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单选题
1.一个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往往是气候在起主导作用,我国有一个地区,形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主导因素却是地形地势,这个地区是(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2.不同地理环境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与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如我国参加冬奥会的运动员就大多出生在(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3.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的河流比较,以北的河流显著的特点是( )
A. 水量更丰富
B. 含沙量小
C. 汛期更长
D. 有结冰期
4.读图,下列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A. ①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甘蔗
B. ②沿海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
C. ③地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D. ④地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
5.有关我国地理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西北多季节性河流,汛期长,含沙量小
B. 青藏“高寒”的自然特征,多大河发源地
C. 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多生长常绿阔叶林
D. 南方地形复杂,有“聚宝盆”柴达木盆地
6.不同地理环境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与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如我国参加冬奥会的运动员就大多出生在(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7.读我国主要种植业区及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植业区与牧区界线大致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接近
B. 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
C. 我国的林业、畜牧业主要分布在②、③地区
D. ④地区主要生产水稻、棉花、苹果等农产品
8.与我国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大致吻合的是( )
A. 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B. 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C. 外流区与内流区分界线
D.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9.跨经度最广的地理区域是(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10.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方地区的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B. 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和油菜
C. 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有利条件是降水多
D. 青藏地区的主要畜种有牦牛和三河马
11.某农贸公司派小吴去外地采购水果,小吴得到四条水果产地的信息,请你帮他选择一个能采购到优质廉价水果的地方( )
A.山东—苹果 B.广东—梨
C.辽宁—香蕉 D.河北—柑橘
12.下列全部属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的是( )
A.小麦、甜菜、大豆 B.小麦、甘蔗、大豆
C.水稻、甘蔗、油菜 D.水稻、甘蔗、花生
13.下列现象与影响因素的搭配,错误的是( )
A.南方的农民种水稻,北方的农民种小麦——气候
B.南方的人们爱吃米饭,北方的人们爱吃面食——气候
C.南方的人们爱赛龙舟,北方的人们爱滑冰——气候
D.南方的民居屋顶较尖,北方的民居屋顶较——地形
14.下列地区中,耕作制度为一年三熟的是( )
A.东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四川盆地 D.海南岛
15.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东地区为我国的季风区 B.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C.以西地区为我国干旱区 D.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16.甲乙两条地理区域分界线的确定,主要考虑的因素分别()
A.降水、地形 B.气温、地形
C.地形、降水 D.气温、降水
17.造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人为因素 D.地形
18.有关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多季节性河流,汛期长,含沙量小
B.青藏“高寒”的自然特征,多大河发源地
C.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多生长常绿阔叶林
D.南方地形复杂,有“聚宝盆”柴达木盆地
甘肃祁连山脉利用夏季温凉气候大量种植“高原夏菜”,这些“高原夏菜”在每年5~10月大量运到杭州、上海等地,完成下面小题。
19.图中①地属于( )
A.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 B.东部季风区 C.青藏高寒区 D.北方地区
20.杭州、上海等地在5~10月依赖“高原夏菜”的自然原因是( )
A.水源条件差 B.市场需求小 C.高温天气多 D.种植土地少
二、非选择题
21.读我国四大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A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____地区。
(2)四个区域内,降水最丰富的是__________;夏季气温最低的是__________。
(3)B地区与C地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一线,该界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22.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Ⅰ区域和Ⅱ区域的大致界线是________一线,它大致与我国1月份____℃等温线相一致,与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还是我国____带与____带(填写温度带)的分界线。
(2)从A到B沿途的自然景观具有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因素。
(3)从C到D农业生产的熟制明显不同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23.读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是( )
A.各区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同 B.各区的地形不同
C.各区的降水不同 D.各区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不同
(2)地跨①②③④四个区域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
A.青海省 B.甘肃省 C.四川省 D.河南省
(3)图中①区域与②区域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山脉和__________山脉;③区域与④区域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一线。
(4)主要位于季风区的是__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__地区,而__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__地区主要位于非季风区。(均填数码和名称)
24.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文字代表的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甲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 丁_______________
乙区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_____;丙区有可卧雪御寒、能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的著名畜种_______________。
(2)图中乙区域与丙区域的分界线大致是_______________山脉和_______________山咏;甲区域和丁区域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一线。
(3) 四大区域中,以种植业为主的区域有_______________;以牧业为主的区域有_______________(填文字代号)。
(4)比较甲区域与丁区域的地理差异,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答案
1-5DADBB 6-10ABDCB 11-15AADDD 16-20AABBC
21.(1)西北 (2)C D (3)秦岭—淮河
22.(1)秦岭—淮河;0;800;暖温;亚热;(2)降水差异;(3)热量差异
23.(1)D
(2)B
(3)昆仑 祁连 秦岭—淮河
(4)③南方 ④北方 ①西北 ②青藏
24.(1)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南方地区 高寒 牦牛
(2)昆仑,祁连 秦岭,淮河
(3)甲、丁 乙,丙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