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熟悉的人——素描表现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绘画

文档属性

名称 3.1 熟悉的人——素描表现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绘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2019)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4-03-02 11:3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优质课评选暨优秀课例汇集活动
美术学科课时教学设计
(三)课时教学设计
第 1 课时 熟悉的人——素描表现
1. 课时教材分析: 本课旨在通过对素描的艺术特性、工具材料及其表现方法的学习,使学 生能够更加系统地理解本单元“绘画以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来满足人们对美术表现与鉴赏的 需求”这一核心观念。“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了解创作构思过程和方法,运用再现、表 现及象征等方式进行绘画创作的练习,将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带入创作的情境之中,表达自 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通过对人物素描的写生训练,了解一般的绘画写生步骤和相关的 绘画技巧,运用线条、明暗和色彩基本准确地表现对象的形体、比例、 结构、空间、色彩 关系及人物动态。本课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素描的基本知识包括哪些?如何运用比例、结构 和动态表现人物肖像 在教科书的素描模块中,提出了本课的任务驱动”为好友创作一幅素描头像作品”,本任 务基于学生生活,以情感为辅,驱动整个课程的学习。
2.课时学情分析:本节课是第三单元“主题表现”的第一课,在前面的两个单元中,分别学习 了“绘画中的形”和“绘画中的色彩”,在了解造型语言的理论基础上,如何将理论和实践相 结合是师生共同面对的问题。为弘扬民族自豪感、增加文化自信,加深对于中国传统的人物肖 像的了解,降低肖像绘画写生入门的难度,教学中增加对中国传统人物肖像的欣赏、对传统文 化学习。
3.课时学习重点:对素描工具、材料、基本表现方法的体验;在体验和鉴赏的基础上, 运 用造型、比例、构图、色彩等知识进行肖像画创作。
4.课时学习难点:
1.生动表现对象的造型特征、性格气质; 2.了解作品背后艺术家的创作经历与思考; 3.理解肖像画的艺术风格与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
5. 课时学习目标:通过对素描写生与创作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画家创作的基本过程和方 法,并能运用相关画种的基本表现手法来表达观念,解决艺术与生活中的问题,提高美术素 养,陶冶艺术情操。就具体目标而言,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 (1) 审美判断: 能够结合肖像画作品的鉴赏解读, 认识肖像画的表现规律和要点, 理解画家在造型、色彩、比例、构图和情境营造等方面的匠心; (2) 文化理解: 能够在生活情境和自我情感的辅助下, 尝试进行人物肖像画创作, 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 (3) 美术表现: 能够掌握素描的技法特性和基本表现形式; 能够掌握人脸的基本比 例、结构, 形成一定的整体观念、空间与造型意识; (4)创意实践: 在掌握素描的技法特性和基本表现形式的基础上, 在作品中注入个 人的认识和理解, 创造性地表达主观感受, 形成一定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6.课时教学过程: 环节 1:导入:展示老师的朋友圈中的照片:家人、朋友、同事的合影,接着展示老师为家 人描绘的有意义的形象,导入本节课的课题:素描表现,【设计意图: 以当下熟知的朋 友圈的形式, 引入本节课; 老师作为亲近的人在朋友圈中展示, 缩短与学生认知距 离, 让学生直观感受“ 亲近的人 ”的范畴, 直奔主题】 环节 2:新课教学:
①展示唐代张萱的《捣练图》, 师生共同临摹仕女头像, 让一位同学完成老师未完 成的部分(眼睛和部分五官)。点明: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 中 ”(活动一) ②展示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 设问: 与前朝的肖像表现有何异同?人物 形和神是如何展现的? ③展示元代王绎的《杨竹西小像》, 让学生阅读王绎的绘画理论《写像秘诀》, 学 生从中找到“ 本真性情发见 ”“ 默识于心 ”这两个肖像绘画要领, 要求学生们静 下来, 闭目回想最熟悉的同学形象。 (活动二) ④展示《明十二肖像》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设问: 请同学比较这两件中西相 邻时期的肖像画的不同? ⑤展示徐悲鸿《自画像》与当代唐勇力的《老人像》, 设问: 一幅好的肖像画的标 准是什么? 【设计意图: 以大量的肖像画的赏析, 让学生直观感受肖像画的人物特征表现。以 “ 活动一 ”去感知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的表现力度, 同时对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 有个了解, 易于进一步的课堂教学。同时让学生完成老师未完成的部分(眼睛和部 分五官) ,增加学生对人物五官刻画的重视。设计“ 活动二 ”,让学生认识“ 亲近 的人 ”的形象特征需要观察、构思, 认知的积累。】 环节 3:教师示范: ①小组活动: 对照课本 53 页的表格, 每小组选出一位同学做模特,观察他(她) 有 何特征, 并总结模特的肖像特征, 选一位同学代表回答。 ②出示老师范画和视频: 讲解绘画步骤。
【设计意图: 小组活动中, 让同学们结合之前“ 活动二 ”心中默记的形象与之对 照,加深对人物肖像的脸型、发型、五官的结构和形体的具体认识, 同时找到人物 内在的性格和心理活动。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有整体观察和整体表现的意识】 环节 4:学生实践: ①对选定的“模特 ”写生, 重点是抓住人物的形体特征和精神面貌。 ②教师巡回指导, 适当展示修改过程。 【设计意图: 虽然每组选定人物形象的不同,但是对于班级同学来讲是熟悉的, 是 “ 亲近的人 ”,教师巡回指导并用投影展示, 在写生中, 师生共同感受和表现“模 特 ”的特征】 环节 5:学生作品展示、评价。 1、优秀习作展示,教师点评与学生互评。 2、总结本节课所学肖像画的具体知识。 2、课后作业: 为父母画一张素描肖像。 【 设计意 图: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既是肯定部分学生的 能力又是其他 同学的学 习的机 会 ,更 能激励学生保持观察和表现的热情。 总结本节课所学 肖像 画知识, 布置的课后作 业“ 为父母画肖像 ”,增加亲情的同时巩固绘画知识与技能。】
7.课时教学板书设计: 亲近的人---素描表现
(绘画中的) 形 (绘画中的)色彩 线 以形写神 神形兼备
【设计意图: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造型形式:线,以此来表现人物生动的形象】
8.课时作业设计: (1)课下与爸爸妈妈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分享肖像画的认识。 (2)课下运用线描的形式为家人画一张肖像。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认真观察, 大胆表现, 从中感悟肖像独特的审美魅力。】
9.课时教学反思: (1)课前:在写教学设计之前,我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阅读了大量与课程相关的文献、 资料;参考优秀的肖像画作品, 了解作品的背景、内容、创作特点等。第一次参加高规格的比赛, 教学经验不够, 市音乐教研员吴励老师、美术教研员邢鲍国老师、特别指导张力老师等与我多次 深入交流、沟通, 一起探讨教学思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内容及上课环节的设置等问题。也与 团队其他四个课时的授课老师们集体备课、磨课, 听他(她) 们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 不断改 进自己的课程设置。 (2)课中: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欣赏中国传统肖像画的表现,感受肖像画中人物不同的 精神面貌和独特的性格魅力。在导入环节设计承上启下,连接上两个单元的绘画基础内容, 从学生感兴趣朋友圈的照片出发,结合老师为家人描绘有意义的素描肖像导入新课。新课主 要讲授中国传统的肖像画作品,按肖像画发展的时间先后循序,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赏析, 创设两个小的感受与表现活动情境,让学生逐步了解肖像画的表现要点。小活动一是师生共 同临摹张萱的《捣练图》中的仕女,在活动中了解学情,了解中国肖像用线造型的要点。小 活动二是借助王绎的《写像秘诀》中的两个词“真性情发见”“默识于心”,让同学们去想 象“亲近的人”--同学的亲和模样,为本节课的观察和写生表现指明方向,埋下铺垫。 (3)课后:普通高中的学生都是非美术专业,要在极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审美表现技能,的 确有难度。面对挑战, 通过长时间的教学磨课, 不断地修改和调节, 在教学大纲的指引下, 本节 课的教学从引导学生要学会观察入手,逐步推进,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一堂课犹如一面镜子, 犹如一幅教师的职业肖像画, 在这里能看到真实的自我。课堂若要精 彩呈现,既要了解苏格拉底所说“认识你自己”,又要抓住“熟悉的人——学生”。执教不易, 我将努力前行! 【设计意图:总结回顾本节课,反思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提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