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高二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数学周练卷 2.23(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上高二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数学周练卷 2.23(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3-04 15:2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年级数学周练卷 2.23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  )
B. C. D.
2.在等比数列{an}中,,,且前x项和Sx=121,(  )
A. B. C.6 D.
3.已知表示两条不同直线,表示平面,则( )
A.若,则m∥n B.若,则m⊥n
C.若,则 D.若,则
4.有5辆车停放6个并排车位,货车甲车体较宽,停靠时需要占两个车位,并且乙车不与货车甲相邻停放,则共有( )种停放方法
A.72 B.96 C.108 D.144
5.在梯形ABCD中,AB∥CD,AB=2CD,M,N分别为CD,BC的中点.若AB=λAM+μAN,则λ+μ等于(  )
A.15 B.25 C.35 D.45
6.函数的图像为椭圆C:x轴上方的部分,若,,成等比数列,则点(s,t)轨迹是( )
A.线段(不包含端点) B.椭圆一部分
C.双曲线一部分 D.线段(不包含端点)和双曲线一部分
7.已知,,则( )
A.3 B. C. D.2
8.双曲线C:的左、右焦点分别是F1、F2,离心率为,点
P(x1,y1)是C的右支上异于顶点的一点,过F2作∠F1PF2的平分线的垂线,垂足是M,,若C上一点T满足,则T到C的两条渐近线距离之和为( )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有选错的得0分,若只有2个正确选项,每选对一个得3分;若只有3个正确选项,每选对一个得2分)
9.已知复数z1,z2是关于x的方程的两根,则( )
A. B. C. D.
10.如图,点A,B,C,M,N是正方体的顶点或所在棱的中点,则满足MN∥平面ABC的有( )
A B C D
11.设a为常数,,,则( )
A. B.恒成立
C. D. 满足条件的不止一个
三、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2.集合,若A中元素至多有1个,则a的取值范围为 _______________.
13.已知圆锥的母线长为2,则当圆锥的母线与底面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时,圆锥的体积最大,最大值为 .(前空2分后空3分)
14.函数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7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
步骤)
15.(12分)某校举行围棋友谊赛,甲、乙两名同学进行冠亚军决赛,每局比赛甲获胜的概率是,乙获胜的概率是,规定:每一局比赛中胜方记1分,负方记0分,先得3分者获胜,比赛结束.
(1)求进行3局比赛决出冠亚军的概率;
(2)若甲以领先乙时,记表示比赛结束时还需要进行的局数,求的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16.(12分)在中,.
(1)若,求;
(2)为边上一点,且,求的面积.
17.(12分)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n=n(1+an)2,a1,a2,a5依次成等比数列(公比不等于1).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bn}满足bn=(-1)n+1nanan+1,{bn}的前n项和为Tn,求Tn.
18.(12分)如图,在几何体ABCDEF中,菱形ABCD所在的
平面与矩形BD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
(1)若M为线段BF上的一个动点,证明:CM∥平面ADE;
(2)若∠BAD=60°,AB=2,直线CF与平面BCE所成角的
正弦值为15)10,求点F到平面BCE的距离.
19.(14分)已知抛物线E:的焦点为F,若△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抛物线E上,且满足,则称该三角形为“核心三角形”.
(1)设核心三角形ABC的一边AB所在直线的斜率为2,求直线AB的方程;
(2)已知△ABC是“核心三角形”,证明:△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都小于2.
20.(15分)在几何学常常需要考虑曲线的弯曲程度,为此我们需要刻画曲线的弯曲程度.考察如图所示的光滑曲线C:上的曲线段,其弧长为,当动点从A沿曲线段运动到B点时,A点的切线也随着转动到B点的切线,记这两条切线之间的夹角为(它等于的倾斜角与的倾斜角之差).显然,当弧长固定时,夹角越大,曲线的弯曲程度就越大;当夹角固定时,弧长越小则弯曲程度越大,因此可以定义为曲线段的平均曲率;显然当B越接近A,即越小,K就越能精确刻画曲线C在点A处的弯曲程度,因此定义(若极限存在)为曲线C在点A处的曲率.(其中y',y''分别表示在点A处的一阶、二阶导数)
(1)求单位圆上圆心角为60°的圆弧的平均曲率;
(2)求椭圆在处的曲率;
(3)定义为曲线的“柯西曲率”.已知在曲线上存在两点和,且P,Q处的“柯西曲率”相同,求的取值范围.
2024届高三年级数学周练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B B A D A A A
二、多项选择题
题号 9 10 11
答案 ACD AD ABC
三、填空题
题号 12 13 14
答案 ,
四、解答题
15.(1)甲3局全胜的概率为, 乙3局全胜的概率为,
进行3局比赛决出冠亚军的概率为··············6分
(2)的可能取值为1,2,
,,
故的分布列为:
1 2
故.··············12分
16.【详解】(1)在中,由正弦定理及题设得
,故, 解得,
又,所以.··············6分
(2)设,则.
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即,①
在等腰中,有,②
联立①②,解得或(舍去).
所以为等边三角形,所以,
所以.
解法二:(1)同解法一.
(2)设,则
因为,
所以,
由余弦定理得,得,
所以,解得或(舍去).
所以为等边三角形,所以,
所以.··············12分
解:(1)因为Sn=n(1+an)2,
则当n=1时,a1=S1=1+a12,所以a1=1,
当n≥2时,Sn-1=(n-1)(1+an-1)2,
所以an=n(1+an)2-(n-1)(1+an-1)2
(n-2)an-(n-1)an-1+1=0,
所以(n-1)an+1-nan+1=0,
所以(n-1)an+1+(n-1)an-1-2(n-1)an=0,
所以an+1+an-1-2an=0,即an+1+an-1=2an,
所以数列{an}为等差数列,记其公差为d,
则a2=1+d,a5=1+4d,
因为a1,a2,a5依次成等比数列,
所以(1+d)2=1+4d,
解得d=2或d=0(舍去),
所以an=1+2(n-1)=2n-1.··············6分
(2)由题意可得bn=(-1)n+1nanan+1=(-1)n+1n(2n-1)(2n+1)
=(-1)n+14\a\vs4\al\co1(\f(112n+1),
所以Tn=14\a\vs4\al\co1(1+\f(13))-14\a\vs4\al\co1(\f(115)+…+(-1)n+14\a\vs4\al\co1(\f(112n+1)
=141+\f((-1)n+12n+1)).··············12分
18.解:(1)证明:由题意知,四边形BDEF为矩形,所以BF∥DE,
又BF 平面ADE,DE 平面ADE,
所以BF∥平面ADE,
同理可证BC∥平面ADE,
又BC∩BF=B,BC,BF 平面BCF,
所以平面BCF∥平面ADE,
因为M为线段BF上的一个动点,
所以CM 平面BCF,
所以CM∥平面ADE. ·············5分
(2)因为平面ABCD⊥平面BDEF,平面ABCD∩平面BDEF=BD,DE⊥DB,DE 平面BDEF,
所以DE⊥平面ABCD.
又底面ABCD为菱形,且∠BAD=60°,AB=2,
所以△ABD为等边三角形,且AB=BD=2,
设BF=a,
取AB的中点为G,连接DG,以D为原点,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则B(3,1,0),C(0,2,0),E(0,0,a),F(3,1,a),
则=(3,-1,a),=(-3,1,0),=(0,-2,a).
设平面BCE的法向量为n=(x,y,z),
则-\r(3)x+y=0,-2y+az=0,)
取x=1,则y=3,z=3)a,即n=\a\vs4\al\co1(1,\r(3),\f(2\r(3)a)).
设直线CF与平面BCE所成的角为θ,
则sinθ=|cos〈,n〉|==\a\vs4\al\co1(\r(3)-\r(3)+a·\f(2\r(3a))4+a2a2)=15)10,
化简可得a4-13a2+12=0,解得a=23或a=1(负值舍去).
设点F到平面BCE的距离为d,
当a=23时,n=(1,3,1),=(0,0,23),
则d==3)|\r(1+3+1)=15)5;
当a=1时,n=(1,3,23),=(0,0,1),
则d==3)|\r(1+3+12)=3)2.
故点F到平面BCE的距离为15)5或3)2.··············12分
19. 解:
·············7分
··············14分
20.【解】(1).·············3分
(2),,,
故,,故.··············7分
(3),,
故,其中,
令,,则,则,其中(不妨)
令,在递减,在递增,
故;
令,
,令,
则,当时,恒成立,故在上单调递增,
可得,即,
故有,
则在递增,
又,,故,
故.··············15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