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帮手·阶段闯关】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测试卷-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pdf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夺冠帮手·阶段闯关】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测试卷-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pdf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2 11:35:29

文档简介

化北教辅学网
21世纪教言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上册)
了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贡献是
A.推翻清朝统治
B.建立共和制
第三单元测试卷
C.推翻封建制度
D.建立君主立宪制
7.有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有权来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4●
管中国的事。据此,他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A.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题号
总分
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得分
8.有人说,辛亥革命是在一次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对“胜利”和“失败”理解最恰当的是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
B.建立了中华民国,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继续祸国殃民
时间1894年
1905年
1912年
1913年
C.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但让位给了袁世凯
事件成立兴中会
成立中国同盟会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发动“二次革命”
D.明确了反帝宗旨,但帝国主义仍然疯狂侵略
A.洪秀全
B.梁启超
C.章炳麟
D.孙中山
9.一位国民党老兵想从台湾返回家乡泉州参加母校校庆,他的母校建于中华民国十六年,也就
2.孙中山认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省号召,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
是公元
()
争。”革命党人为改变这种现象而采取的最主要行动是
()
A.1927年
B.1926年
C.1928年
D.1929年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成立兴中会
10.“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

C.发动黄花岗起义
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该诏书颁布于
()
3.(2021·陕西)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决定创办《民
A.1912年1月1日
B.1912年2月12日
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C.1912年2月15日
D.1911年10月10日
A.变法救国
B.民主科学
1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
C.三民主义
D.扶清灭洋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民主共和的主张
4.这次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C.使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这次起义是
()
12.1912年,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主要目的是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A.克服同盟会力量分散的弱点
B.联合中间派扩大同盟会的影响
5.(2021·北京)下面是作家叶圣陶1911年日记的部分内容,这反映出
C.组织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D.领导二次革命
10月12日,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
13.与孙中山共同领导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和二次革命的革命领袖是
为革(命)党所据
A.宋教仁
B.黄兴
C.袁世凯
D.徐锡麟
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
14.1915年末,孙中山发表了《讨袁檄文》,他发布该文是为反对
26日,课毕后阅报纸,知南昌、西安亦已得手…广
A.袁世凯复辟帝制
B.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东亦有独立之说
C.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
A.辛亥革命的原因
B辛亥革命的发展
15.“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下列能反映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C.辛亥革命的胜利
D.北伐战争的进程
A.护国战争
B.辛亥革命
6.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朝代国家’,而代之以‘共和国家”。他充分肯定
C.二次革命
D.洋务运动
-13
本资料为出版资源,盗版必究!
-14八年级历史人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
1.D
2.A解析:由材料中“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等信息可
知,革命党人要建立一个全国性领导机构,即成立全国
性的政党,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
产阶级革命政党,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革
命派的主要活动事迹,但与题意不符。故选A。
3.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
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决定创办《民报》,作
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宣传的主要思想是三民主
义。A是戊戌变法思想,排除:B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排除;D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排除。故选C。
4.A解析: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
第一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是由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联
合当地的会党发动的,参加者达3万余人,范围波及湘
赣两省,这次起义虽未能成功,但它扩大了同盟会的声
望。故选A。
5.B解析:日记内容反映的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
义(辛亥革命)后,各地纷纷响应,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发
展,故选B。
6.B解析:根据题干中的“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结束了
“朝代国家’,而代之以‘共和国家”,联系所学知识,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
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学习
西方政治体制的体现。A项,推翻清朝统治和题干材料
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建立共和制,符合题意。C
项,推翻封建制度不符合史实,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
制,而非封建制度,不符合题意。D项,建立君主立宪制
是戊戌变法的目标,不符合题意。故选B。
7.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阅读题干材料关键语句“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
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前半句说的是民族问题,后半句说的是民主问题。说明
辛亥革命的作用是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故
选C。
8.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
年的封建帝制,这是“成功”的一面,但没有改变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任务,这是“失败”的一面,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
选A。
9.A解析:1912年是民国元年,如此,民国十六年应是
1912+16-1=1927年。A符合题意。
10.B解析:据“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
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及所学知识可知,该
诏书颁布于1912年2月12日。1912年2月12日,在
袁世凯软硬兼施的威逼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
多年的统治结束。故选B。
11.A解析: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