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病句辨析与修改 试卷(含答案解析)-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文档属性

名称 4.病句辨析与修改 试卷(含答案解析)-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4.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2 18:2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病句辨析与修改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3·辽宁本溪·统考中考真题)选出对下面语段各句子修改有误的一项( )
①五一假期,上海街头巷尾的一家家特色小店引领了众多游客和市民的目光。②据报道,今年一季度,上海新开的特色小店数量已超过3万家左右。③这些各美其美的小店,不仅悄然孵化和营造出新的消费生态和文化空间,还彰显了独特风格和鲜明个性。④通过举办“上海逛马路节”等活动,让“无小店,不上海”的理念深入人心。
A.将①句中的“引领”改为“吸引”。
B.将②句中的“左右”删去。
C.将③句中的“孵化”与“营造”调换位置。
D.将④句中的“让”删去。
2.(2023·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只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本质和价值。
B.衡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要看此产业能否提供更多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产品。
C.小清河之所以越来越清澈的原因,是因为济南广大市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
D.随着各地景区惠民政策的实施,吸引了更多人走出家门,拥抱自然。
3.(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通过广泛宣传,让广大家长充分认识到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B.展望未来,我们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抓住时代赋予的机会,在时间的画布上描绘精彩人生。
C.我国5G用户的快速增长,5G网络的加速覆盖,持续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
D.一切创新成果都是由人做出来的,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决定了我们有没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
4.(2023·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自劳动课正式成为一门独立课程后,“中小学生做饭”成为热点话题。②但是,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不能简单将其理解为增加家务劳动的数量。③劳动教育要重视“劳育结合”,避免“以劳代育”。④劳动教育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更是为了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水平。
A.① B.② C.③ D.④
5.(2023·湖南张家界·统考中考真题)下面是小张在旅途中听到的关于长江主题线路的热议,请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湖南城头山遗址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早古城址,享有“中华城祖·世界稻源”,代表了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古文明的发展高度。
B.通过统筹长江沿线地区文化和旅游资源,使长江旅游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C.是否能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建设、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等重要机遇,有利于推广特色旅游产品,增加互动吸引。
D.博大精深的长江文明,能让人们在探寻它的起源、发展脉络和灿烂成就的过程中汲取精神滋养和前进力量。
6.(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下面是某同学写的“致敬航天英雄”新闻稿中的一段话,其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5月30日上午,九年级四班全体同学观看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的全过程。②当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时,同学们欢呼雀跃,激动万分。③接着,大家畅谈了自己的感受,纷纷表示能否像航天英雄一样实现报效祖国的理想,取决于自己努力学习。④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明确了自己当下的责任和未来的使命。
A.① B.② C.③ D.④
7.(2023·湖北黄冈·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有实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大幅提升,就能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出中国力量。
B.加强劳动教育要深刻理解劳动与教育的关系,避免坐在教室里讲劳动的现象不再出现。
C.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D.从“东方红”一号到神十六号,我国航天事业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无到有、不断刷新纪录。
8.(2023·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精神是一个民族长久生存的灵魂。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迈向新征程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B.荆州出土的精美的青铜器、漆木器、玉器、郢城墙等建筑遗迹,都是楚国匠人精湛技艺的最好见证。
C.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各行各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每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
D.正是一批批执着追求、勇于奉献的能工巧匠做出了杰出贡献,才有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9.(2023·湖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对于游客来说,是否文明烧烤、减少噪声污染,才是爱淄博最好的方式。
B.通过世乒赛的历练,使我国运动员的比赛状态和精神面貌都得到了改善。
C.公共阅读空间只有提升服务举措,创新服务效能,才能更好满足不同群体的阅读期待。
D.今年1月至4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2.8%,绿色出行渐成风尚。
10.(2023·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目的性强,它和读者的兴趣、思考、关注的点相关。
B.他背着老师和家长和我到我们一直神往的风景区去游玩了好几天。
C.“教养”折射出一个人对社会和自然,乃至对自己和家人的态度。
D.我们学习古代诗文,要注意把握它的意蕴,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11.(2023·山东枣庄·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持之以恒、科学健康地进行体育锻炼,是一个人拥有健康体魄的保证。
B.随着创建文明城市热潮的掀起,社会上各种文明行为络绎不绝地涌现出来。
C.2022年我国5G基站总量已达到231.2万个,约占全球5G基站比例60%左右。
D.我国科研人员用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谱写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丽诗篇。
12.(2023·四川遂宁·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好的演讲材料不是抄来的,而是演讲者对事实、数据等进行研究、整理、搜集的结果。
B.宋瓷博物馆展览内容越来越丰富,最大限度发挥其复合型功能就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
C.我市乡村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形成了观光农业、绿道休闲、民俗体验、自驾露营等类型多样的旅游产品体系。
D.中学生只要具有开阔的视野,掌握更多的知识,不断碰撞思想的火花,才能真正形成创新意识。
13.(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激烈的比赛,中国队夺得了2023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所有项目的冠军。
B.四川博物院开展和策划的文博体验活动,让参与者真切地感受到文物的魅力。
C.共享单车智慧化管理,可以精准调度车辆,能很大程度上解决车辆分布不合理。
D.成都市妇联将联合各界力量,为家庭教育服务,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条件。
14.(2023·四川泸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共设篮球、排球、田径、游泳等18个项目,届时将有来自约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到成都参赛。
B.“第十八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4月13日在泸州市国际会展中心开幕,300多名与会人员以“举杯向未来”为主题进行了深度交流。
C.5月27日,泸州神臂城长江大桥正式通车,两岸路程从2小时缩短到2分钟,结束了隔江相望、舟楫以渡,让“摆渡”成为了历史。
D.风靡一时的淄博烧烤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当地特色美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喜爱,人们纷纷为其美味和独特的烹饪风格所倾倒。
15.(2023·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部小说的优劣或是高下,不在于它是否塑造了典型环境、典型人物,而在于它构筑了独特的心灵世界。
B.淄博烧烤火爆出圈,并非偶然。其爆火的原因,是淄博多年耕耘与积淀的结果,是久久为功的厚积薄发。
C.畅想未来需要有开阔的视野,需要把自己的爱好和需求与国家的发展、世界的繁荣、人类的梦想紧密结合。
D.随着歼20、歼10C等新型战机在电影《长空之王》中震撼亮相,让观众感受到了国家主力武器的姿态。
16.(2023·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日,大熊猫和花“火出圈”,先后多次登上热搜,“去成都看花花”已成为时下潮流。
B.为表彰先进,引导和激励广大妇女,相关部门授予黄园等10人“四川省三八红旗手标兵”。
C.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进。
D.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文化。
17.(2023·四川凉山·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西昌从“邛海时代”迈入“安宁河时代”,静静的安宁河谷承载了西昌和凉山高质量。
B.“自媒体”因为互动强、更新快、传播广等特点的原因,吸引了大量用户。
C.西昌建川电影博物馆建成后,将展出大约50万件左右来自全球各地的电影相关藏品。
D.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
18.(2023·黑龙江绥化·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B.近200年来,地球上已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森林被采伐和毁掉,尤其在近50年,部分地区森林减少了一倍。
C.她成绩一直不理想的原因是没有认真反思造成的。
D.远离故土的人,无时无刻都在思念祖国的亲人。
19.(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调查,青少年近视的原因主要是户外运动时间偏少,不科学使用电子产品造成的。
B.“无我之境”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它是一种评判诗词境界,也是做人境界的标尺。
C.书籍是精神世界的入口。通过阅读,人们不仅能润泽心灵、涵养品格,还能获得知识、锻炼思维。
D.大数据的生成,有其内在的规律。只有深刻认识,并掌握这些规律,才能提高科学认识大数据的能力。
20.(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人工智能引领技术创新。②从人脸识别到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着作用。③随着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速,使更多潜在应用场景不断涌现。④智能制造、智能供应链等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21.(2023·青海·统考中考真题)以下是学生会小华拟写的现场书法比赛通知,请按要求完成任务。
通知
各位同学:
①为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激发中学生热爱家乡,③校学生会决定于6月28日14:30在致远楼一楼大厅举办“墨香青海”现场书法比赛活动。④请各班推选一位代表按时参加比赛。
致远中学学生会
2023年6月5 日
下面是同学们关于这则通知内容的修改讨论,你认为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句中的“传承”应改为“继承”。
B.第②句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情感”。
C.第④句“推选”改为“选取”。
D.这则通知没有语言表达的错误。
22.(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下面文段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滨州依河傍海,古有“渤海雄邦”之称。(A)这里有126公里海岸线,94公里黄河穿城而过,渤海与黄河不仅造就了滨州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也传承着滨州人重情重义的血脉基因。(B)滨州是一座底蕴丰厚的文化之城,是黄河文化、孙子文化、孝文化发祥地。梁邹范公传“忧乐”精神,惠民孙武著兵学圣典,博兴董永立仁孝典范。(C)滨州是一座风姿绰约的魅力之城,这里既有浪漫水乡的灵动和雅致,又有人间福地的秀美和神韵。沿黄生态风光绮丽,湿地公园秀美怡人。(D)黄河文化、孙子文化、孝文化,这些已经成为滨州发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强大动力。
A.A B.B C.C D.D
23.(2023·黑龙江·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对于云旅游这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约有71%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其存在过度美化之嫌。
B.通过开展读经典美文、学传统礼仪等活动,让我们从中深切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C.我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D.广大青少年崇德向善,不仅关乎其人生道路能否走得正、走得远,更关乎整个社会能否风清气正、和谐友爱。
二、语言表达
24.(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下面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据介绍,高能同步辐射光源装置主要包括加速器、光束线及实验站等几部分组成。
修改:
参考答案:
1.C
【详解】考查病句修改辨析。
C.语序不当,应将“悄然孵化和营造出新的消费生态和文化空间”与“彰显了独特风格和鲜明个性”交换位置;
故选C。
2.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可把“只要”改为“只有”,也可把“才”改为“就”;
C.句式杂糅,可去掉“的原因”;
D.成分残缺,可去掉“随着”;
故选B。
3.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D.一面对两面,应在“拥有”的前面加“是否”,或者去掉“有没有”;
故选D。
4.D
【详解】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D.“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搭配不当,应将“提升”改为“改变”;前后两个分句不合逻辑。应改为“劳动教育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更是为了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
故选D。
5.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
A.成分残缺。“中华城祖·世界稻源”后加“的美誉”;
B.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使”;
C.两面对一面。去掉“是否”;
故选D。
6.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能力。
C.两面对一面,可在“努力学习”前面加上“是否”。
故选C。
7.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A.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可将“只有”改为“只要”,或将“就”改为“才”;
B.否定不当,可删去“不”;
D.语序不当,可将“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从无到有”改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故选C。
8.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能力。
B.分类不当,“青铜器、漆木器、玉器”并非“建筑遗迹”。
故选B。
9.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两面对一面,删去“是否”;
B.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
C.搭配不当,将“提升服务举措,创新服务效能”改为“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效能”;
故选D。
10.D
【详解】考查病句辨析。
A.成分残缺,应在“目的性强”加上“的阅读方式”;
B.表意不明,可删去“和我”,并在此处添加逗号;
C.语序不当,应将“对社会和自然”与“对自己和家人”调换位置;
故选D。
11.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两面对一面,可删掉“能否”,或在“一个人”后面加“能否”;
B.用词不当,可把“络绎不绝”改为“源源不断”;
C.词义重复,“约”“左右”删掉其一;
故选D。
12.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语序不当,“研究、整理、搜集”应改为“搜集、整理、研究”;
B.词义重复,可删掉“目前的”;
D.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只要”可改为“只有”;
故选C。
13.A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及修改。
B.语序不当,应改为“策划和开展”;
C.缺少成分,在“不合理”后加上“的问题”;
D.搭配不当,将“条件”改为“环境”;
故选A。
14.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约”与“多”语义矛盾,删去其一即可;
C.成分残缺,在“舟楫以渡”后添加“之苦”;
D.搭配不当,删去“和喜爱”;
故选B。
15.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A.两面对一面。把“而在于它构筑了独特的心灵世界”改为“而在于它是否构筑了独特的心灵世界”;
B.句式杂糅。将“其爆火的原因,是淄博多年耕耘与积淀的结果”改为“其爆火,是淄博多年耕耘与积淀的结果”。
D.成分残缺。可删去“随着”或“让”。
故选C。
16.A
【详解】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B.缺少宾语,在句末加“的称号”;
C.词语搭配不当,将“改进”改为“改善”;
D.语序不当,将“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文化”以为“了解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故选A。
17.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成分残缺,在句末添加“发展的重任”;
B.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
C.语义重复,删去“大约”或“左右”;
故选D。
18.A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B.减少不能用倍数;可将“一倍”改为“一半”;
C.句式杂糅;删去“造成的”或“的原因”;
D.“无时无刻”与“不”连用,可将“无时无刻”改为“每时每刻”,或在“无时无刻”后添加“不”字;
故选A。
19.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A.句式杂糅,可删去“的原因”或“造成的”;
B.搭配不当,可将“境界”改为“的标准”;
C.语序不当,可将“能润泽心灵、涵养品格”与“获得知识、锻炼思维”调换位置;
故选D。
20.C
【详解】考查病句修改。
C.第③句既有“随着”又有“使”,导致句子没有主语,去掉任意一个即可。
故选C。
21.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
A.原句“传承”正确,不用修改;
C.原句“推选”正确,不用修改;
D.第②句中“激发中学生热爱家乡”错,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加“的感情”;
故选B。
22.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D.语义重复,“这些”指代的是“黄河文化、孙子文化、孝文化”,可删掉“这些”;
故选D。
23.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
A.语意矛盾,去掉“约”或“以上”;
B.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让”;
D.一面对两面,“广大青少年”后加“是否”;
故选C。
24.示例一:将“包括”换成“由”。
示例二:删去“组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包括……”与“由……组成”句式杂糅,将“包括”换成“由”或删去“组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