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
劝 学(节选)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中绳(zhòng) 舆马(yú)
参省(xǐng) 省亲(shěng)
B.须臾(yú) 枯槁(gǎo)
镂刻(lòu) 驽马(nú)
C.骐骥(jì) 跬步(guǐ)
舟楫(jí) 磨砺(lì)
D.埃土(āi) 跂望(qì)
昭彰(zhāng) 曲度(qǔ)
2.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有槁暴(晒干)
②以为轮(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③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
④而致千里(送别)
⑤君子生非异也(天赋,资质)
⑥非利足也(走得快)
⑦筋骨之强(强壮)
⑧而绝江河(横断)
⑨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洪亮)
⑩而闻者彰(明显)
A.①②⑤⑥⑦⑨
B.①②③④⑦⑨
C.①③⑤⑦⑨⑩
D.①⑤⑦⑧⑨⑩
3.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及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取之于蓝 ②寒于水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④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斗折蛇行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
B.甚矣,汝之不惠
C.自古至今,未之尝闻
D. 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有才能的人并不是因为天赋条件好,而是因为他善于借助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B.作者认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而思考则是可有可无的。
C.作者在最后一段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强调了学贵积累、学贵坚持的道理。
D.文中用喻虽多,却无板滞生硬的感觉,反而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错落有致。
二、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 ( http: / / www.21cnjy.com )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蟹六跪而二螯(腿) B.而致千里(达到)
C.善假于物也(借助) D.故不积跬步(半步)
8.下列各项中的“而”,与例句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同步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①,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②。《荀子·劝学》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 http: / / www.21cnjy.com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③之根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荀子·劝学》
[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丁]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注] ①端而言,蠕而动。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②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以小禽兽作为礼物。③兰槐:一种香料。
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可以为法则 法则:效法的榜样,准则
B.其渐之滫,君子不近 渐:读jiān,浸,浸染
C.不闻先王之遗言 闻:听到
D.厌其源 厌:通“压”,堵塞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跬步而不休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蟹六跪而二螯
C.锲而舍之
D.吾尝终日而思矣
12.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四段选文都很有哲理和教育意义。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甲]文段将古代的学者与现代的学者做学问的目的对比分析,作者认为古时候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自己,当今的学者学习却是为了他人。
B.[乙]段文字以“蓬”“白沙”“ ( http: / / www.21cnjy.com )兰槐之根”为喻,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告诫君子居住要选择地方,交游必须要接近读书人,以达到“防止邪恶接近中正”的目的。
C.[丙]段文字以“干越夷貉之子出生时的哭声相同,长大之后的习俗却各不相同”为例,旨在说明后天教育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D.[丁]段文字重在强调积累与实践的作用,与《劝学》一文中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道理上有相通之处。
13.把短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3)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4)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____________,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5)荀子《劝学》说:“青,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冰,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些至理名言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五、语言应用
15.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以下是某中学老师推荐给学生的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书目:《繁星》《春水》《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宗璞散文》《论语》《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西游记》《丰子恺散文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刘墉作品选》。
材料二 以下是最受中学生喜欢的部分书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哈利·波特》《小王子》《伊索寓言》《谁动了我的奶酪》《神雕侠侣》《花季雨季》《男生贾里》《流星花园》《麦田里的守望者》《草样年华》《幻城》《西游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不超过25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面是苏州留园内的一副对联,请根据语境,补足上下联中空缺的部分。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__A__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
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__B__定自称花里神仙
师 说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游说(shuì) 说服(shuì)
传记(zhuàn) 传播(chuán)
B.句读(dòu) 馈赠(wèi)
贻害(yí) 甘饴(yí)
C.嗟(jiē)叹 蹉跎(cuó)
阿谀(yú) 丰腴(yú)
D.荏苒(rǎn) 嘉奖(jiā)
癖好(hào) 长幼(zhǎng)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或师焉,或不焉
D.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从而师之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耻学于师
D.孔子师郯子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C.其贤不及孔子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6.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不拘于时,学于余
二、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_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身:身体
C.或师焉,或不焉 或:有的人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复:恢复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B.①而耻学于师 ②于其身也
C.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①择师而教之 ②则群聚而笑之
9. 下列对上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师道”之失传“久矣”,则今日扭转世风更难。作者运用了三组对比,将论述的重点转移到批判现实中来。
B.作者列举“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从师完全不同的态度带来的截然不同的结果,在正反对比中突出“人必从师”。
C.作者通过“爱其子”为其子“择师”,自己却“耻师”这一组对比,意在说明大人也需要从师。
D.作者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截然不同的从师态度及其结果加以对比,全面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同步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自 戒
郑思肖
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惧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能自检其身,则不失为君子。终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凛凛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
(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敢一毫越理犯分 分:本分
B.谲佞残妒,塞于胸间 谲:诡诈
C.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 劫:劫持
D.期为君子之归 期:希望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1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行之人”忠孝仁义,修身正己,为人称道,无论其贫贱富贵,都可结交亲近。
B.作者为人行事紧随父亲足迹,唯恐有所背离,表现了他对父亲的景仰和敬畏之心。
C.在写法上,文章将“有行之人”和“无行之人”进行对比,意在为“自戒”张本。
D.《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诫自己并劝谏他人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达到君子的境界。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爱其子,__________________,于其身也,______________ ,惑矣!(韩愈《师说》)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4)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5)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6)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五、语言应用
16.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
学生甲: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老师,您勤耕三尺讲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甲: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学生乙: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得教养的途径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揭发 谒见 蛇蝎 浪遏飞舟
B.瑕疵 蒹葭 遐迩 目不暇接
C.讥诮 报销 剑鞘 料峭春寒
D.跋涉 挑拨 跛脚 拔苗助长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且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读书决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到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jiè)来麻痹我们。
B.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永远都在半道上,都在与宇宙共震,生存于永恒之中。
C.在数千年来不记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lái)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
D.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xiá)时能完全沉浸其中的杰作。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自惭形秽,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B.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宏,何等气象万千和令人幸福神往!
C.我们总发现多数儿童很快就把会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有少数儿童才年复一年、十年又十年地对学校给予自己的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迷。
D.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部作品和每一个思想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它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B.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既可笑又不值得。
C.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少数人仍然迷恋于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
D.后来,幼儿园变成了城里的大公园,变成了城市和国家,变成了全世界乃至一个洲,变成了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
二、同步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阅读是一种孤独
毕淑敏
阅读的感觉难以比拟。
它有些像吃。对于头脑来说,渴望阅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的时刻必定虚怀若谷。假如脑袋装得满满当当,不断溢出香槟酒一样的泡沫,不论这泡沫是泛着金黄的铜彩还是热恋的粉红,都不宜于阅读,尤其是阅读名著。
头脑需嗷嗷待哺,像荒原上觅食的狼。人愈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年轻的时候,愈是贪吃。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吃得渐渐地少了,但要求渐渐地精了。我们知道了什么于我们有益,什么于我们无补。我们不必像小的时候,总要把整碗面都吃光,才知道碗底下并没有卧着鸡蛋。我们以为是碗欺骗了我们,其实是缺少经验。有许多长寿的人,你问他常吃什么食品,他们回答说:什么都吃,并无特殊的禁忌。但有许多东西他们只尝一口,就能尖锐地判断出成色。我想寿星老儿的胃一定都是很坚强的,只有一个坚强的胃才能养活一个聪明的脑。读书也是一样,好的书,是人参、燕窝、熊掌,人生若不大快朵颐,岂不白在世上潇洒走过一回?坏的书,是腐肉、砒霜、氰化物,浪费了时间贻误了性命。关于读什么书好的问题,要多听老年人的意见,他们是有经验的水手。也许在航道的选择上有趋于保守的看法,但他们对于风暴的预测绝对准确。名著一般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们的智慧之磨研磨了无数遭的精品。读的时候,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
它有些像睡。我小的时候,当我忧愁,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我病痛,当我莫名其妙烦躁的时候,妈妈总是摸着我的头说,去睡吧,睡一觉也许就好了。睡眠中真的蕴藏着奇妙的物质,起床的时候我们比躺下时信心倍增。阅读是一种精神的按摩,在书页中你嗅得见悲剧的泪痕,摸得着喜剧的笑靥,可以看清智者额头的皱纹,不敢碰撞勇士鲜血淋淋的创口……当合上书的时候,你一下子苍老又顿时年轻。菲薄的纸页和人所共知的文字只是由于排列的不同,就使人的灵魂和它发生共振,为精神增添了新的钙质。当我们读完名著的最后一个字时,仿佛从酣然梦幻中醒来,重又生机盎然。
它有些像搏斗。阅读的时候,我们不断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的作者争辩。我们极力想寻出破绽,作者则千方百计把读者柔软的思绪纳入他的模具。在这种智力的角斗中,我们往往败下阵来。但思维的力度却在争执中强硬了翅膀。在读名著的时候,我常常在看上一页的时候,揣测下一页的趋势。它们经常同我的想象悬殊甚远。这种时候我会很高兴,知道自己碰上了武林中的高手。
大师们的著作像某一流派掌门人的秘籍,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载着绝世的功法。细细研读,琢磨他们的一招一式,会在潜移默化中悟出不可言传的韵律。只是江湖上的口诀多藏深山之密室,各个学科大师们的真迹却是唾手而得。由于它的廉价和平凡,人们常常忽视了它的价值。那是古往今来人类最智慧的大脑留给我们的结晶啊!我一次次在先哲们辉煌的思辨与精湛的匠艺面前顶礼膜拜,我一次次在无与伦比的语言搭配之下惊诧莫名……我战胜自己的怯懦不断地阅读它们,勇敢地从匍匐中站起。我知道大师们在高远的天际微笑着注视着后人,他们虽然灿烂却已经凝固。他们是秒表上固定了的记录,是一根不再升高的横杆。今人虽然暗淡,但我们年轻。作为阅读者,我们还处在生命的不断蜕变之中,蛹里可能飞出美丽的蝴蝶。在阅读中,我们被征服。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身,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阅读是一种孤独。几个人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一本书,那只是在极小的时候争抢连环画。它同看电影看录像听音乐会是那样地不同。前者是一块巨大的生日蛋糕可以美味地共享,后者却是孤灯下的一盏清茶,只可独啜,倾听一个遥远的灵魂对你一个人的窃窃私语。他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人说过同样的话,但你此时只感觉他在为你而歌唱。如果你不听,他也不会恼,只会无声地从书页里渗出悲悯的叹息。你啪地合上书,就把一代先哲幽禁在里面。但你忍不住又要打开它,穿越历史的灰尘与他对话。
真正的阅读注定孤独。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单独的锤击,那是已经成仙的老爷爷特地为你讲的故事。
(选自《我的人生笔记》,有删改)
5.文章为什么说阅读“有些像睡”?这样说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说“在阅读中,我们被征服”,又说“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身,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这两句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全文内容看,读书有什么要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认为阅读是一种孤独,也有人认为阅读不是一种孤独,请你从两个方面为后一种观点阐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应用
9.请选用关键词语概括博尔赫斯对文学经典所具有的特征的论述。(不超过20个字)
博尔赫斯曾经这样定义文学经典:“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典作品并不是一部必须具有某种优点的书;而是一部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
文学经典所具有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下面画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文字,使整个语段保持语意的连贯。
普通的水因为高压而成为壮观的喷泉,柔软的泥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高温而成为坚硬的砖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
11.阅读下面的文字,为“正能量”下定义。
“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正能量”代表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了“正能量”的标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测评(二)A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7分)
1.跋涉( ) 参省( ) 闲暇( )
2.戕害( ) 符箓( ) 咒语( )
3.鲜活( ) 慰藉( ) 狼藉( )
4.宝藏( ) 给予( ) 钥匙( )
5.秘鲁( ) 鲜为人知( )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1.狭ài( ) 斑lán( ) huī( )宏
2.消qiǎn( ) 麻bì( ) kuǐ( )步
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7分)
1.木直中绳,以为轮________________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________________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________
4.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__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________
6.授之书而习其句读________________
7.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_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5分)
1.学不可以已__________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_______________
3.木直中绳________________
4.使之然也________________
5.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
7.吾尝跂而望矣________________
8.声非加疾也________________
9.而闻者彰________________
10.假舆马者________________
11.而绝江河________________
12.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______
13.驽马十驾________________
14.功在不舍________________
15.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__
16.用心一也________________
17.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
18.是故无贵无贱________________
19.犹且从师而问焉________________
20.圣益圣,愚益愚________________
2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________________
22.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
23.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_
24.士大夫之族________________
25.官盛则近谀________________
26.君子不齿________________
27.今其智乃反不能及________________
28.圣人无常师________________
29.术业有专攻________________
30.作《师说》以贻之________________
五、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10分)
1.其曲中规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为轮____________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____________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____________
6.吾从而师之____________
7.其下圣人也亦远矣____________
8.而耻学于师____________
9.圣益圣,愚益愚____________
10.小学而大遗____________
六、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8分)
1.以为轮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4.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6.今之众人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7.小学而大遗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8.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
七、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13分)
1.而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吾尝终日而思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绝
(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为妙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佛印绝类弥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传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道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相似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皆出于此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文学常识填空(4分)
1.荀子,名________,________末期赵国人,先秦____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今存《荀子》,为荀子及其________所著。
2.《师说》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 ,________ 代文学家、思想家,________ 运动的倡导者。
十、默写填空(6分)
1.积善成德,________________,圣心备焉。
2.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金石可镂。
4.________________,官盛则近谀。
5.________________,不耻相师。
6.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十一、根据给出的内容写出对应的词语(4分)
1.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无法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
2.形容景象或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
3.不断地镂刻,不停止。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
4.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
十二、语言运用题(11分)
1.根据下面一段文字,依次概括出中国古典诗歌构成意境的三种方式。(每点不超过6个字)(6分)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主要范畴,中国古典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歌的意境构成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诗人本身并没有自觉的情思意念,只是在遇到了某种物境时,突有所悟,借着物境的描写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出来;二是诗人本来就带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当接触外界物境时,很自然地就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还有一种是自然之物本身在情态、色调上仿佛就具有性格情感一样,如“竹”的气节、“莲”的高洁等,长期以来已被公认看成自然物本身所具有的性格和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漫画,内涵深刻、丰富。请拟写一个能揭示其内涵的标题,不超过6个字,不得以“无题”或“写字”为标题,然后说说理由。(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测评(二)B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共18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炽热 秩序 停滞不前 卷帙琳琅
B.慰藉 棘手 疾恶如仇 亟须纠正
C.琢磨 擢升 真知灼见 卓尔不群
D.戕害 缱绻 铿锵有力 踉踉跄跄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目前,出口疲软,消费低迷,种种手段难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并没有产生想象中的立杆见影的效果。
B.维护法律的尊严,要从司法部门抓起,个别营私舞弊、循情枉法者,要坚决从执法队伍中清除出去,绝不姑息。
C.读书决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 ( http: / / www.21cnjy.com )”,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
D.在数千年来不记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阅读教学中,一篇文章往往变成了主题、写法、结构和词语分析的肢解罗列,以致学生目无全牛。
B.获得教养的途径有许多种,比如阅读经典,比如求师问道,比如社会实践等等,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更应该是我们着力培养和处心积虑追求的东西。
C.近日,画家陈丹青请辞清华大学美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院特聘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一职,他请辞的理由是自己无法适应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在这件事情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名艺术家和人文学者独立的人格以及对“体制”的忍无可忍。
D.一些领导干部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僵化,不能与时俱进,如果不及时改正这一毛病,必将被时代潮流淘汰。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对“教养”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__________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
②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________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A.狭隘 杀害
B.狭窄 杀害
C.狭窄 戕害
D.狭隘 戕害
5.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经典是人类的财富,能对人生内涵进行提升和扩展,能为人们带来教养,因而,也就成为人类最具个性化的成长或者成熟方式。
B.鉴于当前恐怖分子十分猖獗,要求国际反恐怖主义力量要更加紧密地联合起来,才能保证世界范围内的和平。
C.有“欧元之父”之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再次告诫中国人,人民币若升值,其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将超过SARS。
D.桂林确实山清水秀,壮族的民俗民情,使我像置身于画卷之中,心旷神怡。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 (语句间标点可不考虑) 的一项是( )
曾宪梓先生对中国内地的捐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额超过四亿人民币。有人这样问他:“有钱快乐,还是没钱快乐?”曾宪梓先生这样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成为钱财的奴隶,要做钱财的主人。”
①我不算有钱 ②穷人有穷人的快乐,有钱人有有钱人的苦恼 ③有钱不一定快乐 ④看你怎么用 ⑤但是我把钱用在有益的事业上
A.③②①④⑤
B.①⑤④②③
C.②③④①⑤
D.④①⑤②③
7.与“终岁不闻丝竹声”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义务等面前,上前一步或退后一步,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格的试金石。
B.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C.“你教的‘子曰诗云’么?”他惊奇地问。
D.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8.某水库城区居民的供水源是一条河流,每到夏 ( http: / / www.21cnjy.com )季,它就成了城区居民的天然游泳池,为此,市自来水公司在河边立过几次标语牌,效果都不好。最后一个聪明人拟写了一则告示后,再也没有人在河里游泳了。你觉得聪明人拟的是下面四则中的哪一则?( )
A.禁止游泳,违者罚款。
B.水很深,请你珍惜生命,不要在此游泳!
C.禁止游泳,举报有奖。
D.您家的自来水取之于此。
9.下列加点实词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圣益圣
B.耻学于师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10.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句读之不知
C.或不焉
D.君子不齿
1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C.今之众人
D.吾从而师之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弟子不必不如师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小学而大遗
D.圣人之所以为圣
13.下列各项中,不是特殊句式的一句是( )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不拘于时
C.句读之不知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9分)
劝 学(节选)
荀 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 ( http: / / www.21cnjy.com )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 ( http: / / www.21cnjy.com )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 中:合于
B.虽有槁暴 暴:晒干
C.假舆马者 假:借助
D.君子生非异也 生:出生
15.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吾尝终日而思矣
B.登高而招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蟹六跪而二螯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高,实现超越。
B.第一段用“木为轮”来推导出通过学习和“参省乎己”才能达到理想境界的结论。
C.第二段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D.第三段通过正反对比论述了只有积累、持之以恒和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6分)
iPod、iPhone、iPad……自从上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纪末在盖茨的支持下回归苹果,乔布斯就用他惯常的创新手段,收获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和令业界难望项背的成功,从而使苹果重新成为IT巨头之一,甚至与Google和微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这样的成功,在离开乔布斯的时代,对苹果而言就是一个奢求。
谈论技术的人总是想从苹果的产品身上挖掘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更多领先技术的表现,虽然偶有收获,但最近的失望却越来越多:Mac机型越来越慢的更新换代、iPad的新瓶旧酒,都表现出苹果的创新乏力。我想请果粉们扪心自问,如果不是乔布斯站在苹果的大柜台后面叫卖,你会对iPad有恁大的热情吗?于是,谈论营销的人又想从营销的角度去探求苹果的经验,总结了苹果掌握有“少数派”和“神秘感”两大营销定律。但实际上,乔布斯不在苹果的那些年,苹果走的同样一条道路,结果却是一败涂地。其实他们不知道,苹果的成功是不能被复制的,即使是苹果自己。因为苹果精神从核心而言,就是一个偶像崇拜。业界将苹果如今的成功归结为“苹果的精神”:叛逆、无拘无束、藐视权威……殊不知并没有这样的苹果精神存在,苹果精神的关键决不在于藐视权威,因为乔布斯自己就是一个权威、一个教主、一尊神。
2008年经济学诺贝尔奖 ( http: / / www.21cnjy.com )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将全球金融危机比喻为“金融传染病”,这个比喻用在苹果的用户群身上也非常合适。苹果就像是一种传染病,而乔布斯则是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乔布斯的创新确实与众不同,没有章法可循,也没有所谓的创新方法可以复制,就像是病原体的不断变异。一旦将来某一天,离开了乔布斯这个可以不断变异的病原体,“苹果传染病”的感染能力便岌岌可危了。
《哈佛商业评论》认为,“如果一个艺术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流程很少失败,就说明这一流程已经具有了可预测性,是时候把它转化成科学流程了”。乔布斯对苹果的率领和对苹果迷的吸引显然是一个艺术性的过程,经过这么多次这么多年的检验,也确实很少失败;但是很遗憾,这一艺术过程常葆青春的核心力量之一就是不可预测性。于是,要想把乔布斯的偶像光环变成一顶可以摘下来转手他人的帽子,似乎彻底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每一款苹果新品的上市,都能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多地方引发追捧,中国的北京、上海也不例外,但这一传染力到了成都就式微了,在成都买iPhone、iPad既不抢购也不排队。是成都人不知道苹果吗?肯定不是,成都作为中国西部的IT中心,苹果同样享受极高的知名度。是成都悠闲的生活态度;成都人深知,小白鼠不是人生的理想模式,“生活的目的是生活本身”,不需要在对什么东西的追逐和追捧当中得到体现和发泄。
17.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谈论营销的人从营销的角度去探求苹果的经验,总结出了苹果成功的两大经验,即“少数派”和“神秘感”。
B.由于盖茨的支持,苹果重新成为IT巨头之一,甚至与Google和微软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C.离开乔布斯的苹果,成功很可能是一种奢望,所以乔布斯对苹果而言就是一个权威、一个教主、一尊神。
D.苹果的成功是不能被复制的,即使是苹果自己;苹果在当下的成功可以归结为“苹果的精神”:叛逆、无拘无束、藐视权威……
18.下列推断与评价,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说,苹果就像是一种传染病,而乔布斯则是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
B.要想把乔布斯的偶像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环变成一顶可以摘下来转手他人的帽子,似乎彻底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苹果的成功是一个艺术性的过程,而非科学流程。
C.中国的北京、上海,对每一款苹果新品的上市,都热烈地追捧,表明他们还不明白“生活的目的是生活本身”这个道理。
D.只有创新,才能使苹果取得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和令业界难望项背的成功,而这一切只有乔布斯才能做到。
非选择题部分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6分)
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是故无贵无贱,_____________,道之所存,_____________也。(韩愈《师说》)
(2)彼童子之师,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20.《获得教养的途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曾于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______________等。
三、简答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做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也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既可笑又不值得;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尽管那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待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我们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21.作者倡导怎样一种读书观?试分条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请问,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意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认为读书必须读名著(经典),而不应只读报纸和流行文学?(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题(5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著名外企要招聘一名资深会计,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女大学生去应聘,因为没有工作经历而被拒绝了,她再三要求及坚持得以参加了笔试并拿了第一。于是人事经理亲自复试,女孩坦言唯一的工作经验只是在学校掌管过学生会财务。经理失望了:“以后有消息我会通知你的。”女孩点点头掏出两块钱给经理,说:“不管有没有被录用,请都打电话给我。”“如果没有录用,你想知道什么呢?”“请告诉我,我有什么地方没有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好改进。”“那两块钱……”女孩笑道:“给没有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于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我付电话费。请你一定打!”经理笑了:“请你把钱收回,我现在就通知你——你被录用了。”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专题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
劝 学(节选)
1.B [解析] A项,“省亲”的“省”应读“xǐng”;C项,“跬”应读“kuǐ”;D项,“曲”应读“qū”。
2.A [解析] ③跂:提起脚跟;④致:达到;⑧绝:横渡;⑩彰:清楚。
3.C [解析] ①于:从;②于:比;③而:表递进;④而:表转折。
4.C [解析] “水”,名词做动词,游泳。其余三项是名词做状语。
5.A [解析] 例句和A项都是定语后置句;B项是主谓倒装句;C项是宾语前置句;D项是省略句。
6.B [解析] 作者并没有否定思考的作用。
7.A [解析] A项,跪:脚。
8.D [解析] D项与例句中的“而”均表转折。
9.(1)君子的天赋没有不同,而是善于借助外物。
(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
(3)除了蛇洞和鳝洞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这是因为)用心浮躁。
10.C [解析] “闻”应为学习,借鉴。
11.C [解析] 例句中的“而”是连词,表假设。A项,是连词,表递进;B项,连词,表并列;C项,连词,表假设;D项,连词,表修饰。
12.A [解析] “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认为古时候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自己,当今的学者学习却是为了他人”有误,曲解了“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的意义,此句应解释为“古时候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进德修业;当今的学者,学习却是为了向人炫耀”。
13.(1)君子做学问,为的是使自身完善;小人做学问,是把学问当作和别人相见的小礼物。
(2)蓬草生长在麻丛中间,不用扶持就是挺直的;白色的沙子混在黑泥里,就与黑泥是一样的颜色了。
(3)路途即使再近,但不走是不能到达的;事情即使再小,但不做是不能完成的。
[参考译文]
[甲]君子做学问,是把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的听入耳中,记在心里,融会贯通到整个身心,表现在一举一动上。即使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作为别人效法的榜样。小人做学问,把学到的听入耳中,从嘴里说出来,嘴巴与耳朵间的距离不过四寸,怎么能使自己七尺之躯的美德得到修养而变得完美呢?古时候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进德修业,当今的学者,学习却是为了向人炫耀。君子做学问,为的是使自身完善;小人做学问,是把学问当作和别人相见的小礼物。
[乙]蓬草生长在麻丛中间,不用扶持就是挺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白色的沙子混在黑泥里,就与黑泥是一样的颜色了。兰槐的根就是白芷,把它浸在臭水里,君子就不接近它,老百姓也不会佩戴它。这并不是因为它的本质不好,而是因为浸在臭水里的缘故。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地方,交游必须要接近读书人,这是为了防止邪恶的影响而接近中正的办法。
[丙]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临深谷,就不知道地有多厚;不学习先王的遗言,就不知道学问的渊博。干越夷貉之子出生时的哭声相同,长大之后的习俗却各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他们这样的。
[丁]所以半步不停,瘸腿的鳖也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行千里;堆土不停,山丘终成;塞其源头,开渠放水,江河都可以枯竭;时进时退,时左时右,六匹千里马也到不了。那么人与人之间才情的差距,难道有瘸腿的鳖和六匹千里马的差距大吗?然而瘸腿的鳖做到的,六匹千里马没有做到,这没有其他原因,(只是)有的做了,有的没做而已。路即使再近,不走也到不了;事情即使再小,不去做也做不成。
14. (1)金就砺则利 (2)吾尝跂而望矣 (3)善假于物也 (4)虽有槁暴 (5)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水为之而寒于水 (6)驽马十驾
15.[答案] (1)示例:中学老师推荐的书目和中学生喜欢的书目存在较大差异。
(2)示例: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老师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责任引导学生走进经典,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陶冶情操,磨砺意志,传承文化;但老师在推荐书目的时候也要注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实际需求。
[解析] 本题既考查了压缩语段的能力,又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查了扩展语段的能力。其中的扩展语段是在压缩语段的基础上进行的,“看法”不是随意的,它的根本在于上述材料所隐含的信息: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走进经典,也要注意学生的阅读兴趣;中学生有权选择自己的阅读书目,但是也不能只凭兴趣爱好阅读,应加强对经典的阅读。观点是辩证的,不能有偏颇。
16.[答案] (示例):A读骚取幽 B与海棠同韵
[解析] 解答本题必须抓住对联的基本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即相同位置字数相等。由此可知A处有4个字,B处有5个字。其次,分析语境特点确定补写内容:A处应用“读……取……”的句式,取书名中的一个字,并用一个字概括该书的特点;B处应用“与……同……”的句式,取两个字的花名,并用一个字概括该花的特点。还应该注意避免所补写的用字与全联重复。
师 说
1.D [解析] A项,“说服”的“说”应读“shuō”;B项,“馈”应读“kuì”;C项,“蹉”应读“cuō”。
2.D [解析] A项,“生”同“性”;B项,“受”同“授”;C项,“不”同“否”。
3.B [解析] “下”是名词用作动词,低于,不及。其他三项都是意动用法“以……为师”“以……为耻”。
4.C [解析] “不及”都是指比不上。A ( http: / / www.21cnjy.com )项,学者,古义指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项,不必,古义指不一定,今义指不需要;D项,小学,古义指在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学校教育。
5.A [解析] A项中两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前一个“则”表转折,后一个“则”表顺承。C项前一个“于”是介词,译为“向”;后一个“于”是介词,表被动。D项前一个“乎”是介词,相当于“于”;后一个“乎”是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呢”。
6.C [解析] 例句是宾语前置句。A.判断句;B.无特殊句式;C.宾语前置句;D.被动句、状语后置句。
7.B [解析] 身:自己。
8.C [解析] A项,之,①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②代词,这,这些。B项,于,①介词,向;②介词,对于。D项,而,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修饰。
9.C [解析] 意在说明对师道的错误理解。
10.(1)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2)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士大夫一族是不屑一提的,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11.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劫”有三种解释:①强迫,威逼;②胁迫,挟持;③佛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一劫,万劫就是万世的意思。成语中有“万劫不复”。此处根据语境用代入法即可推出,这里应该是“胁迫,挟持”之意。
12.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A项两个“为”均表被动;B项两个“之”均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两个“以”均做介词,解释为“用、拿”;D项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词;第二个“其”是代词,可译为“他们”。解答本题既需要考生熟知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又要回到上下文,利用语言环境帮助理解虚词,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13.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能力层级为C。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篇“自戒”的文章,故不存在“劝谏他人”。解答本题需要考生细心,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比对选项与原文信息的异同。
14.[答案] (1)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
(2)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
(3)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层级为C。 ( http: / / www.21cnjy.com )需要学生注意得分点。(1)行:一词多义,此处指品行;森然:严明的样子;法度:名词做动词,符合法度。(2)虽:即使;无故:古今同义,无缘无故;与:给予;妄:胡乱,引申为行为不正。(3)若人:这样的人;益:对……有好处;两个“也”字表明此句为判断句。特别需要理解的是实词的意思,学生务必把语句放到原文中整体考虑,以提高理解的正确率,还需注意翻译语句的通顺合理。
[参考译文]
有品行之人,再贫贱也可以接触他;无品行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再富贵也不可亲近他。为什么呢?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丝毫不敢悖理和逾越本分,放纵自己的行为,即使贫穷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忠孝仁义的人,在家里和睦,在乡里有名声,不把祸害给他人,断然没有后患。没有品行的人,狡诈奸佞,残害人嫉妒人的心思,充满心间,心里想到的眼里看到的,都触犯了义理,贪婪的涎水满嘴巴都是,一切都想包揽的心思像火焰般燃烧,假使他们得到时机就会凭借他们的威势毒害人们,即使死了还流毒无穷,余孽还要胁迫他人,一定难以靠福气走到最后。有品行的平常人,保住自身、保住家庭、保住子孙,遗留下来的美德被街坊流传;没有品行的高级官吏,使自己灭亡、使家庭灭亡、使国家灭亡、使天下灭亡,留下恶行被后人耻笑。我敢于下结论说:没有品行的官吏,不如有品行的平常人。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然而或许有一个人在这里,他将要拒绝我,我怎样才能得到他与他交往呢?我害怕别人拒绝我,不如用拒绝别人的方法反过来拒绝我自己,大概可以了吧。胡乱地用语言议论他人,就跟小人差不多;能自我检查,就不失为君子了。终身难道能践行这样的话吗?我年少时候愚昧,只有按照我父亲走过的道路去走,小心翼翼地,有时担心违背了父亲的意志,让父母受到玷污;(现在)我希望自己务必走正道,期望达到君子的境界,所以写下这篇文章来自我诫勉。
15.(1)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2)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4)术业有专攻
(5)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择其善者而从之 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16.[答案] 示例一:用汗水浇灌希望,孜孜不倦/诗词歌赋,颂不完您带来的感动
示例二:用双手托起未来,无怨无悔/赤橙黄绿,画不完您多彩的人生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仿写要注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神似”和“形似”。“神似”要求主旨、情感、语意一致,合乎逻辑,“形似”则要注意句式、修辞等相同且字数相等。第①处仿写,注意找到能表现教师品格的事物,并紧扣事物的特点;第②处前句是四个字,必须保证与教学内容有关,而且能够与后一句保持意义上的密切联系。
获得教养的途径
1.A [解析] A项读音分别为jiē/y ( http: / / www.21cnjy.com )è/xiē/è;B项读音分别为xiá/jiā/xiá/xiá;C项读音分别为qiào/xiāo/qiào/qiào;D项读音分别为bá/bō/bǒ/bá。
2.D [解析] A项,到—倒。B项,震—振。C项,不记其数—不计其数;斓 lán。
3.A [解析] “自惭形秽”是指自愧不如别人,此处应改为“望洋兴叹”。
4.B [解析] A项,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词语不当,应将“不仅在于……而在于”改为“不在于……而在于”;C项,成分残缺,在“商业版”后加上“时”,构成“当……时”这一固定结构;D项,不合逻辑,将“全世界乃至一个洲”改为“一个洲乃至全世界”。
5.因为睡眠中蕴藏着奇妙的物质,能使人醒来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心倍增;而阅读又能与人的灵魂发生共振,为精神增添新的钙质,使人重又生机盎然。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而生动地写出了读书的作用、意义。
6.不矛盾。“我们被征服”意指在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我们折服于作者的思想,接受作者的观点,受到作品的感染。“蓬勃了自身,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意指我们在阅读中,有了新的思考,提高了思辨能力,精神得到升华。
7.①虚怀若谷,只有这样才易于接受作品的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情感。②选择好的书读,只有读好的书,才能获得享受,才能有收获。③勇于同作者争辩、对话,多思考,多想象,悟出真谛。
8.示例:①阅读是与智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是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接受人类的智慧,所以并不会感到孤独。②阅读可以使我们认识、熟悉书中的形象并与之成为好朋友,所以并不会感到孤独。③阅读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提高我们的素质,所以并不会感到孤独。④阅读可以使我们的精神进入一个新的世界,开阔我们的视野,所以并不会感到孤独。(从两个方面回答即可)
9.[答案] 示例:世世代代的人;先期的热情;神秘的忠诚。
[解析] 筛选关键词,筛选重点放在后半句上,何人、以何种态度阅读。
10.平凡的铁因为千锤百炼而成为锋利的宝剑 正是磨难,成就了世间珍贵的物品
11.“正能量”是指通过激发内在潜能,使人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
专题测评(二)A
一、1.bá xǐnɡ xiá 2.qiāng lù zhòu 3.xiān jiè jí 4.zàng jǐ yào 5.Bì xiǎn
二、1.隘 斓 恢 2.遣 痹 跬
三、1.“”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有”同“又”,再;“暴”同“曝”,晒干。
3.“知”同“智”,智慧。
4.“生”同“性”,天赋,资质。
5.“受”同“授”,传授。
6.“读”同“逗”,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
7.“不”同“否”,不从师学习。
四、1.停止 2.从……;比…… 3.合于 4.这样
5.靠近,接近 6.相当于“于” 7.提起脚跟
8.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 9.清楚 10.凭借,利用
11.横渡 12.没有用来……的办法 13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马行走一天的路程 14.停止 15.用刀雕刻 16.专一 17.脚 18.因此,所以;无论 19.尚且,还 20.更加 21.糊涂 22.那些 23.有的人 24.类 25.阿谀,奉承 26.不屑一提 27.竟然 28.固定的 29.学习,研究 30.赠送
五、1.形容词做名词,弯曲的程度
2.使动用法,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3.名词做状语,每天
4.名词做动词,游泳
5.名词做状语,向上,向下
6.意动用法,以……为师
7.名词做动词,不及
8.意动用法,以……为耻
9.形容词做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
10.形容词做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六、1.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2.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很有学问。
3.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4.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古义:用来……的东西;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6.古义:一般人;今义:许多人。
7.古义:在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8.古义:不一定;今义:副词,表示不需要。
七、1.(1)并列连词,并且 (2)递进连词,而且 (3)顺承连词,就 (4)修饰连词,地 (5)转折连词,却
(6)假设连词,如果、假如
2.(1)终止 (2)与世隔绝 (3)到了极点 (4)非常
(5)横渡
3.(1)借助 (2)假如 (3)借
4.(1)传授 (2)流传 (3)解释经书的著作
5.(1)道理 (2)学问 (3)风尚
6.(1)他 (2)那些 (3)他们 (4)他们的
(5)表猜测,大概 (6)表感叹,多么
八、1.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2.君子的本性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3.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尘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是因为用心专一啊。
4.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5.因此,无论高贵无论低贱,无论年长无论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6.不明白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人从师,有的人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出这些人是明智的。
九、1.况 战国 儒 门人 2.韩愈 退之 唐 古文
十、1.而神明自得 2.无以成江海 3.锲而不舍
4.位卑则足羞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6.术业有专攻
十一、1.望洋兴叹 2.气象万千 3.锲而不舍
4.举一反三
十二、1.情随境生(触景生情);移情入境(融情于景、寓情于景);无我物境(无我之境、自然物境)
2.(1)进步与倒退(或:科技的两面性/双刃剑)(2分)
(2)科技虽能满足人类需求,给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带来便利,为人类造福,具有正面价值,但它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一定的危机、隐患,甚至产生负面的影响。(3分。能揭示漫画的深层意义,得3分;如果仅说明漫画的表层含义,得1分)
专题测评(二)B
1.C [解析] A项,“炽热”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chì,其余读zhì;B项,“慰藉”读jiè,其余读jí;D项,“缱绻”读qiǎn,“踉踉跄跄”读qiàng,其余读qiāng。
2.C [解析] A项,立杆见影——立竿见影;B项,循情枉法——徇情枉法;D项,不记其数——不计其数。
3.C [解析] A项,“目无全牛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说技艺高超,与句意不符;B项,“处心积虑”的感彩与句意不符;D项,“胸无城府”的情感色彩与句意不符。
4.D [解析] 狭隘:①宽度小。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胸、气量、见识等)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不宽广;不宏大。狭窄:①宽度小。②(心胸、见识等)不宏大宽广。“狭隘”和“狭窄”相比较,狭隘与目标搭配更好。“戕害”和“杀害”相比较,戕害程度更深。
5. C [解析] A项,主谓搭配不当,“经典”与“成为……方式”不搭配;B项,后两句无主语;D项,陈述对象发生变化,“心旷神怡”无主语。
6.C [解析] 根据上文,要先表明观点,再联系自身分析。
7.C [解析] C项是借代,与例句相同。
8.D [解析] A、C语气太强烈;B.不够简洁;D.表达得婉转且一针见血。
9.C [解析] A.“圣”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B.“耻”是意动用法;D.“习”是使动用法。
10.D [解析] A.“受”同“授”;B.“读”同“逗”;C.“不”同“否”。
11.A [解析] 例句与A项中的“之”都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指示代词,这;C.结构助词,的;D.代词,他。
12.D [解析] 古义:A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一定;B.求学的人;C.小的方面学习。今义:A.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B.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C.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13.A [解析] B.被动句,C.宾语前置句,D.状语后置句。
14.D [解析] D.生:通“性”,天赋,资质。
15.C [解析] 例句和C项中,“而”表转折;A.表修饰关系;B.表修饰关系;D.表并列关系。
16.B [解析] 第一段用“木为轮”来推导出通过学习能够改变自己。
17.C [解析] A项,“少数派”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神秘感”不是苹果成功的经验;B项,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是由于乔布斯的创新而非盖茨的功劳;D项,原文是“殊不知并没有这样的苹果精神存在,苹果精神的关键决不在于藐视权威”。
18.B [解析] A项,原文“经济学诺 ( http: / / www.21cnjy.com )贝尔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将全球金融危机比喻为‘金融传染病’”没有涉及乔布斯;C项,原文“成都人深知……‘生活的目的是生活本身’”,并没有说北京、上海人不知道这个道理;D项,“只有乔布斯才能做到”说法太绝对。
19.(1)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0.赫尔曼·黑塞 《荒原狼》
21.①读书不在于数量,重要的是要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性或人格为前提(或:要敬重知识,注重爱的阅读);②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③必须花力气、下功夫读杰作。
22.读书可能会挤占我们生活中很多宝贵的时间,但真正的生活离不开书。
23.因为流行文学无法让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养,而只是为了“散心消遣”,而杰作需要我们集中心智,用心、用爱去对待,所以,读杰作才能获得教养。
24.[审题提示] 角度一:刚毕业的女大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尽管没有工作经验,但是面试细节反映了她具有一个财务人员所应当具有的良好素质和人品。据此可从“良好的素质和人品,有时比资历和经验更为重要”的角度切入来构思作文。
角度二:女大学生应聘成功,原因种种,可从她自身入手选择一个或几个方面来深入构思作文:
(1)从坚毅的品格切入。她应聘一开始便遭拒绝,但却毫不气馁一再争取。财务是十分繁杂的工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是不可能做好的。
(2)从诚信的品格切入。明知外企要招聘的是“资深会计”,她却能坦言自己没有工作经验,这种诚信的品格对搞财务工作尤为重要。
(3)从直面不足的勇气和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切入。即使没被录用,她也勇于直面不足,敢于承担责任,要求听到别人对她的批评意见。
(4)从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切入。女孩自掏电话费,这种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更是财务工作不可或缺的。
角度三:人事经理善当伯乐,善于见微知著,从一个个细节发现一个优秀的人才等角度切入来构思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