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2024高考二轮复习语文
备考策略浅谈
识变局 明方向 定重点
细规划 布新局 赢好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毛泽东《论持久战》
目录
壹
贰
叁
研真题 明方向
研学情 定重点
细规划 重落实
肆
强能力 提素养
壹
研真题 明方向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方向是核心、平稳是关键”的原则,以高度认真负责态度,不断提升高考“指挥棒”的指挥水平,奏出人才辈出的交响乐,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孙海波,2022,9,15
命题趋势
命题趋势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课程标准》
以纲为纲,以本为本。
处理好高考内容改革与高中课程标准的关系
对标学科核心素养
新考改省市的借鉴出新
继承发展,借鉴出新。
命题的重点,选材的方向
融入“四层”“四翼”,强化情境设计
老高考的省市和新考改省市的差别
纲本结合,彰显规律。
一份重要通知
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学习贯彻领导人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统筹做好考试招生和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等工作,推进高校考试招生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确保考试招生工作安全、有序实施。
2022年整体要求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眼于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考试组织、高考改革等工作,加强高校考试招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确保考试招生工作安全、有序实施。
2023年整体要求
比对中明方向
关于高校考试招生改革
持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优化试题呈现方式,加强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各地要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激励保障机制,提升国家教育考试队伍能力和水平。
2022:深化考试内容改革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现代化建设人才选拔,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考命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注重考查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持续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命题和考务工作队伍建设,强化规范管理,完善保障机制,提升工作水平。
2023:持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
命题备考启示
高考命题体现“四性两注重”:
高考命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
注重考查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
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
1.在教考衔接上花力气,注重必备知识过关
2.在情境上做文章,提高关键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3.在选材上下功夫,科学布局,圈画重点,培养学科素养
贰
研学情 定重点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
第一轮复习:
覆盖考点,专题训练。
第二轮复习:
重点突破,触类旁通。
第三轮复习:
综合训练,固化成果。
抓基础,抓到点。
提能力,提到位。
练题感,练到佳。
2022年8月——2023年2月底
必备知识过关期
会答题 答对题
2023年3月——2023年5月初
关键能力提升期
会考试 考好试
实战能力强化期
能得分 得高分
2023年5月初——2023年6月
(5)规范答题 (时间、审题、 表达、书写)
(6)心理疏导
(7)稳拿高分
(1)熟悉体系
(2)巧练专题
(3)总结反思
(题型和方法)
(4)突破难点
二轮复习对学生的要求
一轮复习学情反馈
(1)文言文翻译、情景默写、作文有提升
(2)现代文简答题、诗词鉴赏题需提高
(3)客观题要突破,提高正确率
(4)答题规范和卷面书写有很大提升空间
(5)必备知识有些板块有遗忘
盘查问题 确定重点
(1)语言运用专题(成语、病句、标点、变换句式、图文转换、修辞、压缩语段)
(2)文言文专题(实虚词、断句、翻译)
(3)客观题强化训练(非连续文本、文学类文本)
(4)情景默写滚动训练
(5)非连续文本、文学类文本阅读突破重、难点(访谈、新闻、学术论文等 小说叙事视角、文本特征、套路与反套路等)
(6)丰富作文素材库,升格作文
(7)整本书阅读(关注出题方式)
叁
细规划 重落实
责任制:强化组编责任,细化到人
①组长牵头把关,严格制定落实计划表
资料总负责人:张玉忠 包明灿
学案:惠云 阅读与作文:肖蔷 包明灿
晨读:吴玉芳 周定时练:张玉忠
练字:郭扬 全时练:包明灿
每周四各资料组成员编制好材料交负责人审核,修改后再交年轻教师做题、校对,修改后送印题。
②责任到人、及时反馈,资料是我们的生命线
各组资料组强化责任意识,细节处见用心。
精细规划,分工明确
晨读组
内容:
①课本是本源:60篇高考必背篇目有序推进;
②基础夯实是关键:成语、病句类型、修辞、诗词常见手法和情感等。
③优秀范文立榜样:高考范文(材料+范文)、优秀模考文,(必须经过教师筛选,有可以学习和模仿的点,可借鉴可传承);
如何高效利用:
利用:学生结合晨读PPT强化落实,晨读后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互背检查,不过关组长提供老师名单,老师课下关注。
学案组
内容:(学案是二轮复习突破重点的主阵地,注意教考衔接,按计划复习)
①挖掘课本资源,注重教考衔接;
②高考试题引导,突出重点,总结规律;
③海选优质模拟题,学以致用。
如何高效利用:
根据组合的不同可适当删减个别题,集体备课后二次备课,用好自己课堂上的时间。
阅读材料组
①最新时评素材;
②高考标杆作文
③最新各地市模拟题及范文,注意选择不同写作话题;
④名言警句、万能标题、开头、结尾等;
如何高效利用:
每周一节阅读课,必须要有记和背的结果。
作文组
①精选范文:对老师们提供的范文筛选,让学生读到最切题、最有提升意义的范文;
②微写作训练:主体段、分论点拟定、开头、结尾、拟题;
③大浪淘金:老师们积极提供好的开头或议论片段。
④针对性强:每次作文学案中,提供44-47分有升格意义的作文,让学生通过升格,打破作文瓶颈;
⑤广撒网:各地市最新作文模拟题。
如何高效利用:
①给作文时间:每周拿出固定的一节课来讲练作文;
②分层次指导:多重视分析说理性强、思想有深度的范文;
③重视升格:讲评后的修改和升格最重要,给学生直观上的感受。
1.训练规范
2.书写规范
3.早读规范
4.课堂规范
5.材料整理规范
2017语文备考学科教学和学科管理
学科规范,严格执行
2017语文备考学科教学和学科管理
打造高效课堂:读、说、写、论、评
课堂转变,规范专题复习、试卷讲评、晨读课流程
(1)由“全面覆盖”转向“重点突破”;
(2)由“简单重复”转向“温故知新”;
(3)由“拘泥教材”转向“教考衔接”;
(4)由“统一标准”转向“分层要求”;
(5)由“关注教”转向“关注学”。
达标
时间分配,任务上板
读练结合,滚动前行
检查过关,落实过手
早读模式
提前一周告知学生任务,做好监测跟踪练习,组长检查过关,老师收尾检查。
定时练、考试模式
1、限时做题、以考代练
2、分层组题、补偿提优
3、当天批阅 、 学情统计
4 、安排任务、提前对接
肆
强能力 提素养
命题特点:
1.关联教材(选材、设题)
选材如新高考II卷“《红楼梦》的翻译”,设题如新高考I卷4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2.跨学科选材与文体组合多样态
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阅读将三则科普类材料组合,并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雪花形成的物理学知识。
3.情境化试题,解决实际问题
新高考I卷第4、5题: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现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5.如何推动中国古典诗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4.图文转换变式题(纳入语用题形式,侧重深入理解文章)
(1)22新高考II卷:用图梳理材料内容(《红楼梦》译本)
(2)甲卷第4题四个选项用图来梳理相关内容(杂交水稻),乙卷第4题图解雪的形态
▼关于信息类文本备考策略
命题特点:
5.链接整本书阅读考查
如新高考II卷“《红楼梦》的翻译”,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3题选项链接《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采用流动视角
(还有作文:全国甲卷作文材料关于《红楼梦》)
▼关于信息类文本备考策略
一、分数目标:12-14分。
二、知识目标熟知识别九大命题陷阱:
以偏概全、混淆时态、混淆是非、偷换概念、因果混乱,曲解文意、张冠李戴、武断绝对、无中生有
三、过程与措施
1、宏观微观对比法(宏观对比依据与结论,微观对比词句的逻辑,直接对比与压缩对比)
2、三位一体阅读法
①勾画——论点论据、概念表述、关联词语
②标注--概念表述、时间地点、专用术语
③思考--句句逻辑、段段逻辑、概念逻辑
▼关于信息类文本备考策略
3、具体措施
(1)关注二十大及其他时事热点
(2)扩大选材范围,可选择社会交往类的,如会谈、谈判、讨论及其纪要,活动策划书、计划、制度等常见文书,应聘面试的应对,面向大众的演讲、陈述和致辞;也可选择新闻传媒类的,如新闻、通讯、调查、访谈(山东各地模拟考过)、述评,主持、电视演讲与讨论,网络新文体(包括比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还可选择知识性读物类的,如复杂的说明文、科普读物、社会科学类通俗读物等。
(3)养成读文、读题圈画的习惯,把握要点,提炼信息
(4)做情境化试题、图解题、关联教材的题等,分析思维过程,迁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关于信息类文本备考策略
▼关于语言运用备考策略
(1)语言文字运用I:
22甲卷11分3道题:填空4个成语+语病主观题+引号客观题
22乙卷7分2道题:填空3个成语+主语“你”“我”表达效果主观题
22新高考I卷11分3道题:填空3个成语+长句改短句+两个修辞的表达效果
22新高考II卷7分2道题:填空3个成语+语病主观题
(2)语言文字运用II:
22甲卷9分2道题:补写语句+修辞客观题
22乙卷13分3道题:补写语句+词语含义引申+语病主观题
22新高考I卷9分2道题:“你”用法客观题+补写语句
22新高考II卷13分3道题:“他”作用+句子表达效果+两个修辞的表达效果
命题特点:
1.主观题增加,客观题减少(更重视解决实际问题)
21年四套卷都有3道客观题,而22年新高考II卷、乙卷全是主观题,新高考I卷只有1道客观题,甲卷2道客观题
2.成语、病句变为主观题(不能猜题,难度更大,更重积累与运用)
21年都是选择题,22年都是主观题
3.出现新题型
“你”“我”“他”情境题,乙卷“打笔仗”含义及得名缘由,新高考II卷句子表达效果(画横线部分突出祖父的衰老死亡与我的成长是同时的变化过程,这一表达效果怎么取得?)
4.组合多样
数量:语用I,21年都是3道;语用II,21年都是2道。而22年不固定,语用I、II可2道,也可3道
题型:语病不固定放在 语用I,也可放语用II;客观题也不固定放在语用I,也可放语用II;各种题型组合更灵活
5.选材贴近生活
科学家栾恩杰、减肥;天宫课堂;博物馆+科技;照相;眼科疾病(“眼中风”)
6.关联教材
22甲卷:修辞客观题(《琵琶行》《长恨歌》《拟行路难(其四)》)
新高考II卷语用II材料出自萧红《呼兰河传》(小学课文《火烧云》也是,高中教材也有萧红作品)
▼关于语言运用备考策略
二、重点训练考点:成语、病句、标点、修辞、图文、变换句式、应用微写作等
三 、细水长流:集中训练和日常积累相结合,积铢累寸,成于坚持。
四、注重创新:注意搜集原创材料较新、形式较新、时代感强的题目。
五、熟能生巧:督促引导学生克服怯于表达、懒于动手的毛病,遣词造句,熟能生巧。
六、突出逻辑思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语言运用备考策略
一、分数目标:13-17分
命题特点:
1.围绕立德树人,关注时事热点、生活,关联教材
全国乙卷“跨越,再跨越”源自时政热点;全国新高考Ⅰ卷“围棋三术语的启示”源自个人日常生活;全国新高考Ⅱ卷“选择·创造·未来”源自社会生活实践;全国甲卷“匾额题名”关联教材《红楼梦》。
2.创新形式:全国卷首次出现图表材料
乙卷:08年和22年奥运会对比表格
3.考查逻辑、思辨能力
全国乙卷有关立意的两个关键词“跨越”与“再跨越”存在着以下逻辑关系:“跨越”指已经取得的成绩,“再跨越”指对未来的期许,两词存在着“过去”与“未来”之间的逻辑关系。
全国新高考Ⅱ卷“选择·创造·未来”,“选择”可谓“前提”,“创造”可谓“过程”,“未来”可谓“目的”,三词之间也存在着逻辑关系。
全国新高考Ⅰ卷通过“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一句可以看出,试题旨在引导考生思考“本手”“妙手”“俗手”之间的辩证关系。
▼关于写作备考策略
二、具体做法:
1.关注时事热点、生活,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2.积累教材素材、作文素材,抓书写。
3.重视常规作文训练:以微写作和大作文两种形式为主,以新材料任务驱动类作文为主,涵盖各种题型和问题训练;以议论文为主,训练学生审题、立意、拟题、拟分论点和精选素材有力论证的写作能力。
(说明:每周周末阅读课,周二作文课)
4.重视每次大型考试作文讲评及整理当次的优秀作文,选出范文,要求学生熟读熟背,感悟借鉴。
▼关于写作备考策略
一、分数目标:45-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