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铁杵成针
——一功到自然成
读古诗 猜诗人
李白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传说李白小时候学习并不认真,十分贪玩,是什么事改变了他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读读有关李白的传说故事——《铁杵成针》。
铁杵成针
chǔ
铁棒磨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
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
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
卒业。
铁杵成针
宋 祝穆
经典诵读台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读书要求:
1.听音频:耳朵听音,眼睛看书,字字入目。
2.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老 媪
áo
还 卒 业
huán zú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我会认
féng
被包部分的撇、捺不要写得太长,最后一笔平捺要写得舒展。
逢
我会写
半包围结构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
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铁杵成针
宋 祝穆
/
/
/
/
/
/
/
/
读好节奏
读书要求:
1.听范读,用“/”画出停顿节奏。
2.借助节奏线,读好节奏。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看 注 释
扩 词 法
看 插 图
联 系 上 下 文
回顾学法
学习提示
1.运用看注释、扩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同桌合作理解文意。
2.同桌合作,一人读句子,一人说意思。
3.自己试着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铁杵成针
宋 祝穆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注释]
选自《方舆胜览·眉州》。 是:这。
铁杵 (chǔ):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方:正在。
媪(ǎo): 年老的妇女。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 还(huán)卒(zú) 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相传
完成
放弃
运用看注释、扩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同桌合作理解文意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原文:
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山名
猜 词 义
你读古文 我说意思
原文:
译文: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世间相传,李白曾在这座山中读书,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了。
相传
完成
放弃
扩 词 法
你读古文 我说意思
原文:
译文: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过这条小溪的时候,遇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磨一根铁棒。
这
正是
联系上下文
看 注 释
你读古文 我说意思
原文:
译文:
问之,曰:“欲作针。”
(李白)问她这是在干什么,(老婆婆)说:“我想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联系上下文
增 补
你读古文 我说意思
原文:
译文: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被老婆婆的意志感动,返回去完成了学业。
被她的意志感动。
回去完成了学业。
看注释
你读古文 我说意思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白曾在这座山中读书,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了。过这条小溪的时候,遇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磨一根铁棒。李白问她这是在干什么,老婆婆说:“我想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被老婆婆的意志感动,返回去完成了学业。
古诗新译栈
古诗新译栈
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故事。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老婆婆磨铁杵的行为可以用哪句俗语来形容?她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我从老婆婆的身上懂得了做事要有毅力、肯下苦功,才能取得成功。
悟道理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一代诗仙
铁杵成针
宋 祝穆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
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
杵。问之,曰 :“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
卒业。
一起读课文
铁杵成针
宋 祝穆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你觉得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世传
坚持不懈的精神
袁隆平
坚持不懈的研究杂交水稻,用一颗种子改变世界,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被人们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几代中国航天人员坚持不懈地钻研,才有神舟载人飞船顺利升天,探索苍穹!
学精神
《铁杵成针》中,李白最初对待读书的态度是“未成、弃去。”遇到老媪后,他对待学业的态度是“还卒业”。
《铁杵成针》中,李白从老媪“磨铁杵”“欲作针”中感受到了“持之以恒”的品质。在老媪的意志感染下,他回去勤奋苦学,坚持不懈地完成了学业。
《铁杵成针》这个故事,揭示了只有坚持不懈地勤奋学习,才能取得成就的道理。
漫读好时光
功到自然成
有人说,诗人不说“人话”。
童话诗人顾城说,语言就像钞票一样,在流通过程中已被使用得又脏又旧。而诗人就是拒绝使用“旧钞票”的人,所以他们说出来的一定不是“人话”。读顾城的诗《安慰》,你会发现一个崭新的语言世界:
青青的野葡萄
淡黄的小月亮
妈妈发愁了
怎么做果酱
我说:
别加糖
在早晨的篱笆上
有一枚甜甜的
红太阳
诗人的与众不同,不仅在于他们的语言具有新鲜感,还在于他们的人生也总是充满传奇。不按常理出牌,是诗坛怪咖们的常态,李白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说起李白,他的故事比天上的繁星还多,什么“贵妃磨墨,力士脱靴”,什么“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什么“赏月饮酒,捞月而终”……每一个故事都充满着神秘和想象。至于《铁杵成针》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
也有人说,虽然铁杵成针的精神值得肯定,但若依经济学的观点来看,磨针失掉的何其多,而得到的又何其少 费时费力还不算,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不过在我看来,人更多时候还是依靠精神力量傲立于世。这个《铁杵成针》的故事,揭示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说起功到自然成,这个俗语最早出自《西游记》第三十六回,讲的是唐僧师徒离开平顶山,继续西行,唐僧一路上唠叨个不停,说自己的各种担忧与害怕。孙大圣闻言,呵呵冷笑道:“师父不必挂念,少要心焦,且自放心前进,还你个功到自然成也。”意思是说:师傅你不要担心害怕,只管放心前行,只要下足了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功。
现在,“功到自然成”成为激励人们上进的一剂良药。
创意写作坊
开一场小小辩论会,辩题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