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课题 第一单元 设计与生活 第一课 从生活中认识设计——设计与生活
授课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课时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美术教科书(选择性必修)《设计》
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相当于设计概论的性质,在深入学习具体设计课之前,对设计有 一个基本了解,并通过画一画,提高学生表现能力。
a、从生活中引导,激发兴趣 b、重视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析中自悟,激发思维 c、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1、培养和提高学生主动观察生活 · 、勤于思考分析的能力。 2、领悟设计的内涵,形成健康的审美倾向。
图像识读:赏析美术作品,初步感受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审美判断:理解感受作品的呈现的美感,激发学生对设计的兴趣,使学生对设 计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文化理解:正确认知中国设计,增强民族自信,树立传承和创新的意识。
美术表现:课后思考探究,让学生画一画,设计全新的建筑作品。
创意实践:课后思考探究, 让学生对铅笔不可降解的 PVC 材料,出于环保的考虑, 进行创意改进。
教学难点 明确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入手,既要把握设计和生活、 设计和科技的关系,又要了解设计的一些典型作品。
教学方法 1、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 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2、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尽量触发学生的思维,以思维 教学代替单纯的 记忆教学。 3、合作探究: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
教学准备 PPT 课件、教科书、图片等教具。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课题导入: 通过问题创设情景,展示一天活动中的图片,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配 对相应图片给予设计分类) 二、新课教学: 环节一:设计萌芽 1、从人类有敲击石头做工具的念头开始——设计就产生了 展示图片(石器是人类早期的设计活动) 环节二:生活的改变 1、 展示铅笔的设计改变(动态演示改良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铅笔设计的走向:从外到内设计的改变 2、 书籍的设计变化 展示图片: 兽骨甲骨文-木简竹简-帛书-传统线装书-现代精装书 教师小结:新的媒介、新的阅读方式的改变 从实体-电子书(阅读习惯的转变) 3、衣食住行(展示组图) A、 改良的中山装的 B、餐桌上时代的痕迹 C、住宅的对比 D、 出行工具 教师展示组图,学生观看 教师提问:还有哪些与生活和学习环境相关的设计(或者从我们的校园范 围思考) 学生参与,发现生活或者学校范围中的设计品,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设计意图: 打破学生对设计神秘的观念,启发学生探寻设计与生活关系。 教师小结: 设计中生活中来 ― 来源于生活,到生活中去 ― 应用于生活。 设计满足生活中的需求,生活推动设计创新。
思考 探究: 教师疑问:我们都说将创新,是否我们要抛弃传统? 学生认真思考,小组讨论,并给予老师答案。 环节三、设计的传承和创新 1、宁波博物馆(图片展示) 王澍 2008 年 普利兹克奖(2012 年)首个中国获奖设计师 新主义、地域文化特征、江南民居 教师:请 A 组学生根据课前资料的搜集,引导学生对博物馆进行赏析。 外观:质朴-低调 ;色彩:沉稳=跳跃;设计:创新/传统相结合。 从历史与现实的拼接思路切入,总结两大特点:瓦爿墙、竹条模版混凝土, 并针对两个特点做解说。 教师总结: 形式:「形式与工艺」、「过去与现代」的融合。 艺术性:肌理感和色彩与环境的和谐美。 文化性:继承发扬宁波传统文化又承载传播历史信息的作用 设计意图:案例分析, 贯穿后面知识点, 如设计的艺术性、功能性、文化性、 节能环保特征,教师适当引导,激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培养 学生勤于思考分析、归纳的能力。同时树立传统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文化自 豪感。 2、米兰世界博览会中国国家馆(图片展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团队 2015 年 教师:请 B 组同学根据课前资料的搜集,根据老师出示的细节图片的引导, 小组讨论,从外观、屋顶材料、照明方面进行赏析总结。 教师予以肯定学生的分析和总结。 教师小结:从外形到设计理念既有传承又有突破和创新,并体现节能、环 保的理念。 设计意图:从上一个案例分析的思路,引导学生自主赏析,是对知识和技 能的巩固,也为后面设计特征知识点做铺垫,同时也拓展了国际视野。 1、 世博会 教师:说到米兰世博会,我们来了解什么是世博会。 a、 世博会的来源 b、 首届世博会 伦敦 1851 年,引发了现代设计的出现和发展
教师小结: 随着技术,材料,工具的变化,而技术对设计创造产生了直接影响,设计 是在工业革命后开花结果的,相当于科技革命,这使我们不可避免地思考设计 与科技的关系。 环节四、设计与科技 教师:20、21 世纪, 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 已经进入智能化、信息化时代, 我们一起来看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教师展示组图:数字打印、智慧家居、智慧交通、智能机器人 教师引导学生认知科技给生活带的种种影响:医学上,我们可以用 3D 打印 模型,设计出能够舒适贴合手臂的绷带。其灵感来自蜂巢的外形,与以往的石 膏和绷带相比, 更轻、更具透气性, 功能与审美兼备。智能家居让生活更舒适, 智慧交通保障安全,智能机器人方便,安全。 通过智慧化与技术的提升,将科技与设计相结合,使未来的生活变得更安 全、便利、舒适。 三、教师总结 今天,设计已无处不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人类用智慧设计世界, 改变了我们生活方式,提升生活品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设计多 向发展,相信未来我们的生活更为美好。
课后作业 (思考创 新实践) 1、画一画,设计一个全新的建筑造型 2、自动铅笔仍主要使用不可降解的 P VC 材料,出于环保的考虑, 你认为其是 否还有可以改进的空间?
课程总述 本课内容从日常生活入手,使学生学习和了解现代设计,明确知识点,设计和 生活密不可分,理解人类用智慧设计世界,以人为本,改变我们生活方式,提 升生活品质的概念。使学生对设计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到思考与实践 之中。
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 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 一部分板书关键词, 目的是再现过程, 突出强调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