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提高篇二)八年级下册随课同步练5. 《庄子》二则(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文阅读(提高篇二)八年级下册随课同步练5. 《庄子》二则(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2 11:26:04

文档简介

附赠参考答案
河南临近省份的部分地区渗透的一个广阔区域,跟现在不同。 故选 楚国谈判“合纵”的盟约,(反复)说明“合纵”的利害关系,从太阳出来
C。 4. A【解析】A. 文中“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 就阐述这些理,到太阳当空时还没有决定,那十九个人对毛遂说:“先
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意思是:“亭长的妻子对这事也 生上去!”毛遂手握剑柄登阶而上。 楚王对平原君说:“这个人是干什
很头疼。 于是就早早地在床上把饭给吃了。 到吃饭的时候韩信来了, 么的 ”平原君说:“这是(我)赵胜的舍人。”楚王怒斥道:“为什么不下
就不再给他准备饭了。 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很生气,从此就和他 去 我是在同你的君侯说话,你算干什么的 ”毛遂手握剑柄上前说
们断绝了关系,离开了他家。”所以并不是嫌饭不好。 故选 A。 道:“毛遂(我)听说汤以七十里的地方统一天下,文王以百里的土地
三、略。 使诸侯称臣,难道是由于(他们的)士卒众多吗 实在是由于(他们)
参考译文 能够凭据他们的条件而奋发他们的威势。 今天,楚国土地方圆五千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 当初还是平民的时候,家里贫穷又放荡不 里,持戟的士卒上百万,这是霸王的资业呀! 以楚国的强大,天下不能
检点,未能被推选为地方官吏,又不会做生意维持生活。 经常依靠别人 抵挡。 白起,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竖子罢了,率领几万部众,发兵来
来糊口度日,人们都讨厌他。 他曾多次到下乡南昌亭亭长家里去要饭 和楚国交战,一战而拿下鄢、郢,二战而烧掉夷陵,三战而侮辱大王的
吃,一吃就是几个月,亭长的妻子对这事也很头疼。 于是就早早地在床 祖先。 这是百代的仇恨,而且是赵国都感到羞辱的事,而大王却不知
上把饭给吃了。 到吃饭的时候韩信来了,就不再给他准备饭了。 韩信 道羞耻。 ‘合纵’这件事是为了楚国,并不是为了赵国呀。 我的君主
也明白他们的用意,很生气,从此就和他们断绝了关系,离开了他家。 在眼前,(你)斥责(我)干什么 ”楚王说:“是,是! 实在像先生说的,
淮阴的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带 谨以我们的社稷来订立‘合纵’盟约。”毛遂问:“合纵’盟约决定了
刀佩剑,其实内心是很胆怯的。”并且当众侮辱韩信说:“你果真不怕死 吗 ”楚王说:“决定了。”
就用剑来刺我,怕死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于是韩信看了他很久,低下 第二十周·周末练
身子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 街上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个胆小鬼。 一、1.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2. 家书抵万金  浑欲不胜簪 3. 塞上
当项梁渡淮北上的时候,韩信带剑投奔了项梁,做了项梁的部下, 燕脂凝夜紫  霜重鼓寒声不起 4.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没有什么名气。 汉王刘邦入蜀时,韩信又逃离楚军归附了汉王,也没 5.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6. 九万里风鹏正举
有什么军功。 韩信与萧何交谈过几次,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人。 韩信 二、1. C【解析】固:坚决。 故选 C。 2. C【解析】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
估计萧何已经多次向汉王推荐过自己,汉王还是不重用,于是走了。 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 句意为:那时公孙敖刚
萧何听说韩信跑了,来不及向其他人说明,自己去追韩信。 等到拜将 刚丢掉了侯爵,任中将军,随从大将军出征,大将军也想让公孙敖跟自
时,任命的竟然是韩信,全军都很震惊。 己一起与单于对敌,故意把前将军李广调开。 故选 C。 3. ( 1)李广没
任命韩信的仪式结束后,汉王就座。 韩信说:“大王进入武关,秋 有向大将军告辞就离开了,怒气冲冲地回到了自己的军部。 (2)那些
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百姓没有 敌人以为我们要逃跑,现在(我们)都解鞍来表示不逃跑,用这种方式
不想要大王在秦地做王的。 根据诸侯的成约,大王理当在关中做王, 使他们坚信我们的诱敌意图。 4. B【解析】B 项有误。 李广想与单于决
关中的百姓都知道这件事。 大王失掉了应得的爵位进入汉中,秦地百 一死战,不是率先战死在单于面前。
姓没有不怨恨的。 如今大王发动军队向东挺进,只要一道文书三秦封 三、略。
地就可以平定了。”于是汉王特别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 就听 参考译文
从韩信的谋划,部署各路将领攻击的目标。 八月,汉王出兵经过陈仓     【甲】李广跟随卫青讨伐匈奴,达到塞北后,卫青抓到俘虏,得知
向东挺进,平定了三秦。 汉二年,兵出函谷关,收服了魏王、河南王,韩 了单于住在什么地方,于是卫青就准备自己率领精锐部队直扑单于,
王、殷王也相继投降。 却命李广带领所部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并,从东路出击配合。 东路有些
第二十周·周中练 绕远,而卫青的主力部队所走的中路水草少,势必因不便屯扎而加速
一、1. “点破”写出了梅花鲜明夺目的特点,“幽香”写出了梅花香气清 行军。 于是李广请求说:“我是前将军,现在您却让我并入东路;我年
幽的特点。 2.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追求之情,借梅的高 轻时就与匈奴作战,今天才能正面与匈奴单于交锋,我愿意做先锋,与
洁清芬以喻自己的孤傲不群。 单于拼死一战。”可是在出发之前,卫青受汉武帝私下叮嘱,说李广年
二、1. B【解析】见:出现。 故选 B。 2. A【解析】陈述的对象分别为“毛 岁已大,而且运气不好,不要让他和单于对阵,否则恐怕就实现不了我
遂”与“平原君”。 故选 A。 3. (1)而今还缺少一人,我希望您就用我 们的愿望了。 这时正好公孙敖刚刚丢失了侯爵,以中将军的身份跟随
毛遂作为后备人员一同同行吧! (2)这些事恐怕是百世的仇恨啊! 就 卫青出征,卫青想让公孙敖和自己一起直扑单于,好给他个重新封侯
是赵国也为之而感到羞耻,而大王你不知道仇恨吗 4. B【解析】 “ 的机会,所以他要调走李广。 李广当时也清楚这些情况,但他还是一平
” , , 。 再向卫青请求。 卫青不听,直接让长史把命令封好送到李广的军部,原君对他很赞赏 不正确 从原文看 平原君对毛遂并不十分赞赏 故
B。 说:“马上按照命令到右将军军部报到!”李广也没向卫青告辞就出来选
、 。 了,怒气冲冲地回到了自己的军部,率领部队与赵食其的右路军合并三 略
东进。
参考译文 【乙】(李广)看见匈奴有几千骑兵,他们看到李广,认为他是引诱
    秦兵围困邯郸的时候,赵王派遣平原君请求救兵,到楚国签订“合 骑兵,都非常惊讶恐慌,赶快跑上山去摆好了阵势。 李广的百余骑兵
纵”的盟约。 平原君约定与门下既有勇力又文武兼备的食客二十人一 都很惊恐,想要骑马逃回去。 李广说:“我离开大部队十多里,现在像
同(前往)。 平原君找到十九个人,其余的人没有可以选取的,没办法 这样百余骑兵都逃走的话,匈奴一定会马上追赶射尽我们。 现在我们
补满二十人(的额数)。 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 留下,匈奴一定认为我们是替大部队引诱他们的,他们一定不敢袭击
君自我推荐说:“毛遂(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 我们。”李广命令各位骑兵说:“向前进!”向前走到不到匈奴的军队二
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可是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 里左右的地方,停下,(李广)命令说:“都下马解开马鞍。”他的骑兵
(我)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我)赵胜门下到今 说:“匈奴多而且靠得近,如果有紧急事情发生,怎么办 ”李广说:“他
日(有)几年了 ”毛遂说:“(有)三年了。”平原君说:“贤能的士人处 们匈奴以为我们会逃走,现在都解开马鞍表示不逃走,用这个方法使
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 如今,处 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于是匈奴都不敢出击。
在(我)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赵胜
(我)也没有听到(这样的) , 第一部分  随课同步练  八年级下赞语 这是因为(你)没有什么才能。 先生
不能(一道前往),先生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 1. 桃花源记
中罢了。 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我)就会像禾穗的尖芒那样,整 温故
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 平原君终于与 1. (1)沿着,顺着(2)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 3)非常( 4)仅仅,只( 5)
毛遂一道前往(楚国)。 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 又(6)类(7)完全(8)都,全都(9)详细(10)听说(11)全,全都(12)再
说出来。 (13)邀请(14)离开(15)沿着(16)到,到了( 17) 拜访( 18) 派遣(19)
毛遂到了楚国,与十九个人谈论,十九个人都折服了。 平原君与 打算,计划(20)实现 2. “要”同“邀”,邀请 3. (1)方位名词作状语,向
1 5

古诗文阅读(提高篇二)
前(2)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4. (1)鲜艳美丽(2)繁多的样子(3) 二十四日那天,我从石湖上了船,走了二十五里,过了北曳堰,就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4)开阔敞亮(5)交错相通(6)来来 进了江流中。 沿着江流浮行,又多次转折,到达了江口。 从江口转折
往往(7)妻子和儿女(8)与世隔绝的地方( 9) 隔绝,不通音讯( 10) 不 往西行,有一座大桥横跨在溪流之上,上面还建筑着些亭廊。 从桥下
用说(11)整齐的样子(12)不值得(13)访求,探求 5. ( 1) ①舍弃②房 进入溪流前行,又几次转折,到达了泉口。 凡是在这里来往的船只,都
屋(2)①标志②名词作动词,做标志(3) ①寻找②不久③古代长度单 得看着潮水的涨落或上或下,如此就能眨眼几十里。 如果不是利用潮
位,八尺为一寻(4)①向,对②作为③向,对(5) ①看到②找到③找到 水涨落的时机,用人力拉牵行船,那就既辛苦而又缓慢。
6. A【解析】渔人不是因为迷路误入桃花源,而是发现芳草鲜美、落英 往前走水势越来越小,水浅拖船不能行进。 下船陆行六七里,到
缤纷,觉得很好奇,便“欲穷其林”。 而且, 根据“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了药师寺。 寺庙的后面靠着紫芝山,这里的和尚大多数都精读诗书,
可以知道,太守并没有亲自去找桃花源。 7. 成语:世外桃源。 寄托了 不像府城中的和尚那样。 在这里过了两夜,于是又沿着小溪,从山的
作者向往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人生活得幸福、愉快 左边出去,淌过溪水。 这里四面山峰环绕,遥见一条白色的大蛇,屈曲
的社会理想。 (意思对即可) 蜿蜒地奔向深谷,原来是一条涧水。 桑田麦陇,山上山下络绎连接;许
新练 多农舍掩隐遮蔽在竹、树中间;樵童牧竖,在山坡上互相呼唤追逐,这
一、1. (1)⑤(2)④(3)③  2. (1)循着,顺着(2)缘故,原因(3)祥和, 真是走入图画里边来了,打算问一下所经过的地方的名字,而轿夫很
平和(4)为……作准备( 5) 详细,具体( 6) 准备( 7) 再次( 8) 找到 3. 质朴愚陋,不太懂吴地方言,有时勉强地应答,有时又答非所问,大抵
(1)在东越的地方语言中,称山上的泉水为漈。 (2)村落四面环绕着 问上十句能明白两三句。 随即又渡大溪,溪上有一座木桥,首尾连接
高山,中间一条清澈的小溪蜿蜒流过,崇山倒影如墨。 (3) (李庭)就 两岸上,宽有三尺多,长约两百步,当地的土人在上边来来往往,非常
说:愿意来这里居住,可以吗 老人说:这里的地方狭窄,住不下。 4. 便捷。 到了溪口市,这里所有深大的宅院几乎都颓旧,但不时地却听
一是故事的情节结构相似,都是迷路而发现乐土,辞别乐土,再寻乐土 有读书的声音,从廊庑中间传出,听了半天不知是什么书,大概是所说
而不得;二是描绘的乐土有着相似的特征,都是一个没有战乱、宁静淳 的《兔园册》吧 从这里渐渐往山上走,攀越过山脚下的树林,山路开
朴、人们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三是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战 始越来越险峻。 回头斜视,方才所过的松林,已经在脚下了。
乱,表达了作者的不满,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翻越了两座山岭,首先遇有一亭当道,上面有赤黑色的油漆写的
二、1. (1)⑤(2) ④  2. (1)极,超越(2)横跨(3)时节(4)沿着( 5)懂 大字:雪窦山。
得,听懂(6)间或,有时(7)大概(8)更加 3. ( 1)寺庙的后面靠着紫芝 三
山,这里的和尚大多数都精读诗书,不像府城中的和尚那样。 (2)有 有人吿诉我说:“你从雁荡山回去,那么永嘉的仙岩、缙云的仙都
时勉强地应答,有时又答非所问,大抵问上十句能明白两三句。 4. 在 峰都值得去游观。”我小心地记下了他的话。 由于误记仙岩在回家的
这里,可以看到桑田麦垄连接的景象,茂林修竹清新的色彩,山峰涧水 路上,方便游玩,船走了十里,才向当地人询问仙岩的情况。 当地人告
萦绕的奇观;可以听到樵童牧竖在山坡上互相呼唤追逐的声音。 这是 诉我说:“仙岩在南方,你往北方走,南北不同路。”我听了之后心里感
浑和的自然生趣,是无扰的自然景观,是粹然的天籁,是脱俗的清韵。 到很失落。 等到了缙云,邀请县令同游仙都峰,县令脸上露出为难的
三、1. (1)④(2)③  2. (1)才(2)用肩扛(3)造访(4)彰显 3. B【解析】 神色,他用溪水上涨的理由拒绝了我的请求。 我于是断绝了游仙都峰
B 项两个“愿”都是希望的意思。 A 项,断绝 / 横跨;C 项,准备 / 详细, 的想法。
具体;D 项,记录,记载 / 做标志。 4. (1)走了三十里,在黄碧塘停下,太 走了三十里,在黄碧塘停下。 太阳已经偏西,望见前面村庄的房
阳已经偏西,望见前面村庄的房屋像鱼鳞一样排列。 ( 2) 同样是出 屋鳞次栉比,随从告诉我说:“这是虞氏园,为什么不前去休息一下 ”
游,没有什么大的关系,然而世事相违背就像这样,其他的事有多少可 我听从了他的建议,虞氏园的主人迎接我们进去,然后献上香茶,还没
以类推呢! 5. C【解析】①写县令拒绝与作者游仙都峰。 ④写虞氏兄 有进行深入交谈,我们仍然回到了旅店。 将要解衣睡觉,听到门外人
弟热情招待作者。 ⑤是写仙岩。 故选②③⑥。 声嘈杂,原来是虞氏兄弟,说:“分别之后看见您的名片,先生就是袁太
小结 史吗 ”我回答说:“是的。”于是亲手举看烛火把我上上下下照了一
1. 自然环境:山高水长,风景优美,基本与世隔绝,田园风光如画。 人 遍,一边感叹一边吃惊地说:“我们从小读先生的文章,认为您是我朝
文环境: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 2. (1)①沿溯阻绝②绝?多生怪柏 初期的人,年纪应当有一百几十岁。 现在如这般神采,这是古人复活
③哀转久绝④余遂绝意于游⑤大桥横绝溪上( 2) ①寻向所志②处处 了。 希望您能够作短暂的停留,明天陪先生去仙都游观。”我还没有来
志之③以志遭逢之奇( 3)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②既出,得其船③愿 得及回答,年轻的卷起我的帐子,年纪大的拿起我的席子,家僮们扛起
来就居得否 我的行李,已经搬到虞氏家中,打断休息,备酒款待我。
参考译文 笫二日,厨师准备饭食,家里准备好车子,把我们带到响岩。 只见
一个石洞十分高大,敲击石壁,发出回声。 仙都峰上还有小赤壁,有鼎

湖,草木茂盛,高得看不到头。 仙榜岩如城墙般横向展幵,可以写上几
唐大历六年,温州人李庭带领一批人到深山老林里伐木取材,由于
百个人的姓名。 南面的山谷被溪水冲击,十分陡峭,没有梯子不能登
山林密集而迷了路,遇见了漈水。 在东越的地方语言中,山上的泉水为
上去,只能远远眺望。 在大方石上有宋嘉定年间刻的文字和王十朋的
漈。 当中有人烟鸡犬的征兆,于是李庭他们循着声音,渡过溪水,忽然
诗句,隐约可以辨认。 没到一天的时间,已经把仙都全部游观,于是仍
到了一个村落,村落大约坐落在温州与福建的中间,天地之间草木茂
然住在虞氏家中。
盛,有好的农田、泉水、竹林、果树和草药,在连着的横木上架设桥梁(廊
), 。 , 啊! 这次出游,如果不是虞氏兄弟主导,那么仙都就不能够游观;桥 村落约有三百余户人家 村落四面环绕着高山 中间一条清澈的
, 。 如果不是随从提出到虞氏园去休息,那么就不会造访虞氏兄弟;如果小溪蜿蜒流过 崇山倒影如墨 这里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人
不是天气晴朗暖和,或者下雨,那么随从虽然提出了请求,我也不会到
们非常懂得礼节,野鸟叫作鸲(亦称“八哥”),飞起来很像鹤。 人们的家
中只有祭祀时才宰杀,没有原因不能杀它,杀了它则会引起地震。 虞氏园;如果不是准备了生纸把我的名字通传,那么虞氏兄弟也不知有一
, , , 道我是什么人。 我应当游观仙都,仙都应当被我游观,这是天意,不是个族长模样的老人 被众人所信服 容貌很祥和 每年收几百匹布,用来
。 , 人意。 然而仙岩近在咫尺可以游观,却在意外间错过了。 游观仙都的为寒暑作准备 突然见到李庭一行后深感惊异 问他们从何而来,袁晁
, , 想法我已经决意放弃了,认为万万不能去游观时,却意外实现了这一之乱是否已经平定 现在国家形势如何 当时的朝政怎么样。 李庭据实
, : , 愿望。 同样出游,没有什么大的关系,然而世事相违背就像这样,其他回答 说 愿意来这里居住 可以吗 老人就说这里的地方狭窄,住不
。 , , 的事有多少可以类推呢! 赶紧把这事写下来,来表明人生遭遇不可预下 接着 他们被老人带回家中 被留下吃饭,期间被当作主客敬重对
。 测,并彰显虞氏兄弟喜好贤德的美名。 虞氏园主人的名字是虞沅,字待 然后辞行,并在一路上作上记号。 回家后不久,李庭再次入山,欲
启蜀,是唐水兴公虞世南的后代。
再次拜访老人,但群山万壑,再也寻找不着上一次到过的村落。
二 2. 小石潭记
癸已年的春末,我去甬东游历,听说雪窦山的景致比众山都好,于 温故
是我就去观赏了。 1. (1)听到(2)好像(3)开辟(4)格外(5)连接,牵连(6)大概,表示约
1 6

附赠参考答案
数(7)好像(8)穿透(9)静止不动的样子(10)忽然(11)轻快迅疾的样 兴,难道遇到这个小丘真的要靠运气吗 (我)把这篇文章写在石碑
子(12)一起(13)形状(14)凄凉(15)离开(16)跟随 2. ( 1)名词作状 上,用来祝贺(我和)这小丘的遇合。
语,向西(2)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3)形容词作状语,在空中 二
(4)名词作状语,向下(5)名词作状语,向西南(6)名词作状语,像北斗 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 如有空
星那样,像蛇那样(7)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 3. (1) ①由, 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 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
自②跟从(2)①清澈②凄清(3)①意动用法,以……为乐②嬉戏,游乐 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 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
(4)①大约②能够 4. (1)①把②因为③表修饰,相当于“而” ( 2) ①表 的地方不曾到过。 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
修饰②表顺承③表并列 5. C【解析】“顿感悠闲宁静,直接反映他纵情 休。 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就做梦。 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
山水的精神追求”分析错误,这里抒发的是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 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 睡醒了就起来,起来
寂之情。 故选 C。 6. 示例:(1)柳宗元写小石潭的美景,是为写自己被 了就回家。 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
贬后的愤懑孤凄做铺垫,以乐景写悲情,也隐喻自己如美景被埋没的境 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地;(2)材料中“警如囚拘圆土”“然终不得出”等句,也表达了对统治者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
排挤埋没人才的不满和嘲讽,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压抑和孤凄。 得它奇特。 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
新练 一直到山顶才停下。 (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
一、1. (1)②(2)⑤  2. (1)喜欢(2)点燃大火(3)重新(4)认为……鄙 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 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
陋,看不上 3. (1)那些像兽角一样排列着、倾斜着向上的石头,好像棕 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
熊在向山上攀登。 (2)(我)把这篇文章写在石碑上,用来祝贺(我和) 实际上有千里之遥。 (这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
这小丘的遇合。 4. (1)孤寂、凄苦、悲凉( 2)心神愉悦、陶醉自得 5. 寄 没有什么能够隐藏。 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向四面望去
寓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郁闷和希望重被重用的愿望。 都是一样的景象。 (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
二、1. (1)一直(2)每天(3)认为……很奇特(4)在一起(5)接近,进入 丘不一样。 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
(6)记载 2. (1)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 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 (于是我们)拿起酒杯
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2)这(游过西山)以后才知我以 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 灰暗的暮色,由
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 3. 柳宗元有改良政 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 (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
治的大志和不附权贵的高尚品格。 特对西山的怪特一再烘托、刻意渲 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融为一体了。 这(游过西山)以后才知我以
染、热烈赞美,正是他在逆境中坚持特立不群的品格的自我表现。 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 所以我把这次西山
4.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登临西山顶峰所获得的与大自然浑而 之游写成文章记载下来。
为一、超然物外的感受,使作者的忧惧和悲愤一扫而空,精神上获得了 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莫大的解脱。 3. 核舟记
小结 温故
1. 共同点:三篇文章都是借景物描写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抒发了怀 1. (1)木头(2)顺着,就着(3)模拟(4)赠送(5)零数,余数(6)左右,表
才不遇的苦闷之情。 《小石潭记》不仅写了作者寄情山水获得的短暂 概数(7)互相(8) 慢慢地( 9) 高( 10) 好像( 11) 靠近( 12) 像( 13) 举
快乐,更抒发了作者遭贬官后失意的凄苦孤寂之情。 《钴鉧潭西小丘 (14)类似(15)分明的样子(16)样子(17)拿着(18)好像(19)平坦,平
记》寄寓了作者怀才不遇、苦闷、郁闷和渴望被重新任用的愿望。 《始 (20)男子美称( 21) 清楚明白( 22) 竟然( 23) 挑选( 24) 总计,总共
得西山宴游记》抒发了对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丑恶现实的无奈之情。 (25)和
2. (1)向西北方向( 2) 像兽角一样( 3) 按时( 4) 在上面( 5) 向前( 6) 2. (1)“诎”同“屈”,弯曲(2)“衡”同“横”,横着 3. (1)名词作状语,用
每天 箬竹叶做的船篷(2)名词作状语,用石青(3)名词作动词,梳着形状像
参考译文 锥的发髻 4. (1)①直径②直接(2) ①做,雕刻②是③是( 3) ①具备②
一 详细,仔细(4)①一头②端正(5) ①十分,很②消失③隔绝(6) ①大约
(我)找到西山后的第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 ②可以 5. D【解析】应为表现了“技亦灵怪矣哉”的主题。 故选 D。
钴鉧潭。 钴鉧潭西面二十五步(的地方),在水流急而深处是一道坝。 新练
坝顶上有一座小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 小丘上的石头 一、1. (1)擅长(2)早晨 2. 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
突出隆起,高然耸立,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 那 上。 (注意正确译出“爱”“漫”两个关键词)3. 逼真 4. 示例:通过写猫
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石头,好像是(俯身)在小溪里喝水的牛马;那 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画作的精美。 如:县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蹦跳着
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在山上攀登的棕熊。 追赶它,可见画卷上的老鼠栩栩如生。
小丘很小,不到一亩,可以把它装到笼子里占有它。 (我)打听它 二、1. (1)雕刻(2)学习(3)扛着(4)全,都(5)清清楚楚(6)到了极点
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却卖不出去。” 2. 息心谛听 / 所刻罗汉 / 仅如一粟 / 梵相奇古 3. D【解析】初看念珠,作
(我)问它的价钱,(有人)说:“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这个小丘), 者看得并不特别清晰,待细看以后才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故选 D。
就(把它)买了下来。 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 三、1. (1)②(2) ⑤  2. ( 1) 鼓槌( 2) 背着( 3) 承受( 4) 好像( 5) 同
常高兴,(认为这是)出乎意料的收获。 (我们)随即轮流拿起工具,铲 “纹”,纹路(6)共 3. A【解析】本句描写了三个对象“舣舟处” “钟阁”
割杂草,砍伐杂树,点燃大火把它们烧掉。 美好的树木树立起来了,秀 “叩钟者”,断句时只要把握了这一点就很容易选出答案。 故选 A。 4.
美的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呈现出来了。 (我们)站在小丘中 (1)在篷窗短船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样子好像快要睡
间眺望,(只见)高高的山岭、漂浮的云朵、潺潺的溪流、自由自在游玩 醒了。 (2)并且他们愁眉苦脸、畏惧严寒、凝聚神思各种神态,都一一
的飞鸟走兽,全都欢快地呈巧献技,来为这个小丘效力。 (我们在小丘 模仿得很像。 5. 本文与《核舟记》最后一段都采用了列数字的方式,一
上)枕着石头席地而卧,眼睛触及的是清澈明净的景色,耳朵触及的是 一说明在核壳上所刻的东西之多,从侧面烘托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和
淙淙潺潺的水声,精神感受到的是悠远空旷的浩然之气,心灵感受到 精妙。
的是恬静幽深的境界。 不满十天(我)就得到了两处风景胜地,即使 小结
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吧。 1. 同:(1)皆以物为说明对象,又兼有人事。 (2)都采用了“总—分—
唉! 凭着这小丘优美的景色,(如果)把它放到(京都附近的)沣、 总”的结构模式。 (3)主体部分采用空间顺序介绍雕刻品,先整体后
镐、鄠、杜(等这些繁华的地方),那么喜欢游赏的、争相购买的人每天 局部。 (4)两文都有观察细致、说明生动的特点。 ( 5) 在客观描述中
增加几千文钱(购买)反而(恐怕)更加买不到。 如今(它)被抛弃在 不乏作者丰富的想象。 异:说明对象有别:一为核舟,展现“苏轼泛舟
(这荒僻的)永州,连农民、渔夫走过也鄙视它,售价(只有)四百文钱, 赤壁”的内容;一为桃坠,突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
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 而唯独我和李深源、元克己因为得到它了而高 意境。 2. (1)①为宫室、器皿、人物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 ①各
1 7

古诗文阅读(提高篇二)
具情态②宫室器具凡九③问所从来,具答之(3) ①高可二黍许②珠可 摘荇菜的忙碌和优美姿态,充满了动感和生机。 这优美的劳动身影,
历历数也 更增添了君子的爱恋与思慕。
参考译文 三、1. D【解析】没有表达对追求者的反感。 故选 D。 2. 这首诗向我们
一 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3. 示例:男
有一个读书人擅长作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 子不顾艰难险阻,逆流而上又顺流而下去寻找自己的心上人。 4. 全诗
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 每天早晨 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
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 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 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 新练
落在地上,而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 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 一、1.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的同情以及他们对统治
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 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都 者的满腔愤懑。 2. 诗歌采用设问的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
是这样。 到这时候,县令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 同时也引人注意,发人深思,达到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的效果。
二 二、1. 全诗采用倒叙手法。 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
得到一百零八枚念珠,(都是)用山核桃做成的,圆得像小樱桃一 的特点。 2.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
样。 一枚念珠上刻着罗汉三四尊,有站着的,有坐着诵经的,有拄着禅 人影。 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
杖的,有在佛龛中入定的,有在树荫下盘坐着说法的,有(几个人)环 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
坐在一起用手比划着讨论(佛法)的,有赤着脚蜷坐着的,还有向南走 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去后面跟着的。 合计来看,一共有五百种。 (这些刻画里) 蒲团、竹 三、1.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等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是起兴。 2. “凄凄”
笠、茶盒、挑东西的木杖、(化缘用的)瓶钵、经卷等物件都有,又有云 “潇潇”“如晦”描写了风雨大作、天色阴沉而凄冷的情景。 3. 表现了
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猿猱之类动物在中间错杂交坐。 乍一看去,不 抒情主人公的一切忧愁烦恼,都化为乌有,相思之病霍然痊愈,高兴得
很清楚,(但是)窗明几净;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却发现)所刻画的罗 叫她没法说。 诗人在三章中用了夷、瘳、喜三个字,便把这个思妇一霎
汉,仅仅就像一颗粟米大小,而佛像很古奥,有的禅衣上织绣着绮丽的 那间感情的起伏变化传达出来了。
纹饰,有的穿着褐色的袈裟,而且(罗汉的)神情风度,在松柏岩石之 四、1. 这首诗抒发了妻子对丈夫长期服役不能回家的盼望思念之情,
间,都非常潇洒,(这真)可以称得上是艺术的极致了啊! 反映了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2. D【解析】 这首诗歌的主旨是对丈
三 夫的思念之情,而不是揭露统治者。 故选 D。 3. 诗中写了思妇视野中
我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桃核坠子,它长五分左右,横宽四分。 最能触动她心弦的几样景物:栖于埘的鸡儿,幽暝的黄昏,归圈的牛
整个桃核正面和背面全是山。 在山的低洼处插出一座城来,城墙 羊。 这些景物突出了一个“归”字,使她产生了人不如畜的思想。 于
垛子分明,可以计算数目。 城顶有高楼,楼门大开。 其中有人,像是打 是,诗人借景物之助,把人物感情中最强烈、最集中的一点“等待” 突
更的更夫,拿着鼓槌,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 靠近山脚有 现出来了。 这样的写景是移情于景,为情造境,对表达人物感情、渲染
一座寺院,隐蔽着三棵古老的松树。 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 环境气氛、突出主题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和闭合。 门里面有一个和尚,侧着耳朵专心致志地听着外面的声音, 小结
门半掩着,好像是等着谁应声开门。 把门大开,好像在请谁进去的样 1.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
子,以上两种情况反复揣测没有不合适的。 松树东面来了一个和尚, 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 (叠韵) 刻画出因相思而
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好像是刚参加完佛教活动晚归的人。 对面的树 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蒹葭》 中的
林里有一个小和尚,听到了脚步声急急忙忙地上前。 “苍苍”“萋萋”“采采” (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
桃核旁边露出七级宝塔,距离河滩有半分远。 靠近河滩系着一条 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 2. 示例:(1)关关雎鸠,在河
小船,在篷窗短船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样子好像快要睡 之洲;(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3)青青子衿;(4)桃之夭夭,灼灼其
醒了。 船尾有一个小童,抱着炉在吹火,大概是烧水给客人泡茶喝。 华;(5)风雨凄凄,鸡鸣喈喈;(6)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船靠岸的地方正对着寺院的背面,高处的土山上有敲钟的阁楼蹲在那 5. 《庄子》二则
里。 敲钟的人神色飞扬,怡然自得,是睡足了慢慢起身才这样的。 山 温故
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稀疏的星星有几点。 山下面则是波纹涨 1. (1)成为(2)振奋,文中指奋力振动翅膀(3)悬挂( 4)迁徙( 5)拍打
起来了,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 整个桃坠的创意取自于唐朝张继的 水面(6)盘旋飞翔(7)离开(8)气息,文中指风(9) 指山野中的雾气,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 奔腾如野马(10)气息(11)尽头(12)像(13)悠闲自得( 14)怎么(15)
计算整个桃坠,人总共有七个,分别是四个和尚,一个船客,一个 完全,完备(16)追溯(17)本原 2. “冥”同“溟”,海。 3. (1)①记载②做
小童,一个兵士。 宫殿房屋器物用具共有九个,分别是一座城,一座 标志③标志(2)①固然②本来(3)①真正②准则(4)①这,这种②这样
楼,一座寺院,一个宝塔,一条小舟,一个阁楼,一个炉灶,钟和鼓各一 ③表示判断,是 4. (1)①它的②表示选择,还是③加强反问语气(2) ①
个。 景致共有七处,分别是山、水、林木、河滩石头,星星、月亮、灯火。 表示修饰②表示转折,却③表示修饰(3) ①助词,的②用在主谓之间,
而人的活动例如传递更次,报知天亮,侯门等人,夜晚归来,靠着茶几,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③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④代
烧制茶水,总共有六样,各自神情态度都不相同,并且他们愁眉苦脸、 词,指代这件事 5. A【解析】“展现了作者的恐惧”分析错误。 6. C【解
畏惧严寒、凝聚神思各种神态,都一一模仿得很像。 佛语说:“容纳高 析】“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分析错误,文中并没有惠子对鱼
山于芥菜子。”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形吧! 是否快乐的判断。 惠子问的问题是: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4. 《诗经》二首 呢 故选 C。
温故 新练
一、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 悠哉悠哉,辗转反 一、1. (1)③(2)①  2. (1)即使(2)等到(3)十分之二三(4)称赞 3.
侧 4. 寤寐思服  钟鼓乐之 5.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6. 蒹葭苍苍,白露 (1)圆的就像用圆规画过的一样,方的就像用曲尺量过的一样。 ( 2)
为霜 7.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或:道阻且跻、道阻且右)8. 蒹葭萋萋,白 陶土和木材的本性,难道是要去迎合圆规、曲尺和墨线的吗 (3)这
露未晞(或: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也是那些治理天下的人们的过失啊。 4. 寄喻一切从政者治理天下的
二、1. C【解析】“友”的解释不正确,“琴瑟友之”的意思是弹琴鼓瑟想 规矩和办法,都直接残害了事物的自然和本性。 体现了庄子反对束缚
让她成为朋友,向她表示亲近。 故选 C。 2. 因为她文静,美好,善良, 和羁绊,提倡返归自然的政治主张。
劳作姿态优美。 3. 示例一:“兼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以芦苇、霜露 二、1. D【解析】将:率领军队。 故选 D。 2. A【解析】注意叙述对象和句
起兴,引出下文写主 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 示例二:“东山的糜子西 式的对称,句末虚词和句首虚词的位置。 3. (1)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
山的谷” 一句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句“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 国来吓我吗 (2)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
书”。 4. “流”字写少女顺着水流忽而侧身向左,忽而侧身向右地去采 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 4. D【解析】A. 甲文重点表现惠子醉心于
1 8

附赠参考答案
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B. 甲文中庄子借鹓雏的故事,表明 新练
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 C. 表述与内容不符,葫芦是惠子自 一、1. (1)①(2)①(3)②  2. (1)喜好(2)装上箭头(3)增加(4)有时
己砸破的。 故选 D。 3. (1)我不是问这方面,只是说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怎么会有人
小结 赶上呢 (2)箭射进去不是更深了吗 (3) 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
1.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的惠子是一个好辩、重分析、有 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4. (1)比喻只要素质(天赋)好,不学习也照样优
理性、对事情寻根究底的人。 (2)《惠子相梁》中的惠子是一个追名逐 秀(能干)。 (2)比喻学习可以使人有更大的发展。 (或:学习可以使
利、心胸狭隘的人。 ( 3) 《逍遥游》 中的惠子是一个见识短浅的人。 人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才能。)5. 学习的重要性  学与问之间的关系 
2. 善于通过故事来讲述道理,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都寓于所讲的故 受学重问,孰不顺哉  非问无以广识
事之中。 3. (1)①《齐谐》者,志怪者也②处处志之③寻向所志( 2) ① 二、1. (1)③(2)⑤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②子固非鱼也( 3) 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②以顺 2. C【解析】C 项应解释为“以臣子相待”。 3. 善问者如攻坚木 / 先其易
为正者(4)①是鸟也②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③实是欲界之仙都 者 / 后其节目 / 及其久也 / 相说以解 / 不善问者反此 4. (1)教育的作用,
参考译文 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发挥其优点并克服其缺点。 (2)老师受到尊敬,然
一 后真理学问才会受到敬重。 真理学问受到尊敬,然后人民才会敬重学
马,它的蹄可以践踏霜雪,它的毛可以抵御风寒。 吃草喝水,奋蹄 问,认真学习。 5. 乙文指出了学习者常见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同时指
跳跃,这是马的天性。 即使有高堂大殿,对于马来说没有什么用。 等 出了教师的责任。 丙文以帝王不以师为臣为例,阐述了尊重老师的重
到出了个伯乐,他说:“我善于驯马。”于是,他给马用烙铁烫毛,剪毛, 要性。 丁文以两个比喻,分别阐述了善于提问和善于答问对于学习的
削蹄,打烙印,戴马笼头,扎马缰绳,接着再编进马厩,如此这般,马就 重要性。
给他折腾死十分之二三了;饿了不让吃,渴了不让喝,还得让马这样 小结
奔,那样跑;一会儿这样整,一会儿那样治;前面有马嚼、装饰品之类的 1. (1)要尊重老师;(2)要明确学习的意义,端正学习的态度;(3)要敢
约束,后面还有皮鞭之类的威吓,这样一来,马就给他整死一多半了。 于质疑,善于提问;(4)要克服学习中常常出现的毛病。 2. (1) ①故人
陶工说:“我善于整治黏土,我制作的陶器,圆的就像用圆规画过的一 不独亲其亲②矜、寡、孤、独、废疾者(2) ①故学然后知不足②不足为
样,方的就像用曲尺量过的一样。”木工说:“我善于整治木材,我制作 外人道也(3)①弗学,不知其善也②陈康肃公善射(4) ①虽有至道②
的木器,弯的部分就像圆规画过的一样,直的部分就像用墨线量过的 寡助之至③及至伯乐(5) ①虽有至道②不足为外人道也③伐竹取道
一样。”陶土和木材的本性,难道是要去迎合圆规、曲尺和墨线的吗 ④道而弗牵则和⑤此皆进学之道也
可是,人们世世代代都在说:“伯乐善于驯马,陶工善于整治黏土,木工 参考译文
善于整治木材。”这也是那些治理天下的人们的过失啊。 一
二 【甲】子路拜见孔子,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 ”子路回答
【甲】惠施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庄 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 只是说以你的天赋,
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唯恐失去相位,在国都 再加上学习,怎么会有人赶上呢 ”子路说:“学习能够增长我们的能
搜捕几天几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 力吗 ” 孔子说:“君王没有遇到敢于进谏的大臣就会迷失方向,有才
你知道它吗 那鹓雏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 能的人没有能够教会自己的朋友就会听不到正确的意见和建议。 对
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鹞鹰拾到(一只) 性情狂放的马不能放下鞭子,操弓射箭则不能随便更换辅正的檠。 树
腐臭的老鼠,鹓雏从它面前飞过,(鹞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 木如果以墨绳来牵引就能长得笔直,人能接受善言规劝就能品格高
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胁我吗 ” 尚。 接受教导认真多问,没有什么学不成的。 违背仁德专行恶事的
【乙】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大葫芦的种子,我种下后结出 人,随时要接受国法的制裁。 所以说君子不能不学习。”子路说:“南
的葫芦大得可以容纳五石。 用它来盛水,它却因质地太脆无法提举。 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
切开它当瓠,又大而平浅无法容纳东西。 我不是嫌它不大,只是因为 厚皮。 由此说来,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 ”孔子说:“如果在箭尾
它无用,我把它砸了。”庄子说:“你真不善于使用大的物件。 宋国有 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 ”子路听后拜谢
个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职业。 说:“真是受益良多。”
有个客人听说了,请求用一百金来买他的药方。 这个宋国人召集全家 【乙】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 提问和学习,是相辅相成地进
商量说:‘我家世世代代靠这种药漂洗丝絮,一年所得不过数金;现在 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 喜欢学
一旦卖掉这个药方马上可得百金,请大家答应我卖掉它。’这个客人买 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 道理明白了,可是不能用于实践;懂得了
到药方,就去游说吴王。 那时正逢越国有难,吴王就命他为将,在冬天 那些大的道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如果放弃了提问,怎样解
跟越国人展开水战,大败越人,吴王就割地封侯来奖赏他。 同样是一 决呢
帖防止手冻裂的药方,有人靠它得到封赏,有人却只会用于漂洗丝絮, 二
这是因为使用方法不同啊。 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 【甲】君子不但懂得教学成功的经验,又懂得教学失败的原因,就
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
可以当好教师了。 所以说教师对人施教,就是启发诱导。 (对学生)
呢 可见你的心地过于浅陋狭隘了!”
诱导而不牵拉;劝勉而不强制;指导学习的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
6. 《礼记》二则 学生。 (教师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则师生融洽;劝勉而不强制,学
温故 生才能感到学习容易;启发而不包办,学生才会自己钻研思考。 能做
1. (1)味美(2)困惑(3)反思(4)促进(5)培养(6)保障(7)职分,职守 到师生融洽,使学生感到学习容易,并能独立思考,可以说是做到了善
(8)出嫁(9)财物(10)力气(11)闭塞(12)害人(13)兴起(14)门(15) 于启发诱导了。
叫作 2. (1)“学”同“敩”,教导。 ( 2) “与” 同“举”,推举,选拔。 ( 3) 【乙】学生在学习上有四种过失,是施教的人必须要了解的。 人
“矜”同“鳏”,老而无妻。 3. (1) 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2) 形容词作名 们学习失败的原因,或者是因为贪多,或者是知识面偏窄,或者是态度
词,品德高尚的人(3)意动用法,以……为亲( 4)意动用法,以……为 轻率,或者是畏难中止。 这四点,是由于学生的不同心理和才智所引
子(5)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6)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 7)形容词作 起的。 教师懂得受教育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
名词,幼童 4. (1)①只,只是②老而无子(2) ①足够,充足②值得( 3) 教育的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发挥其优点并克服其缺点。
①好处②擅长(4)①最,最好②极点(5) ①道理②说③道路 5. ( 1) ① 【丙】在教育工作中,尊敬教师是难能可贵的。 老师受到尊敬,然
大概,语气词,表推测②自己的,第一人称代词③它,指代上文的“货” 后真理学问才会受到敬重。 真理学问受到尊敬,然后人民才会敬重学
④它的,代词(2)①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②用在主谓之间,无实义 6. 问,认真学习。 在上的君王能尊师重道,百姓才能专心求学。 所以君
B【解析】《虽有嘉肴》并没有通过学什么和怎么学来阐述学习的重要 王不以臣子相待的臣子有两种人:一是正在代表死者受祭祀的人,不
性,而是通过类比来阐述学习的重要性。 故选 B。 以臣子相待;二是教师,不以臣子相待。 根据礼制,(这二种人)虽被
1 9

古诗文阅读(提高篇二)
天子召见,可以免去朝见君王的礼节,这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 黔地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了一头
【丁】会学习的人,能使教师费力不大而效果好,并能感激教师;不 去。 驴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
会学习的人,即使老师很勤苦而自己收效甚少,还要埋怨教师。 会提问 老虎看到驴是个庞然大物,以为它是什么神物,躲藏在树林里偷
的人,像木工砍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先问容易 偷看它,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惊恐疑惑,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的问题,再问难题),这样,问题就会容易解决;不会提问题的人却与此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
相反。 会对待提问的人,要回答得有针对性,像撞钟一样,用力小,钟声 己,非常害怕。 但是来来回回地观察驴,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
则小,用力大,钟声则大,从容地响,让别人把问题说完再慢慢回答;不 领。 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敢
会回答问题的恰巧与此相反。 以上这些,讲的是有关教学的方法。 与它搏斗。 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越来越轻侮,碰倚靠撞冒犯它。 驴
7. 马  说 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于是很高兴,心里盘算这件事:“驴的
温故 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
1. (1) , (2) ( 3) ( 4) ( 5) (6) ( 7) 吃光了它的肉,然后才离开。一起 一同 著称 有时 相同 实现 怎么 才
, (8) , (9) (10) , 2. (1) “ ” “ ”, 唉! 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当初要是不使能 才干 理解 通晓 面对 认识 识得 祗 同 只
(2)“ ” “ ”, 。 (3)“ ” “ ”, 3. ( 1) 出它的那点本事,老虎即使凶猛,但由于多疑、畏惧,终究不敢吃掉它仅仅 食 同 饲 喂 见 同 现 显现 形容词作动
, (2) , (3) , (4) 。 如今落得如此下场,可悲啊!词 受屈辱 形容词作动词 吃尽 数量词作动词 日行千里 名
词用作动词,用马鞭驱赶(5)使动用法,使……竭尽 4. ( 1) ①饲养,喂 8. 唐诗三首
②吃(2)①能力②能够(3)①鞭子②名词用作动词,用马鞭驱赶(4) ① 温故
形容词作动词,吃尽②使动用法,使……竭尽(5)①方法②道理 5. (1) 一、1.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2.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3. 一男附
①大概,语气词,表推测②自己的,第一人称代词③表示加强反问语 书至,二男新战死 4.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5.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
气,难道④大概,语气词,表推测(2) ①助词,的②它,代词,代千里马 翁别 6.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7.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③补助音节,无实义④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6. A【解析】A 项,均表示 欢颜 8.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9. 俄顷风定云墨
转折;B 项,凭借 / 相当于“而”,表修饰;C 项,虽然 / 即使;D 项,在 / 到。 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10.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11. 唇
故选 A。 7. B【解析】“不以千里称也”的根本原因是缺少能真正识马 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12.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
的伯乐。 故选 B。 8. 示例:①主观条件:要具备千里马的能力。 ②客 茅 13.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4.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
观条件:能得到赏识,有施展才能的平台。 现实中,我们不仅要提高自 转沉塘坳 15.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6. 满面尘灰烟火色,
己的各种能力,随时都能施展才能,还应该将个人理想的实现与社会 两鬓苍苍十指黑 17.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18. 手把文书
需要结合起来,努力推荐表现自己,争取得到赏识。 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新练 二、1. C【解析】“更写出了诗人自己的孤独”分析错误,“独”字写的是
一、1. (1)④(2)④  2. (1)遮住(2)实在(3)本来(4)竟然 3. (1)云也 家里只有老翁一人来送别。 故选 C。 2. 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
是多么神奇的啊! (2)但龙如果没有云,它的神妙神通就无法展现出 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地表达
来。 4. 作者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说明了圣君与贤臣之间的 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关系,即圣君要依靠贤臣建功立业,贤臣又要仰仗圣君的识拔才能荷 三、1. D【解析】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故选 D。
重行远,如此才能相得益彰。 2. 这三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飞”“渡”“洒” “挂罥” “飘转”
二、1. D【解析】止:只。 故选 D。 2. A【解析】A 项,都是“……的人”;B 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
项,把……当作 / 认为;C 项,指对方 / 互相;D 项,才 / 竟然。 故选 A。 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的心情。
3. B【解析】注意抓住句子的陈述对象,先说“形”,再说“声”,最后说 四、1. C【解析】根据诗意“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时已经是“牛困
“虎”,同时注意句子的对照关系。 4. ( 1) 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 人饥日已高”,并不是清晨。 故选 C。 2. “手把文书” 的“把”,“口称
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敢与它搏斗。 (2)驴不能忍受,非 敕”的“称”,“回车”的“回”,“叱牛”的“叱”,“牵向北”的“牵”,这五
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 5. 影射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 个急迫连续的动作,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暴露无遗,也使卖炭老人
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 讽刺他们无能而又肆意逞 的悲苦形象更加突出。
志。 6. C【解析】“稍近,益狎,荡倚冲冒”的主语是老虎,并不是驴。 故 新练
选 C。 一、1. 首联描写了阴沉萧瑟的秋景,烘托了诗人伤感抑郁的心情,奠定
小结 了全诗忧愁凄凉的感情基调。 2. 表达了诗人暮年飘零的孤独愁苦之
1. 以《龙说》为例,以“龙”喻圣君,以“云” 喻贤臣, “龙” 与“云” 相互 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对国家动荡时局的担忧之情。
依存,形象说明了圣君与贤臣相互依存的关系。 贤臣固然不可无圣 二、1. 记述了军队抓丁和骨肉分离的场面,揭示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
君,而圣君更加不可无贤臣,说明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圣君与贤臣缺一 来的痛苦。 2. 这两句借景抒情,白水在暮色中无语东流,青山好像带
不可。 这与韩愈的《马说》等文章在立意和写作方法上同工异曲,起 着哭声。 这里用一个“犹”字写出人走以后,哭声仍然在耳,仿佛连青
到了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作用。 2. (1) ①虽有千里之能②安求其能 山白水也呜咽不止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人民遭受苦难的同情。
千里也(2)①执策而临之②策之不以其道(3) ①其此之谓也;其真不 三、1. D【解析】“如今的割麦者却享受着悠闲的生活,诗人对此表现出
知马也②故人不独亲其亲③其真无马邪 了愤怒之情”错误,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
参考译文 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
一 呢 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 作
龙吐气为云,云原来并不是由龙赋予其神灵,但因为龙吐气变成 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 故选 D。 2. 一个
云并乘之,致使云变化莫测,神奇无比。 它能够在宇宙的任何空间飞 “尽”字写出贫妇人因租税繁重而卖光土地,被迫捡麦穗为生的悲惨
行,甚至接近日月,遮住它们的光芒,并能驱动雷电,化作雨雪,撒遍山 情景,从而揭示繁重的租税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作者对劳
川大地。 不仅滋润万物生灵,而且形成万条江河,流过大山峡谷。 云 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也是多么神奇的啊! 小结
云,是龙的能力使它有灵异的。 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 1. (1)对劳动人民深深的同情;(2)对统治者的愤慨之情;( 3)对国家
使它这样子的。 但是龙没有云,就不能显示出它的灵异。 失去它所凭 和民族的未来的深深忧虑。 2. (1)都是以亲身经历的视角来讲述唐朝
借的云,实在是不行的啊! 统治者抓丁的故事;(2)都善于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讲述故事;(3)都善
多么奇妙啊! 龙所凭借依靠的,正是它自己造的云。 《周易》说: 于运用侧面烘托来抒发诗人的情感。 3. (1)两首诗都通过人物的动作
“云跟随着龙。”那么既然叫作龙,就应该有云跟随着它啊! 和心理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达主题;( 2) 都有具体的场面描写
二 来表现人民的苦难;(3)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和
2 0

附赠参考答案
表现人民的苦难。 谣 / 终日不辍音 3. (1)(人们)喝多了(神水) 就醉,十多天后才能醒。
第二部分  课外拓展练 (2)(他)回到国内以后,(仍然)思慕那个国家,(以至于) 怅然若失,
· 精神恍惚。 4. “终北国”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理想的社会环境。 这第一周 周中练
里气候宜人,环境舒适;这里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一样,人人平
一、1. 对桃花源无限向往的急切心情。 (意近即可)2. 示例一:相同,都 等,和睦快乐;这里没有压迫,没有瘟疫,没有战争,没有病痛……几乎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示例二:不同,《桃花源记》表达 是“大同世界” 的具体描写。 5. 作者一方面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
了历经战乱的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而本诗作 满,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但在当时,这种社会理想是
者身处盛唐,他借《桃花源记》 的意境表达了自己更高的生活与审美 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是一种幻想。
追求。 (意近即可) 三、略。
二、1. C【解析】以为:让……担任(做)……。 故选 C。 2. B【解析】注意
参考译文
“无道”与“有道”的对应。 3. (1)(陶渊明)不愿受(或“不能承受”)官
, 。 ( 2) , (     大禹治理洪水,迷失了道路,错到了一个国家,在北海北边的海职的束缚 不久就自己弃官回家 陶渊明不懂音律 却保存 或
“ ”) 滨,不知离中国有几千万里。 那个国家名叫终北,国家的正当中有座收藏 了一张无弦琴。 4. D【解析】“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说的是
, , ;“ 山,山名叫作壶领,形状像个瓦瓮。 山顶上有个口,形状像个圆环,名陶渊明对来拜访的人 无论贵贱 有酒就会设宴招待他们 而陶渊明
” 。 D。 叫滋穴。 有水从中涌出,名叫神瀵,香味胜过兰椒,甘美胜过甜酒。 从逢酒必醉 属无中生有 故选
、 。 这一个水源分出四条支流,流注到山脚下,经过全国,没有浸润不到的三 略
地方。 土气中和,没有因疫养成疠而早夭的人。 人性柔弱,顺其自然,
参考译文
不竞逐,不争夺;心地善良,筋骨软弱,不骄傲,不嫉妒;年长和年幼的
    陶渊明,字元亮。 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 浔阳柴桑人。 陶渊 都平等地居住在一起,没有国君,没有大臣;男女混杂游耍,没有媒妁,
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 没有聘嫁;靠着水居住,不种田,不收割;土气温和适宜,不织布帛,不
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 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娱自乐。 穿衣服;活一百岁才死,不早夭,不生病。 那里的人民繁衍无数,有喜
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因忍受不了官场琐 有乐,没有衰老、悲哀和痛苦。 那里的风俗喜欢音乐,手拉手轮流唱
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 州郡召他担任主簿,他没有接受。 亲自耕 歌,歌声整天不停。 饥饿疲倦了就喝神泉的水,力气和心志便又恢复
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 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 中和与平静。 喝多了便醉,十几天才能醒。 用神泉的水洗澡,肤色柔
饿好几天了。 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 滑而有光泽,香气十几天才消散。
来做官。 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 ”陶渊明 周穆王北游时曾经到过那个国家,三年忘记回家。 回到周国宫殿
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 以后,仍然思慕那个国家,觉得十分失意,不想吃酒肉,也不见嫔妃,好
食和肉,都被他退回去了。 几个月以后才恢复正常。
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 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唱 第二周·周末练
歌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 ”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 年终,
一、1.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 便扶向路,
恰逢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
处处志之 4.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5.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折腰,效仿乡里的百
来此绝境 6.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姓!”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
二、1. (1)做记号(2)沿着(3)非常;很(4)同“返”,返回 2. (1) (渔人)
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
来到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 (2)南阳人刘子骥,高尚直
托心意。 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 陶渊明如果
率,擅长史传学术,在阳岐村隐居。 (3)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
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 (他们两个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3. C【解析】从“一见冲,因陈无用”
达到这种地步。
中可知,他是觉得自己没有才能才退隐的。 故选 C。 4. 暗示这样神秘
第一周·周末练 美好的境界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反映出人们
一、1. 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 2.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语言简洁,意思相近即可)
3. 仿佛若有光  初极狭,才通人 4.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5. 土地平 三、略。
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6.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参考译文
二、1. (1)④(2)①2. (1)隐隐约约(2)全(3)正,正在(4)看 3. A4. (1)     【乙】南阳人刘驎之,高尚直率,历史知识很丰富,在阳岐村隐居。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2)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 当时,苻坚南侵已经逼近长江,荆州刺史桓冲想尽力实现宏图大略的
耕耘种作。 5. 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 围绕“ 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 效益,就聘刘驎之任长史,派人和船前去迎接他,赠送的礼物也很丰
乱,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回答即可) 富。 刘驎之只好从命,就上船出发,但桓冲所送的礼物一点也没有收
三、略。 受,沿途拿来送给贫困的人,等走到上明,东西也送光了。 他一见到桓
参考译文 冲,便陈述自己没有才能,然后就自由自在地辞去职务。 他在阳岐住
    【乙】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 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 了多年,衣食向来是和村人互通有无的。 碰到自己短缺了,村人也同
然茂盛,男女老少一起在田间耕作。 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 样帮助他。 他是乡邻深感满意的人。
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 【丙】南阳的刘子骥,喜欢游山玩水,曾经到衡山采药,深入衡山
确好得多。 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给 忘了出来。 路上看到一道山涧,水的南面有两扇石门,一扇关一扇开。
园子浇肥,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 园中有豆棚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 水极深,水面相当宽广,他无法渡到对岸去。 想要返回却已经迷失了
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鸣狗跳。 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 道路,遇到砍柴的人,刘子骥就向他问路,只能找到回去的路罢了。 有
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恨比他们差得远呢。 的人说石门里都是仙家的药方和灵验的药以及各种奇妙的东西。 刘
第二周·周中练 子骥想要再次去寻找那个地方,不再能知道它在哪里。
一、1. C【解析】钱塘潮涨落有规律,就像壶漏报时一样准确,而不是说 长沙的醴陵县有一条小河,有两个人乘船去砍柴,看到河岸下面
人们根据潮水确定日期和时间。 故选 C。 2. 示例一:喜欢“千雷震”。 的一个土洞当中有水顺着河流的方向流出,其中有新砍的木片随着水
“千雷震”比“千家吼”的声响更大,气势更壮,以此设喻,更能表现钱 漂出来。 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踪迹,这两人感到很奇怪,互相商量
塘潮奔腾而至的雄壮景象;打雷与“云阵”都属于天气现象,由云阵到 道:“可以试着到水里,看看是什么原因有这木片漂出来。”其中一个
雷声,联想自然、贴切。 示例二:喜欢“千家吼”。 “千家吼” 以拟人方 砍柴人就用斗笠护着自己进入了河岸边的洞穴,洞穴仅能容一人通
式,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钱塘潮奔腾而至时犹如千军万马的声势,而“千 过,走了几十步,眼前就明亮起来,里面情景不同于人世间的景象。
雷震”只是突出潮水声音大,比较呆板,体现不出这种气势。 第三周·周中练
二、1. (1)同“途”,道路(2)气味(3)沿着,顺着 2. 其俗好声 / 相携而迭 一、1. 宦游人  不舍  乐观豁达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
2 1
八年级下  第一部分  随课同步练
中的“所谓伊人” “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式 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
微》中的“式微式微,胡不归”等,重章叠句和双声 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
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 《诗 很好的效果。
1. 《诗经》中常常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2. “起兴”的手法在《诗经》中运用广泛,请在课文中
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大都是形容词,所以 或在课外选读的《诗经》 篇目中找出 5 句起兴的
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 句子。
然。 请以《关雎》和《蒹葭》为例简要分析其作用。 示例:(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2)蒹葭苍苍,白露
《关雎》中“关关” (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 (叠 为霜;(3)青青子衿;(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5)
韵)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6)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      
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5. 《庄子》二则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成为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2)怒而飞(  振奋,文中指奋力振动翅膀  ) “冥”同“溟”,海  

(3)其翼若垂天之云(  悬挂  ) 3.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归纳词语的意义。

(4)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迁徙  ) (1)志:①《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  )

(5)水击三千里(  拍打水面  ) ②处处志之(  做标志  )

(6)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盘旋飞翔  ) ③寻向所志(  标志  )

(7)去以六月息者也(  离开  ) (2)固:①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固然  )

(8)去以六月息者也(  气息,文中指风  ) ②子固非鱼也(  本来  )

(9)野马也,尘埃也(  指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 (3)正: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真正  )

(10)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气息  ) ②以顺为正者(  准则  )

(11)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尽头  ) (4)是:①是鸟也(  这,这种  )

(12)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像  ) ②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这样  )

(13)鲦鱼出游从容(  悠闲自得  ) ③实是欲界之仙都( 表示判断,是 )

(1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怎么  ) 4. 解析下面句中加点虚词,归纳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5)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完全,完备  ) (1)其: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它的  )

(16)请循其本(  追溯  ) ②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表示选择,还是  )

(17)请循其本(  本原  ) ③其如土石何(  加强反问语气  )

8 1  
(2)而:①怒而飞(  表示修饰  ) 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

②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表示转折,却  ) D. 文中的“鲲鹏” 超越现实,富有浪漫色彩,影响

③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表示修饰 ) 深远。

(3)之:①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助词,的  ) 6. 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有关内容的分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 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句子独立性,不译  ) A. 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风趣的对话。 惠子力辩,拘
③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用在主谓之 泥于事物的真实性; 庄子巧辩, 超然于物事

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 之外。
④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指代这件) B. 庄子认为“ 出游从容” 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

5. 下面对《北冥有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一种主观看法, 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
A. 文章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大鹏”,借 外化。
“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 C. 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
B. 文章塑造了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 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远、善借长风的大鹏形象。 D. 庄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机敏、
C. 文章语言精当,特色鲜明,如使用“三千里” “九 诙谐、富有情趣。
一、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完成 1~ 4 题。 (2)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 ( ① )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① 草饮水,
骤:①马奔驰;②快速,急速;③屡次,多次。
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 虽有义台路寝②,无所用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
之。 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 烧之,剔之,刻之,

雒③之,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 2.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④ 之患,
(1)虽有义台路寝(  即使  )
而后有鞭策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 陶者曰: (2)及至伯乐(  等到  )

“我善治埴⑤。 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 (3)马之死者十二三矣(  十分之二三  )
。 治木 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 (4)然且世世称之曰(  称赞  )
矩钩绳哉! 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1)圆者中规,方者中矩。
(选自《庄子·外篇·马蹄》)
【 】① (hé): 。 ② : 。 ③ : 圆的就像用圆规画过的一样,方的就像用曲尺量过注释 龁 咬嚼 义台路寝 指高堂大殿 雒 同
“烙”,指用烙铁留下标记。 ④橛( jué):马口所衔之木,今用铁 的一样。    
制,谓马口铁。 饰:指马络头上的装饰。 ⑤埴:黏土。 (2)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
1. 阅读下面词典的注释,结合语境,选择恰当义项的 陶土和木材的本性,难道是要去迎合圆规、曲尺和
序号填在括号内。
墨线的吗    
(1)龁草饮水,翘足而陆 ( ③ )
(3)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陆:①陆地;②道路;③跳跃;④变换多端的样子。 这也是那些治理天下的人们的过失啊。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  
8 2
八年级下  第一部分  随课同步练
4. 庄子在文中以“伯乐善治马”和“陶、匠善治埴、木” C. 客得之,以说吴王 说:游说

为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体现了庄子怎样的主 D. 吴王使之将 将:将领

张 (用自己的话回答)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寄喻一切从政者治理天下的规矩和办法,都直接残 ( A )
害了事物的自然和本性。 体现了庄子反对束缚和 A. 南方有鸟 / 其名为鹓雏 / 子知之乎 / 夫鹓雏发于
羁绊,提倡返归自然的政治主张。     南海 / 而飞于北海 / 非梧桐不止 / 非练实不食 / 非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 1~ 4 题。 醴泉不饮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 B. 南方有鸟其名 / 为鹓雏子 / 知之乎 / 夫鹓雏发于

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南海 / 而飞于北海 / 非梧桐不止 / 非练实不食 / 非

庄子往见之,曰:“南 方有
醴泉不饮
鸟 其 名 为 鹓 雏子 知 之 乎 夫
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 C. 南方有鸟 / 其名为鹓雏 / 子知之乎 / 夫鹓雏发于 不 食 非
醴 南海而飞 / 于北海非梧桐不止 / 非练实不食 / 非 泉 不 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 醴泉不饮
(《惠子相梁》) D. 南方有鸟其 / 名为鹓雏 / 子知之乎 / 夫鹓雏发于
【乙】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①之种,我树 南海而飞 / 于北海非梧桐不止 / 非练实不食 / 非
之成,而实② 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 醴泉不饮
之以为瓢,则瓠落③无所容。 非不呺然④大也,吾为其 3. 翻译句子。
无用而掊⑤ 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宋人 (1)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⑥ 絖为事。 客闻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  
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⑦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 (2)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
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 所容

越人,裂⑧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 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
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 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    
以为大樽⑨,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 则夫 4. 下列对两段文字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子犹有蓬之心⑩也夫!” ( D )
(《庄子·逍遥游》) A. 甲文中庄子去看望惠子,惠子第一反应庄子是
【注释】①瓠(hù):葫芦。 ②实:结的葫芦。 ③瓠落:很大很大 来争夺相位的,于是大动干戈在城里进行大搜
的样子。 ④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 ⑤掊(pǒu): 捕。 惠子的举动也表现出庄子的过人才能。
砸破。 ⑥洴澼(píng pì):漂洗(丝绢)。 ⑦鬻(yù):卖,出售。 B. 甲文中庄子讲鹓雏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
⑧裂:划分出。 ⑨樽:本为酒器,这里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 一朝得志便仗势欺人、为所欲为的丑态,形象生
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 ⑩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 动,富有趣味性。
能通晓大道理。 C. 乙文中惠子用大葫芦盛水浆,一不小心,葫芦掉
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D ) 地上摔烂了,惠子觉得自己不善于使用大东西。
A. 或谓惠子曰          或:有人 D. 乙文揭示出一个道理:同样的东西,由于眼光和

B.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国都 见识不一样,它所发挥的作用也就不一样。

8 3  
“大鹏”在中国文化中的内涵与审美价值 形象,宇宙间似乎再没有与它的强大相匹敌的形象;
大鹏的形象,自从庄子在《逍遥游》中创造出来 第二,大鹏有远大的理想,对自由、光明的境界有着坚
以后,三千年来,一直是我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形象, 决执着的追求;第三,大鹏具有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
可以说它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富有生命力的形象之一。 意志;第四,大鹏善于借助外物,之所以能抟飞于天,
它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因而可说是个“永恒的 依凭的是九万里长风。 庄子笔下的大鹏具有丰富的
形象”。 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大鹏的形象具有如下的 精神内涵,大鹏形象的创造,是庄子对中国古代文学
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第一,大鹏是一个伟岸强大的 的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1. 惠子是《庄子》作品中多次出现的人物,请结合课 3. 本课应积累下面文言词语,请根据词语的意义,在
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和阅读练习中出现 已经学过的课文和阅读选文中找出例句,填写在相
了惠子的篇目,简要概括惠子的形象特点。 应的位置。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的惠子是一个 (1)志:①记载(  《齐谐》者,志怪者也  )
好辩、重分析、有理性、对事情寻根究底的人。 (2) ②做标志(  处处志之  )
《惠子相梁》中的惠子是一个追名逐利、心胸狭隘 ③标志(  寻向所志  )
的人。 (3)《逍遥游》中的惠子是一个见识短浅的 (2)固:①固然(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
人。     ②本来(  子固非鱼也  )
2. 读完《〈庄子〉 二则》 和阅读练习中选自《庄子》 的 (3)正:①真正(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
三段文字,你认为《庄子》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 ②准则(  以顺为正者  )
是什么 (4)是:①这,这种(  是鸟也  )
善于通过故事来讲述道理,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都 ②这样(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
寓于所讲的故事之中。     ③是,表示判断( 实是欲界之仙都 )
6. 《礼记》二则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6)使老有所终(  保障  )

(1)不知其旨也(  味美  ) (7)男有分(  职分,职守  )

(2)教然后知困(  困惑  ) (8)女有归(  出嫁  )

(3)然后能自反也(  反思  ) (9)货恶其弃于地也(  财物  )

(4)教学相长也(  促进  ) (10)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力气  )

(5)讲信修睦(  培养  ) (11)是故谋闭而不兴(  闭塞  )

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