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历史下册 预习篇
8.经济体制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特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4.概况:
(1)尝试: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2)推广: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深化: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5.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2.开始: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3.主要内容:
(1)所有制形式: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5.影响: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6.成效: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确立: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特点: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4.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国有企业的负债率高达75.7%,企业亏损面达三分之一,停产、半停产的企业职工已达500多万。究其原因主要是国企出现“三铁”问题:干部制度上的“铁交椅”,劳动制度上的“铁饭碗”,分配制度上的“铁工资”。那么解决“三铁”问题的关键是( )
A.彻底否定计划经济 B.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C.推行分配制度的改革 D.全面放开国内市场
【答案】B
【详解】根据“三铁”问题可知,当时的国有企业在干部制度、劳动制度和分配制度上没有自主权,政企不分,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政企分开,给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自身活力,B项正确;彻底否定计划经济观点过于绝对,排除A项;推行分配制度的改革只是解决其中“一铁”问题,不能全面解决,排除C项;“国内市场”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2.“再见了,铁饭碗。”根据统计,1992年,全国有12万公务员辞职下海经商,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主要是因为( )
A.开启了人力资源市场化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加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使“下海潮”的出现,D项正确;开启了人力资源市场化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题干中的材料没有反映多种经济成分,排除B项;1984年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题干“1992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1979—1982年,国家意识到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不是截然对立的;1983—1986年,中央政府召开多次会议,定位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1987年到1992年,中国经济管理的原则调整成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由此可见,我国( )
A.综合国力持续得到增强 B.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答案】C
【详解】据材料“1979—1982年,国家意识到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不是截然对立的……1987—1992年,中国经济管理的原则调整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可知,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央政府对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知逐步深化,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C项正确;材料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未体现综合国力持续得到增强,排除A项;现代企业制度逐步确立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排除B项;材料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没有涉及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排除D项。故选C项。
4.下面思维导图的标题应为( )
新中国土地改革 B.社会主义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D
【详解】根据思维导图中“单一公有制”到“多种所有制”,“政企分开”到“扩大自主权”,“按劳分配”到“积极性提高”可知,1985年我国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核心是增强企业活力,D项正确;1950年,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排除A项;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B项;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开始实施,排除C项。故选D项。
5.分析下表,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主要得益于( )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7年 109331.7 13432.4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中的数据可知,从1978年到2019年,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出现的巨大增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增长,D项正确;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排除A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是在1953年到1956年,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C项。故选D项。
6.1984年,邓小平视察广东顺德,在大良清晖园听取了顺德县主要领导的工作报告,他最有可能听到的报告是( )
A.《人民公社生产再创佳绩,社员丰衣足食》
B.《改革全面推进,民营企业发展迅速》
C.《公私合营,工商业改造进行顺利》
D.《人民团结一致,超额完成炼钢指标》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1984年,邓小平视察广东顺德”结合所学可知,1984年处于改革开放时期。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B项正确;人民公社生产开始于1958年,排除A项;公私合营出现在1954-1956年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时期,排除C项;超额完成炼钢指标与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
7.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发行了股票,并对公司内部机制进行配套改革: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采取择优汰劣的用工制度,在分配上效益与奖金(工资)挂钩。这反映出当时( )
A.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 B.城市经济发展呈现繁荣局面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D.民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主体
【答案】A
【详解】据材料“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发行了股票,并对公司内部机制进行配套改革: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采取择优汰劣的用工制度,在分配上效益与奖金(工资)挂钩。”并结合所学可知,1984年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自主权。材料中“北京天桥百货公司”实行的改革体现的就是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A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北京天桥百货公司”实行的改革,未涉及城市经济发展的状况,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营经济”,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8.下列表述与下图所示政策相关且正确的是( )
A.1979年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 B.使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
C.使土地的所有制性质发生了改变 D.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联产承包好”和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描述的政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B项正确;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排除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没有改变土地的所有制,排除C项;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排除D项。故选B项。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是( )
A.政府 B.市场 C.企业 D.分配方式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四大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项正确;政府起宏观调控的作用,排除A项;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市场的一部分,排除C项;分配方式并不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10.下图所示纪念馆再现了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分田到户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航程,揭开了我国农村发展的新篇章。要参观这一纪念馆应该去( )
A.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B.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
C.四川省广汉市向阳乡 D.广东省深圳市上沙村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实行“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序幕,因此参观大包干纪念馆应该去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A项正确;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四川省广汉市向阳乡、广东省深圳市上沙村并非是最早实行“大包干”的地区,排除BCD项。故选A项。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共两党在土地问题上的不同政策及其不同结果,实际反映了双方依靠力量和基础的不同,也表现了双方社会动员和施政理念的模式与方法的不同。国民党在农村依靠的主要是地主士绅,但缺乏对他们的组织动员,从而无法在农村实现有效的统治;中共在农村依靠的主要是贫农,通过对他们强有力的组织动员,成功地支持了涉及广大地域与人口的革命运动。……如毛泽东所总结:要肯定土改伟大的成绩,解放战争就是靠土改发动人民打胜的。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由供给全面短缺转变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产量增加1万亿斤。……1949年我国粮食平均亩产仅为68.6公斤,1965年稳定在100公斤以上,1982年突破200公斤,1998年突破300公斤,到2018年达到374.7公斤,比新中国成立初增加4倍多。同时,人均粮食占有量比新中国成立初翻了一番多。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农业成就——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情况》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国共两党采取不同土地政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放战争就是靠土改发动人民打胜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情况。结合所学知识,1982年我国粮食平均亩产突破200公斤与当时哪一经济制度的实行有关?
(3)综合以上材料,从我国近现代农业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经验?
【答案】(1)原因:国共两党依靠的阶级力量不同,社会动员和施政方式不同。说明: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情况:粮食总产量、粮食亩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大大增加。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经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据国情调整农业政策等。(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国共两党在土地问题上的不同政策及其不同结果,实际反映了双方依靠力量和基础的不同,也表现了双方社会动员和施政理念的模式与方法的不同。”得出,国共两党采取不同土地政策的原因是:国共两党依靠的阶级力量不同,社会动员和施政方式不同。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情况:根据材料二“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由供给全面短缺转变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产量增加1万亿斤。……1949年我国粮食平均亩产仅为68.6公斤,1965年稳定在100公斤以上,1982年突破200公斤,1998年突破300公斤,到2018年达到374.7公斤,比新中国成立初增加4倍多。同时,人均粮食占有量比新中国成立初翻了一番多。”得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情况是:粮食总产量、粮食亩产量和人均粮食占有量大大增加。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我国粮食平均亩产突破200公斤与当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有关。
(3)经验:综合以上材料,从我国近现代农业发展历程中,得到的历史经验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据国情调整农业政策等。(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副农家对联写道:“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材料二:教育和促进农民群众逐步联合……使农民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
——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材料三: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20世纪50年代末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指出的“当年”分田与什么运动直接相关?它的推行促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一中指出的“今岁”分田是指党和国家在农村推行的什么政策?该政策首先在哪里实行?该政策实行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3)材料二反映国家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性质发生怎样的改变?
(4)材料三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怎样的问题?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5)建国后党和国家不断调整农村政策,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答案】(1)土地改革;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凤阳小岗村;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
(3)农业合作化或引导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4)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1958年国家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5)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至关重要;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三农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运动与变化:根据材料一“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在新解放区,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可知“当年”分田与土地改革运动直接相关;它的推行促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的变化是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政策、地区与作用:根据材料一“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扩大了农民生产的自主权,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可知“今岁”分田是指党和国家在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该政策首先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该政策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
(3)形式与改变:根据材料二“使农民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 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可知材料反映国家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农业合作化或引导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知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性质发生的改变,是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4)问题与原因:根据材料三“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可知材料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问题是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出现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挫伤了农民生产经济性。因此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1958年国家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5)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后党和国家不断调整农村政策,使我们认识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至关重要;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关注民生。
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人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土地改革后,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小岗村生产队收入对比表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还贷款 交售粮食
1976年 19户110人 35000斤 320斤 32元 —— ——
1979年 20户115人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800元 30000斤
材料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众多领域跑出了中国速度,交出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答卷: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改革开放之初是第11位,到2010年就跃居第2位……2020年11月23日,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摘编自欧阳淞主编《写给中学生的中国共产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土地改革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述小岗村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回答,这些变化与党和国家在农村实行的哪一政策有关?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国共产党是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5)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脱贫攻坚战能够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认识。
【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
(2)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巩固了新政权;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变化:人均口粮和分配收入急剧增加;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5)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详解】(1)标志性事件:根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占人类总人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可知,“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意义:根据材料“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及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根据材料“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等信息,可以得出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可知,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变化:根据材料三“小岗村生产队收入对比表”可以看出小岗村的人均口粮、分配收入、粮食总产量急剧增加。
政策:根据所学可知,小岗村的变化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4)伟大决策:根据材料四“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5)认识:根据材料“2020年11月23日,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可见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服务人民,是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从而取得了脱贫攻坚战能够取得决定性胜利。
14.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法律,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三: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6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4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材料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1)材料一中的“法律”名称是什么?依据此法律,开展了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什么?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分析材料三中的数据,你认为导致农业生产下降的原因有哪些?从中要吸取哪些教训?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实行什么制度?
【答案】(1)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运动:土地改革
(2)方式:农业生产合作社;性质: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3)原因: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教训:要了解国情、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写出符合题意的2点即可)
(4)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解】(1)法律:根据材料可知,“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出自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运动:根据所学可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为依据,1950年冬,在广大的新解放区开始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2)方式:根据所学可知,针对材料二中提及的农业好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到你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性质:根据所学可知,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土地归集体所有,土地所有制性质从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3)原因:根据表格和所学可知,从1957年到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原因包括1958年开展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人民大跃进运动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损害农民利益,严重挫伤生产积极性;
教训:根据所学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实际,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因此经济建设过程中,政策的制定要了解国情、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等。
(4)制度: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底,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的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生产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这一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在中央的支持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逐步推开,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都有很大提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历史下册 预习篇
8.经济体制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特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4.概况:
(1)尝试: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2)推广: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深化: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5.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2.开始: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3.主要内容:
(1)所有制形式: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5.影响: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6.成效: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确立: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特点: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4.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国有企业的负债率高达75.7%,企业亏损面达三分之一,停产、半停产的企业职工已达500多万。究其原因主要是国企出现“三铁”问题:干部制度上的“铁交椅”,劳动制度上的“铁饭碗”,分配制度上的“铁工资”。那么解决“三铁”问题的关键是( )
A.彻底否定计划经济 B.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C.推行分配制度的改革 D.全面放开国内市场
2.“再见了,铁饭碗。”根据统计,1992年,全国有12万公务员辞职下海经商,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主要是因为( )
A.开启了人力资源市场化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加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
3.1979—1982年,国家意识到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不是截然对立的;1983—1986年,中央政府召开多次会议,定位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从1987年到1992年,中国经济管理的原则调整成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由此可见,我国( )
A.综合国力持续得到增强 B.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4.下面思维导图的标题应为( )
新中国土地改革 B.社会主义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5.分析下表,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主要得益于( )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53.4
2017年 109331.7 13432.4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1984年,邓小平视察广东顺德,在大良清晖园听取了顺德县主要领导的工作报告,他最有可能听到的报告是( )
A.《人民公社生产再创佳绩,社员丰衣足食》
B.《改革全面推进,民营企业发展迅速》
C.《公私合营,工商业改造进行顺利》
D.《人民团结一致,超额完成炼钢指标》
7.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发行了股票,并对公司内部机制进行配套改革: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采取择优汰劣的用工制度,在分配上效益与奖金(工资)挂钩。这反映出当时( )
A.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 B.城市经济发展呈现繁荣局面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D.民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主体
8.下列表述与下图所示政策相关且正确的是( )
A.1979年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 B.使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
C.使土地的所有制性质发生了改变 D.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是( )
A.政府 B.市场 C.企业 D.分配方式
10.下图所示纪念馆再现了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分田到户开启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航程,揭开了我国农村发展的新篇章。要参观这一纪念馆应该去( )
A.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B.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
C.四川省广汉市向阳乡 D.广东省深圳市上沙村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共两党在土地问题上的不同政策及其不同结果,实际反映了双方依靠力量和基础的不同,也表现了双方社会动员和施政理念的模式与方法的不同。国民党在农村依靠的主要是地主士绅,但缺乏对他们的组织动员,从而无法在农村实现有效的统治;中共在农村依靠的主要是贫农,通过对他们强有力的组织动员,成功地支持了涉及广大地域与人口的革命运动。……如毛泽东所总结:要肯定土改伟大的成绩,解放战争就是靠土改发动人民打胜的。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由供给全面短缺转变为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产量增加1万亿斤。……1949年我国粮食平均亩产仅为68.6公斤,1965年稳定在100公斤以上,1982年突破200公斤,1998年突破300公斤,到2018年达到374.7公斤,比新中国成立初增加4倍多。同时,人均粮食占有量比新中国成立初翻了一番多。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农业成就——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情况》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国共两党采取不同土地政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放战争就是靠土改发动人民打胜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情况。结合所学知识,1982年我国粮食平均亩产突破200公斤与当时哪一经济制度的实行有关?
(3)综合以上材料,从我国近现代农业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经验?
1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副农家对联写道:“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材料二:教育和促进农民群众逐步联合……使农民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
——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材料三: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20世纪50年代末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指出的“当年”分田与什么运动直接相关?它的推行促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一中指出的“今岁”分田是指党和国家在农村推行的什么政策?该政策首先在哪里实行?该政策实行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3)材料二反映国家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性质发生怎样的改变?
(4)材料三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怎样的问题?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5)建国后党和国家不断调整农村政策,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人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土地改革后,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摘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小岗村生产队收入对比表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还贷款 交售粮食
1976年 19户110人 35000斤 320斤 32元 —— ——
1979年 20户115人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800元 30000斤
材料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众多领域跑出了中国速度,交出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答卷: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改革开放之初是第11位,到2010年就跃居第2位……2020年11月23日,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摘编自欧阳淞主编《写给中学生的中国共产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土地改革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述小岗村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回答,这些变化与党和国家在农村实行的哪一政策有关?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国共产党是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5)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脱贫攻坚战能够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认识。
14.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法律,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三: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6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4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材料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1)材料一中的“法律”名称是什么?依据此法律,开展了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中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什么?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分析材料三中的数据,你认为导致农业生产下降的原因有哪些?从中要吸取哪些教训?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实行什么制度?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