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氮及其化合物 基础检测(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2氮及其化合物 基础检测(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02 18:4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氮及其化合物基础检测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一、单选题
1.可利用如图装置收集的气体是
A.O2 B.HCl C.NO2 D.H2S
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铁粉具有磁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B.液氨汽化吸热,可用作制冷剂
C.氢氧化铝受热易分解,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二氧化硫有还原性,可用作漂白剂
3.NSR技术可以通过交替吸附、脱附汽车尾气中的NOx将NOx、CO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O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功能
B.空气不足时发生“吸附”
C.“脱附”时CO转化为CO2
D.上述过程中Pt作催化剂
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B.N2性质稳定,可用于制氨气
C.BaSO4难溶于酸,可用作钡餐
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用于干燥氢气
5.在同温同压下用排气法收集、HCl进行喷泉实验(如图),其中图1中的烧瓶内收集满了,图2中的烧瓶HCl气体没有收集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不考虑溶质的扩散及静止时液面高度的影响)
A.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B.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C.引起喷泉实验的方法相同
D.图1、图2中喷泉的颜色分别为蓝色、红色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钠与水的反应:
B.向铜片上滴加稀硝酸:
C.铁粉投入溶液中:
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7.下列反应中,调节反应物质的用量或反应条件,不会改变反应产物的是
A.硝酸中加入铁粉 B.SO2通入烧碱溶液中
C.硫粉在氧气中点燃 D.钠与氧气反应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Fe与少量稀硝酸反应:
B.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SO2:SO2+3ClO-+Ca2++ H2O=CaSO4↓+2HClO+Cl-
C.碳酸钙与醋酸溶液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
9.5.6gFe粉在含的稀硝酸中正好完全溶解,则a值可能是
A.0.25 B.0.3 C.0.45 D.0.5
10.将气体体积分别为V1mL、V2mL、V3mL的NO、NO2、O2混合于一支大试管中,将此大试管倒立于水槽中,最终大试管内充满水。则V1、V2、V3之比可能是
A.3:4:5 B.5:1:4 C.4:2:3 D.3:2:6
11.下列各实验的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个数是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把和气体X一起通入到溶液中 有白色沉淀产生 X气体具有强氧化性
② 向溶液Y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 有气体产生,该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溶液Y一定是铵盐溶液
③ 将通入溶液中 产生淡黄色沉淀 得电子能力:Cl>S
④ 充分加热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物,冷却后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再滴入溶液 紫红色褪去 铁被硫氧化至 Fe(Ⅱ)
A.0 B.1 C.2 D.3
12.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SO2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2+ + 2OH-+ SO2 =CaSO3↓+ H2O
B.NO遇空气变为红棕色:2NO+O2=2NO2
C.氨气溶于水溶液呈碱性:NH3+H2ONH3 H2ONH+OH-
D.Cu与稀HNO3混合产生无色气体:Cu+2NO+4H+ =Cu2++2NO2↑+2H2O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浓氨水和浓硫酸,在空气中靠近可以看到有白烟产生
B.常温下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投入浓硝酸中,会产生红棕色气体
C.1 mol铁粉与过量稀硝酸充分反应,电子转移数为3NA
D.把盐酸和Na2SO3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Ba(NO3)2溶液中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14.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 B C D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喷泉实验 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氨气 探究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与漂白性
A.A B.B C.C D.D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B.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
C.铜与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4H++2=Cu2++2NO2↑+2H2O
D.HNO3→NO→NO2,以上各步变化均能通过一步实现
16.下列关于氨气和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浓硝酸应存放于棕色瓶内 B.氨气分子中存在离子键
C.液氨是混合物 D.实验室可用浓硝酸和铁制取氢气
17.已知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2.5 g锌与一定量浓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分子数为0.5NA
B.28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6NA
C.常温常压下,2 g H218O和D2O含有的电子数一定为NA
D.含63 g HNO3的浓硝酸与足量铜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一定为0.75NA
18.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用圆底烧瓶收集后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圆底烧瓶内形成喷泉现象,证明与水发生了反应
B.圆底烧瓶中的液体呈红色的原因是
C.取圆底烧瓶内部分液体,滴加盐酸溶液红色加深
D.烧杯中换成其他液体无法形成喷泉
19.氮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海洋中无机氮的循环过程可用如图表示,下列关于海洋氮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海洋中不存在游离态的氮
B.②中的含氮物质转化属于氮的固定
C.④中的含氮物质转化属于氮的还原
D.向海洋中排放含的废水不会影响的含量
20.将盛有25mLNO2和O2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置于水槽中,一段时间后,气体体积减小到5mL且不再变化(同温同压下)。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O2的体积比可能是
A.1:1 B.18:7 C.16:9 D.22:3
2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不用玻璃塞的原因:SiO2 + 2Na++ 2 OH-=Na 2 SiO3 + H2O
B.氯化铁溶液中通入SO2溶液变为浅绿色:2Fe3+ + SO2+ 2H2O =2Fe2+ + + 4 H+
C.SO2和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SO2+ OH-=H SO
D.过量的Fe和稀硝酸反应:Fe + 4H+ + =Fe3+ + NO↑+ 2H2O
22.以下物质间的每步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C→CO→CO2→Na2CO3
B.S→SO3→H2SO4→Na2SO4
C.Fe→FeCl2→FeCl3→Fe(OH)3
D.N2→NO→NO2→HNO3
23.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两种方案均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除去碳酸钠中少量的碳酸氢钠 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检验苯中含有少量甲苯 鉴别二氧化氮和溴蒸汽
方案1 溶解后加入盐酸 加适量稀盐酸 加入Br2/CCl4 加水
方案2 加热 用水洗涤 加入酸性KMnO4 加压
A.A B.B C.C D.D
24.下列有关氨气的制备、干燥、收集和尾气处理正确的是
A.图甲:实验室制氨气 B.图乙:干燥氨气
C.图丙:收集氨气 D.图丁:尾气处理
25.下列离子方程式能用来解释相应实验操作或现象的是
实验操作或现象 离子方程式
A 向0.5mol·L-1KAl(SO4)2溶液中滴入0.5mol·L-1Ba(OH)2溶液使SO恰好完全沉淀 2Ba2++4OH-+Al3+ +2SO=2BaSO4↓+AlO+2H2O
B 用酸化的硝酸铁溶液腐蚀铜箔: 2Fe3++Cu=2Fe2++Cu2+
C 向含NH、Fe2+、Br-、SO 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H2S Fe2++H2S=FeS↓+2H+
D 氧化亚铁溶于稀硝酸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26.氮气的物理性质: 色、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体积比=1∶0.02),在压强为101KPa下,氮气在-195.8℃时变成无色液体,氮气分子在-209.9℃时变成雪花状固体。
27.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3Cu+8HNO3═3Cu(NO3)2+2NO↑+4H2O
28.工业上通过氮气和氢气反应合成氨,氨经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硝酸。反应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NH3与O2制取N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工业制硝酸时尾气中含有NO、NO2,可用以下方法吸收:
①水吸收法。结合化学方程式说明用水吸收NO2的缺陷 。
② NaOH溶液吸收法。发生的反应有:
2NaOH + NO + NO2 = 2NaNO2+ H2O
NaOH + NO2 → + NaNO2 + H2O(填化学式,不需要配平方程式)
③用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吸收NO2含量不同的尾气,关系如下图:

(α 表示尾气NO、NO2中NO2的含量)
根据上图可知 (填字母)。
a. NaOH溶液浓度越大,氮氧化物的吸收率越大
b.NO2含量越大,氮氧化物的吸收率越大
(4)NOx含量的测定:
将VL气样通入适量酸化的H2O2溶液中,使NOx完全被氧化为NO,加水稀释至100 mL。量取25mL该溶液,加入V1mL c1 mol·L 1 FeSO4溶液(过量),充分反应后,用c2 mol·L 1 K2Cr2O7溶液和剩余的Fe2+恰好反应,消耗V2mL。测定过程中发生下列反应:3Fe2++NO+4H+=NO↑+3Fe3++2H2O、Cr2O+ 6Fe2+ +14H+ =2Cr3+ +6Fe3++7H2O。
①写出NO被H2O2氧化为NO的离子方程式: 。
②气样中NOx折合成NO的含量为 mg·L 1。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氧气难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收集,故A符合题意;
B.HCl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B不符合题意;
C.NO2易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C不符合题意;
D.H2S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详解】A.铁粉作食品抗氧化剂利用了其还原性,与氧气反应,从而防止食品被氧化,A不符合题意;
B.NH3易液化,液化后再汽化需要吸热,故可用作制冷剂,B符合题意;
C.Al(OH)3可以与盐酸反应且碱性弱,故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而不是因为其受热易分解,C不符合题意;
D.SO2作漂白剂利用了其漂白性,而不是还原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B
【详解】A.CO 能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丧失携氧功能,A 正确;
B.从题给NO的吸附、脱附过程可知,空气过量时发生吸附、空气不足时发生脱附,B 错误;
C.在NO脱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3CO+Ba(NO3)2=BaO+3CO2+2NO、2CO + 2NO2CO2 + N2,C正确;
D.从题给示意图可知吸附过程发生了化学反应 2NO + O22NO2脱附过程发生了化学反应2CO + 2NO2CO2 + N2,Pt均作催化剂,D正确;
故选:B。
4.C
【详解】A.NH4HCO3受热分解产生氨气、水、二氧化碳,氮元素损失,碳酸氢铵用作氮肥是土壤吸收铵根利用氮元素,没有对应关系,故A错误;
B.N2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H2部分化合生成氨气,没有对应关系,故B错误;
C.因为BaSO4难溶于溶于盐酸,所以可用作钡餐,有对应关系,故C正确;
D.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氢气,对应关系错误,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B
【详解】A.NH3和HCl均极易溶于水,假设烧瓶容积为VL,当气体溶于水时,其中含有溶质物质的物质的量为n=mol,当气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A正确;
B.根据A可知,二者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根据公式,二者摩尔质量不同,密度不同,所以质量分数不同,B错误;
C.氨气和HCl都极易溶于水,引发方式均可是将胶头滴管内的水挤压进入烧瓶,导致内外迅速出现强差,所以引发方式相同,C正确;
D.氨气溶于水呈碱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HCl的水溶液呈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图1、图2中喷泉的颜色分别为蓝色、红色,D正确;
故答案选B。
6.A
【详解】A.钠与水的反应:,故A正确;
B.向铜片上滴加稀硝酸,没有配平:,故B错误;
C.铁粉投入溶液,没有配平:,故C错误;
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小苏打电离出碳酸氢根:,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7.C
【详解】A.硝酸中加入铁粉,加入少量铁粉生成硝酸铁,加入过量铁粉生成硝酸亚铁,故A不符合题意;
B.SO2通入烧碱溶液中,少量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钠,过量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氢钠,故B不符合题意;
C.硫粉在氧气中点燃,都只生成二氧化硫,故C符合题意;
D.钠与氧气反应,放在空气中变为氧化钠,在坩埚中加热变为过氧化钠,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8.D
【详解】A.Fe与少量稀硝酸反应,铁被氧化为亚铁离子,其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
B.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SO2,次氯酸根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根,自身被还原为氯离子,生成的氢离子和多余的次氯酸根结合生成次氯酸,其离子方程式为SO2+3ClO-+Ca2++ H2O=CaSO4↓+2HClO+Cl-,故B正确;
C.碳酸钙与醋酸溶液反应,碳酸钙是固体,醋酸是弱酸: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故C正确;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生成碳酸氢钠和水:,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9.B
【详解】n(Fe)=5.6g÷56g/mol=0.1mol,由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可知,消耗 HNO3最少为0.1mol×8÷3≈0.27mol,由 反应Fe+4HNO3(稀)=Fe(NO3)3+NO↑+2H2O可知,消耗HNO3最多为0.1mol×4=0.4mol,则0.2710.B
【分析】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有NO、NO2、O2混合于一支大试管中,将此大试管倒立于水槽中,最终大试管内充满水,即三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生成HNO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相等可知,n(NO2)+3n(NO)=4n(O2),即3V(NO)+V(NO2) =4V(O2),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3×3+4≠5×4,A不符合题意;
B.5×3+1=4×4,B符合题意;
C.4×3+2≠3×4,C不符合题意;
D.3×3+2≠6×4,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B
【详解】①二氧化硫不与BaCl2溶液反应,要想产生白色沉淀,X可以具有强氧化性,如Cl2、O3、NO2等,也可以表现碱性,如NH3,故①错误;
②向Y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该气体为氨气,原溶液可能为氨水,也可能铵盐溶液,故②错误;
③将氯气通入Na2S溶液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即发生Cl2+Na2S=2NaCl+S↓,利用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推出得电子能力Cl>S,故③正确;
④如果铁过量,过量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本实验不能证明铁被硫氧化至Fe(Ⅱ),故④错误;
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是③;选项B符合题意;
答案为B。
12.D
【详解】A.S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生成亚硫酸钙而变浑浊:Ca2+ + 2OH-+ SO2=CaSO3↓+ H2O,A正确;
B.NO遇空气被氧化为二氧化氮而变为红棕色:2NO+O2=2NO2,B正确;
C.氨气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离子溶液呈碱性:NH3+H2ONH3 H2ONH+OH-,C正确;
D.Cu与稀HNO3混合产生无色气体NO:3Cu+2NO+8H+=3Cu2++2NO↑+4H2O,D错误;
答案选D。
13.C
【详解】A.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所以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浓氨水和浓硫酸,在空气中靠近不能看到有白烟产生,浓氨水和浓盐酸或浓硝酸才能有白烟生成,故A错误;
B.常温下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投入浓硝酸中,会发生钝化现象,故B错误;
C.1 mol铁粉与过量稀硝酸充分反应,铁变为铁离子,因此电子转移数为3NA,故C正确;
D.把盐酸和Na2SO3反应生成的气体SO2,SO2通入Ba(NO3)2溶液中,SO2被Ba(NO3)2氧化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4.B
【详解】A.Na2CO3+2HCl=2NaCl+CO2↑+H2O,所以HCl酸性比H2CO3强,导入Na2SiO3溶液中的气体包括CO2和挥发出的HCl,因此无法比较H2SiO3与H2CO3或者HCl的酸性,且HCl不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所以无法比较非金属性,A错误;
B.从胶头滴管挤入的少量浓NaOH溶液能够反应大量的Cl2,使得圆底烧瓶中气压减小,从而将烧杯中NaOH溶液吸入烧瓶中,B正确;
C.NH3密度比空气小,需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
D.右侧广口瓶反应为:SO2+2H2S=2H2O+3S,体现了SO2的氧化性,D错误;
正确答案B。
15.B
【详解】A.碱性物质才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A正确;
B.由于Cu与稀硫酸不反应,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但再加入Cu(NO3)2固体,由于发生反应:3Cu+8H++2=3Cu2++2NO↑+4H2O,导致铜粉溶解,B错误;
C.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4H++2=Cu2++2NO2↑+2H2O,C正确;
D.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2NO+O2=2NO2,故HNO3→NO→NO2,以上各步变化均能通过一步实现,D正确;
故答案为:B。
16.A
【详解】A.浓硝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所以应用棕色的细口瓶盛放,A正确;
B.氨气分子易液化,说明沸点低,推测氨气分子只存在氮氢共价键,B错误;
C.液氨是氨气的液态形式,是纯净物,C错误;
D.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和金属反应生成氮的氧化物,不会产生氢气,D错误;
故选A。
17.D
【详解】
A.32.5g锌的物质的量为:=0.5mol,0.5mol锌完全反应变成锌离子时失去1mol电子,因锌既可以和浓硫酸反应,也可以和稀硫酸反应,且无论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还是生成氢气,每生成1个气体分子都转移2个电子,所以转移1mol电子时一定生成0.5mol气体,气体的分子数为0.5NA,故A正确;
B.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均为CH2,28g该混合气体相当于含有2mol CH2,则含有的原子数目为6NA,故B正确;
C.H218O和D2O的摩尔质量均为20g/mol,2 g H218O和D2O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1mol,因每个H218O和D2O分子中均含有10个电子,则2 g H218O和D2O含有的电子数一定为NA,故C正确;
D.63gHNO3的物质的量为1mol,浓硝酸与铜反应时,若只发生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则1mol HNO3反应时转移电子数目为0.5NA,但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逐渐变成稀硝酸,还会发生反应:3Cu+8 HNO3=3Cu(NO3)2+2NO↑+4H2O,若只发生反应3Cu+8 HNO3=3Cu(NO3)2+2NO↑+4H2O,则1mol HNO3反应时转移电子数目为0.75NA,则整个过程转移电子数目介于0.5NA和0.75NA之间,故D错误;
答案选D。
18.B
【详解】A.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的NH3,因此圆底烧瓶内形成喷泉,但是NH3若不与H2O反应只是溶解于H2O中,也能形成喷泉,无法证明氨气与水发生反应,A错误;
B.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产生氢氧根离子,从而使溶液呈碱性,因此圆底烧瓶中液体呈红色,B正确;
C.圆底烧瓶中溶液呈碱性,滴加盐酸溶液,溶液碱性减弱或变为中性甚至酸性,溶液中红色变浅直至消失,C错误;
D.烧杯中换成其他溶液也能形成喷泉,比如烧杯中装入稀盐酸也能形成喷泉,D错误;
故答案选B。
19.B
【详解】A.游离态的氮指零价态的氮,有氮气,故A错误;
B.②中氮气转化为铵根离子,氮元素由游离态转变为化合态,属于氮的固定,故B正确;
C.④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氮元素被氧化,故C错误;
D.转化关系图中硝酸根离子增多,反硝化作用增强,向海洋排放含的废水会影响海洋中的含量,故D错误;
故选B。
20.C
【详解】若混合气体中氧气过量,发生反应4NO2+O2+H2O=4HNO3,剩余5mL气体为氧气,则NO2的体积为(25mL-5mL)×=16mL,O2的体积为5mL+(25mL-5mL)×=9mL,二者体积比为16:9;若二氧化氮过量,则先发生反应4NO2+O2+H2O=4HNO3,后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剩余5mL气体为NO,由3NO2+H2O=2HNO3+NO可知剩余二氧化氮为5mL×3=15mL,则氧气的体积为(25mL-15mL)×=2mL,则二者体积比为(25mL-2mL):2mL=23:2,由以上分析可知,答案选C。
21.B
【详解】A.硅酸钠为易溶物,离子方程式中需要拆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2+2OH-=SiO+H2O,故A错误;
B.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铁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Fe3++2H2O=+2Fe2++4H+,故B正确;
C.二氧化硫通入过量NaOH溶液中生成亚硫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OH-═SO+H2O,故C错误;
D.过量的Fe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亚铁、NO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8H++2═3Fe2++2NO↑+4H2O,故D错误;
故选B。
22.B
【详解】A. C不完全燃烧生成CO,CO燃烧生成CO2,CO2溶于氢氧化钠溶于溶液得到Na2CO3,A正确;
B. S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2,得不到SO3,B错误;
C. Fe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氯化亚铁被氯气氧化生成FeCl3,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Fe(OH)3,C正确;
D. N2与氧气化合生成NO,NO与氧气化合生成NO2,NO2溶于水生成HNO3和NO,D正确。答案选B。
23.D
【详解】A、除去碳酸钠中少量的碳酸氢钠,方案1溶解后加入盐酸会混入氯离子,盐酸的量也不好控制,方案2加热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合理;B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方案1:加适量稀盐酸,铁锈的主要成份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合理;方案2:用水洗涤,水不能将铁锈洗掉,还会加快铁的锈蚀,不合理.C苯和甲苯都不与溴发生反应,甲苯可以使酸性KMnO4褪色,方案1不合理,反案2合理。D鉴别二氧化氮和溴蒸汽加水溶液为无色的是二氧化氮溶液为红棕色的为溴蒸汽,加压易液化的为溴蒸汽,D均合理。
24.C
【详解】A.氯化铵加热可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遇冷又化合成氯化铵,不能制备氨气,故A错误;
B.碱石灰可吸收水,干燥气体应从大口进小口出,故B错误;
C.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导管短进长出可收集氨气,故C正确;
D.倒扣的漏斗在液面下,易发生倒吸,漏斗口应在液面上,故D错误;
故选:C。
25.A
【详解】A.当KAl(SO4)2与Ba(OH)2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SO恰好完全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a2++4OH-+Al3+ +2SO=2BaSO4↓+AlO+2H2O,A正确;
B.酸化过的硝酸铁中,酸性条件下硝酸根具有强氧化性,会将Fe2+氧化为Fe3+,B错误;
C.FeS会溶于酸,放出H2S,故不会生成FeS,C错误;
D.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会将Fe2+氧化为Fe3+,故不会生成Fe2+,D错误;
故选A。
26. 无 无 小
【详解】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氮气的摩尔质量为28g/mol,比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29g/mol)小,故氮气密度比空气的小。
27.
【详解】3Cu+8HNO3═3Cu(NO3)2+2NO↑+4H2O反应中,铜是还原剂、铜转变成Cu(NO3)2时失去电子,铜由0价升高到+2价,部分HNO3充当氧化剂,转变成NO的时候得到电子,氮由+5价降低到+2价,3molCu完全反应转移6mol电子,故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答案为:。
28.(1)
(2)
(3) 3NO2 + H2O = 2HNO3 + NO,部分NO2转化成有毒气体NO,会产生污染 NaNO3 b
(4) 3H2O2+2NO=2NO+2H++2H2O
【详解】(1)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H3与O2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NO、H2O,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①3NO2 + H2O = 2HNO3 + NO,部分NO2转化成有毒气体NO,会产生污染。
②根据化合价升降规律,NaOH + NO2 →NaNO3+ NaNO2 + H2O;
③a. 根据图示,氢氧化钠浓度大于1mol/L后,随NaOH溶液浓度增大,氮氧化物的吸收率降低,故a错误;
b.NaOH溶液浓度一定时,NO2含量越大,氮氧化物的吸收率越大,故b正确;
选b。
(4)①NO被H2O2氧化为NO,N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为+5、H2O2中O元素化合价由-1降低为-2,根据电子守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H2O2+2NO=2NO+2H++2H2O。
②根据题意,NO、Cr2O共消耗c1V1molFe2+,消耗Cr2O的物质的量为,反应消耗NO的物质的量为,根据N守恒,气样中NO的物质的量为,NO含量为mg·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