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提高篇三)九年级下册随课同步练3. 送东阳马生序(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文阅读(提高篇三)九年级下册随课同步练3. 送东阳马生序(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2 11:26:12

内容文字预览

九年级下  第一部分  随课同步练
3. 送东阳马生序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名词作动词,      )

(1)余幼时即嗜学(  就  ) (5)无鲜肥滋味之享(  形容词作名词,      )

(2)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 (6)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每年  )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借  ) 4.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在本课中均出现了两次,请

(4)弗之怠(  懈怠,放松  ) 归纳意义。

(5)录毕,走送之(  跑  ) (1)患:

(6)不敢稍逾约(  稍微  )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动词,担心  )

(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借  ) ②无冻馁之患(  名词,忧虑,担心  )

(8)益慕圣贤之道(  更加  ) (2)道:

(9)尝趋百里外(  快步走  ) ①益慕圣贤之道(  学说  )

(10)门人弟子填其室(  挤满  ) ②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说,讲述  )

(11)未尝稍降辞色(  言辞和脸色  ) (3)至:

(12)援疑质理(  引、提出  ) ①色愈恭,礼愈至(  周到  )

(13)不敢出一言以复(  回答,辩解  ) ②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到达  )

(14)俟其欣悦(  等待  ) (4)若:

(15)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最后  ) ①烨然若神人(  好像  )

(16)穷冬烈风(  极  ) ②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比得上  )

(17)因人持汤沃灌(  热水  ) ③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像  )

(18)主人日再食(  两次  ) (5)足:

(19)缀公卿之后(  跟随  ) ①足肤皲裂而不知(  脚  )

(20)况才之过余者乎(  超过  ) ②以中有足乐者(  足够,值得  )

(21)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给予,赠送  ) (6)故:

(22)无冻馁之患也(  饥饿  ) ①故余虽愚(  所以  )

(23)生以乡人子谒余(  拜见  ) ②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特意  )

(24)撰长书以为贽(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5. 请根据下面例句归纳本课中常见虚词的用法。

(25)言和而色夷(  平易,平静  ) (1)以:

(26)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 诋毁,毁谤 ) ①无从致书以观(  连词,来  )

2.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介词,把  )

(1)四支僵劲不能动 ③俯身倾耳以请(  连词,表修饰  )

“支”同“肢”,肢体。   ④以衾拥覆(  介词,用  )

(2)同舍生皆被绮绣 ⑤以中有足乐者(  连词,因为  )

“被”同“披”,穿着。   ⑥生以乡人自谒余(  介词,凭借  )

(3)与之论辨 (2)而:
“辨”同“辩”,辩论,辩驳。   ①足肤皲裂而不知(  表转折,却  )

3.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都有活用现象,请解释。 ②而承天子之宠光(  表递进,更  )

(1)手自笔录(  名词作状语,用笔  ) ③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表修饰,不译  )

(2)日再食(  名词作状语,每天  ) ④假诸人而后见(  表顺承,不译  )

(3)腰白玉之环(  名词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 ⑤言和而色夷(  表并列,不译  )

6 5  
(3)之: 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助词,的  ) D. 作者将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

②当余之从师也(  主谓之间,不译  ) 突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

③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代词,他  ) 习的勤奋刻苦。

6.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7. 本文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有哪些 思索
A. 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 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
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 得的启示。
德才兼备的人。 原因: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  
B. 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 启示示例:①学习要勤奋刻苦;②对老师要有礼貌,
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要虚心求教;③要想学有所成,必须克服困难,做到
C. “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 有恒心,有毅力。  
一、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 1~ 4 题。 (3)语境推断法
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国涿郡① 卢植, 根据语境,文中“家贫,客耕东莱” 中“客” 是

事扶风马融。 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   为人佣耕  之意。
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 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于玄。 玄目夜寻调,未尝息倦。 会融集诸生考论图 A. 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
纬②,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 玄因从质诸疑义,问 以中有足乐者

毕辞归。 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B. 乃召见于楼上
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 家贫,客耕东菜,学徒相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随已数百千人。 C. 十余年乃归乡里

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最后至,乃延升上坐。 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 D. 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者,未以通人③ 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 玄依方④ 是亦不可以已乎
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1)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注释】①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 ②图纬:专论占 郑玄现在离开了,我的学问便会向东传播了。  
验术数的书。 ③通人:学识渊博的人。 ④方:儒家学说。 (2)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
1. 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 请根据 郑玄依照儒家学说答辩应对,内容都超出了问题本
提示,完成填空。 身,大家都得到了闻所未闻的知识,没有人不慨叹
(1)积累迁移法 佩服的。  
我们由课文《送东阳马生序》 中 “录毕,走送 4. 宋濂与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 各自是
之”中“毕” 的积累及迁移可知文中“问毕辞 如何克服的 请简要概括。
归”的“毕”是   完成   之意;由课文“援疑质 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
理”中“质”的积累并迁移可知文中“玄因从质 以学为乐。 郑玄无师,有师却见不到;勤奋刻苦,抓
诸疑义”的“质”是  质问  之意。 住时机求教。 (言之成理即可)  
(2)查阅词典法 二、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 1~ 5 题。
参考《古代汉语词典》中“素”的义项,“融素骄 【甲】董仲舒,广川人也。 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
贵”中“素”的意思是  ⑤  (填序号) 士。 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
①相授业,或莫见其面。
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进退容止非
素:①未经染色的生绢;②本然的,未加修
礼 不 行 学 士 皆
师尊之。
饰的;③真情,后作“愫”;④蔬菜、瓜果类
(节选自《汉书》)
食品;⑤一向,平素;⑥预先。 【注释】①久次:入学的先后顺序。
6 6
九年级下  第一部分  随课同步练
【乙】李侍郎① 绂②,性聪慧,少时贫寒,无赀③ 买 A. 乃借贷于邻人

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绎,无不成诵。 偶入城市, 乃记之而去
④ 街衢 铺店名号皆默识之。 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 B. 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
《永乐大典》⑤

,公皆读之。 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 当余之从师也

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C. 光谓斯人神清气和
(节选自《啸亭杂录》) 久而乃和
【注释】①侍郎:古代官名。 ②绂( fú): 李绂,人名。 ③赀(zī): D. 乃归葺小室
同“资”,钱财。 ④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 ⑤《永乐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 4. 将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丙】徐中行,台州临海人。 始知学,闻安定胡瑗
(1)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
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 至京师,首谒范
偶然进城去,道路两旁店铺的名号他都能默默地记
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 光谓斯入神清气和,可
在心里。  
与进道。 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
(2)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乃归葺小
夏天不摇扇取凉,冬天不生炉取暖,夜晚(也因苦
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 父死,跣足庐墓,躬
读)难以安眠,就这样过了一年多。  
耕养母。 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
(3)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丧。 晚 年 教 授 学 者 自 洒 扫 应 对 格 物 致 知 达 于 治 国 平   像这样默默地诵读,书有不被记住的地方吗  
天 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5. 请结合选段文意的理解填空。
(选自《宋史·徐中行传》)
【 】 四则选文都表现了古人求学的刻苦勤奋,丁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幼时殊①无异
, , , ②, 。 【甲】文中董仲舒表现为“  三年不窥园  ” ,【乙】人处 少长 虽长大 貌寝陋 人咸易之 然读书能

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 文中李绂表现为“  每一翻绎,无不成诵  ”,【丙】由迩
, ③, ④ 文中徐中行表现为“   熟读精思   ”,【丁】文中郑达远 以赴古人之奥区 以自畅 其性情才力之所不
。 , , 。 板桥表现为“  读书能自刻苦  ”。 (用原文回答)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 不知非善记 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 4 题。
宋学士濂,洪武①中以文学承宠渥②忘匕箸⑤,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 最久,后以老
③ ④ ⑤
诵也。 如是默诵,书有弗记者乎 致仕 。 每值万寿节 则来京贺,上与宴,恩数犹洽 。
⑥ ⑦
(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 一日,与登文楼,楼峻,陟 级踬 焉。 上曰:“先生老
【 ⑧注释】①殊:特别。 ②寝陋:丑陋。 ③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 矣,明年可无来。”濂稽首 谢。 至明年万寿节前数
人高妙的境界。 ④畅:酣畅。 ⑤匕著:调羹和筷子。 日,上曰:“宋先生其来乎 ”盖忘前语也。 久之不至,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曰:“其阻风乎 ”使使视之江口,不至。 日:“其有疾
(1)少治春秋(  学习,研究  )
乎 ”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上闻大怒,
(2)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回答  )
命即其家斩之。 已而,入宫。 上食,孝慈
⑨ 命左右置
(3) 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  听说  )
蔬膳于侧,上问:“后何为食蔬 ”日:“闻宋先生今日
(4)会福唐刘彝赴阙(  恰逢  )
赐死,故为蔬食,以资冥福
⑩。”上感悟,遽起,命驾前
(5)人咸易之(  轻视  )
双马驰赦之,曰:“不及罪死。”会前使阻风钱塘江,稍
2.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 得延,后使至则已绑至市矣,宣诏得免。 久之,其孙
(1)进 退 容 止 非 礼 不 行 学 士 皆 师 尊 慎 获罪,复执来京,将杀之。 后复力救曰:“田舍翁
之 。 请一先生尚有终始,濂教太子诸王,可无师傅之恩
进退容止 /非礼不行 /学士皆师尊之   且濂居家,必不知情。”乃免。
(2)晚 年 教 授 学 者 自 洒 扫 应 对 格 物 (选自王鏊《王文恪公笔记》,有删减)
致 知 达 于 治 国 平 天 下 。 【注释】①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 ②宠渥:皇帝的
晚年教授学者 /自洒扫应对 /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 宠爱与恩泽。 ③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官。 ④万寿节:古代君
天下   主的生日。 ⑤恩数犹洽:依然蒙受皇恩。 ⑥陟:登。 ⑦踬:跌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倒。 ⑧稽首:跪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 ⑨孝慈:即
( C ) 孝慈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 ⑩冥福:指死者在阴间
6 7  
所享之福。 慎:人名,指宋慎。 同乡聚会喝酒赋诗。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3. 从文中看,皇帝(朱元璋)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他
(1)至明年万寿节前数日(  第二年  )
既有爱惜人才、   尊老敬老(或:知错就改、重感
(2)孝慈命左右置蔬膳于侧(  近侍,侍从  )
情、善于纳谏、体贴臣子等)   等优点,更有冲动易
(3)上感悟,遽起(  立即,匆忙  )
怒、  残暴(残忍、嗜杀、健忘)   等缺点。
(4)会前使阻风钱塘江(  适逢,正赶上  )
4. 孝慈皇后的劝谏使宋濂两次免死,她两次劝谏的方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式有何不同
(1)宋先生其来乎 第一次用吃素食的方式暗示、提醒皇帝,宋濂罪不
宋濂先生大概来了吧 (“其”表揣测语气)   及死;第二次“力救”宋濂,直接陈说不该杀宋濂的
(2)使使视之家,濂方与乡人会饮赋诗。 两点理由(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皇上)又派遣使臣去他家查看,(发现)宋濂正和
1.古代年龄的称谓 2.古代的学校、学官
【襁褓】泛指一岁以下幼童。 【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
【孩提】指两三岁的儿童。 传授书数的场所。
【龆龀】指儿童换牙时,七八岁。 【庠】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
【垂髫】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 【序】周代学校的名称。
儿童。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总角】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头发梳成两个 【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
发髻,如头顶两角。 后代称儿童时代。 【国子监】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 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
【及笄】 笄,发簪。 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而束发加 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 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
笄,表示成年。 后世遂称女子适婚年龄为“及笄”。 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
【束发】 成童的年龄,十五至二十岁。 【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 如
【弱冠】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 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体还未壮,所以称作弱冠, 后泛指男子二十。 “冠” 【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 秦汉时是掌管
“加冠”也是指男子二十岁。 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
【而立之年】 古代男子三十岁。 语出《论语》:“三 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司业】学官名。 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
【不惑之年】 古代男子四十岁。 现在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知命之年】 古代男子五十岁。 【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
【花甲】年满六十为花甲。 古代六十岁亦可称“耳 学校学习的生员。 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
顺之年”。 等,统称诸生。
【耆艾】 年寿高。 古称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 3.序
【古稀】 七十岁。 出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     “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两种。 书序
古来稀。 (杜甫《曲江》) 多为叙述著作的意趣、写作的缘由等。 赠序一般是
【耄耋】 八九十岁,泛指老年男性。 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的某种情感,内容多
【期颐之年】 一百岁。 为勉励、称许、推重之辞。
6 8
九年级下  第一部分  随课同步练
1. 从上面的这些选文中,我们还可以学习一些有益的 (2)从:
学习态度和方法。 请简要说说你的启示。 ①自,由;(  从口入  )
如选文二,乙文中李绂“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 ②跟随,跟从;(  当余之从师也  )
皆默识之”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处处都是学习的课 ③顺从;(  七十而从心所欲  )
堂。 丙文中徐中行辗转求师的历程,启示我们要多 ④向。 (  从之先达执经叩问  )
求师学习。 丁文中郑板桥“由浅入深,由卑及高, (3)若:
由迩达远”启示我们学习要循序渐进。   ①像,好像;(  烨然如神人  )
2. 本课应复习积累下面文言词语,请根据词语的意 ②比得上;(  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义,在本课课文,或上面的选文,或学过的其他课文 ③假如,如果;(  若士必怒  )
中找出例句,填写在相应的位置。 ④你,你们。 (  若屈伸呼吸  )
(1)至: (4)以:
①到;(  每至晴初霜旦  ) ①连词,来;(  无从致书以观  )
②极点;(  寡助之至  ) ②把,介词;(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③最好的;(  虽有至道  ) ③用;(  以衾拥覆  )
④周到。 (  色愈恭,礼愈至  ) ④因为。 (  以中有足乐者  )
4. 词四首
一、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 7.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八百里
1.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 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两句,从形、声两方
阳雁去无留意  ”两句,借大雁南飞渲染了古代西 面描写了军营的生活及战前准备。
北边地秋景的悲凉。 8.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
2.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  四面边声连角起  ”和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直抒胸
“  羌管悠悠霜满地  ”两句,都是通过边境之声, 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渲染出了边塞的悲凉。 9. 辛弃疾 《 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中
3.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两句,描写了
未勒归无计   ”两句,征夫借酒消愁,抒发了戍边 诗人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
将士有家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 10.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中“   四面歌残终破
4.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 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  ”两句,使用典故暗示自己
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持节云中, 和国家的危难处境。
何日遣冯唐  。 11. 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中“   为篱下黄花开
5.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   会挽雕弓如 遍,秋容如拭  ”两句,借菊写秋,抒发了青春蹉跎
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抒发了主人公杀敌为 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 12. 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中最能表现诗人推翻
6.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表明 清朝,解放天下的凌云壮志的句子是:  俗子胸襟
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 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
虎,看孙郎  。
6 9  古诗文阅读(提高篇三)
与敌交锋,敌人便败走了。 当时皇上想要统一天下,谋划夺取三关,召 不能有丝毫的贪念,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意对即可)
集群臣商议。 萧惠说:“两国的强弱情势,皇上心中自然都知道。 宋国 小结
人向西征伐有年头了,军队、百姓疲惫,陛下您亲自率领部队对阵宋军, 1. 示例:①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讲仁德、守礼法,做事符合道义,无论得
一定会胜利。”皇上听从了萧惠的话,派使者向宋索取十城,集合诸军于 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不能为贫贱、富贵、威武这些外在因素
燕地。 萧惠与皇太弟率军追近宋境,宋人不愿失去十座城池,增加岁币 所迷乱;②一个人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成为真正的大丈夫;③当利与义相
求和。 肃惠因为首倡用兵之功,晋封为韩王。 十二年,兼北府宰相,同 冲突时,君子应该舍生取义。 (其他符合课文内容的观点均可)2. (1)①
知元帅府事,又任北枢密使。 未复能与其奇者②呼尔而与之③天与云与山与水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第一部分  随课同步练  九年级下 (2)①乡为身死而不受②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③天子为动④或异二者
1.鱼我所欲也 之为⑤中轩敞者为舱⑥化而为鸟(3)①二者不可得兼②得之心而寓之
酒也③余因得遍观群书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 ①骨已尽矣②是亦不
温故
可以已乎
1. (1)苟且(2)讨厌,憎恨(3)超过(4)祸患,灾难(5)同时(6)假如,假使
参考译文
(7)只有(8)丧失(9)踩踏(10)益处(11)侍奉(12)停止(13)可以用来
(14) 【选文一】优厚的俸禄 2. (1) “辟”同“避”,躲避。 (2) “辩”同“辨”,辨别。
(3)“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 。 (4) “ ” “ ”, 孟子对万章说道:“一个乡村里有品德高尚的人,便和那一乡村的语气词 乡 同 向
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一个国家有品德高尚的人,便和一个国家品德高
先前、从前。 3. (1) ①得到②感恩、感激③取得(2) ①做②接受③为了
尚的人交朋友;天下的品德高尚的人,便和天下的品德高尚的人交朋
(3)①给②同“欤”,语气词 4. (1)①表并列②表转折③表修饰④表顺承
友。 认为和天下的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还不够,又向上追论的人。 吟
(2)①比,表示比较②对,对于(3) ①助词,的②代词,指乞者③代词,指
咏他们的诗歌,研究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们的为人,可以吗 所以要
接受万钟④用在主谓之间,不翻译(4) ①那么②就③却 5. B  6. 示例:
研究他们那一个时代。 这就是追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
生命诚然高贵,但是对于人来讲,仁义之所贵更重于生命,君子贤人是
【选文二】
能够做到为了持守仁义而献出生命的。 抗元名将文天祥不接受高官厚
齐国有个人和一妻一妾共同生活。 丈夫每次外出,都(说)是吃饱
禄的诱惑,宁死也拒不降元,这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超越,是对人的生
喝足才回家。 妻子问跟他一起吃饭的都是些什么人,(他就说)都是有
命价值的升华,也是中华民族所弘扬的传统美德之一。 (另外如谭嗣同
钱有地位的人。 妻子对妾说:“丈夫(每次)出去,都是酒醉饭饱才回家,
“我以我血荐轩辕”、苏武漠北气节等事例。)
问是与他在一起吃喝的人,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 可是从来也不曾见
新练
有显贵体面的人到家里来。 我要暗中看看他到底去什么地方。”
一、1. (1)动词,交朋友(2)认为(3)了解 2. 所以要讨论他们所处的时代 (第二天)清早起来,(妻子)便悄悄地跟踪丈夫。 (走遍)整个都
(以了解他们的为人),这就是和品德最高尚的人交朋友。 3. 结交天下 城,没有谁停下来与他打招呼交谈。 最后(他)走到东门城外的坟墓中
善士,天下善士 “未足”就结交古人,结交古人要论世知人。 间,向那些扫墓的人乞讨残羹剩饭。 不够,又四下里看看,到别的扫墓
二、1. (1)同“返”,回来(2)最后(3)感到羞惭(4)同“稀”,稀少 2. 文中 人那里。 这就是他天天酒醉饭饱的方法。
是“讥讽”的意思,从句子结构看,这是一个动宾结构,后面带动作的对 妻子回去,(把看到的一切)告诉了妾,说:“丈夫,是我们指望依靠
象。 3. (1)问是与他在一起吃喝的人,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 可是从来 过一辈子的人。 现在却是这个样子。”于是两人一起在院子里讥讽(丈
也不曾见有显贵体面的人到家里来,我要暗中看看他到底去什么地方。 夫),哭成一团。 丈夫却一点也不知道,还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妻
(2)不够,又四下里看看,到别的扫墓人那里。 这就是他天天酒醉饭饱 妾面前炫耀。
的方法。 4. 孟子通过这则故事意图告诉读者,一个人要求富贵利达应 从君子的观点来看,世上的某些人用来追求升官发财的方法,能够
该采取符合道义的方法,而像齐人这样不顾廉耻的手段,是不符合道义 使他们的妻妾不感到羞耻,不相对在庭中哭泣的,几乎是少见的。
的,是会让他的妻妾也感到羞惭的。 三、1. (1)给……吃(2)道歉 2. (1) 【选文三】
黔敖左手端着吃的,右手拿着喝的。 (2)人家叫喊着让你吃,当然可以 齐国发生了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放了食物,等待饥民来,给他们吃。
走掉;人家道歉了,就可以吃。 3. 示例:《鱼我所欲也》中谈到“舍生而取 有个人饿得很厉害,用衣袖蒙着脸面,拖着鞋子,踉踉跄跄地走来。 黔
义”,“饿者”不食“嗟来之食”,所取之“义”即是一种世人的尊严和骨 敖见了,左手拿着饭菜,右手端着汤,吆喝道:“喂! 快来吃吧!”
气,所以宁愿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侮辱性的施舍。 这个故事生动地说 那饥民抬眼望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吆喝来的饭菜才饿到
明气节比生命更为珍贵。 4. 扶助别人要顾及对方的尊严,否则即便是 这个地步的。”
做善事也不会被接受,甚至有可能给对方造成更大的伤害。 黔敖跟在后面表示歉意,但是这个人始终不肯吃,便活活饿死了。
四、1. (1)动词,称王(2)在家(3)抵抗(4)不要 2. C  3. (1)大王如果对 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 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
老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 (2)秦、楚 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就可以去吃。”
两国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 4. 《鱼我所欲 【选文四】
也》:舍生取义。   本文:仁者无敌。 惠王说:“魏国曾一度在天下称强,这是老先生您知道的。 可是到
五、1. (1)赠送,送(2)有人(3)原来(4)送 2. A  3. (1)因为接受别人送 了我这时候,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都死掉了;西边丧失了七
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保官 百里土地给秦国;南边又受楚国的侮辱。 我为这些事感到非常羞耻,希
职,可一辈子有鱼吃。 (2)作为老朋友,我是了解你的,你不了解我,这 望替所有的死难者报仇雪恨,我要怎样做才行呢 ”
是怎么回事呢 (3)(我要)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 孟子回答说:“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 大王
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 4. 拒绝下属夜怀金十斤相送,拒绝“故旧长者” 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让
提出的“为开产业”,表现出杨震公正、廉洁、自律的可贵品质。 5. 杨震、 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
郑相共同之处是他们都拒绝收受别人的贿赂。 得到的启示:我们做人, 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也可以打击那些
要有自律意识 / 法律意识 / 规则意识 / 道德意识 / 法治思想,无论何时都 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 因为那些秦国、楚国的执政者
1 4

附赠参考答案
剥夺了他们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使他们不能够深耕细作来赡养父母。 皆若空游无所依③卿言多务,孰若孤(4) ①安陵君其许寡人②其真无
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东离西散。 他们使老百姓陷入困难之中,大王 马邪
去征伐他们,有谁来和您抵抗呢 所以说:‘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 参考译文
下的。’大王请不要疑虑!” 【选文一】
【选文五】 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国书,赵威后问使者:“今
【甲】从前有人赠送鱼给郑国的宰相,郑国的宰相没有接受。 有人 年收成还没有忧患吧 百姓还没有忧患吧 (你们的)大王还没有忧患
问郑国的宰相,说:“你平时爱好吃鱼,为什么不接受赠送的鱼呢 ”郑国 吧 ”使者(有点)不开心,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
的宰相回答:“因为我喜欢鱼,所以不接受鱼。 如果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 大王状况却打听收成、百姓的状况,怎能把低贱者放在前头而把尊贵者
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保官职,可一 放在后边呢 ”赵威后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如果没有收成,百姓凭什
辈子有鱼吃。”当时的人都赞扬郑国的宰相。 么繁衍生息 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国君 所以哪有不问根本而去
【乙】杨震往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 问末梢的人呢 ”
密,这时做昌邑县令,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来赠送给杨震。 杨震说: 【选文二】
“作为老朋友,我是了解你的,你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 ”王密说: 郑同北上拜见赵王。 赵王说:“你是南方的博学之士,来这里有何
“夜里没有人知道这事。”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 见教 ”郑同回答说:“我是南方一个鄙陋无知的人,有什么值得你向我
么说没人知道!”王密惭愧地出门走了。 (杨震)后来在涿郡(今河北省 请教。 尽管如此,大王你已经把问题摆在了我面前,我又怎么敢不回答
涿县)任太守。 品性公正廉洁,从不接受吃请贿赂。 他的子孙们,蔬食 呢 我年轻的时候,父亲曾教给我兵法。”赵王说:“我不喜欢兵法。”郑
步行,有亲朋好友劝他为子孙后代置办些产业,杨震坚决不肯,说:“让 同听了这话拍手仰天大笑,他说:“兵法本来就是天下最狡诈的人喜欢
后世人都称他们为清官的子孙,这样的遗产,难道不丰厚吗 ” 的东西,我原来就猜想大王你不喜欢它。 我早先也曾用兵法游说过魏
2. 唐雎不辱使命 昭王,昭王也说:‘我不喜欢。’我就说:‘大王的行为能比得上许由吗
温故 许由并没有被世俗的名利牵累,所以不接受尧的禅让。 可是现在大王
1. (1) , 已经接受了先王遗留下的江山,你想要保持祖先的灵魂平安无事,国家施予 施加(2)交换(3)哪里只是(4)愤怒的样子(5)碰,撞(6)吉
凶的征兆(7)一定(8)拔(9)道歉(10) , 2. (1) , “ ”, 的领土不被侵占,社稷之神得到祭祀吗 ’魏昭王说:‘那是当然的。’我明白 懂得 错 同 措 安
置,安放(2)仓,同“苍”, 又说,现在如果有人带着随侯之珠,持丘出产的美玉,揣着万金之财,一青黑色。 3. (1)形容词作动词,增广,扩充(2)
形容词作动词,轻视(3) 个人独自在野外露宿,本身没有孟贲那样的威武、荆庆那样的果断,身名词作动词,穿白色丧服(4)数词作动词,成为
四个人 4. (1)①派遣②出使(2)①裸露② 边也没有强弓利箭来防御,那么不超过一个晚上,就会被人害死的。 现只是(3) ①加上②同“欤”,语
气词 5. (1)①虽然②即使(2)①从②到③在④从(3)① ② 在有强大贪婪的国家进逼大王的边境,向大王索取疆土,晓之以理、动表顺承 表转折
(4)①助词,的②代词,指土地③ , ④ 之以义,它们都不会听从,在这种情况下,大王你如果没有争战之国所用在主谓之间 不译 代词,指代唐雎
(5)① , ② ③ ④ 6.     7. 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它们呢 大王你如果不讲求用兵用 拿 用 把 因为 威胁 害怕 道歉 这体现了唐雎不
。 的策略,那么邻国的野心就会得逞了。” 赵王说:“寡人请求你多加畏强权和敢于为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指教。”
新练
【选文三】
一、1. (1)派遣(2)同“悦”,高兴(3)这样(4)如果,假如 2. ④3. (1)怎能
秦国发动军队兵临周索要九鼎(国宝),周君为此感到担忧。 颜率
把低贱者放在前头而把尊贵者放在后边呢 (2)所以哪有不问根本而
请求到齐国借兵援救。 (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秦王暴虐无道,想
去问末梢的人呢 4. C 
发动军队兵临周索要九鼎。 (我们君臣商量,)(与其把九鼎)给秦国,不
二、1. (1)值得(2)兵法(3)本来(4)牵累 2. C  3. (1)尽管如此,大王你
如将九鼎送给贵国。 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齐王非常高兴,发兵援救
已经把问题摆在了我面前,我又怎么敢不回答呢 (2)大王您如果没有
周,秦军撤退。 齐(向周)索要九鼎,周君又为此感到担忧。 颜率又去齐
争战之国所具有的防御装备,又将用什么去抵御他们呢 4. 唐雎:针锋
国,(对齐王)说:“依靠贵国的义举(君臣得以平安),愿意献上九鼎,不
相对,直言相谏。   郑同:迂回曲折,委婉劝谏。
知贵国从哪条路把九鼎运回齐国 ”齐王说:“我准备向梁借道。”颜率
三、1. (1)以……为患,担忧(2)军队(3)到(4)屡次 2. B  3. (1) (与其 说:“不可以(借道梁),梁的君臣想得到九鼎国宝,时间已经很久了。 九
把九鼎)给秦国,不如将九鼎送给贵国。 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 (2)我 鼎如果进入梁,一定无法运出。”齐王说:“我准备向楚国借道。”(颜率)
究竟从哪条路才能让九鼎运到齐国呢 4. 示例一:颜率是聪明的,但他 回答说:“不可以(借道楚)。 楚的君臣想得到九鼎国宝,时间已经很久
玩的是诡计。 做人做事,信义为重,颜率的谋略是建立在诱惑欺骗的基 了。 九鼎(如果)进入楚,一定无法运出”。 齐王说:“我究竟从哪条路才
础之上。 所以,它可能救得了一时之急,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示例 能让九鼎运到齐国呢 ”颜率说:“我私下替大王为此事担忧。”齐王说:
二:颜率是睿智的。 兵不厌诈,颜率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挽救了国 “您屡次来我齐国,还是不想(把九鼎)给我罢了!”颜率说:“不敢欺骗贵
家的尊严,保全了国家的利益。 国,请(大王)赶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周的君臣听候命令迁运九鼎。”齐
四、1. C  2. B  3. (1)孟尝君派人供给冯谖母亲吃用(的东西),不使她 王于是打消了获取九鼎的念头。
感到缺失。 (2)现在,您只有小小的薛地,您不但不好好安抚薛地子民, 【选文四】
视民如子,反而像商人一样在他们身上榨取利益。 4. B  齐国有位名叫冯谖的人,生活贫困,养活不了自己,他让人转告孟
小结 尝君,说愿意到孟尝君门下作食客。
1. 赵威后:爱民,坦率。   唐雎: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正气凛 过了没多久,冯谖靠着柱子,用手指弹着他的佩剑唱道:“长铗啊,
然。   郑同:有谋有略、善于辞令、机智聪慧,谦虚文雅。   颜率:睿智, 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没有鱼吃啊!”手下的人把这事告诉了孟尝君。
爱国,以国家利益为重。   冯谖:有远见,有责任,有担当,懂得感恩。 2. 孟尝君说:“就照一般食客那样给他吃吧。”又过了没多久,冯谖又靠着
(1)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③使老有所终④ 柱子,弹着剑唱道:“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这儿出门连车也没有!”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①裸露②只是(3) ①若士之怒,伏尸二人② 左右的人都笑他,又把这话告诉了孟尝君。 孟尝君说:“照别的门客那
1 5

古诗文阅读(提高篇三)
样给他备车吧。”于是冯谖坐着车子,举起宝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并且说 止 / 非礼不行 / 学士皆师尊之(2)晚年教授学者 / 自洒扫应对 / 格物致知
道:“孟尝君把我当客人一样哩!”后来又过了些时,冯谖又弹起他的剑 达于治国平天下 3. C  4. (1)偶然进城去,道路两旁店铺的名号他都能
唱道:“长铗啊,咱们还是回去吧,在这儿无法养家。”左右的人都很讨厌 默默地记在心里。 (2)夏天不摇扇取凉,冬天不生炉取暖,夜晚(也因苦
他,认为这人贪心不足。 孟尝君知道后就问:“冯先生有亲属吗 ”回答 读)难以安眠,就这样过了一年多。 (3)像这样默默地诵读,书有不被记
说:“有位老母。”孟尝君就派人供给冯谖母亲的吃用,不使她感到缺乏。 住的地方吗 5. 三年不窥园  每一翻绎,无不成诵  熟读精思  读书
这样,冯谖就不再唱了。 能自刻苦
后来,孟尝君拿出记事的本子来询问他的门客:“谁熟习会计的事, 三、1. (1)第二年(2)近侍,侍从(3)立即,匆忙(4)适逢,正赶上 2. (1)宋
能替我去薛地收债 ”冯谖在本上署了自己的名,并签上一个“能”字。 濂先生大概来了吧 (“其”表揣测语气)(2)(皇上)又派遣使臣去他家
于是套好车马,整治行装,载上契约票据动身了。 辞行的时候冯谖问: 查看,(发现)宋濂正和同乡聚会喝酒赋诗。 3. 尊老敬老(或:知错就改、
“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 ”孟尝君说:“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 重感情、善于纳谏、体贴臣子等)   残暴(残忍、嗜杀、健忘)4. 第一次用
冯谖赶着车到薛,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 核验 吃素食的方式暗示、提醒皇帝,宋濂罪不及死;第二次“力救”宋濂,直接
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赏赐给欠债人,并当场把 陈说不该杀宋濂的两点理由(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债券烧掉。 百姓都高呼“万岁”。 小结
冯谖赶着车,马不停蹄,直奔齐都,清晨就求见孟尝君。 冯谖回得 1. 如选文二,乙文中李绂“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启示我们
如此迅速,孟尝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见他,问道:“债 在生活中处处都是学习的课堂。 丙文中徐中行辗转求师的历程,启示
都收完了吗 怎么回得这么快 ”冯谖说:“都收了。”“买什么回来了 ” 我们要多求师学习。 丁文中郑板桥“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启
孟尝君问。 冯谖回答道:“您曾说‘看我家缺什么’,我私下考虑您宫中 示我们学习要循序渐进。 (能概括出启示并有具体的例子即可)2. (1)
积满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 ①每至晴初霜旦②寡助之至③虽有至道④色愈恭,礼愈至(2)①从口入
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所以我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孟尝君道: ②当余之从师也③七十而从心所欲④从之先达执经叩问(3) ①烨然如
“买仁义是怎么回事 ”冯谖道:“现在您不过有块小小的薛地,您不但不 神人②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③若士必怒④若屈伸呼吸(4) ①无从致书以
好好安抚薛地子民,爱民如子,反而像商人一样在他们身上榨取利益。 观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③以衾拥覆④以中有足乐者
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顺便烧掉了契据,以至 参考译文
百姓欢呼‘万岁’,这就是我用来为您买义的方式啊。”孟尝君听后很不 【选文一】
快地说:“嗯,先生,算了吧。” 郑玄因为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于是他往西入关,拜扶风人马
过了一年,齐闵王对孟尝君说:“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当作我的 融为师。 马融有门徒四百余人,而能够进入厅堂听他亲自讲课的仅五
臣子。”孟尝君只好到他的领地薛去。 还差百里未到,薛地的人民扶老 十余人。 马融平素骄傲自负,郑玄拜在他门下,三年都不能见他一面,
携幼,都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到来。 孟尝君见此情景,回头看着冯谖道: 马融只是让自己的高材生给郑玄授课。 郑玄日夜探究、诵习,从未曾有
“您为我买的‘义’,今天才见到作用了。” 过丝毫懈怠厌倦。 有一次遇上马融召集门生研讨图纬,听说郑玄善于
3.送东阳马生序 计算,于是在楼上召见他,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问完之
温故 后就告辞回家。 马融很有感触地说:“郑玄现在离开了,我的学问便会
向东传播了。”郑玄独自出外游学,十多年才回到家乡。 家境贫困,郑玄
1. (1)就(2)得到(3)借(4)懈怠,放松(5)跑(6)稍微(7)借(8)更加(9)
在东莱为人佣耕,跟随他的学生已经有成百上千了。
两次(10)快步走(11)挤满(12)言辞和脸色(13)引、提出(14)回答,辩
当时大将军袁绍在冀州统领大军,派使者邀请郑玄,袁绍大会宾
解(15)等待(16)最后(17)极(18)热水(19)跟随(20)超过(21)给予,赠
客,郑玄最后才到,就被请到上座。 袁绍的客人大多是俊秀豪杰,各有
送(22)饥饿(23)拜见(24)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25)平易,平静
才气而善辩,他们看见郑玄是个儒生,不认为郑玄是个学识渊博的人,
(26)诋毁,毁谤 2. (1) “支” 同“肢”,肢体。 (2) “被” 同“披”,穿着。
大家竞相设置一些怪异的问题,各种学派的观点交替提出。 郑玄依照
(3)“辨”同“辩”,辩论,辩驳。 3. (1)名词作状语,用笔(2)名词作状语,
儒家学说答辩应对,内容都超出了问题本身,大家都得到了闻所未闻的
每天(3)名词作动词,在腰间佩戴(4)名词作动词,穿着破旧的衣服(5)
知识,没有人不慨叹佩服的。
形容词作名词,新鲜肥美的食物(6)每年 4. (1)①动词,担心②名词,忧
【选文二】
虑,担心(2)①学说②说,讲述(3)①周到②到达(4)①好像②比得上③
【丙】徐中行,台州临海人。 他刚刚通晓儒学,就听说世居陕西路安
像(5)①脚②足够,值得
定堡的胡瑗将理学讲得非常透彻,他的门生之间互相传授学业(先入学
(6)①所以②特意 5. (1) ①连词,来②介词,把③连词,表修饰④介词,
的学生直接和老师学习,然后辅导后入学的学生),将要去跟从胡瑗学
用⑤连词,因为⑥介词,凭借(2)①表转折,却②表递进,更③表修饰,不
习。 到了京城,首先拜访范纯仁,范纯仁认为他很贤能,就向司马光推
译④表顺承,不译⑤表并列,不译(3) ①助词,的②主谓之间,不译③代
荐了他,司马光认为这个人心神清朗,态度和蔼,可以和他一起进修道
词,他 6. D  7. 原因: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   启示示例:①学
业 。 恰逢福唐人刘彝入朝,(徐中行)(从他那里)得到了胡瑗所传授的
习要勤奋刻苦;②对老师要有礼貌,要虚心求教;③要想学有所成,必须 经义,反复诵读,深入思考,勤苦自励,一心向学(致力于勤苦之事,食用
克服困难,做到有恒心,有毅力。 无味之物),夏天不摇扇取凉,冬天不生炉取暖 ,夜晚(也因苦读)难以
新练 安眠,就这样过了一年多。 于是回乡修理小屋,整天端坐,所达到的境
一、1. (1)完成  质问(2)⑤(3)为人佣耕 2. A  3. (1)郑玄现在离开了, 地没有人能够揣测。 父亲死后,他赤着脚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
我的学问便会向东传播了。 (2)郑玄依照儒家学说答辩应对,内容都超 亲自耕种赡养母亲。 (就着)剩余的力量推广施行(这样的行为),安葬
出了问题本身,大家都得到了闻所未闻的知识,没有人不慨叹佩服的。 了十多个同姓和外姓的亲戚以及乡里贫苦没有后代的死者。 晚年他教
4. 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 郑玄无 导学生,从洒水扫地、应酬答对,以及研究事理、获取知识,以至于治理
师,有师却见不到;勤奋刻苦,抓住时机求教。 (言之成理即可) 国家、平定天下,(都要求)不失去人的本性,不越过学的次第,如此这般
二、1. (1)学习,研究(2)回答(3)听说(4)恰逢(5)轻视 2. (1)进退容 方才罢手。
1 6

附赠参考答案
【选文三】 国理想: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除入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
宋濂学士,洪武年间凭借文学成就蒙受皇恩最为长久,后来(他)因 带到人间。 7. C  8. “北风吹断马嘶声”,引人入寒风凛冽之境。 “断”字
为年老辞官回家。 每年到了万寿节的时候就来京城祝寿,皇上赐他筵 不仅生动地描绘了马嘶声在北风中被阻断的现象,更描绘了人被阻绝
席,(他)所受恩宠和以前一样。 一天(宋濂)和(皇上)登文楼,楼很高, 在荒凉之地的感觉。
(他)登台阶时跌倒了。 皇上说:“先生老了,明年(万寿节)你就不要来 五、9. C  10. 从“斜阳外”“乡魂”“明月” “相思”等词语可见,作者通过
了。”宋濂跪拜谢恩。 到了第二年万寿节前的几天,皇上说:“宋先生差 对旅途中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围绕“思乡”,意近
不多到了吧 ”(他)大概忘记以前说的话了。 过了很久宋濂也没到,(皇 即可)
上)说:“他是不是因为大风受阻 ”(于是)派人到江边查看,(发现宋濂 六 11. 松风  破纸窗  萧瑟 / 破败 / 落魄 / 凄凉 12. 这两句采用虚实结合
还是)没到。 (皇上)又说:“他是不是生病了 ”又派人去他家查看,(发 (或联想、想象 / 借景抒情)的写法,实写作者秋夜从梦中醒来,联想到中
现)宋濂正和同乡聚会喝酒赋诗。 皇上听了大怒,命令就在他家杀了 原万里河山仍未收复,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爱国之情。
他。 不久,(皇上)回宫了。 吃饭的时候,孝慈皇后叫近侍把蔬菜放在自 小结
己(或“皇上”)身边,皇上问:“皇后为什么只吃(或“安排”)蔬菜 ”皇后 一、1. 《望岳》2. 《春夜洛城闻笛》 《次北固山下》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答:“我听说宋先生今天要被赐死,所以只吃(或“安排”)蔬菜,来增加宋 遥有此寄》《送友人》4.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
先生的阴间之福。”皇上突然省悟,立刻起身,命人骑他的驾前双马快速 词以寄之》 《江城子·密州出猎》6. 《使至塞上》 《行路难》7. 《春望》8.
前去赦免宋濂,说:“宋濂罪不及死。”恰好先派的使者因大风在钱塘江 《山坡羊·潼关怀古》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9. 《望岳》 《观沧
受阻,稍微耽搁了时间,后派的使者赶到的时候,(宋濂)已被绑赴刑场, 海》《登飞来峰》10. 《夜雨寄北》《望江南》(温庭筠)11. 《泊秦淮》12. 《饮
(在刑场上,后派的使者)宣读了赦免诏书,(宋濂)得以免死。 又过了很 酒(其五)》《野望》13. 《过故人庄》《归园田居(其三)》14. 《卖炭翁》《石
久,宋濂的孙子宋慎犯了死罪,(宋濂)又一次被抓到京城,(皇上)将要 壕吏》《朝天子·咏喇叭》15. 《长歌行》(汉乐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杀他。 孝慈皇后又极力营救宋濂,(对皇上)说:“种田人家为子孙请一 见赠》
个先生尚且有始有终,宋濂作为太子诸王的老师,怎能不感谢他的教导 二、第一步,根据诗歌的标题、注释、作者、意象、情感关键词来确定诗歌
之恩呢 况且宋濂在家,一定不知实情。”皇上于是免去了宋濂的死罪。 的基本情感倾向(基调)。   第二步,明确诗歌内容上的分类,结合诗歌
4.词四首 的具体内容概括诗歌的具体情感。 (可以参照“古代诗歌情感的分类”
温故 中的相关内容)
一、1.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 四面边声连角起  羌管悠悠 5.曹刿论战
霜满地 3.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4.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温故
5.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1. (1)军队(2)参与(3)浅陋,目光短浅(4)独自享有(5)遍及,普遍(6)
7.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8.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 虚报,夸大(7)实情(8)使信服(9)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10)指诉
名 9.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0.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 讼事件(11)明察(12)诚,诚实。 这里指诚心(13)类(14)鼓起(15)大败
浙 11.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12.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 (16)驱车追赶(17)已经(18)第二次(19)穷尽(20)倒下 2. (1)名作动,
磨折 赐福,保佑(2)形作动,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情(3)名作动,击鼓(4)名作
二、1. C2. 饮一杯浊酒遥寄万里思乡之情,功名未立,没有理由盘算还乡 状,向下 3. (1)①请求②请让我(2) ①听从,服从②跟随(3) ①原因,缘
日期。 此句用典,表达词人的思乡,却因未建功立业不甘还乡的矛盾 故②所以 4. (1)①代词,指代事情②助词,的③助词,补足音节④代词,
之情 指代齐师(2)①凭借,靠②介词,把③依据 5. ①“取信于民”的战略思
三、3. A  4. 示例一:“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表达 想;②善于抓住战机;③谨慎而又果断的战术思想。 6. 示例:能听取不
作者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示例二:本句运用比喻的 同意见;能任用贤能;忠于职守,体贴下属;身先士卒,谦虚好学,不懂
修辞手法,“天狼”喻指西夏军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报效国家,关 就问。
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新练
四、5. C  6. 示例:词的最后一句凝聚着作者万千感慨,词意急转直下, 一、1. (1)已经(2)大腿(3)再次(4)鼓舞 2. (1)①(2)③3. (1)您不懂得
作品就在这力重千钧的转笔中收尾,有如重锤猛击在铜钟之上,震荡着 作战的道理。 强大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爷帮
读者的心。 其中“可怜”两字极为沉痛,为壮志难酬表现出极大的惆怅 助我们。 (2)怜悯年老的敌人,就如同屈服于敌人。 4. 示例:长勺之战
和愤慨。 五、7. C  8. 示例一:这一句引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 中曹刿巧用战术,造成士气的彼消我长,并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战机,取
衫湿”的典故(只答“用典”也可)。 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 得胜利。 泓之战中宋公恪守“君子”和古人规则,不听劝告,丧失有利战
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示例二:这一句直抒胸臆,抒 机,以致战败。
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二、1. 选③。 从文段主题看,讨论的是兼爱天下的事情,要兼爱天下,就
新练 应该停止战争;从句子结构看,“偃”是停止、消除的意思,所对应的应该
一、1. 词人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出游遇雨,却一点也不惊慌,悠闲地漫步 是“战争”最为恰当。 2. (1)想法(2)穿着丧服(3) ……的原因(4)束手
在风雨中,把那“穿林打叶”的风雨声当作音乐,一边吟咏长啸,一边思 无策,没有办法 3. A  4. (1)兼爱天下的人,不可以靠虚名就能实现,一
索人生。 (能结合上阕内容描述,语言通畅即可)2. 《定风波》以自然界 定要有实际(的行动)。 (2)秦国得到土地您就穿上丧服,齐国丧失土地
的风雨象征人生中的风雨,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人生态 您就加餐庆贺,这都不符合兼爱天下人的思想。 5. 赵惠王没有真正做
度。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写词人在雨中潇洒徐行,不惧困难,表现 到兼爱天下。 (大意对即可)
了他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心态。 二、3. D  4. 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沦陷 三、1. (1)约定(2)投降,投靠(3)曾经(4)胆小,畏缩 2. 不去 / 是亡吾信
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之情。 也 / 得原失信 / 吾不为也 3. (1)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
三、5. C  6.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等词句,表现了作者坚定的报 君主暂且等一等吧。 (2)有才识的人可以为深知自己的人牺牲生命,何
1 7

古诗文阅读(提高篇三)
况为他悲痛伤心呢 4. 示例一: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 国丧失土地您就加餐庆贺,这都不符合兼爱天下人的思想。 这就是消
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 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示 除战争之所以不能成功的原因啊。”假如有这样一个人,傲慢无礼却想
例二: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 受到尊敬,结党营私、处事不公却想得到好名声,号令烦难屡次变更却
变)。 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 想平静,乖戾残暴贪得无厌却想安定,即使是黄帝也会束手无策的。
气,就能攻下原国。 示例三: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 【选文三】
这样做有利有弊。 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 【甲】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
(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 内收兵。 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
侥幸。)5. 鲍叔不因管仲多次忍辱而认为他怯懦,不因管仲的建议多次 国。 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
不被采纳而认为他不贤,不因管仲多拿钱财而认为他贪心。 由此可见, 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
鲍叔在性格、才能、人品等方面给予了管仲充分的理解与信任。 所以, 吧。”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
管仲说“知我者鲍子也”。 用。 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撤兵离开。 原国人听到
四、1. D  2. C  3. (1)魏绎没有二心,侍奉君主不躲避危难,有了罪责不 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顺他呢 ”于是投降了晋文公。
逃避惩罚。 (2)晋侯认为魏绛能够用刑罚来治理百姓,就在太庙宴请魏 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 ”于是
绛,并让他担任新军副帅。 4. B  也投降了晋文公。
小结 【乙】鲍叔牙死后,管仲用上衣襟蒙头而哭他,眼泪就像下雨一样,
1.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能结合《曹刿论战》和上面选文说明这两个特点 他的随从说:“他又不是您的父亲,您这样哀痛地哭,这也有说法吗 ”管
即可。 如第一篇阅读中的宋公就非常典型,通过宋公的典型语言刻画 仲说:“不是您所知道的,我曾经和鲍叔牙一起在南阳一带做买卖,我多
出了他墨守成规,不知变化的典型形象。 如《曹刿论战》与选文一齐楚 次在买卖上失败,鲍叔牙不认为我胆小,知道我想要的是明明白白地赚
泓之战,两文都紧扣中心精心剪裁。 详写论战,略写战争经过,有力地 钱;鲍叔牙曾经和我一起游说君王(想取得地位),而多次不被采纳,鲍
突出了写作意旨。 两文都运用了衬托。 用鲁庄公的无知浅陋衬托曹刿 叔牙不认为我不成才,知道我没有遇到明君;鲍叔牙曾经和我分财货,
的足智多谋;用子鱼的随机应变、杀伐决断衬托宋公的墨守成规、自以 我自己多次多取,鲍叔牙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家里穷。 生下我身体的
为是(或:以子鱼的急功近利衬托宋公的尊礼守信、远见卓识)。 2. (1) 是我的父母,知道我内心的是鲍叔牙呀。 有才识的人可以为深知自己
①曹刿请见②见其矢十中八九③才美不外见(2) ①主人日再食②再而 的人牺牲生命,何况为他悲痛伤心呢 ”
衰,三而竭(3)①战则请从②民弗从也③七十而从心所欲④从口入(4) 【选文四】
①且焉置土石②又何间焉③惧有伏焉 晋侯的弟弟扬干在曲梁扰乱军队行列,魏绛杀了他的车夫。 晋侯
参考译文 发怒,对羊舌赤说:“我认为召集诸侯会盟是荣耀的事。 现在扬干被羞
【选文一】 辱,我们何时受过这等羞辱 我一定要杀掉魏绛,不要耽误了!”羊舌赤
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 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 回答说:“魏绛没有二心,侍奉君主从不躲避危难,有了罪责也不逃避惩
渡过泓水。 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 罚。 他会来陈说情况的,何必劳驾您下命令呢 ”话刚说完,魏绛就到
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 了,交给奏事官一封信,就要用剑自杀。 士鲂、张老劝阻了他。 晋侯读
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 他的信,信上说:“我听说军队以服从命令为武,军人做事以宁死不触犯
进攻。 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等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 军纪为敬。 您召集诸侯会盟,我怎么敢不恭敬 君主的军队不服从军
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 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 令,办事的人不严格执法,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 我害怕自己因不严
死了。 格执行军法而犯死罪,所以惩治了扬干,这罪过无可逃避。 事先我没能
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 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 进行教导,以至于要动用大刑。 我的罪很重,哪里敢不服从刑罚而使君
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伤他,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 古时候指挥 王发怒 就让司寇判我死罪吧。”晋侯光着脚跑出来,说道:“我之前说
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 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 的话,是因为宠爱自己的兄弟。 你处罚扬干的车夫,是执行军法。 我有
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 强大的
弟弟,却没有教导好,这是我的过错。 请你不要让我再次犯错,拜托
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爷帮助我们。 敌人在地形
你了!”
上受困而向他们发动进攻,不也可以吗 还怕不能取胜! 当前的具有
晋侯认为魏绛能够用刑罚来治理百姓,就在太庙宴请魏绛,并让他
很强战斗力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 即使是年纪很老的,能抓得到就该
担任新军副帅。
俘虏他,对于头发花白的人又有什么值得怜惜的呢 使士兵明白什么
6. 邹忌讽齐王纳谏
是耻辱来鼓舞斗志,奋勇作战,为的是消灭敌人。 敌人受了伤,还没有
死,为什么不能再去杀伤他们呢 不忍心再去杀伤他们,就等于没有杀 温故
伤他们;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 军队凭着有利的战机 1. (1)长,高(2)光艳美丽(3)与……相比(4)赶得上,比得上(5)第二天
来进行战斗,鸣金击鼓是用来助长声势、鼓舞士气的。 既然军队作战要 (6)第二天(7)偏爱(8)没有谁(9)受的蒙蔽(10)指责(11)间或,偶然
抓住有利的战机,那么敌人处于困境时,正好可以利用。 既然声势壮 (12)满一年(13)土地方圆(14)集市、市场 2. (1) ①同“熟”,仔细②谁,
大,充分鼓舞起士兵斗志,那么,攻击未成列的敌人,当然是可以的。” 哪一个(2)①及,比得上②好像(3)①使……听到②听说(4) ①美丽,漂
【选文二】 亮②认为……美(5)①早晨②朝廷③朝见 3. (1)①助词,的②用在主谓
赵惠王对公孙龙说:“我致力于消除战争有十多年了,可是却没有 之间,无实义③代词,代徐公④代词,代事(2) ①介词,比,表比较②介
成功,战争不可以消除吗 ”公孙龙说:“消除战争的(想法),体现了兼爱 词,对③介词,到④介词,在(3)①表并列②表承接③表修饰 4. D  5. 居
天下人的思想。 兼爱天下的人,不可以靠虚名就能实现,一定要有实 上者只有广开言路,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际。 现在蔺、商石二县归属了秦国,您就穿上丧国之服;向东攻打齐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虚心听取别人的好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
夺取了城邑,您就安排酒筵加餐庆贺,秦国得到土地您就穿上丧服,齐 样才能进步。
1 8

附赠参考答案
新练 的睫毛。 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
一、1. (1)喜欢(2)放下(3)丢失,丧失(4)明智 2. (1)曹沫举起三尺长 队软弱;有人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 可见
剑,整个军队也不能抵挡。 (2)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 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 您却要攻打越国。 这样的智慧
不稳,问题不比越国少。 3. 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 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的念头。 因此要
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 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 所以《老
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 4. 甲文鲁 子》上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
连的委婉劝谏意图告诉孟尝君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我们不必因他人 【选文二】
在某一方面的缺点而完全否定这个人)乙文中庄子的劝谏说明了人要 【甲】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喝得正高兴时,他就得意地
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 说:“没有什么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 只有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师旷
二、1. (1)尽兴地喝酒(2)放(3)借(4)凭靠(5)战胜 2. (1)这不是为人 正在旁边陪坐,拿起琴来就砸向晋平公。 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君主的人应说的话啊! (2)车依靠两旁夹车的木(才能前行),两旁夹车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晋平公说:“乐师, 您撞谁呀 ”师旷说:“刚才有个
的木也依靠车(才能存在),虞和虢两国的形势就是这样。 3. 师旷先借 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呀。”师
撞“小人”引起晋平公的重视,再直言以出,让晋平公认识到自己的错 旷说:“哎! 这不是为人君主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
误,达到劝谏的目的。 宫之奇则运用设喻的方法,委婉地进谏。 (意对 上,都要求惩办他。 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或师旷讲的
即可) 话)当作一个警告。”
三、1. (1)向东(2)犯错误(3)同“悦”,高兴(4)事物的道理、规律(5) 【乙】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派兵灭了虢国。 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
等到 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 “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
2. (1)您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统治者)啊 (2) 呢 ”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 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
( 、 ), 。 3. 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谈论治理国家的道理 方法 措施 我自恨比他差得远呢 商於子用
“ 的。”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以豕代耕”类比治国之道,讽刺当今统治者不重视人才,使商君受到启
, , ,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份珍贵的礼物,打算答应借道虞国之事时。 虞发 进而除旧弊 广纳人才 达到治国的目的。
四、1. B  2. B  3. (1) 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虢两国的关系就像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 (2)陛下
牙床骨与颊骨的关系,牙床骨连着颊骨,颊骨也连着牙床骨,这就是虞
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啬头颅来报答陛下吗 4. 陈禾品质:有先
见之明、忠于职守、 、 。 虢两国的关系啊。 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帮助,万一虢敢于进谏 刚正不阿
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 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
小结
保不住啊! 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
1. 《商於子论治国》中商於子用猪来犁地而不用牛,以此类比治国,讽谏
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谏而借道给晋献公,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
商君应该任用贤人来治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用邹忌与徐公比美的事
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反过来灭了虞国。
件,从而使邹忌思考出治国不能偏听偏信,以此来讽谏齐王应该听取不 【选文三】
同意见,做出理智判断。 2. 进谏方式:邹忌进谏时采用讽谏的方式,由
商於子是商国的平民,家很贫穷,又没有牛耕田,他就牵一头大猪
小及大、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 陈
自西向东耕田。 商君是商国的国君,微服私访乡村,经过时责备他说:
禾采用的是直谏的方式。   开放题:赞成邹忌。 原因:采用委婉的方法 “你错啦! 耕地应当用牛,凭借牛巨大的力气能够使土块耕起,凭借牛
规劝齐王,使齐王乐于接受。 赞成陈禾。 原因:陈禾的方式直接,让君
坚硬有力的蹄子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 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 ”商於
主直接明了地知道自己的不足和过错。 3. (1) ①皆以美于徐公②有求
子不高兴,没搭理他。
于我③皆朝于齐④能谤讥于市朝(2)①一老何兵闻之、闻水声②闻于寡
商君说:“如今您用猪来代牛耕地,不是弄颠倒了吗 ”商於子说:
人之耳者③以勇气闻于诸侯(3) ①朝服衣冠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皆朝 “您认为我弄颠倒了,我还认为您弄颠倒了呢。 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
于王④南朝四百八十寺(4) ①忌不自信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③小信未
必须用牛,也就如同管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 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
孚④弗敢加也,必以信(5) ①故虽有名马②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欲 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 您怎么
言,无所进者 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统治者)啊 ”
参考译文 商君站立有一会儿,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回头对身边的随从说:
【选文一】 “你们这些人,要通过这事来推究事物的道理。 一个耕田的人,能精通
【甲】孟尝君因为瞧不起某个门客,因而就想把他赶走。 鲁仲连对 天下治国之道,而我们这些治理天下的人却很糊涂啊。 谈论治理国家
他说:“猿猴如果离开树木浮游水面,(它们的动作)就不如鱼鳖(灵敏); 的道理(方法、措施),我自恨比他差得远呢。”等到商君回到国都,就革
逾险阻,攀高地,骏马就不如狐狸。 曹沫举起三尺长剑,整个军队也不 除旧弊,施行新的政策,广泛招收天下有才之人来管理国家。 几年之
能抵挡;假如让曹沫放下他的三尺长剑,让他拿起耕田的器具,和农夫 后,百姓富裕了,国家安定了,这原来是商於子的功劳啊。
一样在田里劳作,他就不如农夫。 由此可见,一个人如果舍弃他的长 【选文四】
处,改而使用他的短处,即使是尧也有做不到的事。 现在派人去做他无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 考中元符三年进士。 当时天下长久太
法做到的事,就说他没有才能;教人做他做不了的事,就说他笨拙。 笨 平,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 陈禾请求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
拙的就把他免去,不贤的就把他抛弃,使得人群中有被抛弃赶走的人, 防备不测。 有人指责这是无端生事,搁置起来不予批复。 后来盗贼闹
大家不屑与他们相处,他们就会来加害于你,向你进行报复。 这哪里是 事,人们才佩服他的预见能力。
世上的用人之道呢 ”孟尝君说:“好!”于是没有赶走这个门客。 当时童贯的权势越加扩张,和黄经臣等人内外呼应做坏事,士大夫
【乙】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 因畏惧而不敢正视。 陈禾说:“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啊。 我所处职位有
呢 ”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虽说很无 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我的本
知,但深为此事担忧。 见识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 职了。”(他)首先上书直言弹劾童贯。 又弹劾黄经臣:“依仗恩宠玩弄权
1 9

古诗文阅读(提高篇三)
势,在朝廷同列中夸耀自己。 常常说诏令都出自他的手中,说皇上将任 人③珠可历历数也(4)①会天大雨,道不通②豪杰与皆来会计事③长风
用某人,举行某事,不久诏书下达,都跟他所说的相同。 那发号施令,是 破浪会有时(5)①辍耕之垄上②公将鼓之,怅恨久之③燕雀安知鸿鹄之
国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怎么 志哉④爱士卒,楚人怜之⑤燕韩赵魏闻之⑥吾妻之美我者
能让宦官参与其中 ” 参考译文
陈禾上奏还没结束,皇上就恼怒地拂衣而起。 陈禾拉住皇上的衣 【选文一】
服,请求让自己说完。 衣袖被撕落,皇上说:“撕破我的衣服啦。”陈禾 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
说:“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惜头颅来报答陛下吗 这些人 让人行走。”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 我阅读
今天得到富贵的好处,陛下将来会遭受危亡的祸患。”陈禾的言辞更加 孔子的书籍,心里总想象着他的为人。 我曾经到过鲁国,观看孔子的宗
激烈,皇上改变了脸色,说:“你能像这样尽心进言,我还有什么可忧虑 庙里陈列的那些车辆服装、礼乐器物,那里的儒生都按时到孔子故居去
呢 ”内侍请皇上换衣服,皇上回绝他说:“留着破衣表彰正直的大臣。” 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舍不得离去。 自古以来出色的君
7.陈涉世家 主贤人也很多,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了。 孔子是一个平民,传
温故 世十几代,学者至今非常尊崇他。 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
1. (1)停止(2)惆怅,极端不满(3)如果,假如(4)你(5)长叹(6)停驻 都要以孔子的言论作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真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
(7)推测,估计(8) 逃跑(9) 同样(10) 有人(11) 哀怜,怜悯( 12) 如果 圣人了!
(13)应当(14)考虑、思索(15)威慑(16)私下(17)到处(18)一齐(19)所 【选文二】
属,部属(20)假若、即使(21)十分之六七(22)成就(23)难道(24)听从 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勇力侍奉鲁庄公。 庄公喜好斗武,曹沫为鲁
(25)发誓,起誓(26)攻下,攻克(27)招抚(28)等到(29)讨论(30)武器 国将军,与齐国作战,三次都打了败仗。 鲁庄公害怕了,就献上遂邑这
(31)宣称(32)惩处(33)响应 2. (1)“適”同“谪”,贬谪,发配。 (2)“唱” 块地方求和,但仍然用曹沫为将。 齐桓公答应和鲁国在柯地会盟订约。
同“倡”,倡导,发起。 (3) “指”同“旨”,意图。 (4) “以”同“已”,已经。 桓公与庄公已经在坛上订了盟约,曹沫手持匕首胁迫齐桓公,桓公手下
(5)“被”同“披”,穿着。 3. (1)名词作状语,依照法律(2)为动用法,为 人没有人敢动手,问道:“你想干什么 ”曹沫说:“齐国强鲁国弱,而齐国
…… 侵犯鲁国也太过分了。 现在鲁国城墙塌坏就能压到齐国国境上,大王而死(3)为动用法,为……所苦(4)名词作状语,用红色(5)名词作
, (6) 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桓公于是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动词 用网捕 名词作动词,点燃篝火(7)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8)
意动用法, …… (9) , , (10) 桓公说完话,曹沫就扔掉匕首,走下盟坛,朝北走到群臣的位置上,脸色对 感到奇怪 名词作动词 用手指 用目示意 使动
, …… 4. (1) ① , ② (2) ① ② 不变,言谈从容,和原先一样。 桓公大怒,想要违背自己的誓约,管仲用法 使 恼怒 适逢 恰巧遇到 集会 书写 书写的
绸条(3)①多次,屡次②几(4)①率领② (5)① ② (6)① 说:“不可。 贪图小利来使自己快意,(却)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将领 编次 驻扎 愿
望②想,想要(7)①缘故②故意(8)① , ② (9)① , ② 的帮助,不如给他们土地。”这样,桓公就归还了侵占的鲁国领土,曹沫队伍 行列 进行 类 群 同
5. (1)① , ② , ③ , ④ , 三次战役所失去的土地,全部都还给了鲁国。样 到 前往 补足音节 不译 助词 的 代词 代项燕(2) ①
因为②把③同“已”,已经④来⑤用⑥用来(3) ①正确② 6. 【选文三】然而 起义队
; 。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伍迅速发展并建立张楚政权 各郡县纷纷举事响应陈涉
迎,也不胆小避事。 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
新练
竟是自己的父亲。 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 他派人告诉
一、1. (1)仰望,敬仰(2)到……去(3)离开(4)停止,消失 2. (1)尽管我
昭王说:“杀人凶犯,是为臣的父亲。 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
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 (2)众多的儒生在他家按时
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昭王说:“你追
操演(练习)礼仪。 3. 因为孔子讲求良好的学习方法,有谦虚的学习态
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
度和大度宽厚的待人胸怀,所以学者很敬仰他。
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 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
二、1. A  2. B  3. (1)桓公手下人没有人敢动手,问道:“你想干什么 ”
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
(2)脸色不变,言谈从容,和原先一样。 4. 示例: ①曹沫忠君爱国,舍命
刎颈而死。
夺回被齐国侵占的土地;②他胆识过人,在齐鲁会盟时劫持齐桓公;③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 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
他从容镇定,胁迫完齐桓公后脸色不变,言谈从容。 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 文公说:“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
三、1. C  2. A  3. B  4. (1)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 这是你手 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
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 (2)你如果认为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 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
罪吗 5. 共同特点是守法(或担当责任)。 具体表现:石奢认为放走了 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于下级,这种道理我
犯罪的父亲,应该受到法律惩罚,于是以自杀的形式伏法。 李离因为审 没有听过。”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 文公说:“你如果认定自己有罪,
判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于是伏剑自刎而死。 那么我也有罪吗 ”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
四、1. D  2. C  3. (1)我从二十来岁就开始与匈奴作战,今天才能正面 杀人就要以死偿命。 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
与匈奴单于交锋,我愿意做先锋,与单于拼死一战。 (2)李广没有向大 让我做法官。 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于是
将军告辞就离开了,怒气冲冲地回到了自己的军部。 4. A  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小结 【选文四】
1. 示例:①人物形象十分鲜明,如上面选文中的曹沐、石奢、李离、李广等 李广跟随卫青讨伐匈奴,达到塞北后,卫青抓到俘虏,得知了单于
人的形象都十分鲜明;②选取表现人物的事件都十分典型;③善于通过 住在什么地方,于是卫青就准备自己率领精锐部队直扑单于,却命李广
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如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④把人物放在矛盾冲 带领所部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并,从东路出击配合。 东路有些绕远,而卫
突中刻画。 2. (1)①又何间焉②时时而间进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祠 青的主力部队所走的中路水草少,势必因不便屯扎而加速行军。 于是
中④安得广厦千万间⑤遂与外人间隔⑥其间千二百里(2)①陈涉、吴广 李广请求说:“我是前将军,现在您却让我并入东路;我从二十来岁就开
皆次当行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①扶苏以数谏故②卒数万 始与匈奴作战,今天才能正面与匈奴单于交锋,我愿意做先锋,与单于
2 0

附赠参考答案
拼死一战。”可是在出发之前,卫青受汉武帝私下叮嘱,说李广年岁已 国家命运,为国事鞠躬尽痒、直言进谏、耿直不讳的精神。 在《旧唐书·
大,而且运气不好,不要让他和单于对阵,否则恐怕就实现不了我们的 魏徵传》中提到魏徵耿直不阿、治国有方,为君主上书的谏言多达两百
愿望了。 这时正好公孙敖刚刚丢失了侯爵,以中将军的身份跟随卫青 余则,可见他对国事的用心负责。 岳飞则是表达了消灭蛮夷、平定动乱
出征,卫青也想让公孙敖和他一起直扑单于,好给他个重新封侯的机 局势以安君主的一片忠心, 由此可见他始终是把为国尽忠放在第一要
会,所以他要调走李广。 李广当时也清楚这些情况,但他还是一再向卫 位的。 2. (1)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②深追先帝遗诏③父母岁有裘
青请求。 卫青不听,直接让长史把命令封好送到李广的军部,说:“马上 葛之遗(2)①环而攻之而不胜②予观夫巴陵胜状③射者中,弈者胜④此
按照命令到右将军军部报到!”李广也没向卫青告辞就出来了,怒气冲 所谓战胜于朝廷⑤臣不胜受恩感激(3)①顾野有麦场②三顾臣于草庐
冲地回到了自己的军部,率领部队与赵食其的右路军合并东进。 之中(4)①苟全性命于乱世②苟富贵,勿相忘(5) ①咨臣以当世之事②
8.出师表 以光先帝遗德③先帝不以臣卑鄙④以塞忠谏之路也
温故 参考译文
1. (1)时候(2)朝廷(3)这里指疆场(4)追念(5)扩大范围(6)不合道理 【选文一】
(7)随意地看轻自己(8)晋升、提拔(9)做(10)罚(11)选拔(12)全部,全 【甲】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身高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
都(13)弥补(14)公正、公平(15)任用,任命(16)队伍,部队(17)祭告 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 遇到汉末战乱,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
(18)痛心、遗憾(19)亲自(20)苟且(21)有名望,显贵(22)社会地位低 避难。 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 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
微,见识短浅(23)拜访(24)感奋激发(25)奔走效劳(26)覆灭,颠覆,这 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 诸葛亮十分称道刘备
里指兵败(27)早晚(28)不生长草木。 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29) 的杰出才能,于是结交了他,感情深厚。 等到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把整
鼓励(30)表期望(31)排除,铲除(32)考虑可否(33)怠慢,疏忽(34)揭 个荆州当作礼物送给了曹操并投降曹操,而刘备失去了权势和地位,人
示(35)询问(36)指正确合理的言论 2. (1)名作动,发扬光大(2)形作 数少没有立足之地。 诸葛亮当年二十七岁,就进谏奇策,亲自出使孙
动,发扬,扩展(3)形作名,忠良诚实的人(4)优:形作名,能力强的人; 权,向吴国求援。 孙权早就敬佩刘备,又看到诸葛亮有特别的雅量,十
劣:形作名,能力弱的人(5)亲:形作动,亲近;远:形作动,疏远(6)在北 分敬重他,立即派兵三万人来帮助刘备。 刘备能够用兵和曹操交战,大
(7) , (8) , , 3. (1)① ② (2) 败曹军,乘胜攻下曹军。 江南全都平定了。 后来诸葛亮帮助刘备又向面 名作动 生长草木 名作动 流泪 落泪 路途 方法
① ② (3)① ② (4) ① ② (5) ① , 西攻打益州。 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 将军刘备称帝,任命留给 留下 谈论 判定 启发帮助 好处 任命 任
用②责任(6)① ② 诸葛亮为丞相。清明 英明(7) ①成功②功效(8) ①品行,品德②推行
4. (1)① , ② ③ (2)① ② (3)① , ② 【乙】诸葛孔明是千载伟人,他用兵行军,指挥作战,都以仁义之道表转折 但 表修饰 表并列 但是 这 把 拿 用
③ ④ (4)① ② , (5) ① ② ③ ④ (6) ① 为本,这是自夏商周三代以来未曾有过的。 他的思虑行为,全都出于对来 因为 以致于 的 代词 他们 对 在 在 对
…… ② 刘玄德(刘备)和恢复汉室事业的忠诚,他生在乱世,亲自耕田谋生,假的原因 用来
5. “ ” 、 。 ,“ 如没有徐庶一句话的推荐,刘玄德三顾茅庐的热忱,那么他苟且保全性许 是答应 许诺的意思 诸葛亮为报答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 遂
”, “ ” 。 “ ” , 命,不求扬名显达就是一定的。 诸葛亮在隆中第一次会见刘玄德,纵论许先帝以驱驰 而一 许 便是二十一年 在历经了无数 危难 后 如
“ ”, 天下大势时,就提出不可和曹操较量高低,对孙权也只能互相支援,不今又要 出师 继续为刘备的遗志“北定中原”而“驱驰”,这仍然是对
可图谋,只有荆州、益州可以夺取。 这些论断像占卜一样准确,终其一
“许”的践行。 一个简单的“许”字,让我们读出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
生的政治经历看,真是不容变更之论。
一份真情、一片忠心,也使我们感受到 了他信守承诺、一诺千金的高尚
【选文二】
人格。
【甲】唐太宗问魏徵:“君主怎样能够明辨是非 怎样叫昏庸糊涂 ”
新练
魏徵答:“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个人就会昏庸糊涂。
一、1. B  2. A  3. (1)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 (2)益州充实
从前帝尧明晰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以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
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 4. ①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 ②赤壁之战
舜帝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鲧、欢兜都不能蒙蔽他。 秦二世偏信赵
取胜,平定江南。 ③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 5. 诸葛亮出使东吴,结成
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因受贿被下臣侮辱;
孙刘联盟;他指挥赤壁之战取胜,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为蜀国的建立
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 所以人君广泛听取意见,
立下大功。 他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 则宦官不敢蒙蔽,下面的情况得以反映上来。”唐太宗说:“好啊!”
臣和智者的代表人物。 他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更是充满智慧的 【乙】贞观十二年,唐太宗东巡,即将进入洛阳,下榻在显仁宫,宫里
一生,算得上模范军师、模范丞相。 所以称他为“千载人”。 的侍从因为侍候不周,受到很多责罚。 对此,侍中魏徵向唐太宗进谏,
二、1. D  2. A  3. (1)因为隋炀帝昏庸无能,所以上天才委派陛下来代 说:“陛下如今到洛阳,是因为以前在战争期间这里遭到了祸殃,陛下希
替他。 (2)没有你,我绝不会听到这样的诤言。 从今以后,再也不会有 望这里获得安宁,所以对洛阳的百姓施以特别的恩惠。 但事到如今,这
此类事情发生了。 4. 甲文中魏徵建议太宗要兼听广纳,这样下情才能 里的百姓非但没得到眷顾,相反,显仁宫的侍从还受到了很多无辜的责
上通,才能不受蒙蔽。 乙文中魏徵用隋主的例子劝谏太宗,追求享乐奢 罚。 他们有的是因为进献的物品不精致,或者因为食物不甘美而受罚。
靡导致亡国的道理。 这可能是因为陛下不知足、太奢侈造成的。 这样做不仅违背了巡游的
三、1. (1)崇尚(2)前往拜访(3)出使(4)几 2. D  3. (1)办事结束后仍 初衷,也辜负了老百姓的期望。 过去,隋炀帝命令下人多多进献食物,
恢复以前的职务,他为人以忠心耿直著称。 (2)剥削人民来追求自己的 只要食物不丰美,就要受到责罚。 上面有什么样的喜好,下面必定会加
利益,我心不安。 4. 忠心耿直,宽爱百姓,公正廉明,不巴结权贵,有很强 倍效仿,这样下去,人就会变得贪得无厌,最后走向灭亡。 这不只是史
处理事务的能力。 书所载,也是陛下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 正因为隋炀帝昏庸无道,所
小结 以上天才委派你来代替他。 陛下应当战战兢兢,凡事从俭,以古人的风
1. 诸葛亮在为后主刘禅上书《出师表》中写道为报先帝遗愿,己经平定 范为楷模,来告诫子孙后代。 如果陛下满足了,那么现在就能感到满
南方并即将北伐,以便早日铲除奸凶,恢复汉朝基业。 此外,他还用恳 意,反之,即使比现在好过千倍万倍,也不会感到满足的。”唐太宗听后
切的言语劝勉陛下“亲贤臣,远小人”,论述至情至理,体现出了他心系 大惊失色,说:“没有你,我绝不会听到这样的诤言。 从今以后,再也不
2 1

古诗文阅读(提高篇三)
会有此类事情发生了。” 桥桥上饮 6.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7.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8.
【选文三】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9.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10.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
刘容自幼聪敏,稍大些就喜欢读书。 (当时)国家平常的风俗是崇 地空余黄鹤楼
尚武风,刘容也善骑射,可是这并不是他的爱好。 中统初年,受国师推 二、(一)1. C  2. 上片是回忆与李辅之游大明湖时的得意情景,下片是
荐入东宫侍奉太子,专掌管府库。 每次退朝,就去拜访国子祭酒许衡, 写与友人分别后只能借酒消除离愁的现实,以美好回忆反衬今之离愁。
许衡也与他一起进退。 至元七年,世祖停留在镇海,因听说刘容熟习吏 表达了词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二)3. 这幅美景中的景物有:燕
治,召他至镇海,命他暂为中书省官员。 办事结束后仍恢复以前的职 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池塘、叶子。 4. 通过外貌、语言的描写来表现
务,他为人以忠心耿直著称。 少女笑颜如花,笑语盈盈,外貌描写可写动态的,也可写静态的。
至元十五年,刘容奉旨到江西去抚慰新附之民。 有人劝他受纳馈 三、1. (1)同“向”,从前(2)停止,放弃(3)为什么(4) ……的样子(5)适
赠,回去好贿赂权贵,可立刻荣华富贵。 刘容说:“剥削人民以自利,我 逢,正巧遇上(6)标志 2. (1)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2)我吟咏
心不安。”事毕回京,只带书籍数车献给皇太子。 这样的话已经很久很久了,如今在你身上才算真正看到了它,这就是我
9.诗词五首 的一点收获啊。 (3)就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
温故 中。 3. 【甲】文强调人要坚守礼义,有羞恶之心,不为名利(高官厚禄)
一、1.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3. 羹饭一时 所动;【乙】文强调做人要坚守自己的志趣,不为贫穷而改变。 4. 【甲】文
熟,不知贻阿谁 4.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 将军角弓不得 的主要观点是“舍生取义”;【乙】文中范仲淹虽然贫困,面对秘方和白金
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6.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7. 北风卷地白 客毫不动心,多年后将秘方和白金交付死者的儿子,为人正直,守承诺。
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8.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9. 年少万兜 范仲淹坚持自己的做人准则,知羞明耻,是心中有“义”的人。
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10. 不尽长江滚滚流  千古兴亡多少事 11. 辛苦遭 四、1. 得到 2. 得到 3. 得到,获取 4. 找到 5. 找到 6. 找到,看到 7. 领会 8.
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12.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3. 惶 能够 9. 能够 10. 同“德”,感激
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14.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参考译文
15.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16.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7. 兴,     【乙】孔子对颜回说:“颜回,你过来! 你家境贫寒,居处卑微,为什
百姓苦;亡,百姓苦 么不外出做官呢 ”颜回回答说:“我无心做官。 城郭之外我有五十亩
二、1. C  2. 故园的庭院已经长满了野生的谷子,井台边上生长着野生 地,足以供给我食粮;城郭之内我有四十亩地,足够用来种麻养蚕;拨动
的葵菜,描绘出了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凄凉景象。 这两句诗借景抒 琴弦足以使我欢娱,学习先生所教给的道理足以使我快乐。 因此我不
情,抒发了老兵内心的悲哀,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毁灭。 愿做官。”孔子听了深受感动,改变面容说:“实在好啊,颜回的心愿! 我
三、3. C  4.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瑰奇壮丽、气势磅礴的沙塞雪景。 在内 听说:‘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因为利禄而使自己受到拘累;真正安闲自得
容上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 在结构上起承上启 的人,明知失去了什么也不会畏缩焦虑;注意内心修养的人,没有什么
下的作用。 前句是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作了总结;后句引出诗 官职也不会因此惭愧。’我吟咏这样的话已经很久很久了,如今在你身
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 四、 上才算真正看到了它,这就是我的一点收获啊。”
5. C  6. 感叹历史兴亡之事;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对屈辱求和的南 【丙】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个姓朱的人家,经常与
宋朝廷表示失望和愤慨;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 (意思相近即可) 一个术士交游,正赶上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
五、7. A  8. 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 “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
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现在我把它交给你。”随即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
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 淹的怀中。 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就气绝而死。 后来过了十几年,
“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六、9. C  10. “聚”写出了 范仲淹当上了谏官,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
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 “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让
觉写出了潼关的险要,暗示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 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
新练 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和白金一起交给术士的儿子,那个密封的标
一、1. B  2. 示例一:我认为是舐犊情深,夸张诙谐写法,表面是责其不 志依旧完好如初。
争,实则爱之甚切。 示例二:我认为是批评众子不求上进,不学无术,深 第二周
感忧虑。 (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一、1. 将以遗所思 2. 腾蛇乘雾 3. 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4. 一蓑烟雨任平
二、3. B  4. 字面意思:一声号角响起,军营的天就亮了。 蕴含的深意:
生 5.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6.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7. 念无与为
只要唐军一声号令,便可决胜敌军,使西域重见光明、安定。
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8.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9. 树树皆秋色,山山
三、5. B  6. “天寒梦泽深”中的“寒”字不仅从触觉体现季节的寒冷,还
唯落晖 10.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感怀身世的落寞心境;若改为“黑”字则仅从视觉
二、(一)1. D  2. 离家思乡之愁;前路遥遥之愁;前途难料之愁。 (二)3.
来写眼前之景。
词人选取“明月”“惊鹊”“鸣蝉”“蛙声”“稻花香”等多种能体现乡村特
四、7. B  8.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执着的精神。 (意
点的景物,从视觉、听觉、味觉等多种感官相结合的角度,描绘了一幅乡
近即可)
村夜行图,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渲染了清幽、恬静的气氛,表达了诗
五、9.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临危不惧的坚强意志和
人丰收喜悦的心情。 4. 词的下片骤雨将至时“路转” “忽见”的描写,既
忠贞报国的思想感情。 10. 此诗首句写景“江波无奈暮云阴”描写波涛
衬托出词人看到旧屋时的欢欣,又表现了沉浸在夏夜美景中忘记路途
浩渺,暮色苍茫,反衬出艰难困苦的处境。
远近的入迷状态。
第二部分  课外拓展练 三、1. D  2. B  3. A  4. (1)我听说吃了食物的人,不会毁坏食物的容
第一周 器;在树下庇荫的人,不会折断树的枝条。 (2)刚才(先前)任座的言辞
一、1. 绿叶发华滋 2. 犹有竟时 3. 清流见底 4. 何妨吟啸且徐行 5. 忆昔午 正直(直率),我因此才知道这一点(我因此才知道) 。 5. D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