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文学文化常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3·辽宁本溪·统考中考真题)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B.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虽有嘉肴》《富贵不能淫》均出自《孟子》。
C.《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元代文学家。山坡羊,曲牌名。
D.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是《登飞来峰》的作者。
2.(2023·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种类多样,如春联、寿联、名胜古迹联等。
B.古人常用“加冠”“而立”“不惑”“耳顺”“耄”等词语表示不同的年龄。
C.赠序有别于书序,它作为临别赠言,在赠人以言的同时,也可抒发作者的情志。
D.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林立。张仪是道家代表人物。
3.(2023·辽宁本溪·统考中考真题)选出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 )
A.《骆驼祥子》中祥子父母早亡,他忘记自己生日,后来把买第一辆车那天当成生日。
B.《红岩》中的小萝卜头是宋绮云的孩子,在监狱出生,被大家唤作“监狱之花”。
C.《童年》中的“好事情”是阿廖沙心中的一位优秀人物,他是外祖父家的房客。
D.《格列佛游记》中马形的“慧骃”具有友谊和仁慈两种美德,是其国家的主宰。
4.(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端午节到了,人们通过插艾叶、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来重温传统习俗。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寒舍”“惠存”都是谦辞,“赐教”“垂问”都是敬辞。
C.《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黄发”用来指老人,“垂髫”用来指小孩。
D.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有雍容华美的京剧、典雅精致的昆曲、轻柔灵秀的越剧、活泼风趣的川剧、淳朴明快的黄梅戏等。
5.(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名著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记述了梁山好汉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B.英国作家法布尔根据观察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著成《昆虫记》。这部作品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C.《朝花夕拾》一书既有“温暖的回忆”,又有“理性的批判”。
D.《骆驼祥子》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除主人公祥子外,还写了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的虎妞等人物。
6.(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下面是某同学根据以下知识卡片做出的分析或推断,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标题 作者/朝代 游历地点 创作背景 情感
《小石潭记》 柳宗元/唐 小石潭 写于作者被贬永州期间 从“心乐之”到“悄怆幽邃”
《醉翁亭记》 欧阳修/北宋 琅琊山 写于作者被贬滁州期间 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北宋 承天寺 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既有赏月的闲适,也有被贬的落寞悲凉
A.“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大多是记述旅途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记录风土人情等。
B.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均有散文名篇传世,他们与韩愈、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C.柳宗元、欧阳修、苏轼仕途都比较坎坷,都有被贬的经历,以上三篇文章都是在被贬期间写的。
D.古代文人在仕途不顺、心情低落时都会写寄情于山水的文章,这些文章都表达出他们无法自拔的落寞悲伤情绪。
7.(2023·湖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黄河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分别是光未然、舒婷。
B.《木兰诗》《卖炭翁》《十五从军征》都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C.“五经”指《易》《书》《诗》《礼》《春秋》,“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D.斯诺的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
8.(2023·湖北黄冈·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热烈粗犷”“构思巧妙”“出现故障”“密得不透气”“生日礼物”几个短语的结构完全不相同。
B.“困在山洞里的那个老人艰难地吃下了最后一块饼干”句中“困在山洞里”是定语。
C.《曹刿论战》节选自《左传》。《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D.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一般来说,律诗三、四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律诗要求全诗同押一个韵,限平声韵。
9.(2023·新疆·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刿论战》选自《战国策》。《战国策》主要记录战国时期诸多谋臣策士的谋略议论,由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整理编辑而成,分国编次。
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是公认的语言大师,作品文字通俗朴素。主要作品有小说《四世同堂》《茶馆》,话剧《骆驼样子》《龙须沟》等。
C.《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一篇典范的说理文章,作者雨果,英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常见的谦辞有“家父”“见教”,敬辞有”“令尊”“劳驾”等。
10.(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著作。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
C.《论语》,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礼记》《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中国文化崇尚“和”。“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
11.(2023·贵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作品,选自《陶庵梦忆》。
B.加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成人。
C.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代表作有《女神》《星空》等。
D.马克 吐温是英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12.(2023·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学校开展“经典阅读”活动,下面是晓嘉同学做的读书笔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学过柳宗元创作的《小石潭记》。
B.《西游记》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其中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都很精彩。
C.《简·爱》中简·爱勇敢地爱上了与自己地位悬殊的罗切斯特,她坚信每个人在精神和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D.《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之一是塑造了大批鲜活的英雄形象,如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青面兽林冲等。
13.(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虫记》中,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B.《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代表作。小说设想了潜水艇的强大功能,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自由翱翔的梦想。
C.《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顺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D.《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艺术的巅峰之作,作品中没有正面人物形象。其中人物或故弄玄虚,欺世盗名:或倚仗权势,横暴不法;或终老科场,迂腐可笑。
14.(2023·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名著与作者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吴承恩 B.《儒林外史》——吴敬梓
C.《水浒传》——罗贯中 D.《朝花夕拾》——鲁迅
15.(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其主要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B.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汗青”指史册,“青鸟”指信使,“瀚海”指大海,“蛾眉”指女子。
C.我国历史上曾用干支纪年与皇帝年号纪年。“崇祯五年”为皇帝年号纪年;“丙辰中秋”中的“丙辰”为干支纪年,“丙”属天干,“辰”属地支。
D.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吉檀迦利》《致大海》等。
16.(2023·内蒙古包头·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C.烽火,古时是指边防报警的烟火,“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用来借指战事。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君与家君期日中”的“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17.(2023·黑龙江绥化·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及语法知识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直呼其名,叫做“避讳”。
B.《愚公移山》《杞人忧天》均选自《列子》,《列子》中还有很多寓言,如“九方皋相马”“穿井得一人”“歧路亡羊”等。
C.“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与其说盼望着回家,毋宁说更害怕回家。”这是一个选择复句。
D.“前仆后继”“侃侃而谈”“心有灵犀”“活得精彩”这四个短语类型分别是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补充短语。
18.(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通过保尔的成长经历,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经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广阔的社会画面,被誉为“生活教科书”。
B.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水浒传》,采用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情节环环相扣。全书最精彩的部分是梁山英雄排座次,全书低潮部分是魂聚蓼儿洼。
C.《儒林外史》中周进在贡院一头撞向号板、满地打滚痛哭的情节,夸张地描写了士人醉心功名的丑态。
D.《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全书故事引人入胜。与孙悟空有关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打碎琉璃盏、三调芭蕉扇等故事尤为精彩。
19.(2023·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小文同学搜集到一组“君子自强不息”的人物,下列与“自强不息”主题不符的一项是( )
A.祖逖,素有大志,为图强报国,闻鸡起舞。曾率部北伐,收复了中原大片国土。
B.范仲淹,命运多舛,2岁丧父,成年后外出求学,睡觉不脱衣,断齑画粥,专心学习,成了宋代治世名臣。
C.王祥,继母待他不好,但继母生病时他仍悉心侍奉。继母去世,他悲痛致病。王祥至孝,留下了卧冰求鲤的美谈。
D.史铁生,21岁双腿瘫痪,47岁患尿毒症,仍笔耕不辍,创作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二百万字的作品。
20.(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烟台剪纸、螳螂拳、八仙葫芦、烟台绒绣……多姿多彩的非遗技艺,吸引了众多游客。——这句话中标点符号运用是恰当的。
B.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壤,雷锋精神依然具有跨越时间的无限魅力。——这句话没有语病。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觥筹交错”“一豆羹”——“白”“觥筹”“豆”在古代都指酒杯。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这个文学常识表述是准确的。
21.(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豪放派词人代表。我们在初中课本上学过他的《记承天寺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猎》《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定风波》。
B.“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和韩愈的《马说》。
C.古代常用的敬辞和谦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请教他人时常说“赐教”,询问别人的年龄时常说“贵庚”,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说“拙见”。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2.(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他的作品《爱莲说》以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对莲花的赞美,来表达洁身自爱的人生追求。
C.中国古代对不同年龄的表述,颇有特色。如用“黄发垂髫”来借指老人和小孩;男子二十岁称“弱冠”,女子十五岁为“及笄”。
D.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新闻注重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性。
23.(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诗》中的木兰,具有传奇色彩和丰富人格: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的身上集中了对国家的忠、对父母的孝,征战沙场的勇、女扮男装的智、劳作不已的勤。
B.《简·爱》中的简·爱,矮小瘦弱,貌不惊人,但心灵强大。她愤世嫉俗,敢于反抗,追求独立和自由;她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勇于追求爱情平等。她的形象在世界文学妇女画廊中独树一帜。
C.《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作者儿时的保姆,地位卑微却乐天安命,粗俗迷信却善良仁厚,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我”。所以“我”一直喜欢她,特别是收到她送的《山海经》时,内心充满了感激。
D.《秋天的怀念》中的母亲,无比慈爱、无私、坚忍,她包容儿子的暴怒,想方设法宽慰儿子,多次央求儿子去北海看花,鼓励儿子“好好儿活”。而“我”却不顾母亲身患绝症,一次又一次地伤害她。
24.(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
B.“惠顾” “见谅” “犬子”是敬词,“家严” “愚见” “劳驾”是谦词。
C.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有小说《湘行散记》。
D.二十四节气中,“立春”在“春分”之后,“谷雨”在“清明”之前。
25.(2023·浙江绍兴·统考中考真题)文学作品中的名字往往含有作者的匠心。选出以下解读合理的一项( )
A.《西游记》中“鹰愁涧”“乌鸡国”“盘丝洞”等地名,暗示了这些地方妖怪的原形。
B.《红岩》中市委将刊物定名为“挺进报”,展现了共产党人奋勇前进的斗争精神。
C.《骆驼祥子》中刘四车厂名“人和”,表明刘四本性善良,希望人心归向、上下团结。
D.《儒林外史》中“周进”“范进”等人名,肯定了读书人努力求取功名的远大理想。
26.(2023·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古代,“冠冕”指帝王、官员戴的帽子;“簪缨”指贵族的帽饰;“纶巾”是用青色丝带做的头巾。
B.“布衣之交”“管鲍之交”“忘年之交”“八拜之交”都是关于交情的成语。
C.《马说》和《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杞人忧天》和《愚公移山》均出自《列子》。
D.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运用写实的笔法来表现人物,如朱德笔下的母亲,杨绛笔下的老王和刘绍棠笔下的何大学问。
27.(2023·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诗三百首》原是为儿童学诗而编的“家塾课本”,选篇精当,雅俗共赏。
B.早期长篇小说如《红楼梦》具有英雄传奇色彩,直到《水浒传》才完全改变。
C.《儒林外史》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了普通士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
D.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现在还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28.(2023·四川遂宁·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其中“耀武扬威”“扬扬得意”“猎猎作响”都是偏正短语。
B.我喜欢泰戈尔的诗:“在那群星之中,有一颗星星,指引着我的生命通过未知的黑暗”。此句中的句号应该放在后引号前。
C.“埋骨何须桑梓地”“巾帼不让须眉”“我以我血荐轩辕”“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加点词分别指家乡、妇女、男子、祖国、史册。
D.新闻采访提纲一般包括采访的时间、地点、对象、目的、方式等,主要内容是预先拟好的采访问题,所提问题要具体、客观,有针对性。
29.(2023·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箫鼓追随春社近”中的“春社”指古代立春后的祭祀活动,主要是祭祀土地神,祈求丰收。
B.“未果,寻病终”中的“寻”是古代表示时间的词语,另外还有“少时”“俄而”“已而”“俄顷”等。
C.“而立”“不惑”“古稀”这些表示年龄称谓的词语,分别指“30岁”“40岁”“50岁”。
D.“一食或尽粟一石”“万钟于我何加焉”加点的“石”“钟”,是古代的容量单位。
30.(2023·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项中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
C.在杜甫的《石壕吏》中,“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诗人用只和老翁告别的场景暗示老妇已经被抓走,表达了对饱受战争苦难的百姓的深切同情。
D.守岁、竞舟、赏月、登高习俗,对应的传统节日分别是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31.(2023·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律诗,近体诗的一种。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B.《红楼梦》,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C.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是民歌民谣,“颂”是祭祀乐歌。
D.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在4月4、5或6日。民间习惯在清明祭祖和扫墓。
32.(2023·四川凉山·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孔乙己》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C.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D.雨果,法国作家,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二、填空题
33.(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下列选项中( )提到了牛的雅称,( )提到了老虎的雅称。
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三、名著阅读
34.(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三”是个神奇的数字。在中国古典名著中,与“三”相关的故事有很多。请依照示例写出三个含“三”的故事。
示例:《水浒传》——三打祝家庄
参考答案:
1.B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
B.《虽有嘉肴》选自《礼记》;
故选B。
2.D
【详解】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D.有误,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并非道家代表人物。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列子、庄子、鬼谷子等;
故选D。
3.B
【详解】考查名著内容理解识记。
B.有误,“在监狱出生”理解有误,应该是他出生不到一岁就被关进监狱。被称为“监狱之花”的是左绍英,她是牺牲的革命者遗下的女婴;
故选B。
4.B
【详解】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惠存”意思是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是敬辞;
故选B。
5.B
【详解】考查名著内容。
B.“英国”有误,应为:法国。
故选B。
6.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D.“被贬的落寞悲凉”错误,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幽微,却能随缘自适,自我排遣,表达了作者旷达、闲适的心情。
故选D。
7.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记。
B.《卖炭翁》的作者是白居易,并非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故选B。
8.D
【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文学文化常识识记。
D.有误。一般来说,律诗二、三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
故选D。
9.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B.《茶馆》是话剧,《骆驼祥子》是小说;
C.雨果是法国作家;
故选D。
10.C
【详解】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C.“四书”包括:《大学》《论语》《中庸》《孟子》。故选C。
11.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D.马克 吐温是美国作家;《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
故选D。
12.D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D.“青面兽林冲”有误,青面兽是杨志,林冲绰号豹子头。
故选D。
13.D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
D.“作品中没有正面人物形象”有误。《儒林外史》中王冕、杜少卿、庄尚志、虞育德、迟衡山等人都是正面人物;
故选D。
14.C
【详解】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C.《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不是“罗贯中”。
故选C。
15.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及文化常识。
A.《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而非“浪漫主义”;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是《离骚》;
B.“瀚海”,指沙漠 ,而非“大海”;
D.普希金,代表作有《致诗友》、诗集《亚历山大·普希金诗集》、诗歌《自由颂》、《致大海》、短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小说《上尉的女儿》等。《吉檀迦利》是印度诗人、文学家泰戈尔的作品;
故选C。
16.A
【详解】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
A.欧阳修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不是“南宋文学家”。
故选A。
17.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及语法知识。
B.“穿井得一人”出自《吕氏春秋》;
故选B。
18.D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识记。
D.根据《西游记》可知,打碎琉璃盏的是沙僧,与“孙悟空”无关;
故选D。
19.C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
C.根据“王祥至孝,留下了卧冰求鲤的美谈”可知,这个事例可以体现“孝道”的主题,不能体现“自强不息”。故选C。
20.C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
C.说法有误。“觥筹”是酒杯和酒筹,“豆”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状像高脚盘。而非“在古代都指酒杯”。
故选C。
21.A
【详解】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A.《卜算子·咏梅》是陆游的词,不是苏轼的词作。
故选A。
22.A
【详解】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纪传体通史”有误,《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故选A。
23.A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
B.“愤世嫉俗”“她特立独行,我行我素”有误,简·爱虽然貌不惊人,矮小瘦弱,但人格独立,心灵强大,是现代女性美的象征。简·爱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反抗精神;在爱情追求方面,敢于追求自由,平等和独立人格;
C.“一直喜欢她”有误,“我”对阿长的感情经历了几次变化,第一次变化是因为长妈妈谋死了我的隐鼠,从不太佩服和产生敬意过渡到憎恶她;第二次是因为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
D.“不顾母亲身患绝症,一次又一次地伤害她”有误,《秋天的怀念》中病入膏肓的母亲忍受着巨大的病痛,隐瞒起病情,“我”并不知道母亲身患绝症;
故选A。
24.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
B.“犬子”“见谅”是谦辞,“劳驾”是敬辞;
C.《湘行散记》是散文,而且不是茅盾的作品,是沈从文的作品;
D.“立春”在“春分”之前,“谷雨”在“清明”之后;
故选A。
25.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积累。
A.“鹰愁涧”是《西游记》第十五回中小白龙被观音菩萨所救之后等待唐僧的地方;在“乌鸡国”的妖怪是青狮精;“盘丝洞”的妖精是七个蜘蛛精;由此可知“鹰愁涧”和“乌鸡国”并没有暗示这些地方妖怪的原形;
C.《骆驼祥子》中的刘四是个冷酷无情、苛刻、唯利是图的人,这里“表明刘四本性善良,希望人心归向、上下团结”不正确;
D.《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普通士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境界。“周进”“范进”都受到科举制度的毒害,这里“肯定了读书人努力求取功名的远大理想”表述不正确;
故选B。
26.D
【详解】本题考查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D.“……刘绍棠笔下的何大学问”表述错误。何大学问是小说《蒲柳人家》的一位人物,是虚构的,不是真实存在的,不是运用写实的笔法来表现的人物。
故选D。
27.B
【详解】考查名著和文化常识。
B.有误,早期长篇白话小说,无论是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历史演义,以《水浒传》为代表的的英雄传奇,还是以《西游记》《封神演义》为代表的神魔小说,都是从国家政治、社会批判的角度来立意构思的,展现的是宏大的社会历史背景,很少涉及家庭生活和个人情感世界。这些小说,是在几百年民间创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完成的,有着明显的“说书人”痕迹,具有英雄传奇色彩。直到晚清的《儒林外史》和《红楼梦》,才有了更多的个人生活场景描写和人物心理刻画。应为“早期长篇小说如《水浒传》具有英雄传奇色彩,直到《红楼梦》才完全改变”;
故选B。
28.A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积累。
A.“耀武”和“扬威”都是动宾短语,两者结构相同,所以“耀武扬威”是并列短语,不是偏正短语;
故选A。
29.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积累。
C.“古稀”指的“70岁”,“知天命”或“半百”指的才是“50岁”;
故选C。
30.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不是纪传体;
故选A。
31.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选项“‘风’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是民歌民谣”有误。
32.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识记。
B.有误。《孔乙己》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故选B。
33. B D
【详解】考查词句理解及文学常识。
A.大意: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
B.大意: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
C.大意:在柳絮落尽,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D.大意:知不知道在山林里兴风狂啸的老虎,还时时回过头来看顾小老虎呢。於菟,虎的别称;
故依次选B和D。
34.《西游记》——三打白骨精;
《西游记》——三借芭蕉扇;
《三国演义》——三顾茅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情节。例如:
《红楼梦》——三进大观园:刘姥姥一进大观园:刘姥姥的女婿狗儿不争气弄得家业萧条,岳母刘姥姥只好借着狗儿祖上与贾府连过亲,到贾府攀亲,寻求救济,使这个庄户人家渡过了难关。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刘姥姥见到了王熙凤、贾母。贾母等人带着刘姥姥一起游览大观园。刘姥姥为王熙凤的女儿起了名字,叫巧姐。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她得到信息贾府被抄了,她去狱神庙探望凤姐,凤姐拜托她一定要把巧姐找回来。她和板儿费了好大劲找到了巧姐,她为了把巧姐赎回来把房子卖了。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老妇、老翁,全被孙悟空识破,白骨精害怕,变作一阵风逃走,孙悟空把村姑、老妇的假身统统都打死了。
《西游记》——三借芭蕉扇: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火焰山是必经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独芭蕉扇可以扇灭。芭蕉扇是铁扇公主的宝物。孙悟空第一次向铁扇公主借扇,孙悟空被铁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得无影无踪。第二次孙悟空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子折腾,铁扇公主给了一把假扇。第三次孙悟空变成牛魔王骗走真扇,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真扇;孙悟空大战牛魔王,铁扇公主借出芭蕉扇,孙悟空扇灭火焰山,唐僧师徒又继续向西赶路。
《三国演义》——三顾茅庐:刘备听说南阳有一个奇人叫诸葛亮,便登门去拜访,结果诸葛亮出游了;第二次刘备冒着大雪再次拜访,诸葛亮去友人家了;第三次刘备拜访,诸葛亮正在家里睡觉,刘备一直等到他醒来,终于得见诸葛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