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3.3 生物进化的原因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2·岳阳)将某地区100多年间(a~c)桦尺蛾体色和数量的调查绘制成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调查初期桦尺蛾都为浅色
B.桦尺蛾出现深色属于可遗传变异
C.据图分析可知浅色桦尺蛾必定灭绝
D.桦尺蛾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从曲线图中可知,调查初期桦尺蛾都为浅色,A不符合题意。
BD.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随着当地工业化的进程,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占比较高,而浅色的桦尺蛾数量逐渐减少,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D不符合题意。
C.如果严厉禁止污染,使工厂的排烟量大大减少,工业区的环境颜色会变浅,这样浅色桦尺娥的体色就会与环境颜色一致,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容易生存下去,因此深色桦尺蛾减少,浅色桦尺蛾增多,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2.(2022·江海模拟)如图所示为鸡的进化关系,根据达尔文的观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品种的鸡都具有共同祖先
B.不同品种的鸡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C.原鸡的所有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
D.鸡的进化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
【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人工选择
【解析】【解答】A.从图中可知,不同品种的鸡都具有共同的祖先原鸡,A不符合题意。
B.在自然界中,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B不符合题意。
C.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因此原鸡的可遗传的变异能遗传给后代,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C符合题意。
D.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选择的性状通过遗传积累加强,最后形成不同的新品种。所以鸡的进化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自然选择: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
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所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
3.(2022·潍坊)某地区发现一种蜗牛,其外壳有的有条纹,有的无条纹、这种蜗牛常被鸟吃掉柔软的身体后留下破裂的外壳。一段时间内,科研人员记录该蜗牛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有条纹的 无条纹的
活着的蜗牛 264 296
破裂的外壳 486 377
A.蜗牛属于软体动物,依靠腹面扁平宽大的腹足运动
B.鸟的捕食在蜗牛有无条纹的进化中起了选择的作用
C.该地区蜗牛群体中有条纹蜗牛所占比例将逐渐增大
D.经过一代代的自然选择,无条纹的变异被定向积累
【答案】C
【知识点】软体动物;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蜗牛属于软体动物,依靠腹足(躯体的腹面、扁平宽大)爬行,A不符合题意。
B.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有条纹的蜗牛空壳的相对数量更多,因此有条纹的蜗牛更易被鸟捕食,而无条纹的蜗牛则更容易存活下来繁衍后代,所以鸟的捕食在蜗牛有无条纹的进化中起了选择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由表格可知有条纹的蜗牛更易被鸟捕食,而无条纹的蜗牛则更容易存活下来繁衍后代,所以该地区蜗牛群体中无条纹蜗牛所占比例将逐渐增大,C符合题意。
D.无条纹的变异属于此环境的有利变异,在该地区蜗牛群体中无条纹蜗牛的基因出现频率增大,经过一代代的自然选择,无条纹的变异被定向积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4.(2022八下·普宁期末)如图是某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是( )
A.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B.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C.人类施用农药使得害虫产生变异,属于人工选择
D.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生物普遍存在变异的现象。这使得害虫群体中因为变异而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中抗药性差的个体被杀死,而抗药性强的个体不能被农药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抗药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农药长期的定向选择,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C。
【分析】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具有能让其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像这样,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着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就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的。
5.达芙妮小岛上的勇地雀最早的时候取食小种子。1977年,一场严重的干旱导致小种子植物大量死亡,具有较大鸟喙的勇地雀逐渐取食大花蒺藜的种子(大花蒺藜抗旱,种子较大,有着厚厚的外壳和尖锐的刺,只有大的鸟喙才能啄破取食)。如图为1975年—1979年勇地雀群体鸟喙的平均深度发生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勇地雀的喙因经常取食坚果而变化
B.干旱时勇地雀的喙短小是有利变异
C.干旱诱发了勇地雀鸟喙的变异。
D.环境变化决定勇地雀喙进化的方向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 A .勇地雀种群喙的平均深度在干旱前后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干旱导致小种子植物大量死亡,而喙深度较大的勇地省个体能够获得食物,满足自身生长,而喙深度较小的勇地雀个体由于缺乏食物而被淘汰,数量减少,喙深度较大的勇地雀获得了更多生存的机会因而数量大增, A 错误。
B .严重的干旱导致小种子植物大量死亡,而种子较大的耐干旱的蒺藜生存,蒺藜种子较大,有着厚厚的外壳和尖锐的刺,具有大鸟喙和深鸟喙的鸟才能获得食物,适应环境生存下来,因此,喙大深是有利变异,喙短小是不利变异, B 错误。
C .达尔文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但环境对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虽然随着环境的改变,适应环境的变异也会改变,但这个变异是原来就有的,而不是环境改变后产生的, C 错误。
D .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所以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环境的定向选择决定的即适者生存, D 正确。
故选 D 。
【分析】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只有那些适合并主动适应周围变化的生物才能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其他不能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6.(2022·邵阳)十八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林木葱茏,空气清新,当地森林中生活着大量浅色的桦尺蛾。100年以后,曼彻斯特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在工业污染地区,深色的桦尺蛾变成了常见类型,而浅色的桦尺蛾却成了少数,原因是( )
A.人工选择 B.自然选择 C.食物改变 D.定向变异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桦尺蛾在自然条件下产生变异类型,其后代有浅色桦尺蛾和黑桦尺蛾。十八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林木葱茏,空气清新,当地森林中生活着大量浅色的桦尺蛾,少数黑色桦尺蛾,因而浅色桦尺蛾的体色是与环境颜色一致的,是一种不易被敌害发现的保护色;建工业区多年后,工厂排出的煤烟使环境颜色变深,这时浅色桦尺蛾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形成了反差,成了易被敌害发现的体色,而黑桦尺蛾的体色这时反而成了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达尔文认为,自然条件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就不同,在这里,环境的颜色成为了“选择者”,凡是具有有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的就被保留下来,具有不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不一致)的就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因此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故答案为:B。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7.(2023八上·鞍山期末)枯叶蝶在飞行时身体呈鲜艳的黄色来吸引异性;降落后的体态和体色像一片枯叶。下列关于枯叶蝶进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枯叶蝶的体色和体态是一种保护性适应
B.为了应对天敌,枯叶蝶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
C.在进化过程中,敌害对枯叶蝶的变异起选择的作用
D.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也能产生不利于应对天敌的变异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枯叶蝶的降落后的体态和体色像一片枯叶,保护自己避免被天敌捕食,是一种保护性适应,正确。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不是枯叶蝶为了应对敌害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错误。
C.枯叶蝶体色与环境还有差别的被吃掉,而体色像枯叶的枯叶蝶活下来,敌害对枯叶蝶的不同变异起到了选择作用,正确。
D.活下来的枯叶蝶繁殖的后代,有的与环境还有差别,敌害再来时,又把体色与环境还有差别的枯叶蝶吃掉,因此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也能产生不利于应对敌害的变异,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拟态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一种成功物种相似的外表,以欺瞒捕猎者远离物种,或者是引诱猎物靠近物种,有的动物形态和环境相似,如枯叶蝶的身体极像一片树叶,体色与环境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能生存下来。
(2)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8.(2023八上·二道月考)避役俗称变色龙,它体表的颜色会随着背景、温度和心情的变化而改变,目的是保护自己,免遭袭击。下列对其形成原因的解释合理的是( )
A.只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B.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
C.长期过度繁殖的结果 D.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很多动物有保护色,还有不少会变色,如避役体表的颜色会随着背景、温度和心情的变化而改变,靠保护色避过天敌,这是生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自然选择的结果,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生存下来的生物适应环境,而被淘汰的生物对环境不适应的,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都是生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9.(2023七上·铁山期中)下列几个系统中,在长期的进化中,最后可能形成警戒色的是( )
A.草地、无毒昆虫和食虫鸟 B.草地、有毒昆虫和食虫鸟
C.枯叶、无毒昆虫和食虫鸟 D.枯叶、有毒昆虫和食虫鸟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C、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或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这些鲜艳的体色的作用是威慑和警告敌人不要靠近它。无毒昆虫一般具有环境相似的保护色,不具有和环境差别明显的警戒色。A、C不符合题意。
B、草地、有毒昆虫和食虫鸟组成的系统中,昆虫大多在草地上觅食,为避免敌害袭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与环境对比鲜明的警戒色,以威慑和警告敌人不要靠近它。B符合题意;
D、在枯叶大多隐藏着具有与环境相似的保护色的捕食者,如壁虎等,一般没有具有警戒色的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或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这些鲜艳的体色的作用是威慑和警告敌人不要靠近它,所以叫警戒色。靠着警戒色,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使它们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2、警戒色是与环境差别明显、易于识别的颜色,保护色是与环境相似、不易被发现的颜色。
10.(2023·呼伦贝尔)农民用某种杀虫剂消灭棉铃虫,开始使用时效果较好,但长期使用效果越来越差。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A.杀虫剂的药效不稳定
B.棉铃虫为了适应杀虫剂产生了耐药变异
C.杀虫剂增强了棉铃虫的免疫能力
D.杀虫剂对耐药性棉铃虫的选择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 根据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棉铃虫自身存在抗药性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杀虫剂时,抗药性弱的和不具有抗药性的棉铃虫被杀死,抗药性强的棉铃虫活下来。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棉铃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杀虫剂时,抗药性弱的棉铃虫又被杀死,抗药性强的棉铃虫存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棉铃虫是抗药性强的。在使用同等剂量的杀虫剂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效果,导致杀虫剂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杀虫剂对抗药性棉铃虫的选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11.(2023·青岛)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结核杆菌等病菌中出现了对多种抗生素不再敏感的“超级细菌”。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细菌群体中本来就有耐药菌和不耐药菌
B.滥用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的变异
C.滥用抗生素使细菌群体中耐药菌的比例增加
D.“超级细菌”是抗生素对细菌定向选择的结果
【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变异具有普遍性,细菌群体中本来就有耐药菌和不耐药菌,A说法正确。
B、变异是不定向的,滥用抗生素并不能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的变异,B说法错误。
C、大量的使用抗生素使不耐药的个体被淘汰,使细菌群体中耐药菌的比例增加,C说法正确。
D、“超级细菌”是抗生素对细菌定向选择的结果,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自然选择学说,此题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题需要理解: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出现了现在所谓的“超级细菌”。
(2023八下·昆山期中)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科学家做过以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标记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以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用多种方法尽量回收,统计其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统计项目 工业污染区 非工业区
深色桦尺蛾 浅色桦尺蛾 深色桦尺蛾 浅色桦尺蛾
释放数量(只) 154 164 475 496
回收数量(只) 90 41 29 208
12.桦尺蛾的体色在生物学上称为,其体色有深浅之分,这体现了生物的现象。
A.遗传、变异 B.遗传、性状 C.性状、变异 D.性状、遗传
13.下列对两种颜色桦尺蛾回收情况不同的解释,合理的是
A.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
B.环境诱使桦尺蛾出现了体色变化
C.适应环境变化的个体存活率高
D.桦尺蛾的体色根据环境产生了定向的改变
14.从表中可以看出,桦尺蛾的保护色会因环境变化而改变。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保护色的形成是
A.长期烟熏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长期捕食这种颜色的食物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15.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
A.生物本身的意愿 B.生存竞争和适应
C.器官的用进废退 D.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
16.桦尺蛾对桦树危害很大,下列防治措施不合理的是
A.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B.利用蛾幼虫趋光性,用灯光进行诱杀
C.桦尺蛾幼虫时期活动范围小,可以大量使用农药进行灭杀
D.冬季清园,清除树冠下的枯枝、落叶、杂草,减少越冬虫源
【答案】12.C
13.C
14.B
15.D
16.C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分析】(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2)达尔文认为,生物的繁殖过度引起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包括生物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
(3)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生物具有保护色可以不易被其它动物发现,有利于躲避敌害,有利于掩护自己捕食猎物。
(4)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
12.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桦尺蛾的体色在生物学上称为性状;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分析统计数据可知,工业区的环境颜色较深,这样深色桦尺娥的体色就会与环境颜色一致,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容易生存下去,成活率较高;非工业区的环境较浅,这样浅色桦尺娥的体色就会与环境颜色一致,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容易生存下去,成活率较高,即适应环境变化的个体存活率高。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动物的保护色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角度来看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桦尺蛾的体色随环境变化而改变,是环境对动物进行长期的选择的结果。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内因是遗传和变异,外因是环境的选择,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A、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不会污染环境,还能降低生产成本, A不符合题意;
B、利用蛾幼虫的趋光性,用灯光进行诱杀,不会污染环境,防治措施合理,B不符合题意;
C、桦尺蛾的幼虫对桦树的危害很大,但目前对它的防治仍然是以喷洒药剂毒杀为主,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往往会伤及其他昆虫和以这些昆虫为食的鸟类,这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C符合题意;
D、冬季清园,清除树冠下的枯枝、落叶、杂草,减少越冬虫源,可防止桦尺蛾对桦树的危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7.(2023八下·昆山期中)下图表示几类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发生进化
B.生物通过定向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
C.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也可以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
【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C、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原始哺乳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了适应各自环境的不同特点,进化为原始的各类哺乳动物,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主动进化,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所以生物进化是定向的,B不符合题意;
D、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不可以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综合分析图中的信息,容易发现原始哺乳动物是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由原始哺乳动物进化而来。
现在的原始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与古代的原始的哺乳动物不完全相同;现在地球上的自然条件与原始哺乳动物进化时的情况不同,也就是说,现在不具备原始哺乳动物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的条件。
18.(2023九下·长沙模拟)医生不建议长期使用同一种牙膏,因为这样口腔中的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不利于清除口腔中的细菌,其原因是( )
A.牙膏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B.细菌对牙膏的选择作用
C.牙膏的品质在不断下降 D.人类的体质在不断下降
【答案】A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长期使用同一种牙膏,由于牙膏对细菌有选择作用,淘汰了没有抗药性的病菌和抗药性低的病菌,能生存下来的病菌都具有较强的抗药性,所以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牙膏的长期选择,使得有些细菌已不再受同一种牙膏的影响了,因此同一种牙膏使用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就会下降的原因是同一种牙膏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作用。
故答案为:A。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19.(2023·长沙模拟)鸣角鸮猫头鹰(如图)身上生长着暗灰色、图案复杂的羽毛。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鸣角鸮猫头鹰这种羽毛有利于捕捉猎物
B.鸣角鸮猫头鹰为了不被猎物发现形成了这种变异类型
C.鸣角鸮猫头鹰的后代可能会出现其他颜色羽毛的变异个体
D.鸣角鸮猫头鹰这种羽毛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B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鸣角鸮猫头鹰暗灰色、图案复杂的羽毛与周围环境颜色相似,不易被发现,有利于捕捉猎物。A不符合题意;
BD、鸣角鸮猫头鹰不易被猎物发现的变异类型,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形成的,不是为了不被猎物发现而形成。B符合题意;D 不符合题意;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鸣角鸮猫头鹰的后代可能会出现其他颜色羽毛的变异个体。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推断,鸣角鸮猫头鹰群体中羽毛的颜色和图案本来就存在着容易被发现和不易被发现的变异个体。在生存斗争中,颜色和图案容易被发现的个体既不容易得到食物,又容易被敌害捕食,逐渐被淘汰;而颜色和图案本不容易被发现的个体,容易获得食物,还不容易被天敌伤害,所以能生存下来并大量繁殖后代。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了不易被猎物发现的变异类型。
2、在生物进化中起作用的是可遗传的变异,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是不定向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到选择的作用,这种选择作用是定向的,总是向着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向或满足人类爱好和需要的方向进行选择的。
二、资料分析题
20.(2023八下·东安期中)如图,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利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进行解释。
(1)X表示 ,Y表示 , 决定了长颈鹿的性状是否有利。
(2)达尔文认为: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有普遍产生大量个体的能力,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 是自然选择的前提;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为了生存,长颈鹿之间要进行 ,这是自然选择的动力;它们的颈长和颈短进行着 ,这是自然选择的内因;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1)变异;自然选择;环境
(2)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1)图中X代表变异,决定了长颈鹿后代性状的改变; Y表示自然选择,决定了长颈鹿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过程中保存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长颈鹿的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是否适应环境,因此环境决定了长颈鹿的性状是否有利。
(2)达尔文认为长颈鹿进化的原因是:绝大多数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就因为过度繁殖,这是自然选择的前提;长颈鹿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说明有生存斗争,这是自然选择的动力;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即遗传变异,这是自然选择的内因;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机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即适者生存,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分析】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进化的过程: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①过度繁殖: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
② 生存斗争: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 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
③④ 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存下去呢?达尔文用遗传和变异来进行解释。他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但哪些变异可以遗传呢?达尔文用适者生存来进行解释。他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21.(2022八下·揭东期中)资料分析: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地球生命如何演变为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请分析以下资料作答。
资料一:下图以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学说为依据,结合地质学研究成果绘制的时间轴简图。
资料二:蜂兰花具有特化的花结构及令人惊奇的传粉机制。它能释放一种特殊的气味,吸引雄蜂前来,而其花形适合于雄蜂停留时花粉粘在其身上。
资料三:杜鹃产卵于多种鸟的巢中,靠宿主鸟为其孵化和育雏。有些宿主鸟能辨认出杜鹃下的蛋,并将其推出巢外或者弃巢。经漫长进化,杜鹃能产下与这些宿主鸟很相似的蛋(拟态蛋),使宿主鸟难以辨认。
资料四:“大地巨子”——大象是一种延续了5000万年的物种,它曾经是地球上最占优势的动物类群之一。现已发现400余种大象化石,可如今大象却到了濒危边缘,目前仅有2属3种:亚洲象、非洲草原象、非洲森林象。
(1)时间轴上A时期,原始地球上正经历着自然条件的演变,有机大分子逐渐积累,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最后逐步形成具有 特征的原始生命。(至少写两点)
(2)资料二和三中提到的几种生物所属的生物类群有 。(填序号)
①裸子植物;②被子植物;③无脊椎动物;④脊椎动物
(3)蜂兰花具有独特的花形和传粉机制,杜鹃能产下拟态蛋,这些特征是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 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 的结果。蜂兰花与杜鹃的生殖方式都是 ,上述特征使得它们在繁殖后代上更有 (填“优势”或“劣势”)。
(4)有资料表明,1000万年前非洲东部开始从森林变为较干燥的草原,大象的臼齿变得更长更坚硬,以便能磨碎比树叶更坚韧的草叶。从变异类型角度分析,大象臼齿的变异属于 变异。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非洲东部环境对大象臼齿的进化具有 作用。
【答案】(1)生长、生殖、遗传等
(2)②③④
(3)环境;自然选择;有性生殖;优势
(4)有利;选择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1)生命的起源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第二步是由有机小分子合成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第三步是伴随原始地球上自然条件的演变,地球上的有机大分子在原始海洋中逐渐积累,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最后逐步形成具有能够生长、生殖、遗传特征的原始生命,并进一步形成原始的单细胞生物。时间轴上A时期,体现的是生命的起源的第三步。
(2)资料二和三中提到的生物有:①蜂兰花具有生殖器官——花,属于被子植物;②蜂鸟属于昆虫,体内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③杜鹃属于鸟类,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④大象属于哺乳动物,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所以,蜂兰花具有独特的花形和传粉机制,杜鹃能产下拟态蛋,这些特征是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更有利于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所以,蜂兰花与杜鹃的生殖方式都是有性生殖,上述特征使得它们在繁殖后代上更有优势。
(4)有资料表明,1000万年前非洲东部开始从森林变为较干燥的草原,大象的臼齿变得更长更坚硬,以便能磨碎比树叶更坚韧的草叶。从变异类型角度分析,大象臼齿的变异有利于大象的生存,因此属于有利变异。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非洲东部环境对大象臼齿的进化具有选择作用。
【分析】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进化的过程: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①过度繁殖: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
② 生存斗争: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 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
③④ 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存下去呢?达尔文用遗传和变异来进行解释。他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但哪些变异可以遗传呢?达尔文用适者生存来进行解释。他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1 / 12024年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3.3 生物进化的原因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2·岳阳)将某地区100多年间(a~c)桦尺蛾体色和数量的调查绘制成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调查初期桦尺蛾都为浅色
B.桦尺蛾出现深色属于可遗传变异
C.据图分析可知浅色桦尺蛾必定灭绝
D.桦尺蛾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2022·江海模拟)如图所示为鸡的进化关系,根据达尔文的观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品种的鸡都具有共同祖先
B.不同品种的鸡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C.原鸡的所有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
D.鸡的进化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
3.(2022·潍坊)某地区发现一种蜗牛,其外壳有的有条纹,有的无条纹、这种蜗牛常被鸟吃掉柔软的身体后留下破裂的外壳。一段时间内,科研人员记录该蜗牛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有条纹的 无条纹的
活着的蜗牛 264 296
破裂的外壳 486 377
A.蜗牛属于软体动物,依靠腹面扁平宽大的腹足运动
B.鸟的捕食在蜗牛有无条纹的进化中起了选择的作用
C.该地区蜗牛群体中有条纹蜗牛所占比例将逐渐增大
D.经过一代代的自然选择,无条纹的变异被定向积累
4.(2022八下·普宁期末)如图是某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是( )
A.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
B.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
C.人类施用农药使得害虫产生变异,属于人工选择
D.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
5.达芙妮小岛上的勇地雀最早的时候取食小种子。1977年,一场严重的干旱导致小种子植物大量死亡,具有较大鸟喙的勇地雀逐渐取食大花蒺藜的种子(大花蒺藜抗旱,种子较大,有着厚厚的外壳和尖锐的刺,只有大的鸟喙才能啄破取食)。如图为1975年—1979年勇地雀群体鸟喙的平均深度发生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勇地雀的喙因经常取食坚果而变化
B.干旱时勇地雀的喙短小是有利变异
C.干旱诱发了勇地雀鸟喙的变异。
D.环境变化决定勇地雀喙进化的方向
6.(2022·邵阳)十八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林木葱茏,空气清新,当地森林中生活着大量浅色的桦尺蛾。100年以后,曼彻斯特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在工业污染地区,深色的桦尺蛾变成了常见类型,而浅色的桦尺蛾却成了少数,原因是( )
A.人工选择 B.自然选择 C.食物改变 D.定向变异
7.(2023八上·鞍山期末)枯叶蝶在飞行时身体呈鲜艳的黄色来吸引异性;降落后的体态和体色像一片枯叶。下列关于枯叶蝶进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枯叶蝶的体色和体态是一种保护性适应
B.为了应对天敌,枯叶蝶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
C.在进化过程中,敌害对枯叶蝶的变异起选择的作用
D.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也能产生不利于应对天敌的变异
8.(2023八上·二道月考)避役俗称变色龙,它体表的颜色会随着背景、温度和心情的变化而改变,目的是保护自己,免遭袭击。下列对其形成原因的解释合理的是( )
A.只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B.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
C.长期过度繁殖的结果 D.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9.(2023七上·铁山期中)下列几个系统中,在长期的进化中,最后可能形成警戒色的是( )
A.草地、无毒昆虫和食虫鸟 B.草地、有毒昆虫和食虫鸟
C.枯叶、无毒昆虫和食虫鸟 D.枯叶、有毒昆虫和食虫鸟
10.(2023·呼伦贝尔)农民用某种杀虫剂消灭棉铃虫,开始使用时效果较好,但长期使用效果越来越差。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A.杀虫剂的药效不稳定
B.棉铃虫为了适应杀虫剂产生了耐药变异
C.杀虫剂增强了棉铃虫的免疫能力
D.杀虫剂对耐药性棉铃虫的选择
11.(2023·青岛)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结核杆菌等病菌中出现了对多种抗生素不再敏感的“超级细菌”。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细菌群体中本来就有耐药菌和不耐药菌
B.滥用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的变异
C.滥用抗生素使细菌群体中耐药菌的比例增加
D.“超级细菌”是抗生素对细菌定向选择的结果
(2023八下·昆山期中)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科学家做过以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标记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以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用多种方法尽量回收,统计其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统计项目 工业污染区 非工业区
深色桦尺蛾 浅色桦尺蛾 深色桦尺蛾 浅色桦尺蛾
释放数量(只) 154 164 475 496
回收数量(只) 90 41 29 208
12.桦尺蛾的体色在生物学上称为,其体色有深浅之分,这体现了生物的现象。
A.遗传、变异 B.遗传、性状 C.性状、变异 D.性状、遗传
13.下列对两种颜色桦尺蛾回收情况不同的解释,合理的是
A.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
B.环境诱使桦尺蛾出现了体色变化
C.适应环境变化的个体存活率高
D.桦尺蛾的体色根据环境产生了定向的改变
14.从表中可以看出,桦尺蛾的保护色会因环境变化而改变。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保护色的形成是
A.长期烟熏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长期捕食这种颜色的食物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15.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
A.生物本身的意愿 B.生存竞争和适应
C.器官的用进废退 D.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
16.桦尺蛾对桦树危害很大,下列防治措施不合理的是
A.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B.利用蛾幼虫趋光性,用灯光进行诱杀
C.桦尺蛾幼虫时期活动范围小,可以大量使用农药进行灭杀
D.冬季清园,清除树冠下的枯枝、落叶、杂草,减少越冬虫源
17.(2023八下·昆山期中)下图表示几类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发生进化
B.生物通过定向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
C.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也可以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
18.(2023九下·长沙模拟)医生不建议长期使用同一种牙膏,因为这样口腔中的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不利于清除口腔中的细菌,其原因是( )
A.牙膏对细菌的选择作用 B.细菌对牙膏的选择作用
C.牙膏的品质在不断下降 D.人类的体质在不断下降
19.(2023·长沙模拟)鸣角鸮猫头鹰(如图)身上生长着暗灰色、图案复杂的羽毛。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鸣角鸮猫头鹰这种羽毛有利于捕捉猎物
B.鸣角鸮猫头鹰为了不被猎物发现形成了这种变异类型
C.鸣角鸮猫头鹰的后代可能会出现其他颜色羽毛的变异个体
D.鸣角鸮猫头鹰这种羽毛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资料分析题
20.(2023八下·东安期中)如图,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利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进行解释。
(1)X表示 ,Y表示 , 决定了长颈鹿的性状是否有利。
(2)达尔文认为: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有普遍产生大量个体的能力,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 是自然选择的前提;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为了生存,长颈鹿之间要进行 ,这是自然选择的动力;它们的颈长和颈短进行着 ,这是自然选择的内因;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1.(2022八下·揭东期中)资料分析: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地球生命如何演变为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请分析以下资料作答。
资料一:下图以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学说为依据,结合地质学研究成果绘制的时间轴简图。
资料二:蜂兰花具有特化的花结构及令人惊奇的传粉机制。它能释放一种特殊的气味,吸引雄蜂前来,而其花形适合于雄蜂停留时花粉粘在其身上。
资料三:杜鹃产卵于多种鸟的巢中,靠宿主鸟为其孵化和育雏。有些宿主鸟能辨认出杜鹃下的蛋,并将其推出巢外或者弃巢。经漫长进化,杜鹃能产下与这些宿主鸟很相似的蛋(拟态蛋),使宿主鸟难以辨认。
资料四:“大地巨子”——大象是一种延续了5000万年的物种,它曾经是地球上最占优势的动物类群之一。现已发现400余种大象化石,可如今大象却到了濒危边缘,目前仅有2属3种:亚洲象、非洲草原象、非洲森林象。
(1)时间轴上A时期,原始地球上正经历着自然条件的演变,有机大分子逐渐积累,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最后逐步形成具有 特征的原始生命。(至少写两点)
(2)资料二和三中提到的几种生物所属的生物类群有 。(填序号)
①裸子植物;②被子植物;③无脊椎动物;④脊椎动物
(3)蜂兰花具有独特的花形和传粉机制,杜鹃能产下拟态蛋,这些特征是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 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 的结果。蜂兰花与杜鹃的生殖方式都是 ,上述特征使得它们在繁殖后代上更有 (填“优势”或“劣势”)。
(4)有资料表明,1000万年前非洲东部开始从森林变为较干燥的草原,大象的臼齿变得更长更坚硬,以便能磨碎比树叶更坚韧的草叶。从变异类型角度分析,大象臼齿的变异属于 变异。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非洲东部环境对大象臼齿的进化具有 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从曲线图中可知,调查初期桦尺蛾都为浅色,A不符合题意。
BD.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随着当地工业化的进程,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占比较高,而浅色的桦尺蛾数量逐渐减少,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D不符合题意。
C.如果严厉禁止污染,使工厂的排烟量大大减少,工业区的环境颜色会变浅,这样浅色桦尺娥的体色就会与环境颜色一致,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容易生存下去,因此深色桦尺蛾减少,浅色桦尺蛾增多,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2.【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人工选择
【解析】【解答】A.从图中可知,不同品种的鸡都具有共同的祖先原鸡,A不符合题意。
B.在自然界中,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B不符合题意。
C.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因此原鸡的可遗传的变异能遗传给后代,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C符合题意。
D.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选择的性状通过遗传积累加强,最后形成不同的新品种。所以鸡的进化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自然选择:达尔文把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类型。
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所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
3.【答案】C
【知识点】软体动物;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蜗牛属于软体动物,依靠腹足(躯体的腹面、扁平宽大)爬行,A不符合题意。
B.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有条纹的蜗牛空壳的相对数量更多,因此有条纹的蜗牛更易被鸟捕食,而无条纹的蜗牛则更容易存活下来繁衍后代,所以鸟的捕食在蜗牛有无条纹的进化中起了选择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由表格可知有条纹的蜗牛更易被鸟捕食,而无条纹的蜗牛则更容易存活下来繁衍后代,所以该地区蜗牛群体中无条纹蜗牛所占比例将逐渐增大,C符合题意。
D.无条纹的变异属于此环境的有利变异,在该地区蜗牛群体中无条纹蜗牛的基因出现频率增大,经过一代代的自然选择,无条纹的变异被定向积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4.【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生物普遍存在变异的现象。这使得害虫群体中因为变异而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中抗药性差的个体被杀死,而抗药性强的个体不能被农药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抗药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农药长期的定向选择,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C。
【分析】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具有能让其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像这样,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着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就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的。
5.【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 A .勇地雀种群喙的平均深度在干旱前后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干旱导致小种子植物大量死亡,而喙深度较大的勇地省个体能够获得食物,满足自身生长,而喙深度较小的勇地雀个体由于缺乏食物而被淘汰,数量减少,喙深度较大的勇地雀获得了更多生存的机会因而数量大增, A 错误。
B .严重的干旱导致小种子植物大量死亡,而种子较大的耐干旱的蒺藜生存,蒺藜种子较大,有着厚厚的外壳和尖锐的刺,具有大鸟喙和深鸟喙的鸟才能获得食物,适应环境生存下来,因此,喙大深是有利变异,喙短小是不利变异, B 错误。
C .达尔文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但环境对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虽然随着环境的改变,适应环境的变异也会改变,但这个变异是原来就有的,而不是环境改变后产生的, C 错误。
D .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所以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环境的定向选择决定的即适者生存, D 正确。
故选 D 。
【分析】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只有那些适合并主动适应周围变化的生物才能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其他不能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6.【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桦尺蛾在自然条件下产生变异类型,其后代有浅色桦尺蛾和黑桦尺蛾。十八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林木葱茏,空气清新,当地森林中生活着大量浅色的桦尺蛾,少数黑色桦尺蛾,因而浅色桦尺蛾的体色是与环境颜色一致的,是一种不易被敌害发现的保护色;建工业区多年后,工厂排出的煤烟使环境颜色变深,这时浅色桦尺蛾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形成了反差,成了易被敌害发现的体色,而黑桦尺蛾的体色这时反而成了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达尔文认为,自然条件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就不同,在这里,环境的颜色成为了“选择者”,凡是具有有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的就被保留下来,具有不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不一致)的就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因此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故答案为:B。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7.【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枯叶蝶的降落后的体态和体色像一片枯叶,保护自己避免被天敌捕食,是一种保护性适应,正确。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不是枯叶蝶为了应对敌害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错误。
C.枯叶蝶体色与环境还有差别的被吃掉,而体色像枯叶的枯叶蝶活下来,敌害对枯叶蝶的不同变异起到了选择作用,正确。
D.活下来的枯叶蝶繁殖的后代,有的与环境还有差别,敌害再来时,又把体色与环境还有差别的枯叶蝶吃掉,因此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也能产生不利于应对敌害的变异,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拟态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一种成功物种相似的外表,以欺瞒捕猎者远离物种,或者是引诱猎物靠近物种,有的动物形态和环境相似,如枯叶蝶的身体极像一片树叶,体色与环境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能生存下来。
(2)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8.【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很多动物有保护色,还有不少会变色,如避役体表的颜色会随着背景、温度和心情的变化而改变,靠保护色避过天敌,这是生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自然选择的结果,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生存下来的生物适应环境,而被淘汰的生物对环境不适应的,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都是生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9.【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C、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或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这些鲜艳的体色的作用是威慑和警告敌人不要靠近它。无毒昆虫一般具有环境相似的保护色,不具有和环境差别明显的警戒色。A、C不符合题意。
B、草地、有毒昆虫和食虫鸟组成的系统中,昆虫大多在草地上觅食,为避免敌害袭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与环境对比鲜明的警戒色,以威慑和警告敌人不要靠近它。B符合题意;
D、在枯叶大多隐藏着具有与环境相似的保护色的捕食者,如壁虎等,一般没有具有警戒色的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或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这些鲜艳的体色的作用是威慑和警告敌人不要靠近它,所以叫警戒色。靠着警戒色,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使它们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2、警戒色是与环境差别明显、易于识别的颜色,保护色是与环境相似、不易被发现的颜色。
10.【答案】D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 根据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棉铃虫自身存在抗药性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杀虫剂时,抗药性弱的和不具有抗药性的棉铃虫被杀死,抗药性强的棉铃虫活下来。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棉铃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杀虫剂时,抗药性弱的棉铃虫又被杀死,抗药性强的棉铃虫存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棉铃虫是抗药性强的。在使用同等剂量的杀虫剂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效果,导致杀虫剂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杀虫剂对抗药性棉铃虫的选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他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11.【答案】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变异具有普遍性,细菌群体中本来就有耐药菌和不耐药菌,A说法正确。
B、变异是不定向的,滥用抗生素并不能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的变异,B说法错误。
C、大量的使用抗生素使不耐药的个体被淘汰,使细菌群体中耐药菌的比例增加,C说法正确。
D、“超级细菌”是抗生素对细菌定向选择的结果,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自然选择学说,此题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题需要理解: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出现了现在所谓的“超级细菌”。
【答案】12.C
13.C
14.B
15.D
16.C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分析】(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2)达尔文认为,生物的繁殖过度引起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包括生物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
(3)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生物具有保护色可以不易被其它动物发现,有利于躲避敌害,有利于掩护自己捕食猎物。
(4)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生物防治,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它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
12.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桦尺蛾的体色在生物学上称为性状;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分析统计数据可知,工业区的环境颜色较深,这样深色桦尺娥的体色就会与环境颜色一致,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容易生存下去,成活率较高;非工业区的环境较浅,这样浅色桦尺娥的体色就会与环境颜色一致,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容易生存下去,成活率较高,即适应环境变化的个体存活率高。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4.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动物的保护色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角度来看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桦尺蛾的体色随环境变化而改变,是环境对动物进行长期的选择的结果。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内因是遗传和变异,外因是环境的选择,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A、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不会污染环境,还能降低生产成本, A不符合题意;
B、利用蛾幼虫的趋光性,用灯光进行诱杀,不会污染环境,防治措施合理,B不符合题意;
C、桦尺蛾的幼虫对桦树的危害很大,但目前对它的防治仍然是以喷洒药剂毒杀为主,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往往会伤及其他昆虫和以这些昆虫为食的鸟类,这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C符合题意;
D、冬季清园,清除树冠下的枯枝、落叶、杂草,减少越冬虫源,可防止桦尺蛾对桦树的危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7.【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C、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原始哺乳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了适应各自环境的不同特点,进化为原始的各类哺乳动物,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主动进化,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所以生物进化是定向的,B不符合题意;
D、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不可以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综合分析图中的信息,容易发现原始哺乳动物是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由原始哺乳动物进化而来。
现在的原始哺乳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与古代的原始的哺乳动物不完全相同;现在地球上的自然条件与原始哺乳动物进化时的情况不同,也就是说,现在不具备原始哺乳动物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的条件。
18.【答案】A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长期使用同一种牙膏,由于牙膏对细菌有选择作用,淘汰了没有抗药性的病菌和抗药性低的病菌,能生存下来的病菌都具有较强的抗药性,所以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牙膏的长期选择,使得有些细菌已不再受同一种牙膏的影响了,因此同一种牙膏使用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就会下降的原因是同一种牙膏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作用。
故答案为:A。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19.【答案】B
【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鸣角鸮猫头鹰暗灰色、图案复杂的羽毛与周围环境颜色相似,不易被发现,有利于捕捉猎物。A不符合题意;
BD、鸣角鸮猫头鹰不易被猎物发现的变异类型,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形成的,不是为了不被猎物发现而形成。B符合题意;D 不符合题意;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鸣角鸮猫头鹰的后代可能会出现其他颜色羽毛的变异个体。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推断,鸣角鸮猫头鹰群体中羽毛的颜色和图案本来就存在着容易被发现和不易被发现的变异个体。在生存斗争中,颜色和图案容易被发现的个体既不容易得到食物,又容易被敌害捕食,逐渐被淘汰;而颜色和图案本不容易被发现的个体,容易获得食物,还不容易被天敌伤害,所以能生存下来并大量繁殖后代。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了不易被猎物发现的变异类型。
2、在生物进化中起作用的是可遗传的变异,这种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是不定向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只起到选择的作用,这种选择作用是定向的,总是向着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向或满足人类爱好和需要的方向进行选择的。
20.【答案】(1)变异;自然选择;环境
(2)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1)图中X代表变异,决定了长颈鹿后代性状的改变; Y表示自然选择,决定了长颈鹿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过程中保存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长颈鹿的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是否适应环境,因此环境决定了长颈鹿的性状是否有利。
(2)达尔文认为长颈鹿进化的原因是:绝大多数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就因为过度繁殖,这是自然选择的前提;长颈鹿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说明有生存斗争,这是自然选择的动力;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即遗传变异,这是自然选择的内因;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机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即适者生存,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分析】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进化的过程: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①过度繁殖: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
② 生存斗争: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 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
③④ 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存下去呢?达尔文用遗传和变异来进行解释。他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但哪些变异可以遗传呢?达尔文用适者生存来进行解释。他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21.【答案】(1)生长、生殖、遗传等
(2)②③④
(3)环境;自然选择;有性生殖;优势
(4)有利;选择
【知识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1)生命的起源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第二步是由有机小分子合成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第三步是伴随原始地球上自然条件的演变,地球上的有机大分子在原始海洋中逐渐积累,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最后逐步形成具有能够生长、生殖、遗传特征的原始生命,并进一步形成原始的单细胞生物。时间轴上A时期,体现的是生命的起源的第三步。
(2)资料二和三中提到的生物有:①蜂兰花具有生殖器官——花,属于被子植物;②蜂鸟属于昆虫,体内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③杜鹃属于鸟类,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④大象属于哺乳动物,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所以,蜂兰花具有独特的花形和传粉机制,杜鹃能产下拟态蛋,这些特征是它们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更有利于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所以,蜂兰花与杜鹃的生殖方式都是有性生殖,上述特征使得它们在繁殖后代上更有优势。
(4)有资料表明,1000万年前非洲东部开始从森林变为较干燥的草原,大象的臼齿变得更长更坚硬,以便能磨碎比树叶更坚韧的草叶。从变异类型角度分析,大象臼齿的变异有利于大象的生存,因此属于有利变异。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非洲东部环境对大象臼齿的进化具有选择作用。
【分析】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进化的过程: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①过度繁殖: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
② 生存斗争: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 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
③④ 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存下去呢?达尔文用遗传和变异来进行解释。他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但哪些变异可以遗传呢?达尔文用适者生存来进行解释。他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