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必修下册
雷雨(节选)
曹禺
1.了解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理清文章结构,精读文章,在语言中理解人物形象
4.探究《雷雨》的写作特色,赏析话剧独具特色的语言
巴金曾经说过,在他的朋友里头,最有才华的两个是沈从文和曹禺。沈从文《边城》中翠翠的形象也许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请同学们与老师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走近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走进《雷雨》。
新课导入
曹禺(1910-1996),中国二十世纪最优秀的剧作家之一。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1933年,创作处女作《雷雨》,1934年《雷雨》问世,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曹禺先生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
作者介绍
关于写作意图。他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 后记》),“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写作意图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的一种综合艺术。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戏剧常识
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相关概念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内白、潜台词等。
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等等。
《雷雨》解题
《雷雨》是一部动人心魄的悲剧。剧本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艺术地反映了反动资产阶级的腐朽、糜烂的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自私、虚伪的道德性,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雷雨》以集中的场景(周公馆客厅)和集中的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表现了周鲁两家以爱情的、血缘的、阶级的复杂关系为内容的尖锐的戏剧冲突。《雷雨》是四幕话剧,一经诞生,就引起轰动,震惊剧坛,至今长演不衰。
时 间 地 点 事 情
三十多年前 无锡
三十年前除夕 无锡
三十年来 外乡
三十年来 周公馆
从前 哈尔滨
最近 矿上
周朴园与侍萍相爱,生了两个儿子
周家为娶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为媳,逼侍萍出门,侍萍投河自尽,被人救活。
侍萍流浪外乡,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里伺候人,嫁过两次,与鲁贵生有四凤。
周朴园总记得侍萍的生日,为纪念侍萍,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俱,保留着总是关窗的习惯。问过许多人,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
周朴园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个小工的性命扣下三百块钱
工人罢工,矿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周朴园收买工人代表,签定复工合同。开除鲁大海。
情节介绍
人物关系
“雷雨”是来势凶猛、冲决一切的事物的象征,“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湿潮的空气”是雷雨将至的征兆,它暗示了剧中沉闷压抑的气氛,剧中主要人物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更让读者产生“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感,意识到将会有大的事件发生。这一提示语起到了铺垫情节、渲染气氛的作用。
研读课文
1.剧作题名为“雷雨”,第二幕的幕前提示里说:“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这对于剧情发展有什么作用?
2.节选的课文可分两场戏,你认为在哪分最合适?依据是什么?
第一场(开头到 “侍萍望着周朴园,一句话也不说。”)
周仆园和侍萍的冲突
第二场(“仆人领大海进。”到结尾)
周仆园和鲁大海的冲突
第一场: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
矛盾焦点: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
关窗
姓鲁
无锡口音!
熟知旧事
修墓
她没有死?!
四凤的妈
熟知旧衬衣
侍萍,是你?
奇怪——疑虑——慌张——惊惧
鲁侍萍:
周朴园:
怨恨,内心复杂
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30多年前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为什么会惊恐万分呢?
他知道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以前他的行为会昭然于天下。
手段 言行
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
厉声责问
用缓和的语调稳住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你可以冷静点。
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了。
用感情软化
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
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
想用金钱收买打发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
性格特点分析:
周朴园对过去的侍萍:
始乱终弃——自私残忍
周朴园对“死去”的侍萍:
“于心不忍”供起“遗照”来“纪念”——虚伪
周朴园对面前的侍萍:
凶相毕露,软硬兼施,彻底决绝——阴险狡猾,冷酷无情
过去的侍萍:
上当受骗,听天由命——善良软弱,听天由命
现在的侍萍:
控诉罪行,蔑视金钱,憎恨丑恶——清醒,自尊,坚强
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
侍萍的下落
打听坟墓所在,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一直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俱
一直保留着总是关着窗户的习惯
一直记着侍萍的生日
一直保留着侍萍绣了花的衬衣
如何理解
?
他的怀念是刻意、虚伪的。周朴园并非认识不到自己当年对侍萍所犯下的罪恶,比如在鲁侍萍讲述往事的时候,他“苦痛”“汗涔涔地”,因此为了求得良心上的安宁,为了表示自己赎罪之心。
这种留念之情有真实的成分,也是如今他的感情中让人觉得最有“人性”的部分。但他怀念的是30年前的梅小姐,是不会对他的现在构成威胁的梅小姐,从这点看,他又是虚伪的。现在,现实的利害关系占了上风,侍萍的出现会破坏他的形象,威胁他的名誉、地位。
三十年来,周朴园如何对待“死去”的鲁侍萍?
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
一直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
一直保留着总是关着窗户的习惯
一直记得侍萍的生日
一直保留着侍萍绣了花的衬衣
一片深情
三十年后,周朴园如何对待活着的鲁侍萍?
听到侍萍还活着,感到惊谔,更是避而不愿见
得知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时,先是声色俱变的责问,接着企图稳住侍萍,希望用金钱平息侍萍的旧恨新仇,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
冷酷无情
周朴园对侍萍的爱是自欺欺人的一种情感,他伪善、丑恶、冷酷、凶残。
小结
当她感觉到周朴园对侍萍的思恋和怀念时: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
嘲笑、讽刺周朴园的卑鄙无耻
冷 静、清 醒
当她面对周朴园的声色俱变的责问时:
“不是我要来的。”“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叱责周朴园的始乱终弃;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刚 强、自 尊
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
矛盾焦点: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
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反映了社会剥削、阶级压迫,暴露了旧社会的昏暗、腐朽。
请概括一人本剧中周朴园、鲁侍萍、周大海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课文从两个角度去揭露他的自私虚伪和残忍冷酷。
周朴园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
深刻地揭示出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有一种可怕的统治力量,也反映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长成的资本家,同封建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鲁侍萍
一个善良的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被周朴园始乱终弃,历经生活的磨难,表现出中国劳动妇女的坚强、骨气与尊严。
鲁大海
一个有着较高觉悟的工人代表。通过他的斗争,表现出了中国工人阶级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
问题探究:《雷雨》的写作特色?
一、结构紧凑集中,强烈的戏剧冲突:
作者灵活运用“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推动剧情的发展。在侍萍同周朴园相认的过程中,通过侍萍“回顾”过去的遭遇,巧妙地交代了三十年前的事。又如在侍萍和周萍母子相见的的情节中,穿插了周朴园和鲁大海父子之间的冲突,使父子、母子、兄弟都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相遇,从而反映了劳资之间的阶级对立,使剧作产生了深广的社会意义。三人对话,各依自己的性格发展,构成紧凑的戏剧冲突。
二、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集中:
因为剧本的演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尽可能集中。因受舞台演出的限制,都是由人物对话表现出来的。
(1)高度个性化。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声音的外化。周朴园盛气凌人,侍萍抑郁平缓,鲁大海直截了当。
三、《雷雨》中人物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2)丰富的潜台词。潜台词即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义现象。通过潜台词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其作用是使语言简练而有内涵。
戏剧人物的语言往往有潜台词。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体会人物语言的内涵的丰富性。
周朴园 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这四个短句表达的意思,可以说成“鲁大海原来是我的儿子”,但表达的感情却不同。试做分析。)
说“鲁大海原来是我的儿子”,只是平实的叙述,无法传达出说话者此时应有的复杂感情。用四个短句,形成急促的语气,表现了周朴园极度吃惊、恼怒的心情;连续出现上升语调,又使他的吃惊、恼怒中带上了几分惶惑,真实地再现了他当时的感受。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第二句话巧妙在哪里?表现了侍萍什么复杂的感情?)
这两句话饱含了复杂的感情,她想看一看大儿子周萍,但周萍打自己亲弟弟鲁大海的举动又使她愤慨,感到了阶级对立的尖锐,所以叫了一声“你是萍”,又马上以谐音字掩饰:“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在原稿中并无“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这句话,作者在修改时为什么要加上这句话?
当周萍问她是谁时,她本想说“我是你的妈”,但看到自己眼前的儿子已经成了资本家的强盗和帮凶,又马上转口:“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充分表现出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3)富于动作性。是指人物的语言要有力地表现其欲望、意志、内心的冲突,并使其内心状态通过语言转化为外部动作,而且要有一种推动剧情向前发展的张力。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这种语言,有时是不经意、不露痕迹的,有时却是有意的。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情节发展下去。
① 周朴园 哦,很远的,提起来大家都忘了。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②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③ 鲁侍萍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鲁侍萍 老爷,您想见一见她吗?
⑤ 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眼泪要涌出)
侍萍对周朴园仍存旧情,又很想见到自己的大儿子,因此带着幻想对周朴园不断地提醒、暗示,这些当然合情合理。但她这些每每在情节快要中断时候的语言,却不单是她的心思的合情合理的表露所能解释得了的,更重要的是恰好起到暗示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1.周朴园把年轻时的侍萍说成是“小姐”,而且“很贤慧,也很规矩”,目的在于( )
A赞扬侍萍,表达自己对侍萍的爱恋之情。
B名为赞扬侍萍,实为掩盖自己的罪行。
C说侍萍很高贵,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地位。
D为自己开脱,并表达愧疚之情。
B
2.鲁侍萍反驳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表面上否定自己,实质是( )
A以此报复周朴园,解心头之恨。
B澄清自己,表明自己的清白、诚实。
C揭出周的隐私,揭穿周的虚伪。
D进一步试探周的真正态度及真实感情。
C
观点1:谁是《雷雨》里最大的悲剧?不正是那个咬着牙根喝下一大碗苦药的女人繁漪吗?她是离雷雨中心最近的人,她是主角。
重难点解析
问题探究
1.《雷雨》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悲剧,那么这幕悲剧中的主人公到底是谁?为什么?
观点2:我认为《雷雨》主人公是周朴园。第一,周朴园是整个戏剧事件的开端。第二,周朴园是所有戏剧矛盾的中心,他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各种矛盾。第三,从情节上看,他是整个大家族的核心,戏剧的悲剧性结局就是在他一手操纵之下产生的。第四,从作者主旨来说,也主要想塑造周朴园这个典型人物形象。作者着力表现的是封建宗法家族制度对人性的钳制与扭曲,同时也揭露了阶级矛盾的尖锐性。
观点3:曹禺曾说过写作《雷雨》于他是“一种诱惑”,更重要的,他说过,这些人物的“挣扎”使他们更陷入人生的“泥淖”中。挣扎既然注定无谓,那么挣扎得最厉害、最有奋斗理想的人也就是最具悲剧性的人物。我们可以把《雷雨》的主角,定义为“最挣扎的人”。我以为周萍无疑是“最挣扎的人”。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
2.本文以"雷雨"为题有什么含义?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戏剧语言的揣摩,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感受了《雷雨》的魅力。一个周朴园就令人捉摸不透,更何况其他人物呢?总之,《雷雨》是一部内涵丰富、有点说不清的伟大杰作,因为它写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阅读《雷雨》全剧,细细揣摩人物语言,读出一个属于你心中较完整的周朴园或其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