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三册Unit 7 Art Lesson 3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三册Unit 7 Art Lesson 3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2019)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4-03-02 10:5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 7
第 7 课时 Lesson 3 A Musical Genius(第二课时)
1.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单元大观念为“感受艺术魅力,赏析艺术精神,享受艺术人生” ;语言 大观念为“运用与艺术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多角度、多维度地赏析艺术形式、评析 艺术精神、表达个人观点并呼吁参加艺术活动” 。“A Musical Genius”一课主要服务 于“评析穿越时空的艺术精神”这一单元小观念, 以及“从正面和侧面、多角度阐释艺 术精神,表达个人观点”这一语言小观念,通过了解音乐天才贝多芬创作并演出 D 小调第九交响曲背后的故事,学习他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并 诠释“ 天才” 的深刻含义。 [What]本文是第七单元的阅读篇目, 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语境中的“文学, 艺术 与体育”主题群, 主要介绍音乐大师贝多芬及其代表作品------D 小调第九交响曲。通 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单元小概念,即“评析穿越时空的艺术精神”。开篇介 绍了贝多芬的背景信息,年纪轻轻,功成名就,却遭遇命运的打击------失聪,面对 厄运, 贝多芬不言放弃, 最终完成 130 多部音乐作品, 其中 D 小调第九交响曲成为 其音乐生涯的最后一部重要作品。接下来,文章详细描述了这部作品的诞生以及首 演过程,生动地展示了贝多芬的整个心路历程,即:创作完成这部作品后,贝多芬 的满意, 自豪与期待;演出前莫名的紧张, 害怕与怀疑;演出中的激情, 沉浸与忘我; 演出结束后的不负众望与巨大成功。 [How]这是一篇人物传记类的记叙文,文章结构清晰,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 分概要介绍贝多芬的相关背景信息,包括其音乐地位、人生遭遇及非凡成就。第二 部分描述 D 小调第九交响曲这部作品的创作和首演过程。 从写作手法上看,首演部分的描写除了沿着演出前,演出中和演出后这条时间 明线外,还隐藏了一条暗线:即人物的动作描写折射出的人物自身的内心冲突和情 感对比,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从而突出音乐家天赋背后可贵的精神品质。 从语言层面来看,本文运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来表达人物心境,如“sat back in his chair and smiled”, “proudly signed his name”, “tried to imagine how people would respond”等 ,反 映 了音 乐 家对作 品 的 自 豪 与期待; “jumped about in front of ..., waving his arms wildly...and madly turning the pages...”,音乐家演出时的激情跃然纸 上;“continued conducting, head buried in the score...”,可见音乐家自始至终的投入与专 注。无论是音乐家和观众的行为描写,还是 Caroline 的评价等都从正面和侧面烘托 贝多芬的坚毅与伟大,并诠释了文章标题“ 音乐天才” 的深刻含义。 [Why]通过本文的学习,编者希望学生能深刻理解本课的主题意义,即通过了 解音乐天才背后的故事,学习他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以及对事业的执着与不懈的品 质。此外,学生能够以信息组织图的形式来有效地建构文章知识结构,梳理并分析 人物故事类文章的语篇结构以及写作手法。因此,通过对西方音乐领域代表性艺术 家的了解,欣赏以及讲述,学生能逐步形成对西方优秀艺术包容与欣赏的意识,领 悟艺术的精神实质。
2.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建构出文本的结构化知识,能够以信息结构图的 辅助形式讲述贝多芬及第九交响曲的诞生和首演;能够分析人物传记类记叙文的特 点,把握本文人物典型事件讲述的一条主线,即时间明线,并通过动作描写分析人 物情感的变化,概括人物的精神品质,从而深入理解标题“天才”二字的内涵。 本节课将在前一课的基础上, 进一步引导学生挖掘本文的语言特点和写作手法, 分析文章如何通过次要人物和主人公的动作对比这条暗线,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 并探讨其对主题的服务作用。同时, 本节课将更深入地探讨贝多芬精神的现实意义, 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3.教学目标 本课学习结束后,学生能够: 1. 复习贝多芬及第九交响曲的相关信息,回顾文章结构和行文逻辑。 2. 深入文本并探究有关人物动作描写的语言特点并进行仿写。 3. 应用构词法知识,并重述贝多芬的故事。
4.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结合上节课所学,整理人物动作描写的相关表达,分析语言特 点并阐述其对主题的深化作用,同时能够在语境中准确仿写。 难点:学生能够深入探索作者讲述贝多芬故事的多重角度(即作曲家和指挥家 角度),并且能运用相关构词法知识多角度重述贝多芬的故事。 解决措施:教师在指导学生应用本文动作描写的相关语言,以及用构词法知识 重述贝多芬故事的过程中,提供足够的语言支架和示范,以降低学生仿写的难度, 并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并交流各自的口头或书面习作, 在互相评价和欣赏中共同进步。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与步骤 评价要点 核心素养提 时间与互动模式
升点
1.复 习 贝 多 Step1 Review the 观 察 学 生 语言能力: CW/IW
芬及 第九 交 structure and main 能 否 回 忆 能整合并应 7’
响 曲 的相 关 content of the article 上 节 课 所 用所学语言
信息,回顾文 1. Students review 学,说出文 进行表达。
章结构和行 what was learned in 章 的 主 体
文逻辑。 the last period. 结 构 和 各 思维品质:
Q: How many parts 部 分 的 主 能评价语篇
does the article 要内容;能 内容并交流
include 否 流 利 地 感受。
What is each part 表 达 印 象
mainly about 最 深 的 部
分 并 说 明
2. Students do the 原因。
oral presentation
about one part of
Beethoven’s story
that impresses them
most and offer their
reasons.(homework in
the last class)
(
5.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文本结构和主要内容,同时通过口头作业的形式检测 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内化情况。(概括与整合)
2.深 入 文 本 Step2 Explore and 观 察 学 生 语言能力: CW/ IW
并探 究有 关 analyze the language 能 否 在 问 能辨识和分 8’
人物动作描 features of action 题 引 领 下 析文本动作
写 的语 言 特 description in the 整 合 文 中 描写的语言
点并进行仿 article 人 物 动 作 特征, 并能在
写。 1. Students answer 描 写 的 相 语境中理解
the following 关表达, 分 其表意功能。
questions to recall the 析 语 言 特
key expressions in the 点,并总结 思维品质:
text: 其 对 主 题 能识别、提
(1) How did 的 深 化 作 炼、概括语篇
Beethoven complete 用。 的关键语言
composing Symphony 信息, 并判断
No.9 信息的异同
(2) How did 和关联, 以及
Beethoven conduct 推断作者的
Symphony No.9 写作意图。
(3) How did the
audience respond to
the first show of
Symphony No.9
2. Students compare
the sentences in the
following two groups
6.板书设计
7.作业布置 Compulsory: Our annual campus art festival is coming, please make a video to introduce Beethoven (summary of the text plus your comment), and the best one will be displayed in the "Western Art Promotion" section in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Optional: Write an article of about 150 words, entitled "A Musical Genius In China", which includes: 1.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character (nationality, achievements, works, etc.) 2. the production and performance of representative works (appropriate rhetoric and cohesive devices)
8.教学反思 优点: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基本符合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视角,始终以情境 (语篇)为依托,引导学生分别从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叙事视角等方面,对语篇 主题意义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依据学生们的课堂表现,课时教学目标均基本达成, 学生们对于主题意义也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与理解。 不足:在教学的过程中,因为相关语言支架搭建地不够充分,学生在表达过程 中不够顺畅。 改进设想:教师给与学生几个示例, 提供相关内容框架, 让学生有角度可以切入, 有话可说,从而降低表达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