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单元整体结构
原始社会:石器时代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青铜、铁器时代
资本主义兴起后:火器时代
①→争夺自然条件优越的生活
②→开疆拓土,建立帝国
③→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起因
影响
对人类:灾难! 对文化:双刃剑
11、古代战争与
地域文化的演变
12、近代战争与
西方文化的扩张
13、现代战争与
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前334-前30年
13世纪
1775年-1783年
19世纪初
1914年-1918年
亚历山大
远征
蒙古西征
美国独立战争
拿破仑
战争
第一次
世界大战
1931年-1945年
第二次
世界大战
希腊化时代
东西方交流
美国文化的产生
欧洲文化的重构
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新兴国家
文化发展
凯撒大帝
大卫王
查理曼大帝
亚历山大大帝
(左)根据雕像数字复原的亚历山大头像
(右)亚历山大为扑克牌“梅花K”原型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前323年):古代马其顿国王,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讨,建立了一个以巴比伦为首都,疆域空前庞大的帝国。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希腊古文化的繁栄和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促成了“希腊化时代”到来,对人类社会文化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导入新课
扑克牌中四张K是哪四位王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
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01
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亚历山大远征
“希腊化时代”
公元前20世纪--公元前12世纪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9世纪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
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
古希腊历史演变过程
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
荷马时代
古典时代
古风时代(城邦形成)
(文化高度发展)
希腊化时代(马其顿时代)
公元前4世纪后期—公元1世纪
克里特文明
——爱琴文明的起点
(文明巅峰—米诺斯王国)
迈锡尼文明
(希腊人建立的第一个文明形态)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一)亚历山大远征(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3年)
1、帝国扩张:
文化:
政治:
习俗:军事:
2、帝国扩展统治措施:
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
①在埃及自称法老之子。(政权的合法性和正统性)
②在波斯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继承波斯的基本制度,服装礼仪,任用波斯人为官。
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
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
(赢得好感与支持、 因袭旧制 ,巩固统治)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3、帝国分裂: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
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
4、影响(文化方面)
西起希腊
南到埃及
北到中亚
东到印度
希腊城市
底比斯
被夷为平地
腓尼基名城推罗
大屠杀
波斯古城
波斯波利斯
遭到劫掠,
波斯王国
被烧毁
对文明的影响?
古希腊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促进了东西方之间文明的交流与交融发展,促进了“希腊化时代”的到来。
(文化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4、影响(文化方面):
(1)破环性(主观、直接影响)
战争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在一定程度上打断了被征服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
(2)建设性(客观、深远影响)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
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
“希腊化世界”:(空间)
“希腊化时代”:(时间)
(二)“希腊化时代”
1、概念:
(一)亚历山大远征
“化”:把希腊的文化和思想传播到东方非希腊世界,表示过程,体现渐进性的特点。
(二)“希腊化时代”
希腊文化+东方文化
(1)融合性:
(2)局限性:
①促进民族之间的交融
(主要是上层人:希马人垄断官职 并接受希腊文化)
②促使希腊文化中心东移
(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
③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
(《荷马史诗》、古典希腊的悲剧、史学、地理学作品、《几何原本》、阿基米德物理学定理、对地球周长作出了精确的计算、研究人体的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
2、表现:
材料1:马卡比起义
公元前198年,巴勒斯坦被塞琉古王国占领。塞琉古王国的统治者推行希腊化政策,向当地的犹太人征收重税,引起犹太人的强烈不满。公元前168年,犹太祭司马卡比发动起义,以灵活的战术与塞琉古周旋,同时积极争取外部支持,与罗马结成同盟。公元前165年,犹太人基本赢得独立,传统的犹太教文化继续发展。
材料2:
托勒密埃及经常让士兵借用埃及人的房屋。埃及人则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反抗:在鳄鱼城,我们发现原来用来安置军队的一些房屋,房顶已经被揭掉,门被墙封住了,那个地方修起了祭坛。他们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这些房子不致被占。——摘译自[美]威廉 · 弗格森《希腊帝国主义》
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共同问题?
材料3:公元前218年5月5日,一个希腊人与一个埃及妇女发生冲突。后者把尿倒在希腊人身上,而且拒绝道歉。这个希腊人写信向托勒密埃及的国王控告说:
国王啊,我请求你,如果你同意,就请不要坐视一个埃及女人这样无理地侮辱我,我是一个希腊人,一个外地人。——摘译自《恩泰克塞伊斯莎草纸文献》英文版
思考:这本是一场平常的民间纠纷,但这个希腊人为什么特别强调自己的希腊人身份和对方的埃及人身份
希腊人在当时的埃及是统治者,托勒密王朝统治下的埃及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拥有一系列的特权,希腊人在控告时强调身份,是为了能获取更有利的裁决。
说明“希腊化时代”,被征服者民族、文化与征服者民族、文化之间的冲突与抵制反抗,表明在“希腊化世界”,西亚和北非的文化并没有完全被同化,文化差异使征服者与被征服者未能完全实现融合。
(2)局限性:
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与文化冲突;
(希腊文化主要在城市和统治阶级中传播,普通民众并未受到希腊文化太大影响,也不满于希腊人统治,西亚、北非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隔阂。)
从总体上看,“希腊化时代”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①文化交往从以往的单向性发展为双向性
②文化融合是军事征服的结果
③文化中心逐渐东移
④文化交往的趋势是融合型的文化
取代纯粹的东方文化和希腊文化
◎帕加马
据教材叙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腊化的主要特征
【典例研析】(2023春·山西·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后,埃及祭司宣布他为太阳神的儿子,法老的合法继承人。在耶路撒冷,亚历山大皈依了犹太教。在巴比伦城,他派人把巴比伦最崇拜的拜尔神庙重新修建起来。这说明亚历山大( )
A.弘扬亚非地区传统文化 B.利用当地宗教强化统治
C.推动各区域间信仰融合 D.得到了当地民众的支持
【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埃及祭司宣布他为太阳神的儿子”“亚历山大皈依了犹太教”“把巴比伦最崇拜的拜尔神庙重新修建起来”,反映出亚历山大重视宗教相关问题,但其最终的目的是利用宗教来巩固新征服地区的统治,B项正确
【典例研析】 (2023·山东潍坊·统考一模)如图是出土于阿富汗的公元前3世纪的饰板,天空中是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背生双翅、手持长棍和缰绳驾车的是希腊胜利女神妮可,车上头戴皇冠的是希腊自然女神西布莉,车子具有波斯风格。据此可知
A.该饰品体现多元文化交汇
B.东西方商贸联系十分密切
C.希腊文化与西亚文化同源
D.中亚已出现政教合一国家
【答案】A【详解】阿富汗出土的饰板中,人物形象多来自希腊神话,而车子具有波斯风格,这体现了不同文化的融合交汇,A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看出当时商贸联系情况,排除B项;材料饰板是静态物品,无法看出希腊文化和西亚文化的同源性,排除C项;宗教因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蒙古帝国的对外入侵一度被欧洲地区称为“黄祸”,蒙古帝国最大疆域的面积高达3300万平方公里,东到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达黑海沿岸(鼎盛时达匈牙利),南至南海。占了世界土地面积的22%,超越了五分之一,为20世纪时苏联的1.5倍,现今俄罗斯的1.9倍,含盖了当时疆域内1亿的人口。
蒙古帝国概况: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这个国家的某些部分,山岭极多,在其他部分,则是平地,但是,实际上它的全部土地都说是由砂砾构成的,土壤不多,几乎都是沙漠。在某些地区,有一些小树林,但是在其他地区,则完全没有树木。肥沃的土地不及百分之一,而且除非用流水来灌溉,是不能有收获的,而那里溪流和小河不多,大河更是十分稀罕。”
——罗马教皇的使者加宾尼:《出使蒙古记》
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 ,其职责便在于对内能保证部民的安全 ,对外则能掠夺更多的财物。成吉思汗是当时最能胜任这两种职责的第一人选。他的理想就是对外征服和掠夺。12世纪末期 ,中国四分五裂的版图和互相征战的纷杂局势为成吉思汗的征服提供了有利条件。
——纪宗安、李强:《略论蒙古西征的原因和影响》
自然条件恶劣
雄才大略的人物
东西无强国
在蒙古西征以前的欧亚形势是:诸国纷争, 东西方交通受阻。
(1)中国正处于长期分裂的局面
(2)花刺子模帝国内讧不己
(3)中东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奄奄一息
(4)东欧拜占庭帝国日趋衰弱
(5)西欧各国王权软弱无力,互相争斗
【思维火花】:
根据材料,概括蒙古西征的背景
(1)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
(2)第二次西征(窝阔台时期,拔都为主帅)
结果:1219年,以复仇为名西征,灭花剌子模国,军队直抵黑海北岸
1.蒙古西征的过程: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直接原因:中亚的花剌子模国扣留蒙古商队,杀害蒙古使臣
结果: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等地,军队打至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3)第三次西征(蒙哥汗时期,主帅旭烈兀)
结果:13C中叶,以西亚为目标,攻占巴格达
(4)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为宗主国,其他地区形成四大汗国
1206,蒙古汗国
1271,元朝
蒙古西征示意图
蒙古四大汗国
(1)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
2、蒙古西征的影响:
时间 国家 城市 死亡
1215 金 中都(北京) 100万人
1220-1221 花剌子模 撒马尔罕 120万人
1227 西夏 兴庆府(银川) 80万人
1231 南宋 成都 140万人
1258 阿拔斯王朝 巴格达 120万人
蒙古人屠城规模
在蒙古帝国的扩张中,多个城池被夷为平地。在西亚,自巴比伦时期建立的农田灌溉系统被彻底破坏,大量良田成为荒芜。在中国,繁华的宋朝被消灭,经济、文化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在花剌子模旧都玉龙赤杰、巴格达、佩斯等许多城市,蒙古军队屠城,大量杀死当地百姓,有的城市甚至被多次屠城,极大地破坏了当地的生产力。
蒙古帝国的对外入侵一度被欧洲地区称为“黄祸”,有近2亿人死亡,相当于整个二战伤亡的总人数。 ——快资讯
(2)客观上推动东西方的交流;
2、蒙古西征的影响:
①第二次西征后,两位欧洲传教士到达漠北与蒙古交涉
②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航海、探险产生了很大影响
③畏兀儿人列班·扫马经由耶路撒冷到欧洲访问,见到了教皇和英、法国王
东西方在政治、经济、宗教、科技方面交流频繁
元代欧亚交往频繁,促进了文化交流。中国的印刷术和火药武器在这一时期传到了欧洲。中国的医学成就也传向西方。医学家王叔和的《脉经》被译成波斯文,取名《伊利汗的中国科学宝藏》。
——杨共乐《历史长河中的人类社会》
列班·扫马
(1220-1294)
畏兀儿(维吾尔族)
元朝基督教教士、外交家,
伊尔汗国
最早访问欧洲各国的中国旅行家
(景教教徒)
(3)引发大规模民族迁移,民族融合;
(4)欧亚内陆民族分布变化,文化面貌有所改变。
2、蒙古西征的影响:
①由东向西(上层西迁)——蒙古军队,与当地居民融合
②由西向东(下层东迁)——色目人,融入汉族和蒙古族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命人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儿蒙古文;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用以拼写蒙古语,也广泛用来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反映出蒙元时
A.重视民族文化开发 B.完成了汉语拼音化
C.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D.蒙古族实现了汉化
四等人制度
P65【思考点】:蒙古西征对不同地域的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对中亚和西亚:
伊斯兰文明受到战争的沉重破坏,使该地区受到了蒙古文化的影响,蒙古后裔逐渐被当地的文化和民族同化。
对中国:
①大批色目人进入中国,促进了多民族交融。
②基督教、伊斯兰教在中国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
③中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
对西方世界:
①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②加强了东西方贸易往来;
③引起西方人对东方的向往,刺激了后来西方的殖民扩张。
【思考】蒙古西征如何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
材料一:从成吉思汗动身西征起,蒙古人就采用了中原的 “驿站”制度。据不完全统计,蒙古帝国时期,仅元各行省范围内设置的主要水陆驿站就达1500多处。这一制度,对于东西方之间,中原和北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畅通和扩大,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
①蒙古帝国内外发达的交通(或“驿站”制度),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材料二:蒙古帝国时期,欧洲的商人、使节、游人来远东的络绎不绝。他们或长期留居,经商传教,其中不少人在政治上被蒙古帝国所重用。与此同时,蒙古帝国也常派使节、商队到欧洲。欧洲和东亚间的来往还有双方人口的相互流动和迁居现象,这对扩大东亚和欧洲之间的联系和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的作用决不能低估
②蒙古帝国将欧亚大陆连成一片,促进、加速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进程
材料三:蒙古帝国时期,欧洲的商人、使节、游人来远东的络绎不绝。他们或长期留居,经商传教,其中不少人在政治上被蒙古帝国所重用。与此同时,蒙古帝国也常派使节、商队到欧洲。欧洲和东亚间的来往还有双方人口的相互流动和迁居现象,这对扩大东亚和欧洲之间的联系和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的作用决不能低估
③蒙古统治者对东西方贸易关系和技术交流的注重和保护措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发展
材料四:《马可 波罗游记》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对马可 波罗讲过这么一段话:“有人敬耶酥,有人拜佛,其他人敬穆汉默得,我不晓得哪位最大,我便都敬他们,求他们庇佑我。”通过宗教传播,不仅使不同的宗教受到了影响,而且在宗教传播过程中由于人们的广泛交往,使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甚至连物质文化等方面都也受到了影响
④蒙古帝国兼容并蓄的宗教政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文明交往的主要两种方式……
和平交流方式有人口迁徙、商业贸易、宗教传播……
和平的
暴力的
暴力也是文明传播的一种手段
一次又一次的征战突破了地域的局限
导致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大融合,
客观上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从分散走向整体。
战争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延伸。在战争中,不同民族、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文化,相遇并发生碰撞。古代战争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要辩证看待古代战争对文化的影响,一方面给被征服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当今社会,我们从不否认战争促进文化交流,但是我们尽量避免战争,避免战争带来的危害。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倡导“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前提下 促进文明间的和谐共生。
——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的声音
家国情怀
三、课堂启示
(1)文化的征服才是最持久的征服;
(2)在文化竞争中落后文化要被先进文化淘汰;
(3)文化的交流互鉴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课堂小结】: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①民族交融
②希腊文化中心东移
③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为宗主国,其他地区形成四大汗国
(1)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严重破坏
(3)引发大规模民族迁移,各地民族大融合;
(2)客观上推动东西方交流
(4)欧亚内陆民族分布变化,文化面貌有所改变
罗马人很早就接触到希腊文化,拉丁字母就是他们改造希腊字母的结果。公元前3世纪,罗马人征服了意大利南部的希腊人,大约100年后,又征服了马其顿和巴尔干半岛南部,把马其顿和希腊都变成了罗马的行省。但在文化上,罗马人更愿意拜希腊人为师,学习希腊文化。如罗马诗人贺拉斯所说:“被征服的希腊人征服了野蛮的征服者,把艺术带给了粗鄙的拉丁姆。”
同样是通过战争,被征服的波斯和埃及等地区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希腊文化,罗马人本来是胜利者,为什么也甘愿学习希腊文化 罗马人如何借鉴希腊文化,并谈谈你对贺拉斯这句话的理解。
(1)原因:罗马虽然有自己的文化,但他们的文化较希腊文化落后很多。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鼻祖,有很强的传播性和辐射作用,它可以让很多地区都接受他们的文化。古罗马的文化主要是继承希腊文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2)借鉴:罗马的雕塑、美术、神话史诗都有对希腊文化的模仿痕迹。
(3)理解:贺拉斯在强调罗马文化继承和发展了希腊文化的基础上,肯定了罗马文化的崛起,正是罗马人对希腊文化的有选择性地吸收才成就了辉煌灿烂的罗马文明。
【问题探究】P65:
课本p66 “学习拓展”,了解上述观点有何历史依据?
蒙古西征的影响:
蒙古征服战争的历史影响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被征服地区在战争中受到严重破坏,欧亚大陆部分地区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另一方面,战争在实际上消除了诸多政权彼此的疆界,这使得中西之间的人员往来更加频繁、宗教传播,民族的迁徙和交融;不同地域文化的传播和交融也得到发展。
1、在蒙古军队于1220年征服中亚的撒马尔罕之后,当地人“田园不能自立,须附汉人及契丹、河西(指西夏)等。其长官亦以诸色人等为之,汉人工匠杂处其中”。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元朝直接管辖中亚地区 B.蒙古帝国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蒙古西征促进人口迁徙 D.战争的频发导致中亚经济萧条
【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蒙古西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在蒙古军队于1220年征服中亚的撒马尔罕之后,许多汉人工匠和来自周边地区的人西迁至此,C项正确;元朝并不直接管辖中亚地区,排除A项;蒙古帝国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排除B项;通过材料信息无法看出当时中亚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课堂练习】
2、(成吉思汗的大将)哲别和速不台的侵入波斯、高加索和罗斯“不过是一次长途奔袭。他们去后,这些地方的人民可能以为是做了一场噩梦,而蒙古人留在这些城市里面下来的冒烟的瓦砾场以及堆积如山的尸体证实他们经过这里是可怖的事实。”材料说明蒙古西征
A.是一次正义的战争 B.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
C.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灾难 D.推动欧洲城市发展
【答案】C
【详解】蒙古西征本身是对这些国家的武装入侵,大肆屠杀当地居民,给当地带来深重灾难,故AB错误,C正确;材料未涉及城市发展问题,故D错误。
【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