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024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复习课时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2024年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复习课时作业(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03 15:06:3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必修二第六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复习课时作业
1.(2021下·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太阳能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火力发电涉及多种能量之间的转化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答案】B
【详解】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A正确;
B.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
C.火力发电的能量转化过程为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故C正确;
D.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中旧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新化学键的形成,旧化学键的断裂吸收能量,新化学键的形成释放能量,所以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故D正确。
故选:B。
2.(2021·高一课时练习)C、CO、和是常用的燃料,1 mol上述物质分别完全燃烧生成及时,放出的热量依次为393.5 kJ、283.0 kJ、890.3 kJ和1366.8 kJ。相同质量的这4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
A.C B.CO C. D.
【答案】C
【分析】设燃料的质量均为1g;
【详解】A.1gC完全燃烧生成放出的热量为393.5 kJ=32.8 kJ ;
B.1g CO完全燃烧生成放出的热量为283.0 kJ=10.1 kJ ;
C.1g完全燃烧生成及放出的热量为890.3 kJ=55.8 kJ ;
D.1g完全燃烧生成及放出的热量为1366.8 kJ=29.7 kJ ;
综上,答案选C。
3.(2021下·高一课时练习)某温度时,浓度均为的两种气体和,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4s时、、的浓度分别是、、,若用、表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A. B.
C. D.
【答案】C
【详解】4s时,,,,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原子守恒可知,为,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满足题意;
故选C。
4.(2020下·河南新乡·高一校考期中)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由图可知,1molA2(g)和1molB2(g)反应生成2molAB(g)放出bkJ热量
C.由图可知,1molA2(g)和1molB2(g)反应生成2molAB(g)吸收bkJ热量
D.由图可知,1molA2(g)和1molB2(g)反应生成2molAB(g)吸收(a-b)kJ热量
【答案】D
【详解】A.依据图象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所以为吸热反应,故A错误;
B.依据图象可知,1molA2(g)和1molB2(g)反应生成2molAB(g)要吸收热量,故B错误;
C.依据图象可知,1molA2(g)和1molB2(g)反应生成2molAB(g)要吸收热量,故C错误;
D.依据图象可知,1molA2(g)和1molB2(g)反应生成2molAB(g)要吸收热量,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5.(2020下·黑龙江牡丹江·高一牡丹江一中校考阶段练习)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WO3和H2进行反应:WO3(s)+3H2(g)W(s)+3H2O(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其反应速率增大
B.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氩气,其反应速率不变
C.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氖气,H2O(g)的生成速率增大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氖气,H2O(g)、H2(g)的生成速率减小
【答案】C
【详解】A.将体积缩小,各气体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A项正确;
B.体积不变,充入氩气,H2(g)、H2O(g)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B项正确;
C.压强不变,充入氖气,体积增大,H2(g)、H2O(g)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C项错误;
D.压强不变,充入氖气,体积增大,H2(g)、H2O(g)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D项正确;
故答案为C。
6.(2020·高一课时练习)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当电池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2O2-x(x=0或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
B.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
C.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向锂电极迁移
D.放电时,电池总反应为2Li+(1-)O2=Li2O2-x
【答案】D
【详解】A.根据电池工作原理,多孔碳材料吸附O2,O2在此获得电子,所以多孔碳材料电极为电池的正极,故A错误;
B.放电时电子从负极(锂电极)流出,通过外电路流向正极(多孔碳材料电极),故B错误;
C.Li+带正电荷,放电时,应该向原电池的正极(多孔碳材料电极)迁移,故C错误;
D.放电时,负极锂单质被氧化成离子,正极氧气被还原成,电池总反应为2Li+(1-)O2=Li2O2-x,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2024下·高一单元测试)可逆反应:2NO22NO+O2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⑦ B.②③⑤⑦ C.①③④⑤ D.全部
【答案】A
【详解】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反应进行的方向相反,且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反应达平衡状态;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反应进行的方向相同,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状态;
③在反应进行的任意阶段,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都等于2∶2∶1,则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时,NO2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质量和体积都不变,则密度始终不变,所以密度不再改变时,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则反应达平衡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时,混合气的物质的量不变,则反应达平衡状态;
综合以上分析,①④⑥⑦达平衡状态,故选A。
8.(2021下·甘肃张掖·高一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校考期中)已知CH4(g)+2NO2(g) N2(g)+CO2(g)+2H2O(g),在2L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0.5mol CH4和1 mol NO2保持温度不变,测得n(CH4)随时间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n(CH4)/mol 0.5 0.35 0.25 0.17 0.10 0.10
A.0~20min内,NO2的反应速率为0.025 mol·L-1·min-1
B.由实验数据可知,该反应在50min时才达平衡状态
C.单位时间内,若消耗0.5 mol N2的同时,生成1 mol NO2,则反应达到平衡
D.达平衡时,二氧化氮的转化率与甲烷的转化率相等
【答案】D
【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反应在40min时,达到平衡状态,甲烷反应的物质的量为0.4mol,则二氧化氮反应0.8mol,生成0.4mol氮气,0.4mol二氧化碳和0.8mol水。
【详解】A.0~20min内,甲烷反应了0.25mol,则NO2反应了0.5mol,其反应速率==0.0125 mol L-1 min-1,A错误;
B.由实验数据可知,该反应在40min时达平衡状态(甲烷浓度不再改变),B错误;
C.单位时间内,若消耗0.5 mol N2的,则一定要生成1 mol NO2(氮气与二氧化氮的计量数之比为1:2),此时未知正方向反应情况,故判断不了是否到达平衡,C错误;
D.初始时,甲烷与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其计量数之比也为1:2,则达平衡时,二氧化氮的转化率与甲烷的转化率相等,D正确;
故选D。
9.(2021下·高一课时练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所示为和反应生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和1mol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kJ
B.1mol和1mol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mol具有的总能量
C.在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此反应,10min内减少了1mol,因此1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D.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答案】B
【详解】A.反应的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错误;
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1mol和1mol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mol具有的总能量,B正确;
C.在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10min内减少了1mol,则生成了2mol,因此1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C错误;
D.一氧化氮不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不是酸性氧化物,D错误;
故选B。
10.(2020·高一课时练习)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二次电池.将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向负极移动
B.放电时,向正极移动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D.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答案】D
【详解】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由电池的总反应,Na为负极,Ni为正极,则:
A.放电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向负极移动,故A正确;
B.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向正极移动,故B正确;
C.放电时,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生成单质C,即电极反应式为,故C正确;
D.放电时,正极反应为:,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11.(2017下·河南洛阳·高一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阶段练习)H2O2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验测得 70 ℃时不同条件下H2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浓度越大,其分解速率越快
B.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NaOH溶液浓度越小,H2O2分解速率越慢
C.图丙表明,少量Mn2+存在时,溶液碱性越强,H2O2分解速率越快
D.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Mn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
【答案】C
【详解】A.图甲表明,相同时间内,pH=13的溶液中,H2O2的起始浓度越大,浓度的变化量越大,其分解速率越快,A正确;
B.图乙表明,NaOH溶液浓度越小,相同时间内H2O2的浓度变化量越小,分解速率越慢,B正确;
C.图丙表明,Mn2+浓度相同时,1.0mol/LNaOH中H2O2的浓度变化量小于0.1mol/LNaOH中H2O2的浓度变化量,所以溶液的碱性越强,H2O2的分解速率不一定越快,C不正确;
D.图丙表明,碱性溶液中,Mn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Mn2+浓度越大,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越大,D正确;
故选C。
12.(2019下·河北衡水·高一河北安平中学校考期中)一定温度下,向10mL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忽略整个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不同时刻测得生成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如表所示:
0 2 4 6
0 9.9 17.5 22.4
资料显示,反应分两步进行:①;②。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
A.的作用是增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B.反应①、②均是放热反应
C.反应是吸热反应
D.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答案】D
【详解】A.作催化剂,增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是中间产物,故A错误;
B.根据图象可知,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反应②是放热反应,故B错误;
C.根据图象可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因此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
D.0~6min内生成氧气0.001mol,消耗 0.002mol,则平均反应速率,故D正确;
选D。
13.(2012·甘肃金昌·高一统考期中)已知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分别为




则此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最快的是( )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
【答案】D
【详解】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即,则用A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
②;
③;
④,
所以反应进行最快的是②,
故选:D。
14.(2019下·河北唐山·高一统考期中)将Al条插入6 mol·L-1盐酸中,反应过程中产生H2速率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开始阶段产生气体速率较慢可能是因为Al条表面有氧化膜
B.图1中影响t1~t2段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
C.图1中影响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c(Cl-)
D.图2可以表示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
【答案】C
【分析】图1反应速率与表面积大小、温度、浓度有关,t2之前反应速率与温度升高有关,t2之后反应速率与浓度减小有关。图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能量变化是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详解】A、图1中开始阶段产生气体速率较慢可能是因为Al条表面有氧化膜,氧化膜与酸反应时没有氢气产生,故A正确;
B、图1中影响t1~t2段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故B正确;
C、t2后随反应进行,2Al+6H+=2Al3++3H2↑,氢离子浓度不断减小,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氢离子浓度减小,故C错误;
D、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能量变化是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图2符合,故D正确;
故选C。
15.(2023下·高一单元测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恒温条件下将一定量X和Y的混合气体通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X和Y两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物或生成物用符号X、Y表示): 。
②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 。
(2)如下图所示是可逆反应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
A.t1时,只有正方向反应在进行
B.t2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C.,反应不再进行
D.,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3)t℃时,将和通入体积为2L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测得反应物还剩余。从反应开始到化学平衡,生成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平衡时的转化率为 。若将物质的量之比为的和混合气体通入一个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体积减少了20%。的转化率为 。
【答案】(1) bd
(2)BD
(3) 20% 80%
【详解】(1)①从浓度变化趋势来看,X为生成物,Y为反应物。时X增加了,Y减小了,故X、Y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且化学平衡状态X、Y均存在,浓度不发生变化,则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②c、a点后XY的量继续改变,没有达到平衡;b、d点后XY的量不再改变,说明达到平衡;故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b、d;
(2)A.对于可逆反应,反应开始后的任何时刻正、逆反应均在进行,A错误;
B.t2时,处于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B正确;
C.,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C错误;
D.,处于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BD;
(3)由题意建立如下三段式:
则,;
若设、的物质的量均为,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可知,混合气体体积减少了20%,则反应过程中气体减小了,根据化学方程式体现的关系可知,反应了,的转化率为80%。
16.(2020·高一课时练习)(1)锂空气电池比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拥有更强的蓄电能力,是传统锂离子电池容量的10倍,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
放电时,b电极为电源的 极,电极反应式为 。
(2)汽车尾气中CO、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4CO(g)+2NO2(g)4CO2(g)+N2(g),一定温度下,向容积固定的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NO2,N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0~10min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CO)= 。
②恒温恒容条件下,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序号)。
A.容器内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
B.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
C.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答案】 正 O2+2H2O+4e-=4OH- 0.03mol·L-1·min-1 C
【详解】(1)电池放电时属于原电池,电极a为Li电极,放电过程中锂单质被氧化成锂离子,为负极,则b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2)①;
②A.容器内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说明二氧化氮的浓度不变,即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因反应前后的气体分子数不一样,所以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说明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
C.反应过程中,容器体积不变,气体质量不变,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始终保持不变,所以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C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C。
【点睛】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17.(2020下·高一校考课时练习)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模拟工业生产制备了少量硝酸,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时先用酒精喷灯加热催化剂,然后通入反应气体,当催化剂红热后撤离酒精喷灯,催化剂始终保持红热,温度可达到700℃以上。下列图示中,能够正确表示该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的是 (填字母)。
(2)高温时,2NO2(g)2NO(g)+O2(g),因此氨气与氧气反应难以生成NO2。根据下列数据计算,当2molNO2分解时,反应会 (填“吸收”或“放出”) kJ能量。
NO2(g)N(g)+2O(g)
NO(g)N(g)+O(g)
O2(g)2O(g)
(3)在2L的密闭绝热容器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NO和O2气体,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t/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2 0.008 0.005 0.004 0.004
①反应开始至第2s时,N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②在第5s时,O2的转化率为 。
③容器中混合气体压强与反应开始时的压强比值为 。
④下列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
a.单位时间内,每生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O,同时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O2生成
b.气体混合物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c.气体混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容器内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e.密闭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改变
f.混合气的密度不再改变
【答案】 A 吸收 113 40% 4:5 abcde
【分析】试管中发生氨的催化氧化生成NO,在装置A中NO进一步被氧气氧化生成二氧化氮,装置B中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氮的氧化物,防止污染空气。
【详解】(1)当催化剂红热后撤离酒精喷灯,催化剂始终保持红热,温度可达到700℃以上,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答案选A。
(2)反应热=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931kJ/mol×2—628kJ/mol×2—493kJ/mol=113kJ/mol,故当2molNO2分解时,反应会吸收113kJ能量。
(3)①反应开始至第2s时,NO的平均反应速率。
②根据反应2NO+O22NO2,在第5s时,参与反应的NO的物质的量为0.02mol-0.004mol=0.016mol,故参与反应O2的物质的量为0.008mol,其转化率。
③容器中混合气体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反应开始时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4mol,反应后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04mol+0.012mol+0.016mol=0.032mol,故反应后压强与反应前的压强比值为0.032:0.04=4:5。
④ a.单位时间内,每生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O,同时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O2生成,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a正确;
b.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故气体混合物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可以说明反应达平衡,b正确;
c.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减小,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不变,故气体混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说,说明反应达到平衡,c正确;
d.反应伴随能量的变化,故在绝热容器内温度不再发生变化,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d正确;
e.反应中只有二氧化氮是有颜色的,当密闭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改变时,说明二氧化氮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e正确;
f.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故混合气的密度始终不变,不能据此判断反应达到平衡,f错误;
答案选abcde。
18.(2019下·黑龙江大庆·高一大庆实验中学阶段练习)Ⅰ.(1)反应常用于精盐中碘含量测定。某同学利用该反应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均加入1mL淀粉溶液作指示剂,若不经计算,直接通过褪色时间的长短判断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下列试剂中应选择 (填序号)。
①1mL的碘水 ②1mL的碘水
③4mL的溶液 ④4mL的溶液
(2)若某同学选取①③进行实验,测得褪色时间为4s,计算 。
Ⅱ.一定条件下,将与以体积比为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序号)。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mol的同时生成1mol
Ⅲ.已知  。现将和的混合气体通入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恒温条件下反应体系中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平衡时的转化率为 ;
(2)起始压强与平衡时压强之比为 。
【答案】 ②③④ bc 66.7% 4:3
【详解】I.(1)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通过褪色时间判断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应完全反应,溶液蓝色褪去,采取控制变量法,碘水的浓度不变。改变溶液浓度,②的碘水与③的溶液、④的溶液反应时,都能完全反应;①的碘水与④的溶液反应时,不能完全反应,溶液蓝色不能褪去,无法判断,故选②③④;
(2)混合后,则。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故答案为:;
Ⅱ.a.反应中,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体系压强自始至终保持不变,压强不变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
b.反应体系中,有颜色,则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说明的量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
c.随着反应的进行,减小,增大,当和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时,说明和不变,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
d.反应过程中,每消耗1mol的同时必然生成1mol,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答案选bc;
Ⅲ.根据三段式法计算:
(1)平衡时的转化率,故答案为:66.7%;
(2)恒温恒容条件下,起始压强与平衡时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起始压强与平衡时压强之比为,故答案为:4: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必修二第六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复习课时作业
1.(2021下·高一课时练习)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太阳能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火力发电涉及多种能量之间的转化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2.(2021·高一课时练习)C、CO、和是常用的燃料,1 mol上述物质分别完全燃烧生成及时,放出的热量依次为393.5 kJ、283.0 kJ、890.3 kJ和1366.8 kJ。相同质量的这4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
A.C B.CO C. D.
3.(2021下·高一课时练习)某温度时,浓度均为的两种气体和,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4s时、、的浓度分别是、、,若用、表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A. B.
C. D.
4.(2020下·河南新乡·高一校考期中)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由图可知,1molA2(g)和1molB2(g)反应生成2molAB(g)放出bkJ热量
C.由图可知,1molA2(g)和1molB2(g)反应生成2molAB(g)吸收bkJ热量
D.由图可知,1molA2(g)和1molB2(g)反应生成2molAB(g)吸收(a-b)kJ热量
5.(2020下·黑龙江牡丹江·高一牡丹江一中校考阶段练习)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WO3和H2进行反应:WO3(s)+3H2(g)W(s)+3H2O(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其反应速率增大
B.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氩气,其反应速率不变
C.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氖气,H2O(g)的生成速率增大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氖气,H2O(g)、H2(g)的生成速率减小
6.(2020·高一课时练习)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当电池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2O2-x(x=0或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
B.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
C.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向锂电极迁移
D.放电时,电池总反应为2Li+(1-)O2=Li2O2-x
7.(2024下·高一单元测试)可逆反应:2NO22NO+O2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⑦ B.②③⑤⑦ C.①③④⑤ D.全部
8.(2021下·甘肃张掖·高一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校考期中)已知CH4(g)+2NO2(g) N2(g)+CO2(g)+2H2O(g),在2L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0.5mol CH4和1 mol NO2保持温度不变,测得n(CH4)随时间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n(CH4)/mol 0.5 0.35 0.25 0.17 0.10 0.10
A.0~20min内,NO2的反应速率为0.025 mol·L-1·min-1
B.由实验数据可知,该反应在50min时才达平衡状态
C.单位时间内,若消耗0.5 mol N2的同时,生成1 mol NO2,则反应达到平衡
D.达平衡时,二氧化氮的转化率与甲烷的转化率相等
9.(2021下·高一课时练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所示为和反应生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和1mol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kJ
B.1mol和1mol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mol具有的总能量
C.在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此反应,10min内减少了1mol,因此1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D.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10.(2020·高一课时练习)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二次电池.将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放电时,向负极移动
B.放电时,向正极移动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D.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11.(2017下·河南洛阳·高一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阶段练习)H2O2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验测得 70 ℃时不同条件下H2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浓度越大,其分解速率越快
B.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NaOH溶液浓度越小,H2O2分解速率越慢
C.图丙表明,少量Mn2+存在时,溶液碱性越强,H2O2分解速率越快
D.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Mn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
12.(2019下·河北衡水·高一河北安平中学校考期中)一定温度下,向10mL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忽略整个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不同时刻测得生成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如表所示:
0 2 4 6
0 9.9 17.5 22.4
资料显示,反应分两步进行:①;②。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 )
A.的作用是增大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B.反应①、②均是放热反应
C.反应是吸热反应
D.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13.(2012·甘肃金昌·高一统考期中)已知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用不同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分别为




则此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最快的是( )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
14.(2019下·河北唐山·高一统考期中)将Al条插入6 mol·L-1盐酸中,反应过程中产生H2速率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开始阶段产生气体速率较慢可能是因为Al条表面有氧化膜
B.图1中影响t1~t2段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
C.图1中影响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c(Cl-)
D.图2可以表示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
15.(2023下·高一单元测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恒温条件下将一定量X和Y的混合气体通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X和Y两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物或生成物用符号X、Y表示): 。
②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 。
(2)如下图所示是可逆反应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
A.t1时,只有正方向反应在进行
B.t2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C.,反应不再进行
D.,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3)t℃时,将和通入体积为2L的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测得反应物还剩余。从反应开始到化学平衡,生成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平衡时的转化率为 。若将物质的量之比为的和混合气体通入一个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体积减少了20%。的转化率为 。
16.(2020·高一课时练习)(1)锂空气电池比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拥有更强的蓄电能力,是传统锂离子电池容量的10倍,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
放电时,b电极为电源的 极,电极反应式为 。
(2)汽车尾气中CO、NO2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4CO(g)+2NO2(g)4CO2(g)+N2(g),一定温度下,向容积固定的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NO2,N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0~10min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CO)= 。
②恒温恒容条件下,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序号)。
A.容器内混合气体颜色不再变化
B.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
C.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17.(2020下·高一校考课时练习)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模拟工业生产制备了少量硝酸,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时先用酒精喷灯加热催化剂,然后通入反应气体,当催化剂红热后撤离酒精喷灯,催化剂始终保持红热,温度可达到700℃以上。下列图示中,能够正确表示该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的是 (填字母)。
(2)高温时,2NO2(g)2NO(g)+O2(g),因此氨气与氧气反应难以生成NO2。根据下列数据计算,当2molNO2分解时,反应会 (填“吸收”或“放出”) kJ能量。
NO2(g)N(g)+2O(g)
NO(g)N(g)+O(g)
O2(g)2O(g)
(3)在2L的密闭绝热容器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NO和O2气体,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t/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2 0.008 0.005 0.004 0.004
①反应开始至第2s时,N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②在第5s时,O2的转化率为 。
③容器中混合气体压强与反应开始时的压强比值为 。
④下列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的是 。
a.单位时间内,每生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O,同时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O2生成
b.气体混合物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c.气体混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容器内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e.密闭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改变
f.混合气的密度不再改变
18.(2019下·黑龙江大庆·高一大庆实验中学阶段练习)Ⅰ.(1)反应常用于精盐中碘含量测定。某同学利用该反应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均加入1mL淀粉溶液作指示剂,若不经计算,直接通过褪色时间的长短判断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下列试剂中应选择 (填序号)。
①1mL的碘水 ②1mL的碘水
③4mL的溶液 ④4mL的溶液
(2)若某同学选取①③进行实验,测得褪色时间为4s,计算 。
Ⅱ.一定条件下,将与以体积比为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序号)。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mol的同时生成1mol
Ⅲ.已知  。现将和的混合气体通入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恒温条件下反应体系中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平衡时的转化率为 ;
(2)起始压强与平衡时压强之比为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