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上册)
第二单元能力提升卷
1.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禹时期都是采用禅
让制的方式选择继承人。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
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故材料所反映的是夏
朝的事件。故选A。
2.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
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体现了“国”与“家”的融
合。故选B。
3.D
4.B解析:材料“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
曰述职”是对周王与诸侯关系的描述,即诸侯对周天子
有朝觐的义务。故选B。
5.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稳定了周
初的政治形势,扩大了统治范围”是对分封制历史意义
的阐述,所以②阐释了分封制的历史意义,不属于史实,
D项正确,排除C项。“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
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是对分封制内容
的阐述,所以①属于史实,不属于历史结论,也不能说明
分封制的历史背景,排除A、B项。故选D项。
6.C解析:夏朝最后一个王是桀、商朝最后一个王是商纣
以及西周最后一个王是幽王,他们统治都残暴或腐败,
最后导致王朝灭亡,C符合题意。故选C。
7.C解析: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
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
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
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
格的等级界限。故选C。
8.B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具备汉字
的构成方法,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是比较成熟的
文字。A、C、D三项的信息从图片中提取不到。故选B。
9.A解析: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牛耕,到战国时,牛
耕使用范围扩大。牛耕的使用,使得社会生产力显著提
高,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故选A。
10.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
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了强大的军
队。管仲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故
选D。
11.A解析:春秋时期中国的社会特征:周天子威望下
降,经济上依附强大的诸侯国,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
令,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题干材料反映了这一
时期的特征。故选A。
12.B解析: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地处
西部边陲,开化最晚。故“他”是指秦国。故选B。
13.D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铜方量是商鞅
变法时颁布的标准量器,商鞅铜方量是中国度量衡史
上极重要的珍品。故该文物可实证商鞅统一度量衡的
史实。故选D。心北教辅学网
乙1世纪教言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上册)
察下图有关甲骨文的图示,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
二
第二单元能力提升卷
日月
上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甲骨文的象形字甲骨文的指事字
日十月=明
氵十工=江
亻十言=信
丬十可=河
题号
二
总分
会意字
形声字
得分
A.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
B.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C.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
D.是世界上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1.《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
9.人的名字往往体现出时代的特征。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
据此推断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所反映的是我国哪个王朝的事件?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A.春秋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D.东周
B.秦汉时期
2.(2022·北京海淀期末)“国家”这个词是表示地缘关系的“国”与表示血缘关系的“家”的合成。
10.“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五霸”的首霸是
夏朝体现“国”与“家”融合的制度是
()
A.越王勾践
B.楚庄王
C.晋文公
D.齐桓公
11.据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不足,继位的周桓公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资助财物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安葬周平王。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东周时期
(
3.“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子弟。”与此材料有关的制度是
A.周王室经济上依赖诸侯
B.周王室已无力控制诸侯
⑧
A.丞相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4.《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
C.诸侯国经济上非常富有
D.诸侯国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12.吕思勉在《中国的历史》中写道:“从春秋的末期,久已寂寂无闻,入战国的初期,又国多内难。
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该材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有什么义务?
()
又因为僻处西陲,开化最晚,大家都有些瞧不起他。”“他”是指
A.纳贡
B.朝觐
C.作战
D.分封
(
A.楚国
B.秦国
C.齐国
D.魏国
5.(2022·北京海淀期末)对下列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13.右图是文物铜方量的图片。其铭文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12月,大
②分封制稳定了周初的政治形势,扩大了统治范围。
良造(爵位)鞅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该文物可
证实
A.①属于历史结论
B.①说明了分封制的历史背景
C.②属于史实
D.②阐释了分封制的历史意义
A.商朝青铜工艺高超
B.商鞅废除井田制
D.商鞅统一度量衡
6.(2021·湖南邵阳)下列关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
C.商鞅维护贵族特权
恩
14.右图反映的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A.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
B.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
飞沙烟
B.郑国渠
C.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
D.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
宝照口
C.灵渠
7.按照周礼,贵族使用鼎和簋的种类、数量都有严格规定,周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
D.白渠
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一簋”。礼器的类型和数量的变化反映了
()
15.(2021·安徽)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A.青铜器的数量增多和种类逐渐丰富
B.青铜器的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二者都主张
(
C.贵族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D.青铜器成为贵族身份的代表性器物
8.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联结和维系着中华民族的根。观
A.无为而治
B.重农抑商
C.儒道一家
D.以民为本
17-
本资料为出版资源,盗版必究!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