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单元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说法错误的是
A.铝与氧化铁能发生铝热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
B.过量的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
C.工业上用氨的催化氧化生产硝酸
D.实验室可通过加热氯化铵与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
2.下列气体难溶于水的是
A. B. C.NO D.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
B.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C.硝酸银溶液与盐酸生成白色沉淀:
D.铜粉与浓硝酸生成红棕色气体:
4.废旧电池乱扔不仅污染环境,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普通锌锰干电池的外筒由锌制成,筒中央为碳棒,筒内黑色糊状物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氯化铵、氯化锌和二氧化锰等。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下流程,变废为宝: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解”步骤中,为提高溶解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加热、搅拌等
B.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漏斗、烧杯
C.黑色滤渣中的主要成分能与浓盐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D.操作Ⅱ在 气体中进行是为了抑制 的水解
5.蔗糖与浓硫酸发生作用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白色固体变黑,主要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B.过程②固体体积膨胀,与产生的大量气体有关
C.过程中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体现了浓硫酸的酸性
D.过程中发生的反应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漂白粉失效的原理:
B.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紫色变浅:
C.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浑浊:
D.硫单质溶于强碱:
7.CF1107是--种离子液体,由于其不含金属离子和卤素离子,且有良好的光学性能,是电子、半导体、显示行业的理想材料。其阴离子的结构如图所示,由X、Y、Z、W、M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构成,其中X、Y、Z、W位于同周期,Z与M位于同主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最高正价:W>M>Y>X
B.含氧酸的酸性:M>Y>X
C.简单氢化物稳定性:W>M
D.Z元素与M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8.硫元素在自然界中通常以硫化物、硫酸盐或单质的形式存在。斜方硫、单斜硫是常见的两种单质。常见的含硫矿物有硫磺矿、黄铁矿、石膏等。黄铁矿遇酸会生成硫化氢气体。工业利用黄铁矿与空气高温反应得到与在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每生成释放出的热量,生成的用的浓硫酸吸收。利用酸性溶液可测定工业尾气中的含量。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能与盐酸反应,可作红色涂料
B.是淡黄色晶体,可用于配制黑火药
C.具有氧化性,可用于制取硫酸
D.浓具有吸水性,可用于除去中混有的
9.38.4gCu与一定量浓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这些氧化物恰好溶解在NaOH溶液中得到和的混合溶液,反应过程及有关数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硝酸在反应中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酸性
B.氮的氧化物和NaOH溶液反应时,NO作还原剂
C.混合气体中的物质的量是0.2mol
D.若浓硝酸体积为200mL,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1mol/L
10.如图所示,在注射器里吸入,然后吸入5mL水。若再吸入30mL空气(按体积占计算),夹住弹簧夹,观察现象(不考虑摩擦力,即所有操作都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已知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最终剩余气体中NO体积为12mL
B.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缓缓向左移动,最终活塞最左端停在约36mL刻度处
C.可观察到注射器内气体由无色变成红棕色,最后变成无色
D.若反应前后液体体积不变,所得硝酸溶液的浓度约为
11.建构数学模型来研究化学问题,既直观又简洁。下列建构的数轴模型正确的是
A.钠在氧气中燃烧,钠的氧化产物:微粒数之比
B.向烧碱溶液中通入SO2:微粒数之比
C.分散系的分类:
D.溶液中通入铁元素存在形式(已知还原性:): 微粒数之比
12.医学发现一种纳米粒子具有肝靶向功能。利用废旧镀锌铁皮制备纳米粒子的流程图如下:
已知:溶于强碱时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碱洗”时锌发生了还原反应
B.“酸溶”时,改用98%浓硫酸可加快酸溶的速率
C.“氧化”后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只有、
D.用激光笔照射“反应”过程中所得分散系,产生丁达尔效应
13.钠、氯元素在海水中储量丰富,海水晒盐得到与卤水。以、、等为原料可制得,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实验室可用制备,浓硫酸可用于干燥。可与水、碱发生反应,与溶液反应可制取,可作漂白剂。可用于提取卤水中的溴元素。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受热易分解,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用于干燥
C.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漂白剂
D.具有漂白性,能使潮湿的有色布条褪色
14.下列离子检验正确的是
A.待测液中滴加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待测液含CO
B.待测液中先滴加氯化钡,再滴加稀盐酸。出现白色沉淀且不消失,待测液含SO
C.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液,酒精灯灼烧,焰色为黄色。待测液有Na+无K+
D.待测液中滴加硝酸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待测液有Cl-
二、非选择题
15.自然界的氮循环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固氮过程中氮元素被 (填“氧化”或“还原”)。
(2)工业固氮过程中的工业合成氨化学方程式为 。
(3)工业固氮过程中由NO转化为过程中还需要添加的物质是 。
(4)生物固氮过程中铵盐()可通过硝化细菌转化为硝酸盐(),生成时转移 mol电子。
16.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中约80%用来生产各种氮肥。
(1)氨气的制备
①实验室通过加热和的混合物制取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工业上以氮气和氢气为原料合成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填“升高”或“降低”)。
③我国科研团队借助一种固体催化剂,在常温、常压和可见光条件下合成了氨,其过程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中每转移,生成的体积为 L(标准状况下)。
(2)氮肥的制备和应用
主要转化途径如下(转化所需试剂及条件已略去):硝酸盐[如]。
①写出的化学方程式 。
②将转化为,列举两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M (写化学式)。
③常作为水培植物营养液的氮肥来源,若配制的溶液,需要固体的质量 g。
17.氧化锌工业品广泛应用于橡胶、涂料、陶瓷、化工、医药、玻璃和电子等行业,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对氧化锌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化工原料和新型材料。用工业含锌废渣(主要成分为ZnO,还含有铁、铝、铜的氧化物,Mn2+、Pb2+、Cd2+等)制取氧化锌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除杂时加入高锰酸钾的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写出“碳化合成”的化学方程式: 。
18.黄铜矿的主要成份为CuFeS2,现有如下转化关系制备有关物质。
已知:沉淀D的摩尔质量为。请回答:
生成沉淀D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铝的金属性比铁强,铝热反应是铝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氧化铝,故A正确;
B.无论铁过量与否,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故B错误;
C.工业上用氨的催化氧化制得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然后将二氧化氮溶于水制得硝酸,故C正确;
D.实验室可通过加热氯化铵与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化学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2.C
【详解】A.氯气是黄绿色可溶于水的气体,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氯气,A不符合;
B.SO2是无色、易溶于水的气体,B不符合;
C.NO是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C符合;
D.极易溶于水,D不符合;
故选C。
3.A
【详解】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是难溶物,应写化学式,不能拆开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aCO3+2H+=Ca2++H2O+CO2↑,A错误;
B.稀盐酸与铁锈生成氯化铁和水,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B正确;
C.硝酸银溶液与盐酸生成氯化银,和硝酸,氯化银为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Ag++Cl =AgCl↓,C正确;
D.铜粉与浓硝酸生成硝酸铜、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Cu2++2NO2↑+2H2O,D正确;
故答案为:A。
4.B
【分析】普通锌锰干电池的外筒由锌制成,筒中央为碳棒,筒内黑色糊状物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氯化铵、氯化锌和二氧化锰等,糊状物加水溶解,“溶解”操作中,为提高溶解速率,可以使用玻璃棒搅拌,浊液过滤后得到黑色滤渣中的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反应可制氯气,滤液a中含有氯化铵、氯化锌,“操作Ⅰ”得到的是固体和液体,是蒸发结晶,过滤后,滤液B中主要成分为氯化铵,滤渣在氯化氢气流中蒸发得到无水氯化锌。
【详解】A. “溶解”步骤中,为提高溶解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加热、搅拌等,增大反应混合物的接触机会,故A正确;
B. 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漏斗、烧杯、玻璃棒等,故B不正确;
C. 黑色滤渣中的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反应可制氯气(Cl2),同时生成氯化锰(MnCl2)和一种氧化物水,故C正确;
D. 是强酸弱碱盐,易水解,操作Ⅱ在 气体中进行是为了抑制 的水解,故D正确;
故选B。
5.C
【详解】A.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将有机物中的H原子和O原子按2∶1的比例脱除,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白色固体变黑,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A项正确;
B. 浓硫酸脱水过程中释放大量热,此时发生反应C+2H2SO4(浓)CO2↑+2SO2↑+2H2O,产生大量气体,使固体体积膨胀,B项正确;
C. 结合选项B可知,浓硫酸脱水过程中生成的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C项错误;
D. 白色固体变黑,过程中发生的反应,D项正确;
故选C。
6.D
【详解】A.漂白粉失效的原理:,A错误;
B.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紫色变浅:,B错误;
C.向Na2S2O3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变浑浊:,C错误;
D.硫单质溶于强碱:,故D正确;
故选D。
7.C
【分析】X、Y、Z、W、M是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由图可知,阴离子中X、Y、Z、W、M形成共价键的数目分别为4、2、2、1、6,X、Y、Z、W位于同周期,Z与M位于同主族,则X为C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W为F元素、M为S元素。
【详解】A.氟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只存在负化合价,不存在正化合价,故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但含氧酸的酸性不一定越强,如亚硝酸的酸性弱于硫酸,故B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稳定性越强,氟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则氟化氢的稳定性强于硫化氢,故C正确;
D.三氧化硫没有漂白性,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D错误;
故选C。
8.D
【详解】A.为红色固体,常作红色涂料,A错误;
B.具有还原性,能和木炭、硝酸钾等发生反应,可用于配制黑火药,B错误;
C.为酸性氧化物,能和水生成硫酸,可用于制取硫酸,C错误;
D.浓具有吸水性,能做干燥剂,可用于除去中混有的,D正确;
故选D。
9.C
【分析】铜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氮的化合物,38.4gCu为0.6mol,所以生成硝酸铜0.6mol,则硝酸铜含有硝酸根离子1.2mol,生成氮的化合物为0.9 mol,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NO3和 NaNO2,根据原子守恒可知:,所以硝酸的总量为1.2mol+1mol=2.2mol,若浓硝酸体积为200mL,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详解】A.铜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氮的化合物,硝酸部分被还原,作氧化剂,有部分生成盐,表现出酸性,故A正确;
B.氮的氧化物和NaOH溶液反应时,NO转化为高价态氮,故作还原剂,故B正确;
C.由题意可知0.9 mol氮的化合物转化为钠盐的量为1mol,则混合气体中四氧化二氮的物质的量是1mol-0.9mol=0.1mol,C错误;
D.由分析可知,若浓硝酸体积为200mL,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1mol/L,D正确;
故选C。
10.B
【详解】A.30mL空气中氧气体积为30mL×=6mL,根据方程式:2NO+O2=2NO2,20mLNO消耗12mL,生成NO2的体积为12mL,NO2再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生成NO为12mL×=4mL,所以最后剩余NO为(20-12+4)mL=12mL,A正确;
B.注射器内气体减少,所以注射器的活塞缓缓向左移动,体积为剩余的NO、N2和水的体积,约为41mL,B错误;
C.NO是无色气体,NO2是红棕色气体,所以注射器内气体由无色变成红棕色,最后变成无色,C正确;
D.根据A中分析可知,若反应前后液体体积不变,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D正确;
故选B。
11.C
【详解】A.钠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过氧化钠,常温下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故A错误;
B.由方程式2NaOH+SO2=Na2SO3+H2O, NaOH+SO2=NaHSO3可知, =2时生成Na2SO3,=1时生成NaHSO3,故B错误;
C.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胶体粒子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的是溶液,大于100nm的是浊液,故C正确;
D.已知还原性:Fe2+>Br-,氯气先和亚铁离子反应生成铁离子,比例为1:2,当氯气过量时溴离子也反应生成溴单质,比例为3:2,故D错误;
故选C。
12.D
【分析】废旧锌铁皮加入NaOH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与油污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具有去除油污作用,Zn溶于强碱时生成,过滤,所得固体加入过量稀硫酸溶解铁,发生反应:Fe+2H+=Fe2++H2,加入适量过氧化氢,氧化部分亚铁离子,氧化后的溶液中含有:H+、Fe2+、Fe3+、SO,向溶液中通入氮气排出空气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加入NaOH溶液生成四氧化三铁胶体粒,以此解答。
【详解】A.Zn溶于强碱时生成的过程中Zn元素化合价上升,发生了氧化反应,故A错误;
B.“酸溶”时,98%浓硫酸与铁能发生钝化,不能溶解铁,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氧化后的溶液中含有:H+、Fe2+、Fe3+、SO,故C错误;
D.为纳米级,故“氧化”过程中所得分散系为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
故选D。
13.C
【详解】A.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由于能够与盐酸反应,与受热分解无关,A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B错误;
C.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漂白剂,C正确;
D.没有漂白性,能使潮湿的有色布条褪色是因为其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D错误;
故选C。
14.D
【详解】A.溶液中含有碳酸氢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氢根离子也会出现相同的现象,A错误;
B.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不确定有SO存在,也可能是Ag+,B错误;
C.钾元素的焰色反应实验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反应为紫色,没有通过蓝色钴玻璃观察,不确定是否含有钾离子,C错误;
D.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待测液有Cl-,D正确;
故选D。
15.(1)氧化
(2)
(3)和
(4)8
【详解】(1)大气固氮过程中氮气被氧气氧化生成NO;
故答案为:氧化。
(2)工业固氮过程中的工业合成氨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
故答案为:N2+3H22NH3。
(3)业固氮过程中由NO加O2生成NO2,加H2O反应生成HNO3和NO,不断加入O2使NO最大程度转化为HNO3;
故答案为:O2和H2O。
(4)NH中的N元素化合价为-3价,NO中的N元素化合价为+5价,则生成1molNO时转移8mol电子;
故答案为:8。
16.(1) 降低
(2) 或
【详解】(1)①实验室通过加热和的混合物制取氨,反应化学方程式:;
②工业上以氮气和氢气为原料合成氨,反应化学方程式:,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至-3价;
③根据图示,结合得失电子守恒及质量守恒,反应方程式:,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0降低为-3价,2molN2参加反应转移12mol电子生成4molNH3,故反应中每转移6mole﹣,生成2molNH3,NH3的体积:;
(2)①与水反应生成和,化学方程式:;
②可与或反应生成;
③配制的溶液,应选择500mL容量瓶,其物质的量:,则需要NH4NO3固体的质量:
17.(1) 除去Mn2+ 2MnO+3Mn2++2H2O=5MnO2↓+4H+
(2)3Zn(NO3)2+3Na2CO3+3H2O =ZnCO3·2Zn(OH)2·H2O↓+2CO2↑+6NaNO3或3Zn(NO3)2+5Na2CO3+5H2O=ZnCO3·2Zn(OH)2·H2O↓+4NaHCO3+6NaNO3
【详解】(1)加入高锰酸钾的作用是将Mn2+转化为MnO2沉淀,除去M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3Mn2++ 2H2O=5MnO2↓+4H+。
(2)“碳化合成”时加入碳酸钠,产物为ZnCO3·2Zn(OH)2·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Zn(NO3)2+3Na2CO3+3H2O =ZnCO3·2Zn(OH)2·H2O↓+2CO2↑+6NaNO3 或3Zn(NO3)2+5Na2CO3+5H2O=ZnCO3·2Zn(OH)2·H2O↓+4NaHCO3+6NaNO3。
18.2Cu2++2Cl-+SO2+2H2O= 2CuCl↓+SO+4H+
【详解】根据沉淀D的摩尔质量为,说明D为氯化亚铜,则是铜离子和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和亚铜离子,亚铜离子和氯离子反应生成CuCl,则生成沉淀D的离子反应方程式2Cu2++2Cl-+SO2+2H2O=2CuCl↓+SO+4H+。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