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历史下册 预习篇
3.土地改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时间:1950年冬~1952年底
2.原因:
(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现实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3.法律依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经过: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5.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1952年,我国某县农村地主阶级人均占有土地由原先9.709亩下降至2.06亩;富农人均占有土地由原先人均4.16亩下降为3.39亩;而贫农人均占有土地由原先的0.76亩上升为2.17亩;雇农占有土地由原先的0.304亩上升为2.66亩。这一数据变化得益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B.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该地率先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行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中“1952年”以及占地数据的变化可知,地主阶级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而少地的农民土地增多,这是因为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了土地改革,A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时间为1978年,排除B项;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三大改造时期,排除C项;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2.“由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相比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的一个最显著的变化。这说明政策的变化立足于( )
A.消灭封建剥削的制度 B.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需要
C.国际格局的风云变幻 D.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
【答案】D
【详解】材料信息“由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相比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的一个最显著的变化”说明不同时期土地改革政策的变化立足于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D项正确;“消灭封建剥削的制度”材料没有体现,排除A项;“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需要”无法解释“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排除B项;“国际格局的风云变幻”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3.土地改革后,“河南省某地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的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表明土地改革( )
A.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物质保障 B.改变了土地私有制
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答案】D
【详解】据题干“土地改革后”“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后,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说明土地改革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D项正确;抗日战争胜利是在1945年,与题干时间“1951年”信息不符,排除A项;土地改革是变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有改变了土地私有制,三大改造后才建立了土地公有制,排除B项;题干重在强调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与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4.阅读表格,造成其比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农业合作化运动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表格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成了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所以出现了题干表中贫农、中农的比例增长和富农、地主比例的降低,B项正确;抗美援朝发生在朝鲜半岛,与我国国内的土地改革无关,排除A项;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1953年,排除C项;农业合作化运动调整的是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与地主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5.图是新中国某个时期农村粮食产量的变化示意图(单位:亿吨),出现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图中数据变化,从1949年到1952年农村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结合所学知识,主要是因为1950-1952我国进行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促进了农业发展,A项正确;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排除B项;1956年底完成三大改造,排除C项;20世纪70年代末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D项。故选A项。
6.不同的革命阶段,共产党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从“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到“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这种调整是基于( )
A.经济发展的需要 B.社会性质的变化
C.共产国际的影响 D.革命形势的变化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从'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到“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调动地主阶级的抗战积极性,中国共产党将土地政策调整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而在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激发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中国共产党将土地政策调整为“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因此材料所述土地政策的调整是基于革命形势的变化,D项正确;材料所述土地政策的调整是基于革命形势的变化,而不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排除A项;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材料所述土地政策的调整是基于革命形势的变化,而不是共产国际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7.“新中国成立时,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以上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意义 D.农业生产合作社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时,占农村大量人口的农民,占有很少的土地,和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时,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背景,A项正确;土地改革的内容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排除B项;土地改革的意义是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排除C项;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三大改造时期,不是新中国成立初,排除D项。故选A项。
8.建国初期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B.肃清了反革命
C.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消灭了地主阶级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保家卫国,土地改革运动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获得真正的解放,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A项正确;肃清了反革命指的是肃反运动的结果,排除B项;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是三大改造完成的结果,排除C项;消灭了地主阶级是土地改革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9.从下列一组老照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共同历史内涵是( )
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B.工人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
C.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D.农民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保障
【答案】A
【详解】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显示了力量,回民支队抗击外来侵略者,显示了人民的力量,土地改革使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些事件都表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有力推动者,A项正确;工人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没有体现“土地改革”,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与五四运动不符,排除C项;“农民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保障”与五四运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0.用漫画的形式呈现历史,让学史更轻松,让漫画更深刻。与下边漫画所反映的史实相关的法律文献是(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答案】B
【详解】据据题干“1950年”“咱老家有自己的地种了”和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B项正确;1947年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954年,与“咱老家有自己的地种了”无关,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于2002年通过,是为了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排除D项。故选B项。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民凭着手中的武器,完全可以停止交租和取消债务,但仍要求他们继续交纳降低了的地租和利息,并尽最大力量发展生产,以支援战争。……这些政策有力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大部分愿意救亡的地主乡绅们所能接受。在这样的政策基础上,共产党、八路军和解放区逐年扩大。到了1942年,它们已经成为对日本统治的强大威胁。
——摘编自[美]韩丁《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
(1)材料一中“这些政策”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哪一土地政策?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实施“这些政策”的目的。
材料二 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土地改革基础上的继续和发展。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强调“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期间地方政府组织了人民法庭,依法惩办一切违抗或破坏土地改革法令的罪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解放区土地改革顺利推行的原因。
(3)综上所述,归纳中国共产党调整农业政策所遵循的规律。
【答案】(1)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目的: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
(2)原因: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为其打下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法令被严格贯彻执行。(任答两点即可)
(3)从实际出发,依据国情;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依据社会主要矛盾解决问题;维护农民利益等。(答出两点即可)
【详解】(1)政策:由材料一“仍要求他们继续交纳降低了的地租和利息”可知,反映的是抗战时期实行的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目的:由题干“这些政策有力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大部分愿意救亡的地主乡绅们所能接受。在这样的政策基础上,共产党、八路军和解放区逐年扩大。到了1942年,它们已经成为对日本统治的强大威胁。”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正值抗战时期,采取这种做法,可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原因:由题干“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土地改革基础上的继续和发展。”“土地改革期间地方政府组织了人民法庭,依法惩办一切违抗或破坏土地改革法令的罪犯。”可知,新解放区土地改革顺利推行的原因是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为其打下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法令被严格贯彻执行。
(3)规律: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它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而作出调整,遵循了依据国情、从实际出发,依据社会主要矛盾解决问题,与时俱进的规律。当然,不同时期的政策都以维护农民的利益为宗旨
12.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建国后的形势】
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的内外形势。
【政治上的智慧】
材料二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颁发的协议》签字仪式
一、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二、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
——摘自《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2)图A中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首席代表是谁?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战场上的较量】
材料三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材料三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分析该“激战”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土地上的改革】
材料四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材料四中的土地改革法在什么区域施行?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综合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事件所起到的共同作用。
【答案】(1)形势:国内:经济凋散(经济濒于崩溃);国外: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
(2)代表:阿沛·阿旺晋美。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巩固国防。
(3)事件:抗美援朝战争;
积极影响: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4)区域:新解放区;
原因: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共同作用:巩固新政权,为经济恢复与建设铺平道路。
【详解】(1)形势:根据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可知,国内经济凋散(经济濒于崩溃);根据材料一“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可知,国外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
(2)代表:根据材料二“《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字仪式”结合所学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根据材料二“一、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二、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结合所学可知,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巩固国防。
(3)事件:根据材料三“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
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三“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4)区域: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未进行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有序进行土地改革。
原因:根据材料四“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可知,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是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共同作用:根据所学可知,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都巩固新生的政权,为我国经济恢复与建设铺平道路。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后,为了巩固政权、发展经济,走过一段不寻常的道路。历史老师以“人民政权的巩固”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请你完成。
【任务一:西藏和平解放——见证党的政治智慧】
材料一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1959年3月开始民主改革。民主改革彻底摧毁了官僚、贵族、上层僧侣三大领主的反动政权,废除了三大领主对百万农奴的人身奴役,广大翻身农奴成为西藏的主人。
(1)材料一反映了西藏和平解放这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
【任务二:抗美援朝战争——中美战场上的较量】
图一朝鲜战争作战双方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的场景
(2)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简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的标志及意义。
【任务三:土地改革完成——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材料三 建国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现实与未来进行思考后做出的必然选择,它不是表面地完成一段时期的一个历史任务,而是在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铺平道路。
——徐博《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对农民阶层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党和国家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的目的。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在这次改革中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案】(1)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标志:美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意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符合题意,观点正确,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3)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铺平道路。(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或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或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符合题意,观点正确)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详解】(1)意义:据材料“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1959年3月开始民主改革。民主改革彻底摧毁了官僚、贵族、上层僧侣三大领主的反动政权,废除了三大领主对百万农奴的人身奴役,广大翻身农奴成为西藏的主人。”并结合所学可知,“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标志:据材料“图一朝鲜战争作战双方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的场景 ”可知,1953年,美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标志着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意义:据所学可从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等方面回答。(符合题意,观点正确,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3)目的:据材料“……而是在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铺平道路。”可知,党和国家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铺平道路。(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或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或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符合题意,观点正确)
(4)依据:据材料“《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对农民阶层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1950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4.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A》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材料一中“原来的土地制度”指什么?“A”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什么?
(2)结合材料,谈谈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3)材料二中“跨过鸭绿江”的军队名称是什么?这支军队的战士被誉为什么?
(4)根据材料二和结合结合所学知识,这场战争的胜利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1)制度:封建剥削土地制度。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最可爱的人。
(4)
意义:抗美援朝的胜利,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详解】(1)制度:根据材料“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和结合所学知识,“原来的土地制度”指的是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A:根据材料“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为土地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废除封建半封建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意义:根据材料“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军队:根据材料三“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可知反映的是抗美援朝的军歌,抗美援朝的军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战士:抗美援朝的军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队的战士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4)意义:根据材料“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标志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的胜利,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历史下册 预习篇
3.土地改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时间:1950年冬~1952年底
2.原因:
(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现实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3.法律依据: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经过:1950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5.结果: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1952年,我国某县农村地主阶级人均占有土地由原先9.709亩下降至2.06亩;富农人均占有土地由原先人均4.16亩下降为3.39亩;而贫农人均占有土地由原先的0.76亩上升为2.17亩;雇农占有土地由原先的0.304亩上升为2.66亩。这一数据变化得益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B.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该地率先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行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2.“由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相比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的一个最显著的变化。这说明政策的变化立足于( )
A.消灭封建剥削的制度 B.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需要
C.国际格局的风云变幻 D.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
3.土地改革后,“河南省某地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的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表明土地改革( )
A.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物质保障 B.改变了土地私有制
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D.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4.阅读表格,造成其比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农业合作化运动
5.图是新中国某个时期农村粮食产量的变化示意图(单位:亿吨),出现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6.不同的革命阶段,共产党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从“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到“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这种调整是基于( )
A.经济发展的需要 B.社会性质的变化
C.共产国际的影响 D.革命形势的变化
7.“新中国成立时,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以上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意义 D.农业生产合作社
8.建国初期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A.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B.肃清了反革命
C.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消灭了地主阶级
9.从下列一组老照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共同历史内涵是( )
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B.工人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
C.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D.农民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保障
10.用漫画的形式呈现历史,让学史更轻松,让漫画更深刻。与下边漫画所反映的史实相关的法律文献是(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农民凭着手中的武器,完全可以停止交租和取消债务,但仍要求他们继续交纳降低了的地租和利息,并尽最大力量发展生产,以支援战争。……这些政策有力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大部分愿意救亡的地主乡绅们所能接受。在这样的政策基础上,共产党、八路军和解放区逐年扩大。到了1942年,它们已经成为对日本统治的强大威胁。
——摘编自[美]韩丁《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
(1)材料一中“这些政策”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哪一土地政策?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实施“这些政策”的目的。
材料二 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土地改革基础上的继续和发展。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强调“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期间地方政府组织了人民法庭,依法惩办一切违抗或破坏土地改革法令的罪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解放区土地改革顺利推行的原因。
(3)综上所述,归纳中国共产党调整农业政策所遵循的规律。
12.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建国后的形势】
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面临的内外形势。
【政治上的智慧】
材料二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颁发的协议》签字仪式
一、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二、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
——摘自《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2)图A中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首席代表是谁?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战场上的较量】
材料三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材料三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分析该“激战”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土地上的改革】
材料四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材料四中的土地改革法在什么区域施行?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综合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事件所起到的共同作用。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后,为了巩固政权、发展经济,走过一段不寻常的道路。历史老师以“人民政权的巩固”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请你完成。
【任务一:西藏和平解放——见证党的政治智慧】
材料一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1959年3月开始民主改革。民主改革彻底摧毁了官僚、贵族、上层僧侣三大领主的反动政权,废除了三大领主对百万农奴的人身奴役,广大翻身农奴成为西藏的主人。
(1)材料一反映了西藏和平解放这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
【任务二:抗美援朝战争——中美战场上的较量】
图一朝鲜战争作战双方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的场景
(2)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简述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的标志及意义。
【任务三:土地改革完成——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材料三 建国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现实与未来进行思考后做出的必然选择,它不是表面地完成一段时期的一个历史任务,而是在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铺平道路。
——徐博《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对农民阶层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党和国家在农村进行土地改革的目的。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在这次改革中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14.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A》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材料一中“原来的土地制度”指什么?“A”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什么?
(2)结合材料,谈谈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3)材料二中“跨过鸭绿江”的军队名称是什么?这支军队的战士被誉为什么?
(4)根据材料二和结合结合所学知识,这场战争的胜利有什么重要意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