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泉州市高一(上)期末教学质量跟踪监测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1.“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是由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构成。北斗导航系统显示的安平桥到泉州开元寺路线如图所示,安平桥到泉州开元寺里程约,开车约需小时分钟,两地直线距离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指的是路程 B. “”指的是位移
C. “小时分钟”指的是时间 D. 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2.“天宫课堂”第四课于年月日开课。在其中的奇妙“乒乓球”实验中,航天员朱杨柱做了一个水球,桂海潮用白毛巾包好的球拍击水球,水球被弹开。在击球过程中( )
A. 水球处于失重状态不受重力
B. 水球受到的弹力是由水球发生形变产生的
C. 球拍对水球的弹力大于水球对球拍的弹力
D. 球拍对水球的弹力和水球对球拍的弹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一磁性黑板擦吸在竖直放置的磁性黑板上,如图所示。则该黑板擦受力个数为( )
A. 个 B. 个 C. 个 D. 个
4.如图为甲、乙两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关系图像。甲车图像为曲线,在时刻处斜率为,乙车图像为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车做曲线运动,乙车做直线运动
B. 内甲、乙两车的路程相等
C. 内甲车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方向保持不变
D. 内某个时刻,两车的速度相同
5.酒后驾驶有很大安全隐患。酒后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思考距离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变大。下表为不同速度对应的思考距离与制动距离驾驶员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则当速度为时酒后的制动距离为( )
速度 思考距离 制动距离
正常 酒后 正常 酒后
A. B. C. D.
6.如图,绕过光滑定滑轮的绳子将物体和相连,绳子与桌面平行,物体恰好不滑动。已知物体的质量大于物体的质量,和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不计滑轮和绳子质量。现将和互换位置,绳子仍保持与桌面平行,则( )
A. 绳子的拉力大小为 B. 绳子的拉力大小为
C. 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D. 物体和的加速度大小为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7.我国已掌握火箭回收技术。某型号可回收火箭完成一次竖直起降过程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 时刻火箭处在最高点
B. 时刻火箭的加速度为零
C. 时间内火箭处于悬停状态
D. 图线在与内与横轴所围成图形面积相等
8.如图所示,一只可视为质点的蚂蚁在半球形碗内缓慢从底部经过点爬到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点碗对蚂蚁的支持力大于在点的支持力
B. 在点碗对蚂蚁的摩擦力大于在点的摩擦力
C. 在点蚂蚁受到的合力大于在点受到的合力
D. 在点蚂蚁受到的合力等于在点受到的合力
9.屋檐的同一位置先后滴落两雨滴,忽略空气阻力,在两雨滴落地前,它们之间的( )
A. 速度差不断增大 B. 速度差不变 C. 距离不断增大 D. 距离保持不变
10.如图甲,劲度系数为的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距弹簧上端处一小球由静止下落。以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为坐标原点,沿竖直向下建立坐标轴,小球下落至最低点过程中的加速度随位移变化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图中坐标值均为已知量,重力加速度大小为。则
( )
A. 小球的质量为
B. 小球加速度时对应的横坐标为
C. 小球向下运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D. 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在数值上表示小球最大速度的大小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1.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随时间变化关系式为位移单位为,时间单位为,则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秒末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12.小明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和起立动作,如图甲所示。图乙为力传感器的示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像。则时刻小明处于 状态选填“超重”“失重”或“平衡”过程小明完成的动作是 选填“起立”或“下蹲”。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3.某同学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关于本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A.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橡皮筋、细绳应靠近木板且与木板面平行
B.测分力时,应尽量增大两只弹簧测力计的夹角以减小实验误差
C.实验中应保证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之和等于所测合力大小
实验前该同学没有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所造成的误差为 选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图乙所示的结果,可测量得两分力、的理论合力为 保留位有效数字。
14.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某同学将实验装置按图甲所示安装好,不挂细线与砝码盘,轻推小车,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及纸带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则应将垫块适当________选填“左移”或“右移”以平衡摩擦力。
平衡摩擦力后,实验得到一条纸带,纸带上按时间顺序选取、五个计数点,相邻的两计数点之间还有个点未画出,如图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则小车加速度大小________结果保留位小数。
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为保持不变。小车的总质量为,改变进行多次实验,测得对应的小车加速度大小,作出和的图线,合理的应为________。
A. .
C. .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15.“打夯”是利用夯具把泥土等松散材料夯实的施工方法。如图,两位施工人员通过绳子对质量的夯具同时施加大小相等、方向与竖直方向成的拉力,使夯具脱离地面并保持静止。取重力加速度大小,求:
两绳子拉力的合力大小及方向
绳子拉力的大小。
16.年杭州亚运会引入了青少年热爱的滑板、攀岩等项目。如图为街式滑板比赛的一段赛道,水平直道与倾斜直道在点平滑连接,其中长为。设质量的运动员从点以初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点,用时,紧接着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点时速度大小,用时。求:
运动员在点时速度的大小;
运动员在水平直道上受到阻力的大小。
17.图甲为某平直十字路口等红灯的车队。假设某一列车队的第一辆车的前端刚好与停止线平齐,车长均为,后车的前端与前车的尾部距离均为,如图乙所示。绿灯亮起的瞬间,第一辆汽车立即开动,当后车的前端与前车的尾部距离为时,后车才开始运动。汽车开动后均以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达到后再做匀速直线运动。忽略人的反应时间。求:
第一辆汽车通过停止线的时间;
绿灯亮起后时第一辆车与第二辆车的距离;
绿灯亮起后时该列车队有几辆车完全通过停止线。
18.如图,长、倾角的固定光滑斜面与光滑水平面平滑连接于点,水平面与倾角、速度大小为顺时针转动的足够长传送带平滑连接于点。将一小滑块从斜面顶端无初速度释放。已知小滑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取,重力加速度大小。求:小滑块
第一次经过点时速度的大小;
第一次滑上传送带的最大距离;
第次滑上传送带的最大距离。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两地直线距离指的是位移,是轨道的路径长度,指的是路程,故AB错误。
C.“小时分钟”指的是开车从起点到终点经历的一个过程所需的时间,为时间间隔,故C正确。
D.由平均速度定义可知,平均速度,故D错误。
2.【答案】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了失重、弹力和相互作用力。
水球仍受地球的吸引力,仍受重力;弹力是由施力物体的形变产生的;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解答。
【解答】
A、水球处于失重状态,但仍受重力,故A错误;
B、水球受到的弹力是由毛巾发生形变产生的,故B错误;
、球拍对水球的弹力与水球对球拍的弹力是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故C错误,D正确。
3.【答案】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受力分析,根据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可解答本题。
【解答】
对黑板擦受力分析可知,黑板擦受重力、磁铁吸引力、支持力和向上的静摩擦力,共个力的作用,故B正确ACD错误.
4.【答案】
【解析】A. 图像只能表示直线运动的规律,由图可知两车都做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甲车在 内做正向直线运动, 内做反向直线运动,乙车在 内做正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
明显甲车的路程大于乙车的路程,故B错误;
C. 图像任意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的瞬时速度,可知甲车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后做反向直线运动,故C错误;
D.因为 图像任意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点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
可知 内某个时刻,两车的速度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
【解析】当速度为 时,酒后刹车位移
酒后刹车的加速度相同,则
当速度为 时,酒后刹车位移
解得
则当速度为 时酒后的制动距离为
故选:。
6.【答案】
【解析】C.如图所示物体恰好不滑动,则,解得,故C错误;
和互换位置后,设绳子的拉力大小为,物体和的加速度大小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
解得 , ,故A正确,BD错误。
故选:。
7.【答案】
【解析】A.由 图像可知, 时刻火箭处在最高点,故A错误;
B.根据 图像的切线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 时刻火箭的加速度不为零,故B错误;
C.由 图像可知, 时间内火箭的速度为,处于悬停状态,故C正确;
D. 图像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因为总位移为零,则横轴上方面积等于横轴下方面积,可知图线在 与 内与横轴所围成图形面积相等,故D正确。
故选CD。
8.【答案】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共点力平衡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蚂蚁缓慢上爬,可以认为蚂蚁处于平衡状态,则合力始终为零,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列方程。
【解答】
蚂蚁缓慢上爬,可以认为蚂蚁处于平衡状态,则合力始终为零,受力分析,设设蚂蚁与圆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根据共点力平衡有:,,因为点的比点的大,所以在点碗对蚂蚁的摩擦力大于在点的摩擦力,在点碗对蚂蚁的支持力大于在点的支持力,故A正确,B错误;
蚂蚁处于平衡状态,则合力始终为零,在点蚂蚁受到的合力等于在点受到的合力,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9.【答案】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根据两雨滴运动的时间关系,列方程解题。
【解答】
两雨滴均做自由落体运动,设后释放雨滴运动的时间为,则先释放雨滴运动时间为。
A、它们之间的速度差为,是常数,故不变,故A错误,B正确;
、它们之间的距离为,是常数,则可知随时间均匀增加,故D错误,C正确。
故选BC。
10.【答案】
【解析】A.由图像可知,加速度为时,根据受力平衡可得
解得小球的质量为
故A正确;
B.设小球加速度 时对应的横坐标为 ,根据 图像结合对称性有
解得
故B错误;
C.根据 图像可知,
在最低点时
小球向下运动过程中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故C正确;
D.根据 图像可知, 阶段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小球运动到 位置时,小球刚接触弹簧,之后从 小球继续向下加速运动,当小球运动到 位置时,加速度为,小球的速度达到最大,根据动能定理可知
解得最大速度,不等于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
可知 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在数值上不是表示小球最大速度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AC。
11.【答案】 ;
【解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随时间变化关系式为 ,由 ,可知初速度为
加速度为
秒末的速度大小为
12.【答案】超重;起立
【解析】【分析】
下蹲过程,初末速度均为零,说明先向下加速后向下减速,加速度先向下后向上,先失重后超重;
起立过程,初末速度均为零,说明先向上加速后向上减速,加速度先向上后向下,先超重后失重。
【解答】
时刻力传感器示数大于重力,故小明处于超重状态,过程小明先超重后失重,先向上加速后向上减速,完成的动作是起立。
13.【答案】系统误差;。
【解析】【分析】
在实验中使用一根弹簧测力计拉细线与两根弹簧测力计拉细线的作用效果要相同即橡皮条拉到同一位置,而细线的作用是画出力的方向,弹簧测力计能测出力的大小.因此细线的长度没有限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没有要求,两细线的夹角不要太小也不要太大,但拉弹簧测力计时必须保证与木板平面平行;
实验时没有对器材进行机械调零造成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每次实验产生的误差都是偏大或都是偏小;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做力的图示求合力的大小,同学们需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合力理论值的长度结合标度得出结果。
【解答】
A.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橡皮筋、细绳应靠近木板且与木板面平行,这样可以减小实验误差,故A正确;
B.测分力时,应控制两只弹簧测力计的夹角适当即可,不是越大越好,故B错误;
C.实验中应保证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适当即可,故C错误。
故正确选项为;
实验原理或实验器材造成的实验误差属于系统误差,实验前该同学没有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所造成的误差为系统误差;
该同学在实验中得到图乙所示的结果,可知两分力、的理论合力应为,用刻度尺测量的长度并结合标度可得两分力、的理论合力为。
14.【答案】 右移
【解析】由图乙可知纸带向左做加速运动,说明平衡摩擦力过度,应将垫块适当右移以平衡摩擦力。
相邻的两计数点之间还有个点未画出,则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由逐差法求小车的加速度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
解得
可知 图线是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
故选A。
15.【答案】解:由于夯具处于静止状态,由平衡条件有,
可解得,方向竖直向上
由于夯具处于静止状态,由平衡条件有
可解得:
【解析】本题考查共点力平衡,解题关键是对夯具做好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列式求解即可。
16.【答案】运动员在倾斜直道 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
解得
设运动员在水平直道 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有
解得
【解析】详细解答和解析过程见【答案】
17.【答案】设第一辆汽车通过停止线一直做匀加速运动,用时为 ,通过停止线时速度大小为 ,有
解得
则
故第一辆汽车通过停止线的时间为 。
由于前车运动 后,后一辆车才开始运动,设相邻两辆车开始运动的时间间隔为 ,有
设绿灯亮起 末第一辆车运动位移为 ,第二辆车运动位移为
,此时第一辆车恰好达到最大速度
第一辆车的位移
第二辆车的位移
设第一辆车与第二辆车之间距离为 ,则
解得
设第三辆车从开始运动到完全通过停止线所需时间为 ,有
设从绿灯亮起到第三辆完全通过停止线所需总时间为 ,有
第三辆车能完全通过停止线,设第四辆车从开始运动到完全通过停止线所需时间为 ,有
设从绿灯亮起到第四辆完全通过停止线所需总时间为 ,有
第四辆不能完全通过停止线,绿灯亮起后 有三辆车完全通过停止线。
【解析】详细解答和解析过程见【答案】
18.【答案】设小滑块质量为 ,其在斜面上加速度大小为 ,小滑块第一次从斜面下滑至点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由运动学公式得
解得
设小滑块沿传送带上滑且速率大于传送带速度时加速度大小为 ,第一次沿传送带上滑到速度与传送带相等过程中位移为 ,有 ,
设小滑块沿传送带上滑且速率小于传送带速率时加速度大小为 。
第一次与传送带速度相等到上滑至最高点过程位移为 ,有,
小滑块第一次沿斜面上滑最大距离为 ,则
解得
设小滑块沿传送带下滑加速度大小为 ,第一次沿传送带下滑到点的速度大小为 。小滑块第一次沿传送带下滑过程有,
小滑块第二次沿斜面上滑,,,,
小滑块第三次沿斜面上滑,,,
小滑块第 次沿斜面上滑
【解析】详细解答和解析过程见【答案】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