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北冥有鱼》对比阅读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北冥有鱼》)
【乙】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①欤?何士民众庶不誉②之甚也!”
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已人》,国中属而和③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④,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故鸟有风而鱼有鲲。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圣人瑰意琦行⑤,超然独处,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
(宋玉《对楚王问》节选)
注释:①(遗行)有失检点的行为与作风。②(誉)称誉,赞美。③(属(zhǔ)而和)跟随着唱和。④(徵(zhǐ))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相当于简谱的“5”。⑤(瑰意琦行)卓越的思想、美好的操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
B.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
C.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
D.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水击三千里(水击:拍打水面) B.愿大王宽其罪(宽:宽恕)
C.故鸟有凤而鱼有鲲(故:所以) D.抟扶摇而上者(扶摇:盘旋飞翔)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两项是( )
A.【甲】文在想象中运用比喻。如写鹏鸟展翅“若垂天之云”,生动地表现了鹏鸟硕大无比的身形和搏击奋飞的壮美景象。
B.【乙】文中《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都是流行于楚国的音乐,宋玉指出国人喜爱前者而鄙弃后者,暗讽楚王治国无方、世风日下。
C.【甲】文在想象中寄寓理想。文中的“鹏”无需借助外力,踔厉奋发、自由翱翔,寄寓了庄子超脱万物、志存高远、追求自由的人生理想。
D.【乙】文中宋玉把自己比作翱翔九天的凤凰,是世俗之民无法理解的瑰意琦行、超然独处的杰出人物。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林子啜茗①于湖滨之肆②,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③其下。戏嚼豆脯④唾之,群鱼争喋⑤。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⑥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之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⑦,独无钩乎?不及其盛⑧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选自清·林纾《畏庐文集·湖之鱼》)
【注】①茗:茶。②肆:茶馆。③会:汇聚。④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⑤喋:吃。⑥葑(fēng)草:水生植物。⑦薮(sǒ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⑧盛:多,频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②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鹏之背 然则名利之薮
B.化而为鸟 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C.鹏之徙于南冥也 林子啜茗于湖滨之肆
D.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小鱼百数,来会其下
(3)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再 唾 之 坠 缀 葑 草 之 上 不 食 矣
(4)阅读两文段内容,用四字短语填空。
【甲】文段刻画了大鹏的形象特点:硕大无比、力大无穷、① 、善借长风。【乙】文段中,作者由观看群鱼争喋的情景,联想到人世间追名逐利的人,告诫人们要② 。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文本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庄子《北冥有鱼》)
文本二
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而触其柱①,不知远去②。怒其柱之触己也③,则张颊竖鳍④。鼓腹而浮于水,久之莫动。⑤飞鸢过而攫之,磔其腹而食之。⑥好游而不知止⑦,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⑧,妄肆其忿⑨,至于磔腹而死,可悲也夫!⑩
(选自苏轼《河豚之死》)
【注】①触:碰到,这里指撞。②去:离开。③(河豚)恼怒那柱子撞了自己。④颊:面颊,这里指鱼腮。鳍(qí):此指鱼颔下两侧的鳍。⑤鼓起腹部漂浮在水面上,很久不动。⑥鸢(yuān);老鹰。攫:(jué)抓取。磔[zhé]:原指分裂,此指撕裂。食:吃。⑦止:停止。⑧不知道反省自己的过错。罪:错误;此指怪在……错在……⑨胡乱发泄它的怒气。肆:发泄。⑩导致被撕裂肚腹而死,多么可悲啊!至于:因此,以至于。可:令人。夫:语气词。
6.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的意思。
(1)怒而飞 飞:
(2)去以六月息者也 以:
7.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8.请简要概括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9.文本一和文本二都是在说明道理,但采用的方法,说明的道理却不相同,请结合语段内容分别简要分析。
【甲】
北冥有鱼(战国 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大道之行也(西汉 戴圣)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名为鲲(kūn) 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xǐ)
C.选贤与能(yū) D.讲信修睦(mù)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怒而飞 (2)男有分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庄子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B.乙文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各社会阶层都相互关爱、安居乐业、人尽其力、物尽其用。
C.甲文想象雄奇瑰丽,多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文章气势磅礴。
D.乙文也善用整齐的对偶句式,排比的修辞,文章华丽而气势磅礴。
14.说说《北冥有鱼》和《大道之行也》分别借用了怎样的想象来寄寓作者怎样的理想?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颜渊问仲尼曰:“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吾问焉,曰:‘操舟可学邪?’曰:‘可。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吾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
仲尼曰:“善游者数能,忘水也。若乃夫没人之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彼视渊若陵,视舟之覆犹其车却也。覆却万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恶往而不暇!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殙①。其巧一也,而有所矜②,则重外也。凡外重者内拙。”
(选自《庄子·达生》)
【注释】①殙:昏乱。②矜:怜惜。
15.《北冥有鱼》作者是 ,战国时期哲学家, 学派代表人物。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志怪者也( ) (2)吾尝济乎觞深之渊( )
17.下列对【乙】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
B.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
C.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
D.善游者数能/若乃夫没人则未尝见舟/而便操之也。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吾问焉而不吾告,敢问何谓也?
19.【乙】文通过学驾船和下赌注的故事阐释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北冥有鱼
《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大鹏赋·并序(节选)
李白
俄而希有鸟①见谓之曰: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天纲②。以恍惚为巢,以虚无③为场。我呼尔游,尔同我翔。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此二禽已登于寥廓④,而斥鷃⑤之辈,空见笑于藩篱⑥。
【注释】①希有鸟: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②跨蹑地络,周旋天纲:跨越疆域的界限,盘桓于上天的纲维。③虚无:道家用以指“道”的本体。④寥廓:辽阔的天空。⑤斥鷃;鷃雀。⑥藩篱:认识事物的局限。
20.解释下列加点词。
(1)怒而飞( )
(2)于是乎大鹏许之( )
2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
B.其正色邪 其真无马耶(《马说》
C.以恍惚为巢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而斥鹦之辈 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
2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我呼尔游,尔同我翔。
23.两文中大鹏的形象有什么相似之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北冥有鱼》)
【乙】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2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B.志怪者也 志:记载。
C.去以六月息 息:气息,这里指大风。
D.野马也 野马:未经人驯养的马。
25.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B.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D.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2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27.甲文中主要展现大鹏怎样的形象?
28.庄子笔下的“鹏”这一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请根据原文,写出一个与“鹏”有关的成语。
29.结合【乙】文简要分析斥鵎的形象。并说说比起【甲】文中的鹏,你更欣赏哪一种形象?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穷发①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②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注】①穷发:指不生草木的蛮荒之地。②扶摇、羊角:风曲而上行若羊角。
3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一怒而天下惧 心花怒放 B.志怪者也 处出志之 志同道合
C.去以六月息者也 乃记之而去 扬长而去 D.亦若是则已矣 如是再啮 似是而非
3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似是而非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32.语段甲运用寓言故事来说理,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33.结合语段乙简要分析“斥鴳”的形象。并说说和语段甲中的“鹏”相比较,你更欣赏哪一种形象?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北冥有鱼》)
【乙】惠子①相梁②,庄子往见之。或③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之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④,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⑤不饮。于是鸱⑥得腐鼠,鹧鸪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庄子《秋水》)
【注】①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庄子好友。②相梁:在梁国当宰相。③或:有人。④鹓鶵:凤凰。⑤醴泉:甘美的泉水。⑥鸱:猫头鹰。
34.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中“北冥”指北海,是庄子想象中位于北方不毛之地的大海。
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中“海运”指海水运动。古代有“六月海动”之说,古人认为海动必有大风。
C.【甲】文段的“野马”指野马奔腾如风般急速。
D.【乙】文段中“搜于国中”的“国”指的是国都,而不是国家。
35.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6.【甲】文段中,庄子笔下的大鹏这一形象除了“硕大无比”之外,还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37.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庄子擅长借物喻理或设喻说理。【甲】文段借鲲鹏等生动具体的形象,阐发① 的观点;【乙】文段则设喻说理,将自己比作② ,将惠子比作③ ,将功名利禄比作腐鼠,生动表明了④ 的思想。
3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北冥有鱼》)
【乙】
穷发①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②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③而上者九万里,绝④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⑤南冥也。斥鵎⑥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⑦也。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注释】①穷发:传说中极荒远的草木不生之地。②修:长。③羊角:一种旋风,回旋向上如羊角状。④绝:穿过。⑤适:到……去。⑥斥鵎:池沼中的小雀。⑦小大之辩:小和大的区别。辩,同“辨”,分辨,分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怒而飞
②志怪者也
③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④且适南冥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去以六月息者也”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D.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②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4)在庄子笔下,“鹏”和“斥鵎”分别是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甲】
庄子·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庄子·秋水(节选)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①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②向若③而叹曰:“野语④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注释】①河伯:河神。②望洋:仰望的样子。③若:海神。④野语:俗语。
3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志怪者也 处处志之 B.去以六月息者也 乃记之而去
C.顺流而东行 任意东西 D.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0.下面对【甲】【乙】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写了大海广阔浩渺的特征,【乙】文还写了黄河雄伟壮观的浩大景象。
B.【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充满了雄奇的想象,洋溢着浪漫主义的风格。
C.【甲】文通过鲲鹏展翅于大海、野马奔驰于原野的形象,阐发了庄子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
D.【乙】文写了河伯观海的典故,河神在海神面前,心态从原先的洋洋自得变成了自惭形秽。
4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2)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42.在庄子的笔下,鲲鹏这一形象具有哪些特征?
43.【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听说过成百上千的道理,便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呀。从这句话中你领悟到怎样的生活哲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庄子《北冥有鱼》)
【乙】
河之鱼,有豚其名者。游于桥间而触其柱不知远去。怒其柱之触己也,则张颊竖鳍。鼓腹而浮于水①,久之莫动。飞鸢②过而攫之,磔③其腹而食之。好游而不知止,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妄肆其忿,至于磔腹而死,可悲也夫!
(选自苏轼《河豚之死》)
【注释】①鼓腹而浮于水:鼓起腹部漂浮在水面上。②鸢(yuān);老鹰。③碟(zhé):撕裂。
4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1)志怪者也 志:
(2)海运则将徒于南冥 徒:
(3)不知罪己 罪:
4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正色邪 磔其腹而食之
B.鹏之徒于南冥也 久之莫动
C.海运则将徒于南冥也 则张颊竖鳍
D.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好游而不知止
4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怒其柱之触己也,则张颊竖鳍。
47.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游 于 桥 间 而 触 其 柱 不 知 远 去
48.【甲】【乙】两文分别阐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A 2.D 3.BC 4.(1)山野里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2)这样看来,歌曲越是高雅,和唱的人也就越少。
5.(1) 旋风 离开
(2)A
(3)再唾之/坠缀葑草之上/不食矣。
(4) 志存高远 拒绝诱惑(或:淡泊名利)
6.飞翔;凭借 7.乘着旋风盘旋飞翔至九万里的高空。 8.作者笔下的“鹏”是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9.文本一借物说理。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说明“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一定的条件,其活动都有所凭借,都有局限性”的道理。文本二借事说理。借河豚撞柱不知反思,反而迁怒柱子,最后死去的故事,告诫人们遇事不要一味迁怒他人,而要先从自身查找原因。
10.C 11.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职分,职守。 12.(1)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2)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才干出众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13.C 14.《北冥有鱼》借用了“鱼”来寄托作者伟大的理想和抱负,表现作者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气度和内涵。《大道之行也》借用“大道”阐明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表达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寄托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
15. 庄子 道家 16. 记载 曾经 17.B 18.(1)(它)用力鼓动翅膀向上飞,那翅膀像悬挂在天边的云。
(2)我问他原因,他却不告诉我,请问这是为什么? 19.做事情不要考虑太多外在的因素,这样才更容易成功。
20.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答应,应允 21.A 22.(1)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2)我呼唤你同游,你和我一起飞翔吧。 23.都有远大的理想,都善于搏击长空。
24.D 25.B 26.(1)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里面有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作鲲。 27.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28.成语:鹏程万里、鲲鹏展翅、扶摇直上等。 29.斥鴳不可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它们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不必像大鹏一样飞到九万里高空再飞翔。所以斥鴳目光短浅。我更欣赏鹏。只有心怀远大的理想,才能让自己的人生走出更美丽的舞步。如果目光短浅,不思进取,那么只能原地踏步,永远领略不到美丽的人生。
30.C 31.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32.通过鲲鹏借助风力努力向南冥飞翔的寓言故事,说明世界万物都是有所依凭,有所局限的。(意对即可) 33.斥鴳,目光短浅,胸无大志,不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它认为“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不能像大鹏一样飞到九万里高空再飞翔。我更欣赏鹏。因为只有心怀远大的理想,才能让自己的人生走出更美丽的舞步。如果目光短浅,不思进取,那么只能原地踏步,永远领略不到美丽的人生。(意对即可)
34.C 35.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36.①志存高远:要从北冥飞向南方的大海;②力大无穷:飞腾的时候,海水被击打起三千里的波浪;③善借长风: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37. 一切事物都有所凭借 鹓鶵(凤凰) 鸱(猫头鹰) 无意于功名利禄
38.(1)①奋起,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②记载。③回旋而上。④将要。
(2)B
(3)①天色湛蓝,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
②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
(4)“大鹏”硕大无比、善借长风;斥鵎无力高飞,却嘲笑大鹏,表现了它浅陋无知的特点。
39.A 40.B 41.(1)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2)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42.这只巨鸟有着与普通鸟类所无法想象的抱负和能力,但在庄子看来,它仍然是“有所待”,受拘束,不自在,不自由,并没能真正进入逍遥游的境界。鲲鹏在《逍遥游》成了庄子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的一个反面例证。 43.不要拘泥于一己之见而固步自封,要保持谦虚的美德,谦受益,满招损;人贵有自知之明。(写出其中两点、意思对即可)
44. 记载 迁移 归罪,怪罪 45.C 46.(1)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2)(它)气愤桥的柱子碰撞自己,就张开两腮,竖起鱼鳍。 47.游于桥间/而触其柱/不知远去 48.甲文借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说明“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一定的条件,其活动都有所凭借,都有局限性”的道理。乙文借河豚撞柱不知反思,反而迁怒柱子,最后死去的故事,告诫人们“遇事不要一味迁怒他人,而要先从自身查找原因”。
答案第2页,共3页
答案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