分展现各领域发展成果,特别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要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采取版权贸易、实物出口、资本合作等方式拓展国际市场。要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既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又要把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文化成果推向世界。
——摘自新华社报道
(6)根据材料五,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面谈谈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有何意义?(3分)
(7)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影响书籍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从人类社会转型角度看,近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历史进程看,这种从落后的封建社会到工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一摘自“百度百科”
(1)以“近代化”为话题,依据材料一提炼一个观点,自拟题目,结合1860年—1919年的中国和16世纪—19世纪中期的英国相关史实,分别从政治制度、经济技术、思想文化三个领域对主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00字左右。)(15分)
材料二:社会转型是由一系列社会转折的不断蓄积而产生的,是在一个社会的母体内经历长期的与不断的变迁所导致的社会结构性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趋势,但不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因而具有明确的时代特色。在结构转型期间,由于各种结构性要素都处在变动之中,因而呈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
二一摘编自马敏《有关中国近代社转型的几点思考》
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社会转型”的两大特点。(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A C C D D C B B A D A C D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C A B Z A D D D A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5分)
26.
用暴力推行这种最落后最保守的文化政策,造成全国书籍事业的空前浩劫(1分);以儒家经典为教材(1分);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1分)
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并在特定的视野中加以系统编排,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为庞大的典籍(一点即可,1分);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1分)
巩固统治(1分)
自然科学领域(1分);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1分);东方巩固封建社会(发展农业)(1分)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1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分);《时务报》(1分);戊戌变法(1分)
根据材料,合理即可(3分)
示例:政治变革、时代发展(合理即可,2分)
27.
(1)观点2分。字数1分。以下表格内事件,事件名称1分,意义1分。
中国 英国
政治 辛亥革命/百日维新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经济 洋务运动 工业革命
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文艺复兴
(2)具有明确的时代特色(1分);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1分)
十月革命 新经济政策 苏联成立
1917 1921 1922 1928 1937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