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篇 2024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7.伟大的历史转折 导学案 学生版 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预习篇 2024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7.伟大的历史转折 导学案 学生版 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2 20:37:2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历史下册 预习篇
7.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背景: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两个凡是”方针(“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2.时间: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3.性质: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4.意义: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补充: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上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地点:1978年 北京
2.主要内容:
(1)思想上: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政治上: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二、拨乱反正
1.背景: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2.平反对象:“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3.典型事件: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罪名,恢复刘少奇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4.完成: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扩展:恢复高考制度
(1)时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主持决策和直接推动下,高考制度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2)意义: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会议揭开序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开辟的。我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次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中的“我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项正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与题干内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会议揭开序幕的”不符,排除A项;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题干内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会议揭开序幕的”不符,排除C项;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与题干内容“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会议揭开序幕的”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如下图是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文章,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这场大讨论是一次( )
A.文化领域的重大革命 B.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
C.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D.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材料反映的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进行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最后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为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C项正确;文化领域的重大革命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排除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排除D项。故选C项。
3.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历史结论则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931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B.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
C.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D.1978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历史结论则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可知,“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属于历史结论,D项正确;1931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是对“九一八事变”这一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项;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属于历史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4.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成功探索。两次会议的共同之处是( )
A.提出“拨乱反正” B.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C.纠正了“左”倾错误方针 D.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答案】D
【详解】据所学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鉴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强调我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我党的工作重心是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故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拨乱反正”,与八大不符,排除A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与八大不符,排除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左”倾错误方针,与八大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5.词汇变化反映时代变迁。1996年,《现代汉语词典》第三版修订时增加9000余条新词,如下海、市场经济、电脑、超市、绿色食品等。本次修订的背景最有可能处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D
【详解】据材料可知,1996年,《现代汉语词典》第三版修订时增加9000余条新词,如下海、市场经济、电脑、超市、绿色食品等。这些词汇的出现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D项正确;1953--1957年是一五计划期间,A项与材料“下海、市场经济、电脑、超市、绿色食品等”不符,排除A项;1953--1956年是三大改造时期,与材料“下海、市场经济、电脑、超市、绿色食品等”不符,排除B项;1966--1976年是文革十年内乱时期,与材料“下海、市场经济、电脑、超市、绿色食品等”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6.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
①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②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和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思想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在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在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①②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在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③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7.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伟大转折”体现在( )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D.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答案】B
【详解】据题干“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及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B项正确;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排除A项;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党的工作重心逐渐由城市转向农村,排除C项;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D项。故选B项。
8.会议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材料中会议做出的决策是( )
A.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D.实行改革开放
【答案】D
【详解】根据“会议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D项正确;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排除A项;1961年,为了克服国民经济困难局面,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排除B项;中共十九大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排除C项。故选D项。
9.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两个凡是” C.实践 D.马克思主义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我国思想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C项正确;文革期间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排除A项;“两个凡是”方针是文革结束后坚持的方针,在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之前,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是党坚持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10.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此举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 )
A.实事求是 B.拨乱反正 C.重心转移 D.团结一致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结合所学可知,这次决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对建国以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的总结,科学地分析了在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错误,分析了产生错误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原因,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B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ACD项都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二、综合题
1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终胜利。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直接推动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革命就有了新的领导核心力量,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特征。
——钟轩理《五四精神与中国道路》
材料二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毛泽东是第一个代表这种自觉选择的人。他在这个时期的一些著作中最早阐发了国情与革命,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和个别、普遍与具体。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具有建设自己、完善自己的能力,在不同的环境下,面对不同的问题,党都能实现自身的转变,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在面临严重的困难局面时,党召开了两次会议,及时纠正“左”的错误,确立了新的领导核心,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学习强国》
(1)根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以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特征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什么革命道路?选择这条道路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材料三认为中国共产党具备什么能力?请结合材料提及的相关史实说明。
(4)综上所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答案】(1)条件: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标志:五四运动。
(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或井冈山道路)。依据:国情。
(3)能力:中国共产党具有建设自己、完善自己,实现自身转变的能力。
史实: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国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4)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根据中国国情进行革命;依靠人民群众力量;不断自我建设和完善;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详解】(1)条件:根据材料一“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直接推动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可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特征:依据材料一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革命就有了新的领导核心力量,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开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五四运动。
(2)道路:根据材料二“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毛泽东是第一个代表这种自觉选择的人。他在这个时期的一些著作中最早阐发了国情与革命,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和个别、普遍与具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依据:据所学知识可知,选择这条道路的主要依据是国情。
(3)能力:根据材料四“中国共产党具有建设自己、完善自己的能力,在不同的环境下,面对不同的问题,党都能实现自身的转变”可知,材料四认为中国共产党具有建设自己、完善自己,实现自身转变的能力。
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国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4)经验:综上所述材料,可以归纳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根据中国国情进行革命;依靠人民群众力量;不断自我建设和完善;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等。
12.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趋势,但人类通往现代化的道路却具有特殊性、多样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方现代化】
材料一:——根据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编制
时间 相关事件
14-18世纪 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及殖民掠夺
17-19世纪中后期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俄日资产阶级改革及殖民扩张
18世纪中期至今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及殖民扩张
材料二:大约从1500年起,西方靠殖民掠夺奠定了其“起手优势”,又靠对劳动者的剥削压榨进行原始积累,并且通过不平等贸易强化了其在“世界体系”中的支配地位,这是西方现代化的“共性”。正如英国评论家卡洛斯·马丁内斯指出的,“西方的现代化是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三:1949年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
时期 概况
1949—1978年 中国式现代化的工业化建设之路,虽然发展道路曲折,但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1978—1992年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改革开放之路,不断探索适合我国人民的富裕之路。
1992年至今 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后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的重点转向共同富裕,以扎实推进从部分到整体的逐步富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摘编自张洪为《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方实现现代化的历程。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西方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49年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的特点。
【答案】(1)西方现代化:先思想(文艺复兴)后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再技术(工业革命)。
(2)路径:殖民掠夺、剥削压榨、不平等贸易。
(3)特点:领导现代化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正确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任意两点即可)
【详解】(1)历程:根据材料一表格可知,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代表了思想,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俄日资产阶级改革代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代表了生产技术的发展,因此可知历程为先思想(文艺复兴)后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再技术(工业革命)。
(2)路径:根据材料二“ 大约从1500年起,西方靠殖民掠夺奠定了其“起手优势”,又靠对劳动者的剥削压榨进行原始积累,并且通过不平等贸易强化了其在“世界体系”中的支配地位”可知路径为殖民掠夺、剥削压榨、不平等贸易。
(3)特点:根据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改革开放之路,不断探索适合我国人民的富裕之路”可知特点为领导现代化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材料二“ 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后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的重点转向共同富裕,以扎实推进从部分到整体的逐步富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可知特点为坚持正确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1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百年党史,经历了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伟大历程。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1)据以上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一大”召开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二:
开国大典
(2)据以上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天换地”的真实内涵。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3)用史实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答一点即可)
【答案】(1)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冲破长期“左”的错误束缚,确立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详解】(1)中心工作:依据材料一图片文字“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可知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历史意义: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新阶段。
(2)内涵:根据“开国大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开始“改天换地”。
(3)转折:结合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知识可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束缚,确立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性的会议,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4.改革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在不断的改革中,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的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建立起以土地为纽带的新的等级关系,而这场改革推开了欧洲一个新的时代大门。……
材料二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为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部编版历史教材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1979年元旦社论
(1)依据材料一回答:西欧中世纪改革后的制度是什么制度?有何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是哪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仿效什么制度进行的?这次改革百余年后日本历史进入到什么时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答案】(1)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有严格的等级关系,权利和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2)大化改新;唐朝的典章制度;幕府统治。
(3)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详解】(1)制度:材料一中的“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建立起以土地为纽带的新的等级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他们之间形成的是封君封臣制度。
特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此次改革,形成了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的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2)改革:由材料二中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废除一切私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为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可判断这是日本的大化改新。
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大化改新是仿照中国隋唐制度进行的。
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在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历史进入到幕府统治时期,这个时期持续了大约600年,直到1868年。
重心:材料三中的“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决策:根据所学知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历史下册 预习篇
7.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背景: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两个凡是”方针(“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2.时间: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3.性质: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4.意义: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补充: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上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间、地点:1978年 北京
2.主要内容:
(1)思想上: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政治上: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二、拨乱反正
1.背景: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2.平反对象:“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3.典型事件: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罪名,恢复刘少奇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4.完成: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扩展:恢复高考制度
(1)时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主持决策和直接推动下,高考制度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2)意义: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会议揭开序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开辟的。我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次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2.如下图是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文章,由此引发了一场大讨论。这场大讨论是一次( )
A.文化领域的重大革命 B.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
C.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D.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3.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历史结论则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931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B.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
C.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D.1978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成功探索。两次会议的共同之处是( )
A.提出“拨乱反正” B.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C.纠正了“左”倾错误方针 D.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5.词汇变化反映时代变迁。1996年,《现代汉语词典》第三版修订时增加9000余条新词,如下海、市场经济、电脑、超市、绿色食品等。本次修订的背景最有可能处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6.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
①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②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伟大转折”体现在( )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D.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8.会议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材料中会议做出的决策是( )
A.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D.实行改革开放
9.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两个凡是” C.实践 D.马克思主义
10.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此举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 )
A.实事求是 B.拨乱反正 C.重心转移 D.团结一致
二、综合题
1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终胜利。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直接推动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革命就有了新的领导核心力量,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特征。
——钟轩理《五四精神与中国道路》
材料二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毛泽东是第一个代表这种自觉选择的人。他在这个时期的一些著作中最早阐发了国情与革命,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和个别、普遍与具体。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具有建设自己、完善自己的能力,在不同的环境下,面对不同的问题,党都能实现自身的转变,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在面临严重的困难局面时,党召开了两次会议,及时纠正“左”的错误,确立了新的领导核心,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学习强国》
(1)根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以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特征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什么革命道路?选择这条道路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材料三认为中国共产党具备什么能力?请结合材料提及的相关史实说明。
(4)综上所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12.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趋势,但人类通往现代化的道路却具有特殊性、多样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方现代化】
材料一:——根据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编制
时间 相关事件
14-18世纪 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及殖民掠夺
17-19世纪中后期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俄日资产阶级改革及殖民扩张
18世纪中期至今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及殖民扩张
材料二:大约从1500年起,西方靠殖民掠夺奠定了其“起手优势”,又靠对劳动者的剥削压榨进行原始积累,并且通过不平等贸易强化了其在“世界体系”中的支配地位,这是西方现代化的“共性”。正如英国评论家卡洛斯·马丁内斯指出的,“西方的现代化是帝国主义(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三:1949年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
时期 概况
1949—1978年 中国式现代化的工业化建设之路,虽然发展道路曲折,但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1978—1992年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改革开放之路,不断探索适合我国人民的富裕之路。
1992年至今 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先富带后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的重点转向共同富裕,以扎实推进从部分到整体的逐步富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摘编自张洪为《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方实现现代化的历程。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西方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49年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的特点。
1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百年党史,经历了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伟大历程。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1)据以上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一大”召开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材料二:
开国大典
(2)据以上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改天换地”的真实内涵。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3)用史实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答一点即可)
14.改革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在不断的改革中,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的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赐,而是建立起以土地为纽带的新的等级关系,而这场改革推开了欧洲一个新的时代大门。……
材料二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为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部编版历史教材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1979年元旦社论
(1)依据材料一回答:西欧中世纪改革后的制度是什么制度?有何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是哪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仿效什么制度进行的?这次改革百余年后日本历史进入到什么时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