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历史下册 预习篇
10.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
2.确立过程:
(1)明确提出——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基本形成——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充实发展——邓小平南方谈话
①时间:1992年初。
②观点: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不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意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4)初步确立——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5)正式确立——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3.评价邓小平:
(1)地位: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意义:邓小平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地点:2002年,在北京召开。
2.奋斗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一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意义: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地点:2007年,在北京召开。
2.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3.科学发展观:
(1)内容: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意义: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地点:2012年,在北京召开。
2.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3.内容:
(1)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2)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4.在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五、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地点:2017年,在北京召开。
2.主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内容: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中国共产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六、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地点:2022年,在北京召开。
2.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绰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3.内容: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知识扩展:
中共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设想,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分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
A.否定了计划经济的作用 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D.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和所学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D项正确;题干材料“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并没有否定计划经济的作用,排除A项;中共十四大,确立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排除C项。故选D项。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是( )
A.人民的理论 B.发展的理论 C.实践的理论 D.封闭的理论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可知,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C项正确;材料强调马克思主义跟中国国情的结合,排除A项;材料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行得通的原因是结合实际国情,没体现不断发展,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不是封闭的理论,排除D项。 故选C项。
3.如图反映了2013—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说明我国( )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开始改变落后面貌
C.军事实力不断增强 D.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答案】A
【详解】据材料“如图反映了2013—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情况”可知如图反映了2013—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2013—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开始改变落后面貌”应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居民收入变化,材料未涉及“军事实力的增强”,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不符,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发展进步,排除D项。故选A项。
4.习近平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②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的
③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④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③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首先是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然后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最后是内地全方位开放,我国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④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综上所述,①②③④均正确,D项正确;ABC总结不全面,排除ABC项。故选D。
5.在40年前的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发出响亮的号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项正确;中共八大上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排除A项;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排除C项;中共十五大报告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为主题,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2年11月30日,江泽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他在中共十六大上提出的什么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他在中共十六大上提出的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C项正确;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共十六大上提出的思想内容不符,排除A项;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与题干信息“他在中共十六大上提出的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不符,排除B项;2012年,中共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与题干信息“他在中共十六大上提出的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点主要是( )
A.全面从严治党 B.坚持走群众路线
C.落实科学发展观 D.依据中国的国情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秋,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受挫后,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发展理论。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逐渐发展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开辟出的正确道路,D项正确;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排除A项;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点并非坚持走群众路线,而是依据中国国情,排除B项;党的文件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8.五峰司法推进特殊群体关爱,将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作为法律援助重点对象。以下能为该群体提供专门法律服务的机构是( )
A.公安局 B.公证处 C.监察委员会 D.法律援助中心
【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是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其中,法律援助中心是专门为经济困难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D项正确;公安局和监察委员会,不属于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排除AC项;公证处不属于专门为经济困难或者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排除B项。故选D项。
9.编制历史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好助手。对下图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 B.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C.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及确立 D.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答案】A
【详解】根据年代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012年中共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7年中共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从邓小平理论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A项正确;经上述分析,中共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思想武装全党,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八大、十九大,分别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而无法直接表明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排除BD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及确立”的说法,与题干中共十六大、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不符,排除C项。故选A项。
10.下面表格是某同学在历史学习时制作的,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时间 事件
1978年 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0年 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20世纪80年代 经营承包责任制实行
1997年 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民族团结 D.社会主义艰辛探索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78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20世纪80年代经营承包责任制实行;1997年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知他学习的主题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项正确;三大改造的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与题干信息“1978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20世纪80年代经营承包责任制实行;1997年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不符,排除A项;民族团结,与民族问题相关,与题干信息“1978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20世纪80年代经营承包责任制实行;1997年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不符,排除C项;社会主义艰辛探索,是从1956年到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十年,与题干信息“1978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20世纪80年代经营承包责任制实行;1997年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二、综合题
11.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探究一】伟人引领新思潮
1919年元旦,李大钊在《新纪元》一文中写道: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此后,“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剧增。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1919年前后,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将转变后的思想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表现。
【探究二】会议指明新方向
1921年 1935年 1945年 1956年 1978年
中共一大 遵义会议 (①) 中共八大 (②)
(2)写出①②处会议的名称。指出②代表的会议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什么方向。
【探究三】理论开辟新时代
2012—2022年,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3)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再一次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一理论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理论成果,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结论科学)
【答案】(1)由民主科学转向马克思主义;表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2)名称:中共七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方向:实行改革开放。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九大。
(4)观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与时俱进,善于创新的政党。
论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从中共十二大到中共十四大,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结论: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政党。
【详解】(1)转变:据材料一“1919年”“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口号是民主与科学。材料说明1919年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发生的转变是由民主科学转向马克思主义。
表现: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2)名称:根据“1945年”和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根据“1978年”和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理论:根据“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再一次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提出“中国梦”,为了实现“中国梦”,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021年实现了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7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观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由此可得出观点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与时俱进,善于创新的政党。
论述:围绕观点,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理论成果如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的内容以及影响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从中共十二大到中共十四大,他 带领党和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为夺取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 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 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政党。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个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居于绝对统治地位,但是有没有必要使它成为唯一的经济成分?一个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扩大到全部经济生活,市场调节的作用是否还需要发挥,如何发挥?还有一个是国营经济如何发挥中央、地方各级和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摘编自刘振强《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大事年表(1978—1984年)
时间 事件
1978年 12月12日,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包产到户”协议。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980年 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推广。
1984年 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0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大规模的城市改革拉开帷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作者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如何解决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什么特点。请从中提炼出一条改革开放的线索,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评价。
(3)简述你对上述材料中的思考和实践的认识。
【答案】(1)实践:实行改革开放;理论基础:邓小平理论。
(2)特点:改革从农村到城市;逐步推进;根据国情进行改革。
评价: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的改革推动了城市的改革。从1978年起,安徽、四川的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从所有制、管理体制配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3)认识: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改革要抓住时机又不能急于求成;改革要注意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等。
【详解】(1)实践:根据材料一“一个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居于绝对统治地位,但是有没有必要使它成为唯一的经济成分?一个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扩大到全部经济生活,市场调节的作用是否还需要发挥,如何发挥?还有一个是国营经济如何发挥中央、地方各级和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和结合所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可知实行改革开放;
理论基础:结合所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可知邓小平理论。
(2)特点:根据材料中改革开放初期的大事件“1978年”“包产到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设立经济特区”“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可知改革从农村到城市;逐步推进;根据国情进行改革。
评价:结合改革开放进程从农村到城市再到经济体制改革可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的改革推动了城市的改革。从1978年起,安徽、四川的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从所有制、管理体制配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3)认识:结合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可知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改革要抓住时机又不能急于求成;改革要注意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等。
13.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订立的契约”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订立契约,实行分田包干到户。
材料二 傅高义先生的著作《邓小平时代》该书对邓小平一生和中国改革开放之路进行了全景式描写,形式上类似传记。但作者的本意并不是要写一个人,而是要写一个时代。全书以1978—1992年这14年作为重点,着力描画了中国大转变的关键时期,称之为“邓小平时代”。
材料三 石广生口述的《中国“复关”和加入世贸组织谈判回顾》2001年11月,石广生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以下是其部分口述内容: “实行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活动日益增多,外经贸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同时,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也不断向市场化发展,使我们初步具备了加入多边贸易体制的条件。1983年1月,国务院作出决定,申请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战略……当然,那时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也是我们加速谈判的一个重要动因。”
(1)材料一中的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哪一改革举措?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该书把1978—1992年称为“邓小平时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史实阐释说明这14年是“中国大转变的关键时期”。(至少两例史实)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决定加快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主要原因。
(4)史料按价值可分为一手史料(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原始资料)和二手史料(间接资料)。请据此标准将三则材料中的史料进行分类。(填写材料序号)
【答案】(1)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原因: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史实: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年,中共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答出两点即可)
(3)实行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活动日益增多,外经贸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市场化发展,使我们初步具备了加入多边贸易体制的条件。
(4)一手史料:材料一、材料三;二手史料:材料二。
【详解】(1)改革:根据材料一“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订立契约,实行分田包干到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原因:根据材料二“对邓小平一生和中国改革开放之路进行了全景式描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所以说1978—1992年称为“邓小平时代”。
史实:根据“1978—199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中共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所以说这14年是“中国大转变的关键时期”。
(3)原因:根据材料三“实行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活动日益增多,外经贸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可归纳出实行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活动日益增多,外经贸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根据“同时,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也不断向市场化发展,使我们初步具备了加入多边贸易体制的条件。”可归纳出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市场化发展,使我们初步具备了加入多边贸易体制的条件。
(4)分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手史料是指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原始资料。二手史料是指非当事人提供(包括后人整理)的资料,是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材料一“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订立的契约”、材料三“2001年11 月,石广生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等内容属于一手史料;材料二“傅高义先生的著作《邓小平时代》”是后人所著,属于二手史料。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也加紧进行,促进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相互否定。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或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如果没有1949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就很难顺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很难成功开创。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3年11月8日《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不能否定”的重要论述》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同一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什么成就?
(2)据材料二,请简述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举一例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说说它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怎样的反面经验?
(3)创新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因素,请列举理论和制度创新的成果各一例。
【答案】(1)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或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3)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详解】(1)成就:根据材料一“改革开放前,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可知,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成就:根据材料一“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也加紧进行,促进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性质),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关系:根据材料二“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相互否定。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或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可知,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或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
失误及经验: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开展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告诉我们,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3)举例:理论: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通过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四大、南方谈话等一系列会议,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邓小平理论。(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任意一个亦可。)
制度:结合所学可知,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历史下册 预习篇
10.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领导中国共产党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
2.确立过程:
(1)明确提出——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基本形成——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充实发展——邓小平南方谈话
①时间:1992年初。
②观点: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不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意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4)初步确立——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5)正式确立——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3.评价邓小平:
(1)地位: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意义:邓小平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地点:2002年,在北京召开。
2.奋斗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一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意义: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地点:2007年,在北京召开。
2.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3.科学发展观:
(1)内容: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意义: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地点:2012年,在北京召开。
2.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3.内容:
(1)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2)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4.在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五、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地点:2017年,在北京召开。
2.主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内容: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4.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中国共产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六、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时间、地点:2022年,在北京召开。
2.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绰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3.内容: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知识扩展:
中共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设想,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分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
A.否定了计划经济的作用 B.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D.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是( )
A.人民的理论 B.发展的理论 C.实践的理论 D.封闭的理论
3.如图反映了2013—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说明我国( )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开始改变落后面貌
C.军事实力不断增强 D.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4.习近平说:“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②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的
③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④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在40年前的这次会议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这次会议是(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6.2022年11月30日,江泽民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他在中共十六大上提出的什么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7.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点主要是( )
A.全面从严治党 B.坚持走群众路线
C.落实科学发展观 D.依据中国的国情
8.五峰司法推进特殊群体关爱,将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作为法律援助重点对象。以下能为该群体提供专门法律服务的机构是( )
A.公安局 B.公证处 C.监察委员会 D.法律援助中心
9.编制历史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好助手。对下图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 B.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C.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及确立 D.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10.下面表格是某同学在历史学习时制作的,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时间 事件
1978年 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0年 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20世纪80年代 经营承包责任制实行
1997年 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民族团结 D.社会主义艰辛探索
二、综合题
11.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探究一】伟人引领新思潮
1919年元旦,李大钊在《新纪元》一文中写道: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此后,“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剧增。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1919年前后,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将转变后的思想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表现。
【探究二】会议指明新方向
1921年 1935年 1945年 1956年 1978年
中共一大 遵义会议 (①) 中共八大 (②)
(2)写出①②处会议的名称。指出②代表的会议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什么方向。
【探究三】理论开辟新时代
2012—2022年,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3)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再一次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这一理论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理论成果,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结论科学)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个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居于绝对统治地位,但是有没有必要使它成为唯一的经济成分?一个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扩大到全部经济生活,市场调节的作用是否还需要发挥,如何发挥?还有一个是国营经济如何发挥中央、地方各级和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摘编自刘振强《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大事年表(1978—1984年)
时间 事件
1978年 12月12日,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包产到户”协议。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980年 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推广。
1984年 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0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大规模的城市改革拉开帷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作者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如何解决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什么特点。请从中提炼出一条改革开放的线索,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评价。
(3)简述你对上述材料中的思考和实践的认识。
13.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订立的契约”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订立契约,实行分田包干到户。
材料二 傅高义先生的著作《邓小平时代》该书对邓小平一生和中国改革开放之路进行了全景式描写,形式上类似传记。但作者的本意并不是要写一个人,而是要写一个时代。全书以1978—1992年这14年作为重点,着力描画了中国大转变的关键时期,称之为“邓小平时代”。
材料三 石广生口述的《中国“复关”和加入世贸组织谈判回顾》2001年11月,石广生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以下是其部分口述内容: “实行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活动日益增多,外经贸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同时,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也不断向市场化发展,使我们初步具备了加入多边贸易体制的条件。1983年1月,国务院作出决定,申请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战略……当然,那时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也是我们加速谈判的一个重要动因。”
(1)材料一中的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哪一改革举措?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该书把1978—1992年称为“邓小平时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史实阐释说明这14年是“中国大转变的关键时期”。(至少两例史实)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决定加快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主要原因。
(4)史料按价值可分为一手史料(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原始资料)和二手史料(间接资料)。请据此标准将三则材料中的史料进行分类。(填写材料序号)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也加紧进行,促进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相互否定。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或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如果没有1949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就很难顺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很难成功开创。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3年11月8日《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不能否定”的重要论述》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同一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什么成就?
(2)据材料二,请简述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举一例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说说它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怎样的反面经验?
(3)创新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因素,请列举理论和制度创新的成果各一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