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石潭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3 18:0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小石潭记》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雨中上韬光庵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
【注】①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乐之 乐:快乐
B.佁然不动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C.益信声无哀乐也 益:更加
D.恨僧少可语耳 语:交谈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B.潭西南而望 时踞石而坐
C.乃记之而去 忘路之远近
D.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如土石何
3.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
4.翻译下面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甲】文最后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中传达出了作者 心情。【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 的情绪。
阅读《小石潭记》《陋室铭》《游沙湖》,完成下列题目。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甲】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乙】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游沙湖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①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是日剧饮③而归。
【注】①相:查看好坏。②唱黄鸡:这里指对年华易逝的感慨。③剧饮:痛饮;豪饮;极渴时快速喝东西。
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
B.潭西南而望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
C.以其境过清 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
D.如鸣珮环,心乐之 孔子云:何陋之有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翻译: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理解:因为潭水极为清澈,所以阳光能照到水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乙】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翻译: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理解:因为小石潭边气温过低,不能长时间停留,只好记录下来后赶紧离开。
【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翻译: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理解:这里环境清幽,没有人来,能让刘禹锡静下心来抚琴、读经。
8.根据以上三篇短文,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柳宗元、刘禹锡、苏轼三人同样遭遇贬谪,心境却不相同。柳宗元被贬永州时以山水为友,但从自然美景中得到的快乐时短暂的,他① 的心境始终没有改变;刘禹锡被贬安徽和州,身居陋室却认为“陋室”不陋,是因为“② ”(填原文中语句);苏轼被贬黄州时写的随笔小品《游沙湖》,则鲜明地表现了他③ 的生活态度。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①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②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③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9.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
A.斗折蛇行( )
B.子瞻名之曰“快哉”( )
C.以其境过清( )
D.穷耳目之胜(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不以物伤性 B.不可知其源/其势益张
C.出淤泥而不染/隶而从者 D.心乐之/以天下之所顺
11.把【甲】【乙】两文段的画线句分别翻译成现代汉语。
12.柳宗元和苏辙都是被贬谪后而分别写出【甲】文和【乙】文,但两文所表达的情怀不同。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更欣赏哪种情怀呢?请结合【甲】【乙】两文所表达的情怀,谈谈你的看法。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敧③嵌④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节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②营溪:营水。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避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日光下澈
(2)凄神寒骨
(3)不可名状
(4)为之怅然
14.下列选项与例句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A.乃记之而去 B.恢弘志士之气 C.何陋之有 D.躬耕之垄上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6.【甲】文运用间接描写,写出了水的清澈,【乙】文运用 描写,写出了水的 。
17.【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内容分析。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短文,完成小题。
【甲】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1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以其境过清( 以为 ) B.凄神寒骨( 使……凄凉 )
C.负势竞上 ( 凭借 ) D.百叫无绝( 停止、消失)
19.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B.千丈见底 有时见日
C.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D.乃记之而去 潭西南而望
20.下列选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与朱元思书》运用的是正侧面相结合描写,写出了水的清澈,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的湍急。
B.《小石潭记》运用了侧面描写,写出了水的清澈。
C.《与朱元思书》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描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表现山中的热闹景象。
D.《小石潭记》中作者看到小石潭的秀美景色后,产生“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之感,以此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情。
2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拔拂。……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其水之大信石渠三之一亘石①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②。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③,响若搡琴。揭跣④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
(节选自《石涧记》)
【注】①亘(gèn)石:接连不断的石头。②若限阃(kǎn)奥: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外屋。③文:同“纹”,纹彩、花纹。④揭(qì):把衣服拎起来。跣(xiǎn):光着脚。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水尤清冽 尤:
(2)不可久居 居:
(3)水平布其上 布: 关联教材:影布石上(《小石潭记》)]
(4)龙鳞之石 龙鳞: [关联教材: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
2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B.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C.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D.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25.【甲】【乙】两文均选自柳宗元《永州八记》。两篇选文抒发相同的思想感情是: 。甲文借“ ”句子,乙文借“ ”句子,有力地表达作者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甲】
万历辛丑年,父叔辈张灯龙山。沿山袭谷,枝头树杪①无不灯者,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山无不灯,灯无不席,席无不人,人无不歌唱鼓吹。男女看灯者,一入庙门,头不得顾,踵不得旋,只可随势潮上潮下,不知去落何所,有听之而已。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亦席,亦声歌,每夜鼓吹笙簧与宴歌弦管,沉沉昧旦②。
【注】①树杪(miǎo):树梢。②沉沉昧旦: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龙山放灯》)
【乙】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头不得顾( )
(2)不知去落何所( )
(3)其岸势犬牙差互( )
(4)悄怆幽邃( )
27.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
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D.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28.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父 叔 辈 张 灯 龙 山
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
30.【甲】文描绘龙山放灯的盛况,【乙】文描写小石潭环境的清冷,请结合下面的文言小贴士,说说【甲】【乙】两文各自寄寓的情感。
【文言小贴士】
张岱在《陶庵梦忆·序》中说:“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万历辛丑年,父叔辈张灯龙山。……沿山袭谷,枝头树杪①无不灯者,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冈上下,亦无不灯者。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山无不灯,灯无不席,席无不人,人无不歌唱鼓吹。
男女看灯者,一入庙门,头不得顾,踵不得旋,只可随势,潮上潮下,不知去落何所,有听之而已,……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亦席,亦声歌,每夜鼓吹笙簧与宴歌弦管,沉沉昧旦②。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龙山放灯》,有删改)
【注】①树杪(miǎo):树梢。②沉沉昧旦: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
3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 (2)佁然不动
(3)山下望如星河倒注 (4)头不得顾
3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冈上下,亦无不灯者。
3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父 叔 辈 张 灯 龙 山
34.甲文描写小石潭环境的清冷,乙文描绘龙山放灯的盛况。请结合下面的文言小贴士,说说甲、乙两文各自寄寓的情感。
【文言小贴士】张岱在《陶庵梦忆·序》中说:“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注]①第五泄:第五个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当地人称瀑布为“泄”,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3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B.不可知其源 以钱覆其口(《卖油翁》)
C.忽卷掣折而后注 潭西南而望
D.山行之极观也 不闻天子之诏(《周亚夫军细柳》)
36.下列对《小石潭记》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本文运用移步换景和定点描摹的写景方法,景物随着作者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C.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静态描写,“傲尔远逝,往来翕忽”则呈现出动态之美。
D.《小石潭记》是一篇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悲凉之情。
3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38.《小石潭记》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39.两篇选文均是山水游记,分别描写了小石潭和第五泄,请比较这两篇选文在思想感情方面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柳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后登进士第,为监察御史。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选自《柳宗元传》)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
40.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一样的是( )
A.请以柳州授禹锡 以其境过清
B.乃出私钱赎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例移为柳州刺史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西南绝域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1.根据文意,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
4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43.【乙】文中柳宗元在柳州为人民办了哪件实事?结合【甲】【乙】两文,说说柳宗元是怎样对待命运的坎坷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A)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①黄州①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子买田其间,因往相田②,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②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③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B)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④。”是日剧饮而归。
——苏轼《游沙湖》
【参考注释】①黄州:今湖北黄冈,当年作者贬此地。②相(xiàng)田:察看田地的好坏。③王逸少:指王羲之,字逸少,相传他在此临池学习书法,池水尽黑。④黄鸡:报晓的公鸡。该句意思是不要因为时光易逝,年华老大而恶伤。
4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潭西南而望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
B.全石以为底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
C.潭中鱼可百许头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
D.以其境过清 余以手为口
45.请为【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节奏。(限两处)
安 常 虽 聋 而 颖 悟 绝 人 以 纸 画 字
4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47.请结合两文中划波浪线(A)(B)两句,体会【甲】【乙】两文在情感表达上有怎样的不同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
【乙】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①,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②;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③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④至寒至腴可拊⑤可餐。
(节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释】①其为正也间也: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②岚:林中雾气。③箨:竹笋皮,笋壳。④纨:白色的丝绢。⑤拊:抚摩。
4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 尤: (2)日光下澈 澈:
(3)斗折蛇行 斗: (4)不可久居 居:
(5)盖世间之色 盖:
4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
50.甲乙两文中写水的文字都很动人,令人过目不忘。请你说说甲乙两文分别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写水的?
参考答案:
1.A 2.B 3.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 4.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5. 贬谪的悲凉(孤寂凄凉) 知音难觅的惆怅
6.A 7.甲 8. 凄凉忧伤 惟吾德馨 乐观豁达
9. 像北斗星那样,名词活用为状语 取名,命名,名词活用为动词 冷清 胜景、美景 10.B 11.(1)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2)假如他的心中坦然舒适,不因为外物的影响而伤害感情,那到什么地方会不快乐呢? 12.示例:甲文借景抒怀,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乙文表达苏辙对张梦得豁达不羁的赞赏,也隐含作者对其兄苏轼的慰勉之情。我更欣赏乙文作者的豁达情怀,人的一生总有挫折坎坷,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以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
13. 穿透 使……感到凄凉 说出 ……的样子 14.B 15.(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又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秀美的树木和珍奇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 16. 直接(正面) 湍急 17.共同点:借景抒情。【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乙】文借右溪无人赏识,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深沉慨叹。
18.A 19.B 20.C 21.①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②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22. 格外 停留 分布 像龙鳞一样(像鱼龙麟甲般的) 23.A 24.(1)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流水声像是弹琴声。 25. 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大意相同即可)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
26. 回头 地方 像狗的牙齿那样 凄凉 27.B 28.父叔辈/张灯/龙山 29.从城隍庙到蓬莱岗,到处都挂灯。 30.甲表达了对放灯的喜爱和过去美好生活的留恋。乙通过描写小石潭景物的清冷幽寂,含蓄地表达了作者遭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终究无法摆脱的落寞。
31. 清凉 静止不动的样子 像 回头 32.(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2)从城隍庙到蓬莱冈,没有不挂灯的地方。 33.父叔辈/张灯/龙山 34.甲文中,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乙文表达了作者对放灯的喜爱和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留恋。
35.C 36.A 37.①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②走几步,便听到迅雷般的轰鸣声,心里感到害怕。 38.本文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的。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等特点。 39.《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孤独、寂寞、凄凉之情;《观第五泄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叹之情。
40.D 41.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 42.(1)顺着小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我和刘禹锡是挚友,怎么忍心看到他如此(像这样)呢? 43.柳宗元在柳州释放奴婢。柳宗元在遭遇到命运的坎坷的时候,不自暴自弃,不放弃原则,通过写文章,通过寄情山水来排遣心中的郁闷。
44.C 45.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 46.(1)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或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2)听说麻桥人庞安常擅长看病但是个聋子,就前往他那求医看病。 47.甲文:表达了作者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流露忧伤之情。(围绕着“悲观”答即可)乙文:表达了作者虽遭朝贬,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旷达情怀。(围绕着“乐观”答即可)
48. 格外。 穿透。 像北斗星一样。 停留。 大概。 49.(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现在见到这里的水,才领悟到世间真的有碧(青绿)这种颜色。 50.甲文:主要通过写鱼儿在水里轻快活泼的游动,侧面描写衬托潭水的清澈;
乙文:主要通过比喻和对比来写泉水的颜色碧绿。
答案第2页,共3页
答案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