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和平的祈祷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狙击(zǔ) 瓦砾(lì)
军衔(xián) 勉强(qiǎng)
B. 沮丧(jǔ) 徘徊(huái)
藏匿(nì) 模样(mó)
C. 器械(xiè) 蹂躏(lìn)
奴役(yì) 瞬间(shùn)
D. 活塞(sè) 渲染(xuàn)
扼守(è) 疲惫(bè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掩敝 奖赏 寂静 古里古怪
B. 影踪 耽搁 荒凉 喜气洋洋
C. 狭窄 气慨 衬衫 狼吞虎咽
D. 军衔 安祥 震荡 小心翼翼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我跟他(凡尼亚)不论怎样总可以过下去的,只是我的心_________得厉害,得换一个活塞了……
(2)每一幅照片都有________人心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________。
(3)我走进去,向他们眨眨眼睛,________地说:“你们瞧,我可找到我的凡尼亚了!”
A. 震荡 震颤 结果 惟妙惟肖
B. 震撼 震颤 后果 惟妙惟肖
C. 震颤 震撼 结果 神气活现
D. 震荡 震撼 后果 神气活现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夜里醒来,我常常做着老头儿的梦想:等到战争一结束,我就给儿子娶个媳妇,自己就住在小夫妻那儿,干干木匠活儿,抱抱孙子。
B. 等到我心松开了,血在耳朵里冲击的时候,就想起我的伊琳娜在车站上怎样跟我难舍难分。
C. 现在刮着一股急功近利、浮躁之风,甘于寂寞、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不多,他则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D. 我怀着沉重的忧郁,用目光送着他们……本来,在我们分别的时候可以平安无事,可是,凡尼亚忽然向我挥动一只粉红色的小手。
二、课文精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他从右边走来,我打开车门,让他坐在旁边,开动车子。他是个很活泼的小家伙,却不知怎的忽然沉默起来,想了一会儿,一双眼睛又慢慢地从自己那两条向上卷曲的长睫毛下打量着我,叹了一口气。这样的一个小雏儿,可已经学会叹气了。难道他也应该来这一套吗?我就问他说:“凡尼亚,你的爸爸在哪儿呀?”他喃喃地说:“在前线牺牲了。”“那么妈妈呢?”“妈妈当我们来的时候给炸死在火车里了。”“你们是从哪儿来的呀?”“我不知道,我不记得……”“你在这儿没有一个亲人吗?”“没有一个。”“那你夜里睡在哪儿呢?”“走到哪儿,睡到哪儿。”
这时候,我的热泪怎么也忍不住了。我就一下子打定主意:“我们再也不分开了!我要领他当儿子。”我的心立刻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我向他俯下身去,悄悄地问:“凡尼亚,你知道我是谁吗?”他几乎无声地问:“谁?”我又同样悄悄地说:“我是你的爸爸。”
天哪,这一说可说出什么事来啦!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同时又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叫得连车厢都震动了:“爸爸!我的亲爸爸!我知道的!我知道你会找到我的!一定会找到的!我等了那么久,等你来找我!”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我的眼睛里蒙上了雾。我也全身打战,两手发抖……
…………
女主人给他在盘子里倒了菜汤,看他怎样狼吞虎咽地吃着,看得掉下眼泪来。她站在火炉旁,用围裙擦着眼泪。我的凡尼亚看到她在哭,跑到她的跟前,拉拉她的衣襟说:“姑姑,您为什么哭呀?爸爸在茶馆旁边把我找到了,大家都应该高高兴兴,可您却在哭。”而她呀,嗐,听了这话哭得更厉害,简直全身都哭湿啦!
5.孩子是活泼的,在幼小的孩子脸上不协调地出现“沉默”“打量”和“叹了一口气”这些类似成人的神态动作,意在表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我的心立刻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凡尼亚理解索科洛夫的房东女主人为什么哭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与运用
9.“在战争几年中白了头发、上了年纪的男人,不仅仅在梦中流泪;他们在清醒的时候也会流泪。这儿重要的是能及时转过脸去。这儿最重要的是不要伤害孩子的心,不要让他看到,在你的脸颊上怎样滚动着吝啬而伤心的男人的眼泪……”
这段文字写出了父亲不想让孩子看到经历战争的人的眼泪,是对孩子幼小心灵的呵护。在你人生经历中,有没有让你刻骨铭心的“流泪”?请借助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加以表述。(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凝眸(móu) 斑斓(lán)
甲胄(zhòu) 绚丽(xuǎn)
B. 号召(zhāo) 颠簸(bǒ)
诅咒(zhòu) 痕迹(jì)
C. 褪色(tuì) 吞噬(shì)
模样(mú) 惬意(qiè)
D. 粗犷(kuàng) 油腻(nì)
铭文(míng) 愕然(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搪瓷 颤悠 冷寞 惟妙惟肖
B. 喧闹 渲泄 疲惫 步履蹒跚
C. 清淅 窗帷 震撼 百无聊赖
D. 襁褓 隐秘 倒坍 莫名其妙
3.选词填空。
(1)两扇门之间挂着费尔巴哈的《美狄亚》,柔光__________(A. 闪烁 B. 闪耀),画像在黑色镜框的玻璃后面凝眸远眺。
(2)我看见了火光,满天通红,浓黑的烟云__________(A. 阴暗 B. 肃穆)地飘浮而去……
(3)这里有特别美、特别大、色彩特别__________(A. 绚丽 B. 鲜艳)的老弗里茨像,他目光炯炯,身着天蓝色的军服,胸前的大星章金光闪闪。
(4)这是一张疲惫苍老的脸,没有刮胡子,身上穿着消防队的制服。他用________(A.衰弱 B.衰老)的声音轻轻地说:“喝吧,兄弟!”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现在这段铭文还依旧赫然在目:“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B.我的心里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我不知所以地回到了自己的部队里。
C.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复制得栩栩如生,深黄的颜色,古希腊、古罗马的气派,威严地靠墙一字排开。
D.他们咒骂了一阵,但也无济于事,棕色的十字仍清晰地留在玫瑰色的墙上。
二、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现在,我听见外面重炮在轰鸣。要没有炮声,周围几乎一片沉寂;只听见偶尔传来大火的吞噬声,以及黑暗中什么地方山墙倒塌的巨响。炮声均匀而有节奏。我在想:多出色的炮队啊!我知道,炮声通常都是这样的,但我还是这么想。我的上帝,多么令人宽慰,令人惬意的炮声,深沉而又粗犷,如同柔和而近于优雅的管风琴声。它无论如何也是高雅的。我觉得大炮即使在轰鸣时,也是高雅的。炮声听起来也是那么高雅,确实是图画书里打仗的模样……接着我想到,假如再有一座阵亡将士纪念碑落成,碑顶竖着更大的金色铁十字,并装饰着更大的月桂花环石雕,那么又该有多少人的名字要刻上去啊!我突然想到:倘若我果真是在母校,那么我的名字也将刻到石碑上去;在校史上,我的名字后面将写着:“由学校上战场,为……而阵亡。”
可是我还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是否当真回到了母校。我现在无论如何要把这一点弄清楚。阵亡将士纪念碑并无特色,也毫不引人注目,到处都一样,都是按一种格式成批生产的,是的,需要时,随便从哪个中心点都可以领到……
5.第一自然段为什么反复写“炮声”,写“我”听“炮声”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可是我还不知道为什么”,这句话要表明什么意思?“我”当时的思想状态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选文最后一句话“阵亡将士纪念碑并无特色……”中的“并无特色”“成批生产”“随便”,你能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篇以二战为题材的作品,是从什么角度表现主题的?联系全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与运用
9.仿照下面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另写三组句子。
山间的溪流,并不因为大海就在山下而停止歌唱;路旁的小草,并不因为大树就在身边而含羞躲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以“和平”为话题,根据示例再仿写一个句子。
例句:和平是那轮悬在苍穹的太阳,一天天喷薄出灿烂的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 日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咔叽(kǎ) 绶带(shòu) 舷梯(xián)
挪动(nuó)
B. 湔洗(qiān) 顷刻(qǐng) 拾阶(shè)
翘首(qiáo)
C. 半晌(shǎng) 昭彰(zhāng) 虔诚(qián)
归咎(jiù)
D. 应酬(yìng) 赎罪(shú) 亚裔(yì)
撰写(zhuàn)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伎俩 摧枯拉朽 端倪 妄加揣测
B. 耸峙 焦躁不安 梦魇 永葆生机
C. 肃穆 白浪如炼 呼啸 感慨万千
D. 嬉笑 诙谐幽默 悚然 厥功甚伟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大战中空军将士厥功甚伟,理应有此荣誉,以这样浩浩荡荡的________,参加受降典礼。
(2)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________着“密苏里”号舰。
(3)只见中国代表身穿深灰黄军服……澳洲代表的军帽上还围有红边……真是________,目不暇接。
A.架势 注视 琳琅满目 B.阵势 注视 五光十色
C.架势 注目 五光十色 D.阵势 注目 琳琅满目
二、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9时整,麦克阿瑟、尼米兹和海尔赛走出将领指挥室。麦克阿瑟走到扩音器前,尼米兹则站到徐永昌将军的右面,立于第一名代表的位置。海尔赛列入海军将领组,站在首位。麦克阿瑟执讲稿在手,极清晰、极庄严、一个字一个字对着扩音器宣读。日本代表团肃立静听。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签字。”他说完后,一个日本人走到桌前,审视那两份像大书夹一样白纸黑字的投降书,证明无误,然后又折回入队。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斜身入椅,倚杖椅边,除手套,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支自来水笔,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梅津美治郎随即也签了字。他签字时没有入座,右手除手套,站着欠身执笔签字。这时是9时10分,军舰上层传来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又说又笑。但是,在全舰庄严肃穆的气氛下,他们很快也不出声了。
麦克阿瑟继续宣布:“盟国最高统帅现在代表和日本作战各国签字。”接着回身邀请魏锐德将军和潘西藩将军陪同签字。魏是菲律宾失守前最后抵抗日军的美军将领,潘是新加坡沦陷时英军的指挥官。两人步出行列,向麦克阿瑟敬礼后站在他身后。麦克阿瑟坐在椅子上,掏出笔签字。才写一点,便转身把笔送给魏锐德。魏锐德掏出第二支笔给他,写了一点又送给潘西藩。他一共用了6支笔签字。签完字后,回到扩音器前说:“美利坚合众国代表现在签字。”这时,尼米兹步出行列,他请海尔赛将军和西门将军陪同签字。这两人是他的左右手。海、西两人出列后,尼米兹入座签字,签完字,就各归原位。麦克阿瑟接着又宣布:“现在,中华民国代表签字。”徐永昌步至桌前,由王之陪同签字。这时我转眼看看日本代表,他们像木头人一样站立在那里。之后,英、苏、澳、加、法、荷等国代表在麦克阿瑟宣布到自己时,先后出列签字。各国代表在签字时的态度以美国最安闲,中国最严肃,英国最欢愉,苏联最威武。荷兰代表在签字前,曾和麦克阿瑟商量过。全体签字毕,麦克阿瑟和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9点18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1931年9月18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1933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9点18分。现在14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4.作者为什么要从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的讲话中直接引述“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签字”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三个“9·18”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重光葵“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支自来水笔”签字,梅津美治郎“签字时没有入座,右手除手套,站着欠身执笔签字”。两个人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表现?不同的表现中又有什么共同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与运用
7.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片两组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瞬间 吮吸 尧舜 顺风顺水
B.号召 招牌 朝夕 臭名昭著
C.震撼 遗憾 可汗 汗流浃背
D.溃逃 馈赠 匮乏 振聋发聩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IT让金融机构产生不同程度的转身与蜕变,走向主动或者被动的混业经营,成为无所不为的全能银行。
B.中国人讲究言传身教,延续了几千年的耳提面命式的授课方式也不能说完全过时,很多核心知识点需要在课堂上讲解。
C.在电视剧《马医》中,24岁的金素恩饰演了淑辉公主,其天真烂漫、胸无城府又带点刁蛮气的形象受到观众喜爱。
D.这位待人温和的老先生身材高大,谈起小说来汪洋恣肆,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让人如坐春风。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事实再次证明,不管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中美之间还存在着分歧,但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
B.新落成的图书馆分别设有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英语角等多个部分组成。
C.创刊一年来,该报针对行业特点,遵循“指导性强、信息量大”的办报方针,取得了很大成绩,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誉为“导向好、品位高”。
D.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的市容点缀。
二、课文精读
4.请给《图片两组》第一组的四幅图片各加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读摄影图片,抓住细节是关键点之一。请在上述四幅图片中任选一幅说说你发现了哪些细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就一个时代而言,一幅照片所反映的内容是很有限的,但是它记录的历史真相发人深思。第一组照片都表现了战争的苦难。和同学交流面对照片时的感受,对这些照片发表你的评论,说一说它们是从哪些角度记录战争苦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同步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①1970年12月7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突然双腿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勃兰特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
②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无不拍手称赞。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7.第①段文字具体叙述了勃兰特下跪的情景,有什么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将第①段改写为一个概括性的导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天气的寒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表达与运用
11.图片是瞬间的永恒,我们透过图片可以想象到发生在昨天的故事,听到心灵之声。请你就文章第一组照片说说你理解的画外音。
图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测评(二)A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59分)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12分)
(1)送丧( ) 雏鹰( ) 瞭望( ) 着想( )
(2)模样( ) 绚丽( ) 愕然( ) 胡诌( )
(3) 恺撒( ) 倒坍( ) 哽咽( )
(4)一幢建筑( ) 人影幢幢( )
如鲠在喉( ) 挨门挨户( )
(5)记载( ) 载体( ) 下载( ) 藏匿( )
(6)执着( ) 挨饿( ) 粗犷( ) 棋高一着( )
2.根据拼音写汉字。(16分)
(1)jū( )击 zhì( )闷
(2)chàn( )抖 甲zhòu( )
(3)窗wéi( ) lìn sè( )
(4)凝móu( ) xiè hòu( )
(5)引qíng( ) qiǎng bǎo( )
(6)jǔ( )丧 臭名zhāo( )著
(7)shùn( )间 kuì( )逃
(8)震hàn( ) 目光jiǒng jiǒng( )
3.解释下面的词语。(4分)
(1)惟妙惟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济于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6分)
(1)《一个人的遭遇》是__________(国家)著名小说家________________的代表作,他另外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曾获斯大林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列宁文学奖。
(2)本单元的文章主题是“和平的祈祷”,在世界文学长河中,反映战争与和平题材的名著很多,比如《战争与和平》,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国人。
5.选词填空。(15分)
(1)他__________(终于 终究)给我拿水来了,我又闻到他呼出的一股蒜头加烟草的混合味儿。
(2)这是我八年来学习画花瓶和练习写各种字体的地方,有细长__________(精美 精致)的罗马玻璃花瓶出色的复制品……
(3)卫国战争__________(暴发 爆发),41岁的索科洛夫应征入伍。
(4)埋葬了我的儿子——我最后的欢乐和希望……我__________(不知所措 不知所以)地回到自己部队里。
(5)他扑在我的脖子上,……叫得连车厢都________(震动 振动)了。
6.修改病句。(6分)
(1)我希望从她的眼睛里看到能使她在困难面前站得稳,并且看到她那经常向我流露出的对于全人类的同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我来说,四季的盛景是极其动人而且演不完的一场戏剧,它的情节从我指尖一幕幕滑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3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6分)
两个失去亲人的人,两颗被空前强烈的战争风暴抛到异乡的沙子……什么东西在前面等着他们呢?我希望:这个俄罗斯人,这个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的人,能经受一切,而那个孩子,将在父亲的身边成长,等到他长大了,也能经受一切,并且克服自己路上的各种障碍,如果祖国号召他这样做的话。
我怀着沉重的忧郁,用目光送着他们……本来,在我们分别的时候可以平安无事,可是,凡尼亚用一双短小的腿连跳带蹦地跑了几步,忽然向我回过头来,挥动一只粉红色的小手。刹那间,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我慌忙转过脸去。不,在战争几年中白了头发、上了年纪的男人,不仅仅在梦中流泪;他们在清醒的时候也会流泪。这儿重要的是能及时转过脸去。这儿最重要的是不要伤害孩子的心,不要让他看到,在你的脸颊上怎样滚动着吝啬而伤心的男人的眼泪……
7.通过这两节文字,你能读出“我”对索科洛夫和凡尼亚的感情有哪些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凡尼亚举手向“我”告别时,“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我”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两段文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5分)
生命的绝唱
李永生
黑色的硝烟弥漫天际,太阳在这黑色烟雾的笼罩下略显浮动。鬼子为了占领这个名叫“鸡蛋砣”的高山阵地,用骡子拖来了十门山炮。敌人的炮火把阵地几乎翻了个过儿。
他们已经坚守了三天三夜。牺牲战友的尸体在七月高温的烘烤下已开始发出异味,吸引着一只饥饿的老鹰向这个方向飞来。排长举枪向鹰瞄准。鹰俯冲一下,大概是发现了危险,便又高悬天空,静止不动。瞄了瞄,排长却又把枪放下了,他犹豫着是否值得为一只鹰去浪费一颗子弹。那鹰身子稍晃一下,终究还是知趣地飞走了。除了毕毕剥剥的火苗声,战场上出现了短暂的安静。
一个排的战士打得就剩了两个人。除了排长,另一个是十六岁的娃娃兵。排长人高马大。兵身材瘦小,一脸的稚气。
兵念过洋学堂,读了半截,去年背着父母跑来参军。兵有文化,会写诗,都是抗战诗,很鼓劲。稍一有点闲空,兵便写诗。兜里装了好多碎纸片子,五颜六色,大部分是捡来的烟盒纸,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字。兵本来在宣传队,但主力部队因为打仗减员过多,被补充到了一线。刚来几天就碰到了这场硬仗。因为又瘦又小,大伙儿叫他“瘦干儿。”排长却只叫他“干儿”,而且两个字不连起来叫,他喊:“干——儿。”瘦干儿说:“排长占我便宜。”排长嘻眯一笑,说:“我这岁数,当你干爹,你不吃亏。”
这片刻的宁静令排长全身放松,他解开裤带开始撒尿,刚尿了个头,却又急忙刹住,拿过干空的水壶,拧开盖子对准壶口继续猛撒。撒完,拧紧盖子,朝瘦干儿说:“没了水,这是宝贝。”瘦干儿此时正睁大眼睛紧张地盯着山下。他望眼排长,生怕错过什么似的又赶快把目光挪到山下。排长说:“别紧张,鬼子进攻,先打炮。”瘦干儿这才抹把汗水,一屁股坐到地上。
排长挖了一锅烟,斜靠坐下,袅袅起一股烟雾。吸完烟,排长开始数子弹,还有十二发。排长问:“干——儿,你,还有多少子弹?”瘦干儿说:“五发。”排长说:“都给我。”瘦干儿磨蹭着把五发子弹掏出来,又一颗一颗过了下数,递过去,却又恳求说:“排长给我留点吧。”排长想了想,就又退给他一颗,说:“我一发子弹能换一个鬼子的命。”瘦干儿咬着嘴唇说:“我也……能。”排长问:“你干死了几个?”瘦干儿说:“一个。”“瞎猫碰到了死耗子。”排长说,“笔杆子不中,打鬼子得用枪杆子。”瘦干儿小声说:“诗,也是武器。”排长“喷儿”地一笑:“什么湿啊干啊的,狗屁!”
鬼子屎壳郎似的又开始向前挪动。排长瞄准射击,果真一枪一个准儿。瘦干儿看了排长几眼,捂了捂胸口,按住那狂跳的“小兔子”,举枪瞄了好半天,“叭——”一枪,一个鬼子倒栽葱。排长望眼瘦干儿,舔舔大拇指,摸出一颗子弹在手中捏了捏,撂个高儿,扔给他。瘦干儿子弹上膛,又捂了捂胸口,瞄半天,又一枪,又有一个鬼子倒栽葱。
鬼子趴在石头后面,暂时停止了进攻。而此时,正好他们的子弹打光了。
他们只剩了一颗手榴弹。
两人开始后撤,但没走出百步,只好停下了——前面是悬崖。
鬼子从三面包抄过来。
排长说:“咱今天回不去了。你这孩子也真可怜,只有十几岁。”
瘦干儿汪了两眼泪水。
排长问:“怕了?”
瘦干儿咬着牙说:“不怕。尘土迷了眼。”
太阳渐渐暗淡了光泽,朝西天坠落下去。
排长搂住瘦干儿,感觉出他身体的轻轻颤动。
“干——儿,咱爷俩一块死,我陪着你,怕啥!”排长说着拧开了手榴弹盖儿,“咱队伍里没孬种!”瘦干儿的牙齿打着战,说:“我——不孬。”排长拉出了弹弦,慢慢地在手指上缠绕。瘦干儿忽然说:“排长,别浪费手榴弹,给鬼子留着……咱跳崖,兴许还能活了……”排长脸对脸望着瘦干儿说:“对,咱留个囫囵身子。”
排长向鬼子甩出了那颗手榴弹。
排长搂着瘦干儿走到悬崖边。向下一望,瘦干儿闭了眼,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排长忽然掐住了他的脖子,吼道:“我说过,咱队伍里没孬种!”
瘦干儿说:“排长,我不是……排长……我蒙上眼睛……行么?”
排长皱皱眉,说:“行!”
瘦干儿又说:“排长,我还要留首诗。”
排长迟疑片刻,说:“也……行!”
瘦干儿摸出了碎纸片,又拿出了笔,坐在地上,开始写诗。此时瘦干儿似乎镇定了许多。排长那只大手一直搭在他脖子上,乜斜着眼望着那支铅笔头唰唰地急速滑动。写完,瘦干儿把纸装进衣兜里,按了按。“兹拉”从衣服上撕下一块布条,蒙在眼上,说:“排长,给我系上。”排长边系边哽咽地说:“其实,你还是个娃娃啊!这样,也不丢脸!”
瘦干儿嗫嚅着说:“真——的?”
鬼子涌到了山上,惊愕地望着两个人。
疲惫的太阳即将结束一天的旅行,西方的山峦被阳光染成一片血红。忽然起了一阵怪怪的风,风无定向,踅过来踅过去,蒙在瘦干儿眼上的布条竟被风吹得有些招展。
蒙着双眼的小战士和排长一起走向了悬崖尽头……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个叫瘦干儿的兵是我的四叔。三年前,我从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里看到了他那首写在烟盒上的诗。我找到馆长,把诗作复印了下来。那首诗是这样写的——
在牺牲的那一刻/我蒙上了双眼/同志们啊/别说我怯懦/我只是不忍看/不忍看属于我的最后一抹阳光/在眼前匆匆掠过。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4年第1期)
10.文章第三段交代兵兜里装了好多纸片,有何用意?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文章写“兵”跳下悬崖前要蒙住双眼,这是否影响其人物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说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但文章最后为什么要强调“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你觉得这是否显得多余?(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简要赏析文章画线句子的艺术表现特色。(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0分)
14. 请根据下面的一段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关的内容。(不要超过30个字)(5分)
有一个禅师,收了一个徒弟,徒弟很喜欢别人赞扬他,不管做了什么事,都喜欢告诉所有的人,得到别人的夸赞。有一天,师父送给他一盆含苞欲放的荷花,让他观察荷花是如何开放的。第二天,他连忙告诉师父荷花开放的全过程。师父听完后,问:“花开的时候吵到你了吗?”小和尚听后,若有所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全国妇联会徽”图,试对其设计意图加以解说。(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测评(二)B
[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一、(57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雏鹰(chú) 睫毛(jié)
德寇(kòu) 文采斐然(fēi)
B.甲胄(zhòu) 胡诌(zhōu)
狙击(jǔ) 啐感承恩(cuì)
C.恺撒(kǎi) 瓦砾(lì)
邂逅(xiè) 惊骇世俗(hài)
D.门楣(méi) 憎恶(è)
襁褓(qiǎng) 身心惬意(qi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嘶哑 授予 侃着大山 八杆子打不着
B.通宵 荣膺 纹丝不动 磨刀不误砍柴工
C.杀戮 欠收 善罢甘休 口慧而实不至
D.天赖 赃款 歪门邪道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3.下列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不同的人,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是________不同的。
(2)现代的人可以用现代字音来读古代的书,这就________了语音变化的真相。
(3)这粒纽扣在草丛中被侦察人员________发现,为侦破这个案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4)他自己管不住自己,自己被自己纠缠而无计脱身,自己对自己________、无可奈何。
A.截然 掩饰 偶尔 无所适从
B.迥然 掩盖 偶然 无所适从
C.截然 掩盖 偶尔 不知所以
D.迥然 掩饰 偶然 不知所以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神医”到“神骗”, 顶着子虚乌有的“光环”的张悟本及其背后推手共同制造的“中医食疗第一人”的“神话”终于破灭。
B.从5月31日晚开始,受弱冷空气和低涡切变的共同影响,广西出现了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天气。水库告急、铁路告急、学校告急……面对灾情,广西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洪“阻击战”。
C.每逢中高考临近,总有人企图通过作弊走终南捷径,不少不法分子也通过散布作弊信息牟取利益。
D.由上海市文明办、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等多家单位所做的一项关于普通市民重视的节日调查结果显示,端午节名落孙山,受重视程度排在春节、中秋节和元宵节之后,位列第四。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亲人送来的诸多生日礼物中,天真的小安妮唯一珍爱的竟是后来伴她走完生命最后一息的粉红色格子布面的日记本。
B.新生代进城务工人员除了关注工资待遇外,对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也越发重视,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他们将说“不”。
C.10月份以来,江东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银杏树飘舞,满地金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D.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6.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夏天,__________,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A.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
B.狂风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
C.风儿在俯临树木之间的无名者之墓中飒飒响着
D.狂风在俯临树木之间的无名者之墓中飒飒响着
7.下列各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根小草。我的眼睛里蒙上了雾。我也全身打战,两手发抖……
B.这些,老兄,倒没什么,我跟他不论怎样总可以过下去的,只是我的心震荡得厉害,得换一个活塞了……
C.我的上帝,多么令人宽慰,令人惬意的炮声,深沉而又粗犷,如同柔和而近于优雅的管风琴声。
D.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8.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
9.对下列对联所写人物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杜甫)
B.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柳永)
C.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D.北宋自负忠,春梦一场,忘却翰林真富贵;南荒留雅化,清风百世,辟开瘴海大文章。(苏轼)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凌然万顷之茫然 ②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其孰能讥之乎 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其” 字不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 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其” 字也不同
1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或师焉,或不焉
B.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13.对下面这首唐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塞路初晴
雍 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注]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行子:出行的人。
A.颔联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雨后黄昏时,积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自由地向低洼处流淌,袅袅的炊烟还盘旋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展示了一幅雨后塞外草原明丽的景象。
B.诗中的景物在颜色的搭配上很有特点,“晚虹”“斜日”“青草”“残烟”“绿杨”,组合在一起,色彩异常艳丽,但艳丽中又有清新之感;风光旖旎宛如江南,但旖旎中又有北国的雄浑。
C.“喜”字紧承第三联,经过打听,证实此时确乎停止战争了,作者不禁欣然于怀。“闲”字,与上句“喜”字相对应,进一步表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
D.这首边塞诗以满腔热情,讴歌了边塞初秋时节雨后新晴的明丽风光,使人感到清新、宁静和安谧,洋溢着浓浓的诗情画意,令人神往,其中寄寓着诗人希望和平的良好愿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6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愀然 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B.哀吾生之须臾 须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
C.托遗响于悲风 遗响:指洞箫声的余音
D.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曾经
1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为其然也
A.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渺渺兮予怀
C.相与枕藉乎舟中 D.而又何羡乎
16.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人举曹操之例,是借古抒怀,感叹人生“须臾”的悲哀。
B.作者借与仙人相交,与月亮同在,以跳出忧愁,改变现实。
C.文中对答的主客实际上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客的观点代表了苏轼的烦恼,主的观点则代表了苏轼的超脱情怀。
D.本文既是一篇抒情小赋,而就其内涵来说,又是一篇哲理小赋,包含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中华国学最突出的核心价值或理论价值是它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其具体表现为始终彻底地从一种伦理化的人文世界观立场看待世界和人生,追求“人”“仁”同格的道德理想,并把这种理想推广到人伦之中,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普世关怀和人文实践精神。
国学中的“人文”一词,早在《周易》中已出现。《易传》在解释贲卦的卦义时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说,阴阳二气交互作用,产生自然界的“天文”现象;告别愚昧,居于文明,是人类特有的“人文”现象;根据天文,可以察知自然界阴阳寒暑、风霜雨雪等天时的变化;根据人文,可以改变人性气质、风俗环境等社会条件,从而使整个社会趋于良善。可见,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已有“人文”一词,用以指称人类社会赖以健康发展的文化精神特征,标示“天文”“地文”“物文”等与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之本质区别。
天文、地文,乃至虎豹之文,在古人看来皆属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文采,而“人文”乃专属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所具有的价值内涵。这些具有指导意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不同于天地,也不同于草木鸟兽。用荀子的话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里,“亦且有义”四个字可以概括出国学对人文价值的追求。它不仅与天文、物文等自然之文不同,也与人类特有的文化产生出来的“神文”“鬼文”“权文”“钱文”等形形色色的社会之文不同。可以说,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国文化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为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体认普世性的实践理性和道德关怀。在《论语》中,有一段子路求教孔子的故事,子路问孔子如何才算完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这里的“文之以礼乐”,即是强调礼乐道德是人文的主要内容。
因此,我们不能把儒家的道德关怀仅仅限制在伦理或政治领域,其更重要的意义乃是对“人”的发现,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对人的主体性的揭示,也是对人作为本体存在的价值体认。所谓“主体性”或“本体存在”,皆指人的道德自觉。用孟子的话说便是人皆有“四心”(或“四德”),因此儒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即是道德自觉;而构成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又是儒家的仁爱学说。《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了一百七十多次,即可说明孔子对“仁”的重视。孔子以“仁”界定“人”,即是肯定人的价值核心在于“仁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又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把“爱人”作为人的基本品德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爱自己的父母出发,然后再通过推己及人的方法,达到“爱亲则继其爱人”“孝之放爱天下之民”等社会效果。孟子发挥了孔子的仁爱思想,又提出“仁者爱人”的命题,认为孔子所谓的“仁”,乃是仁者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切,因此“仁”必须是自觉的而“非由外铄”,这样才能由“不忍人之心”,发展为“不忍人之政”,以仁德之心施仁政于百姓,使天下之穷民(鳏寡孤独等无依无靠的人)而无告者皆有所养,从而实现仁治社会的愿望。
(选自2013年第5期《社会科学论坛》,有删改)
17.下列对国学中的“人文”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已有我们国学中的“人文”一词,这在《周易》中可以找到最有力的证据。
B.“人文”一词在国学中可以用来标示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与“天文”“地文”“物文”等的本质区别。
C. “人文”既不属于自然之文,也不属于人类所特有的社会之文,而是以道德自觉为核心内容的儒家之文。
D. “人文”专属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所具有的价值内涵,以礼乐道德为主要内容。
1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追求“人”“仁”同格的道德理想,并把这种理想推广到人伦之中,是中华国学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B.告别愚昧,居于文明,是人类特有的“人文”现象。整个社会之所以不断趋于良善,就是这种人文精神在起作用。
C.孟子认为孔子所说的“仁”表现为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切,人皆有“四德”,这是一种道德自觉。
D.“仁”字在《论语》一书中出现了一百七十多次,说明孔子对“仁”的重视,因此可以说孔子肯定人的价值是“仁爱”。
1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引用孔子、孟子、荀子的话来说明仁爱、礼乐道德,这些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中华国学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
B.仁爱学说是构成儒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即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其内涵已经超越伦理或政治领域。
C.儒家的仁爱思想是从爱自己的父母出发,然后推己及人,从仁德到仁政,从而实现仁治社会的愿望。
D.孔子“文之以礼乐”的思想,强调了礼乐道德是人文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家的人文关怀。
二、(12分)
2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8分)
(1)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_________________,虽一毫而莫取。(苏轼《赤壁赋》)
(3)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21. 海因里希·伯尔,_____国作家,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和《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等。(4分)
三、(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
我躺在手术台上,看见自己的身影清晰地映照在上面那只灯泡的透明玻璃上,但是变得很小,缩成一丁点儿的白团团,就像一个土色纱布襁褓,好似一个格外嫩弱的早产儿。这就是我在玻璃灯泡上的模样。
医生转过身去,背朝着我站在桌旁,在手术器械中翻来翻去。身材高大而苍老的消防队员站在木板前,他向我微笑着,疲倦而忧伤地微笑着,那张长满胡子茬的肮脏的脸,像是睡着了似的。我的目光扫过他的肩膀投向木板上了油漆的背面。就在这上面我看见了什么,自我来到这个停尸间之后,它第一次触动了我的心灵,震撼了我内心某个隐秘的角落,使我惊骇万状,我的心开始剧烈地跳动:黑板上有我的笔迹。在上端第一行。我认出了我的笔迹,这比照镜子还要清晰,还要令人不安,我不用再怀疑了,这是我自己的手迹!其余的一切全都不足为凭,不论是美狄亚还是尼采,也不论是迪那里山地人的侧面照片,或是多哥的香蕉,连门上的十字印痕也不能算数。这些在别的学校里也都是一模一样的,但是我决不相信在别的学校有谁能用我的笔迹在黑板上写字。仅仅在三个月以前,就在那绝望的日子里,我们都必须写下这段铭文。现在这段铭文还依旧赫然在目:“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哦,我现在想起来了,那时因为黑板太短,美术教师还骂过我,说我没有安排好,字体写得太大了。他摇着头,自己却也用同样大的字在下面写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这里留着我用六种字体写的笔迹:拉丁印刷体、德意志印刷体、斜体、罗马体、意大利体和圆体。清楚而工整地写了六遍:“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医生小声把消防队员叫到他身边去,这样我才看见了整个铭文,它只差一点就完整无缺了,因为我的字写得太大,占的地方也太多了。
我感到左大腿上挨了一针,全身猛地震颤了一下,我想抬起身子,可是坐不起来;我向自己的身子望去,现在我看到了,因为他们已经把我的包扎解开了,我失去了双臂,右腿也没有了!我猛地仰面躺了下来,因为我不能支撑自己。我失声呼叫,医生和消防队员愕然地望着我。可是医生只耸了耸肩膀,继续推他的注射器,筒心缓缓地、平稳地推到了底。我又想看看黑板,可是现在消防队员就站在我跟前,把黑板挡住了。他紧紧地按住我的肩膀,我闻到的是一股烟熏火燎的糊味和脏味,这是从他油腻的制服上发散出来的。我看到的只是他那张疲惫忧伤的面孔,现在我终于认出他来了——原来是比尔格勒!
“牛奶,”我喃喃地说……
22.文段中的“我”最终断定身在自己学校里的依据有哪些?(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简要分析文段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你觉得“‘牛奶,’我喃喃地说……”这个结尾好在哪里?(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自然美、人格美、缺憾美……而我们感受美的过程和启示,各有不同。对此,或许你有难忘的经历,或许你有真切的感受,或许你有独特的认识。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美的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
专题二 和平的祈祷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
1. C 【解析】 A. “狙”读jū;B. “模”读mú;D. “塞”读sāi。
2. B 【解析】 A.敝—蔽;C.慨—概;D.祥—详。
3.D 【解析】 “震荡”侧重于物体的动态,“震撼”侧重于心理强大的感受,“震颤”侧重于心理微妙的感受。“结果”不含褒贬的色彩,而“后果”表示不好的结果。“惟妙惟肖”指描绘得生动形象,“神气活现”指人的神情状态。
4.C 【解析】 “其中”指代不明。
5. 这样写,意在表现战争中的孤儿流浪漂泊,过早地接触人世痛苦的境况。
6. 因为“我”决定领养孤儿凡尼亚。
7. 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孩子在听到“我是你的爸爸”后的表现,表现了战争给人造成的伤害,震撼人心。
8. 不理解。因为凡尼亚是战争中的孤儿,小小年纪的他还不明白命运的悲惨,不明白战争的苦难,不理解别人的同情与怜悯。
9.比如:母亲的流泪。当我将一份糟糕的成绩单给母亲看的时候,看见了母亲背着我流下眼泪。这眼泪,让我感到母亲内心的失望,让我从内心深处感到一种触动,我知道报答母亲最好的办法是取得优秀的成绩,让母亲看到自己的成长,这才是儿女应该做的。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1.C 【解析】 A.绚丽(xuàn);B.号召(zhào);D.粗犷(guǎng)。
2.D 【解析】 A.冷漠;B.宣泄;C.清晰。
3. (1)A (2)B (3)A (4)B
4.C 【解析】 应该是“惟妙惟肖”,语境中是强调复制得像;“栩栩如生”是强调生动活泼。
5.残酷的侵略战争在主人公眼里具有神圣的意义,于是“炮声”在主人公听来是那么悦耳、惬意。这样写从侧面反映了军国主义思想的毒害之深。
6.这句话是说“我”不明白为什么而“阵亡”。想当英雄,但又不知为什么而战,说明“我”的盲目、糊涂,只不过是希特勒的炮灰而已。
7.德国的侵略战争给其他国家、其他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其实也将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引入了深渊。
8.从一个为法西斯卖命的伤兵身上凸显那个时代的生活,反映战争的残酷;同时又通过学校的布置情况暗示了灾难的根源。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写战争,巧妙而又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9.示例:夜空的流星 并不因为明月近在眼前而收敛光辉 深秋的枫叶 并不因为秋天的肃杀迫在眼前而放弃展示它的艳美 隆冬的青松 并不因为积雪的打压而弯下它高傲的身躯
10. 示例:和平是那只飞在高空中的鸽子,一声声传递着幸福的渴望。
落 日
1.B 【解析】 湔jiān。
2.C 【解析】 “白浪如炼”应为“白浪如练”。
3.B 【解析】 “架势”是姿势、姿态、势头、形势的意思,较为口语化;“阵势”带有书面色彩。“注目”是把视线集中在一个点上,“注视”是指注意地看。一般来说,“注目”不可带宾语。“琳琅满目”多用来形容书籍或工艺美术品等,不合语境。
4.就这个受降仪式而言,这一句话是最重要的信息;“命令”“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等最能体现盟军的最后胜利和日本的彻底失败,充分显示出正义力量的威严。
5.前一个指我们终于取得了胜利,后两个指日本人对我们的侵略欺凌。
6.这两个细节生动地显示出重光葵作为战败国的代表在签字落笔前的故作矜持,“看”是完全多余的,投降书在签字仪式前看过,再看或者是摆一摆身份,或者是想镇静一下,以免失态。梅津美治郎的动作表明他想赶快结束这使自己尴尬的场面。不同的行为表现了日本代表不愿面对而又不得不面对最终失败的复杂心态。
7. 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
图片两组
1.D 【解析】 A.“吮”读shǔn,其余读shùn;B.“召”读zhào,其余读zhāo;C.“汗”读hán,其余读hàn。
2.A 【解析】 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B.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C.胸无城府:指为人胸怀坦荡,不用心机。D.如坐春风:比喻与品德高尚而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其熏陶。
3.D 【解析】 A.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不管”改为“尽管”;B.句式杂糅,“分别设有……”与“由……组成”保留其一;C.成分残缺,“誉为……”后缺宾语中心语“的报刊”。
4.(1)妈妈 (2)备战 (3)强征 (4)活着并记住(或寻找)
5.图片三中稚嫩的脸,图片四中孩子的眼神。
6.第一组图片着重表现战争给人带来的苦难,每一幅图片都在讲述一个悲惨的故事。
图片一中,要注意在轰炸中失去了父母的孩子已经受了伤,他无助地哭泣,背景是轰炸后的场景。图片二中,要注意突出人们备战的艰辛。图片三中,要注意这些士兵的娃娃脸和不谙世事的笑容。图片四的提示中,特别写出时间是“宁静的中午”,这个孩子走在遍布尸体的营地上,为什么他见到路边的尸体而不惊恐?是他已经见得太多?还是他已经麻木?集中营里的童年生活会给他的一生留下什么样的创伤?……
7.能更充分地表现勃兰特对战争责任和历史罪过的认识。
8.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
9.渲染沉重的气氛,表现勃兰特赎罪的虔诚。
10.揭示了勃兰特下跪赎罪的社会效果和政治意义。
11.图一:人们的哀号和慌乱的脚步,此起彼伏的凄厉的爆炸声,流淌着的鲜血,惨不忍睹的尸体,坍塌的断壁残垣。
图二:忙碌的人们,艰辛的劳作,是战争给他们造成的痛苦,是盼望胜利的决心让他们并肩作战。
图三:稚嫩的身躯,却被军装所掩盖,原本欢乐的脸上流露出复杂的表情,是无奈,是悲伤?
图四:经过散发恶臭的尸体时,小男孩将脸转向一旁,麻木的眼神让看到的人都感到心痛。
专题测评(二)A
1.(1)sāng chú liào zhuó (2)mú xuàn è zhōu
(3)kǎi tān gěng yè (4)zhuàng chuáng gěng āi
(5)zǎi zài zài nì (6)zhuó ái guǎng zhāo
2.(1)狙 窒 (2)颤 胄 (3)帷 吝 啬 (4)眸 邂 逅 (5)擎 襁 褓 (6)沮 昭 (7)瞬 溃 (8)撼 炯炯
3.(1)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2)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4.(1)苏联 肖洛霍夫 《静静的顿河》 《被开垦的处女地》 (2)列夫·托尔斯泰 俄
5.(1)终于 (2)精致 (3)爆发 (4)不知所以 (5)震动
6.(1)缺少宾语中心语,在“站得稳”后加上“的坚强性格”。
(2)语序不当,改为“四季的盛景是一场极其动人而且演不完的戏剧”。
7.对他们在战争中遭遇的一切表示同情;对索科洛夫坚强的意志的赞扬;希望凡尼亚长大后也能如此坚强,并克服各种障碍。
8.在战争中,最不幸的不是失去生命的战士,而是无助的孤儿寡妇。凡尼亚是战争的孤儿,小小年纪的他还不明白命运的悲惨,不明白战争的苦难,不理解别人的同情和怜悯,而凡尼亚挥动着的小手触动了有良知者的悲悯之心。孩子越是天真可爱,就越发显出战争的残酷。“我”不想让孩子看到经历战争的人的眼泪,是不想让孩子知道这样的痛苦,不想让他知道真相,让不幸的儿童能保住一些童心。
9.比喻,将“两个失去亲人的人”比喻成“被战争风暴抛到异乡的沙子”,生动地写出了被战争抛到异乡的人孤独无助的心理状态;细节描写,对凡尼亚的行为做细致描绘,写出了儿童天真无邪的心理,同时对“我”转过身去的细节描写,体现出“我”对孩子们幼小心灵的呵护。
10. 交代“兵”的身份特点,说明他本不善于作战,但更能突出稚弱的身体与坚强的内心,为后文“兵”牺牲前写诗做铺垫。
11.不影响。这样写更能真实地反映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符合一个身材瘦小、一脸稚气的娃娃兵的身份特点,小说这样写,更显示了战争的残酷,具有悲壮美,也体现了人物的成长过程。
12.小说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小说是来源于生活的。强调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更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力,这样,也使得最后的诗得以让大家读到,显得真切自然。
13.“血红的山峦”具有象征的意味,使人物的牺牲具有了悲壮美;“布条竟被风吹得有些招展”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出人物内心由恐惧到坚强的变化过程,令人产生敬佩之感。
14.对于生命的成长,最重要的是内在品质,而不是外在的装饰。
15.①会徽中心是旋转着的三个“女”字的重叠,表示妇女在各界、各界有妇女;也体现了妇联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全心全意为妇女服务的精神。②在中文“女”的外围是由三个英文字母“W”(英文“woman”的第一个字母)围合成花朵的形状,寓意全国妇联团结一致,引导广大妇女,在建设祖国的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③同时也有发展同世界各国妇女的交往,增进友谊,维护世界和平的含义。④花朵则是美好的象征,代表女性的美丽,表示妇女们的事业前途美好。
专题测评(二)B
1.C 【解析】 A.文采斐然(fěi);B.狙击(jū);D.憎恶(wù)。
2.B 【解析】 A. 八杆子打不着—八竿子打不着。C. 欠收-歉收;口慧而实不至—口惠而实不至。D. 天赖—天籁;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B 【解析】 截然:像割断一样,形容界限分明的样子。迥然:差得很远的样子。掩盖:只指遮盖。掩饰:设法掩盖真实的情况;还指用手段来粉饰(缺点、错误等)。偶尔:偶然发生的;间或,有时候。偶然:更强调“事情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了”的意思。无所适从:不知听从哪个好,指不知该怎么办。不知所以: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4.D 【解析】 “名落孙山”指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指考试或选拔没有被录取。与这里语境不符。
5. A 【解析】 B项,成分残缺,在“那些”前加介词“对”;C项,成分赘余,“来自”与“慕名而至”重复,可删去其一;D项,语序不当,“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应改为“切实保障并不断改善民生”。
6.A 【解析】 B、D项“狂风”太强,与后文的语境不符。C项“风儿在……墓中响着”,不合逻辑。
7.D 【解析】 A、B、C三项都是比喻,D项是排比。
8.D 【解析】 A 项,“拨冗”是客套话,推开繁忙的事务,抽出时间,一般用于对方。B项,“光临”是敬辞,称宾客到来。C项,“欠安”是婉辞,称人生病;“奉告”是敬辞,告诉。
9.B 【解析】 应为“李清照”。
10.A 【解析】 B项,“际”意为交会;C项,“致”意为到达;D项,“曾”是竟,简直。
11.B 【解析】 两个“之”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第一个“其”表反问,是“难道”的意思;第二个“其”表推测,是“大概”的意思。
12.C 【解析】 A项,不—否;B项,趣—趋;D项,缪—缭。
13.A 【解析】 用了拟人的手法。
14.D 【解析】 “曾”是“竟,简直”的意思。
15.D 【解析】 D项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状语后置句;B项,主谓倒装句;C项,状语后置句。
16.B 【解析】 “以跳出忧愁,改变现实”有误。
17.C 【解析】 “人文”只是与由人类特有的文化产生出来的“神文”“鬼文”“权文”“钱文”等形形色色的社会之文不同,但仍属于社会之文。“是以道德自觉为核心内容的儒家之文”缩小了“人文”的范围。
18.D 【解析】 “因此可以说明孔子肯定人的价值是‘仁爱’”一语错,无因果关系,且根据原文最后一段可知,“孔子以‘仁’界定‘人’”,表明孔子肯定人的价值核心在于“仁爱”。
19.A 【解析】 文中引用的荀子的话没有涉及仁爱、礼乐道德方面的问题。
20.(1)无以至千里 (2)苟非吾之所有 (3)侣鱼虾而友麋鹿 (4)术业有专攻
21.德 《火车正点》
22.有自己写的六种字体的铭文,认出了自己学校管门房的比尔格勒。
23.①想到为国捐躯,自己的名字将镌刻在阵亡将士纪念碑上,青史留名,可以看出“我”懵懂盲从,单纯幼稚,不理解生命价值。
②作为一个美术学校的学生,“我”在战场上身受重创,可以看出“我”也是受战争伤害的一个小人物。
24.①和前面在门房里抽烟喝牛奶的情节相呼应;②表现了“我”对往日和平生活的留恋和向往;③表明“我”由悲惨的现实发出反对战争的声音;④表现了战争对人的摧残,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罪恶,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25.【审题指导】 “美的体验”是一个偏正短语。写作文时要注意着重写出“体验”,“美”只不过是限制了写作的范围而已。就本题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①从自然、生活中常见的细微的事物写起,体验其中的情感之美。如一朵野花,在悬崖边默默地绽放,我们从中领悟到了一种淡泊之美;一棵小草,从岩缝间长出,弯曲、纤细、弱小,但不屈服,我们从中感受到一种顽强生命力的坚毅之美等。②从短暂与永恒中体会哲理之美。如昙花一现,流星稍纵即逝……它们虽然短暂,但留下了永恒之美,从中我们领悟到即使是短暂的人生,也可以绽放出永恒的美丽的哲理。③从缺憾美入手,写出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人生总会有缺憾,没有缺憾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如假使没有苏轼被贬黄州的缺憾,哪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壮美;没有维纳斯“失去双臂”的缺憾,哪有引人遐想的神秘美等。美是无限的,且又无处不在。一片绿叶、一抹夕阳、一对飞鸿、一双明眸、一杯香茗、一段音乐、一张照片、一篇诗文等都能给我们带来美的启迪与感悟。
【佳作示例】
美的体验
夕阳西下,太阳的余晖从路两旁的梧桐树叶子的缝隙间洒在我和父亲的身上,暖暖的,好温馨,而此时的街面上是一片忙碌的祥和,喧嚣里包含着人们各自的快乐。
突然,从路上传来“咣当”一声,这声响打破了街面的宁静。不一会儿,街道上围了一圈人,乱糟糟的,好奇心驱使着我拉着爸爸去看热闹。挤进人群,看到了两个小伙子倒在地上,而倒在地上的电动车和一辆自行车的车轮还在转动;没有血迹的红,倒是紧紧地攥在一个倒地小伙子手里的一束康乃馨洁白耀眼,它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坏。旁观者认为这两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肯定会制造一出闹剧。
“对不起,我赶着回家,转弯时,没注意前面有人,你没事吧!”其中的一个青年人开口了,他说话的时候还看了看对方手里的花。两人先后站了起来,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开骂或者开打。
“也不怪你,我骑得太快,是这样的,我急着去医院看望住院的班主任老师,一时大意,对不起,你没伤着吧!”
“还好,腿上可能破了点皮,没什么大碍,你看你,摔倒了还护着花呢!”说着两个人都笑了。
我提到嗓子眼儿的心放了下来,他们不会打架了!
康乃馨发出幽香,在空气中流动,围观的人面上都露出善意的笑,空气中弥漫着和善的美好。这是宁愿自己受伤也不让康乃馨受伤的男孩感动了我们,更是人性的美在感动我们,如若不与人为善,那么一场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此时,我不禁想到昨天的我。昨天我们放学比较迟,我匆匆回家,那如蝴蝶般翩翩起舞的纷飞的红叶也吸引不住我的目光。车是有,但是都挤满了人,谁不想回家呢!我挤上车。一路颠簸,一路上回家的人上上下下,我在车的前面终于有了一个属于我的座位,可以美美地坐着看窗外的秋景和想象回家后的情景了。直到我听到车内人的议论才意识到我身边站着一个老人,我很想站起身来,但是听到议论我却不乐意站起来了。我心想,你们的岁数也不大,凭啥非得我让位置啊!现在我真后悔,明白有时怄气却使得自己失去美好的形象和品德。
美需要自己去体验,去感悟,我想以后不管怎样我都要呵护住美,让美的体验丰富自我的人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