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篇 2024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18.科技文化成就 导学案 学生版 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预习篇 2024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18.科技文化成就 导学案 学生版 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2 20:54:4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历史下册 预习篇
18. 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一)“两弹一星”
1.含义:“两弹一星”,即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就:
(1)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3)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代表人物:钱学森、邓稼先等中国科学家。
4.“两弹一星”的成功原因: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
5.影响:“两弹一星”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漫步太空
1.背景: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2.航天成就: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4)2021年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一)杂交水稻
1.培育: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
2.推广: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3.荣誉:袁隆平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4.意义: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二)青蒿素
1.背景: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
2.研制过程:我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3.荣誉: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新时代,新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大研发投入,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改革开放前:
(1)“双百”方针的提出: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2)作品特点: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
(3)代表作品: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2.改革开放后: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
(2)作品特点: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
(3)代表人物: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4)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3.进入新时代:
进入新时代,我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青年一代更加积极向上,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政府把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科学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这一举措旨在( )
A.完善国民经济体系 B.提高中国的国防实力
C.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B
【详解】据材料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政府把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科学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这一举措旨在提高中国的国防实力,打破美苏的核垄断,B项正确;20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建立了比较完全的国民经济体系,A项说法不准确,排除A项;1995科教兴国战略思想提出,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
2.我国物理工程师罗健夫研制了第一台“图形发生器”,为我国航天工业作出重大贡献;光学科学家蒋筑英建立了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装置,解决了许多光学研究的关键性难题。20世纪80年代初,两人均被授为全国劳动模范。以下的劳模精神与两位科学家最相吻合的是( )
A.崇尚劳动 B.敬业守信 C.敢于创新 D.艰苦奋斗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我国物理工程师罗健夫研制了第一台'图形发生器'”、“光学科学家蒋筑英建立了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装置,解决了许多光学研究的关键性难题”可知,我国两位科学家的科技成就,都实现了第一次飞跃,具有开创性,体现了他们的敢于创新的精神,C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敢于创新的精神,而非崇尚劳动,排除A项;敬业守信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艰苦奋斗是社会主义初期的时代精神,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1年12月9日,我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拉开我国航天事业序幕的是( )
A.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B.神舟一号的成功实验
C.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 D.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
【答案】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拉开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A项正确;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天宫一号,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是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也是中国迈入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2007年10月,嫦娥一号是中国探月计划中的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1年10月14日,搭载着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的长征二号丁火箭成功发射,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还有“嫦娥”奔月,“天宫”遨游,“北斗”组网,“祝融”巡火,高铁复兴号等都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我国取得这一系列科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防实力增强 B.制造工业进步
C.综合国力提升 D.教育事业发展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2021年10月14日,搭载着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的长征二号丁火箭成功发射,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还有‘嫦娥’奔月,‘天宫’遨游,‘北斗’组网,‘祝融’巡火,高铁复兴号等都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可知,材料反映了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这主要得益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C项正确;材料所反映的成就不局限于国防方面,排除A项;制造工业进步、教育事业发展并非主要原因,排除BD项。故选C项。
5.比尔·盖茨评价ChatGPT(聊天机器人模型)称,这种人工智能出现的重大历史意义,不亚于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诞生。“这种人工智能的出现”得益于( )
A.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B.妇女地位的提高
C.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D.城市化进程加快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人工智能的出现得益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A项正确;材料中“这种人工智能的出现”与妇女地位的提高、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城市化进程加快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CD项。故选A项。
6.作为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生,他的梦想是“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修铁路”。学成回国后,他用京张铁路圆了自己的梦。他是( )
A.魏源 B.詹天佑 C.严复 D.侯德榜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作为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生,他的梦想是‘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修铁路’。学成回国后,他用京张铁路圆了自己的梦”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里的“他”应是詹天佑。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他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完成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设计出“人”字形路轨,1909年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B项正确;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A项;严复是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C项;侯德榜是中国著名的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排除D项。故选B项。
7.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说明(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核武器有助于争霸
C.科技进步具有政治意义 D.科技增强国防力量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可知,科技的进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可见科技进步具有政治意义,C项正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题干强调的是科技进步提高了国际地位,具有政治意义,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体现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争霸世界,排除B项;科技增强国防力量,但与题干“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他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他是( )
A.邓稼先 B.钱学森 C.钱三强 D.杨利伟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B项正确;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与航天成就无关,排除A项;钱三强是核物理学家,与航天成就无关,排除C项;杨利伟是我国飞天第一人,与两弹一星无关,排除D项。 故选B项。
9.“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材料中赞誉的“他”做出的贡献是( )
A.发现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B.治理兰考县风沙内涝盐碱
C.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D.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专注于田畴”“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位在农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是农业科学家,他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让所有人远离饥饿,C项正确;屠呦呦发现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属于医学成就,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焦裕禄治理兰考县风沙内涝盐碱,属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航天事业的发展与“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0.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返回地球怀抱,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起来。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七号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A项正确;神舟一号飞船于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排除B项;神舟五号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排除C项;神舟七号于2008年9月25日发射升空,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排除D项。故选A项。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这话现已为一般的中国科技史研究者所认同。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列举出一大堆中国古代远居世界前列的科技项目。例如……培根称为“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三大发明……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指出材料一中的“火药”发明于什么时期?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15世纪之前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原因。
材料二 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1999年11月,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1999年“神威”计算机问世。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2000年起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于2001年2月19日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吴文俊、袁隆平荣膺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家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举措。并指出袁隆平荣膺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理由。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创新的认识。
【答案】(1)时期:唐朝时期。原因:中国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科技成果的继承与发展;欧洲中世纪政局动荡、社会黑暗;汉唐宋元等朝代与外国交往频繁,吸收外来科技成果。(任答三点即可)
(2)举措: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表彰杰出科学家等。(任答两点即可)
理由: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
(3)认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善于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时期: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
原因:根据所学可知,中国的发明和发现领先世界的原因包括政治、经济、对外交流等方面,如中国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在经济上,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在科技文化上,科技成果的继承与发展是科技发明领先世界的基础;在对外交流上,中国古代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汉唐宋元等朝代与外国交往频繁,吸收外来科技成果。而同时期的欧洲中世纪政局动荡、社会黑暗;(任答三点即可)
(2)举措:根据材料“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2000年起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于2001年2月19日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可知,国家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举措包括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表彰杰出科学家等。(任答两点即可)
理由:根据所学可知,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
(3)认识:从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成就和国家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举措和成就可知,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善于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等,言之有理即可。
12.“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岳王庙雕塑 “听见风波亭,心里就难受……岳飞被杀,就家喻户晓并且流芳千古了。他流了血,这血就渗透到我们民族体内,世世代代传下来,他要是没流血,就不会有这么大的作用。”——毛泽东与中央领导人的谈话(1958年)
材料二 1937年左权写给叔父的家书(摘录)
我虽一时不能回家,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卢沟桥事件后,迄今已两个多月了……我们将以游击运动战的姿势,出动于敌人之前后左右各个方面,配合友军粉碎日敌的进攻。
材料三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1)根据材料一,指出岳飞能够流芳千古的主要事迹。
(2)简述材料二中的“左权家书”反映的精神内涵。
(3)根据材料三,分析袁隆平和钱学森能够感动中国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学习民族英雄和先锋的认识。
【答案】(1)事迹:①治军严明;②精忠报国;③抗金被害。(任答两点即可)
(2)精神内涵:①勇于牺牲、舍身为国的爱国主义精神;②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③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④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团结协作的抗战精神;等等。(任答两点即可)
(3)原因:①袁隆平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成功培育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②钱学森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为我国核弹事业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冲破了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垄断。
(4)认识:民族英雄和先锋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学英雄,爱英雄,要落实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事迹:据材料“他流了血,这血就渗透到我们民族体内,世世代代传下来,他要是没流血,就不会有这么大的作用”并结合所学可知,岳飞①治军严明;②精忠报国;③抗金被害等。(任答两点即可)
(2)精神内涵:据材料“我虽一时不能回家,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奋斗”可知 ,材料反映左权①勇于牺牲、舍身为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据材料“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卢沟桥事件后,迄今已两个多月了……我们将以游击运动战的姿势,出动于敌人之前后左右各个方面,配合友军粉碎日敌的进攻”可知,材料反映左权②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③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④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团结协作的抗战精神等等。(任答两点即可)
(3)原因:袁隆平:据材料“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可知,材料反映①袁隆平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成功培育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钱学森:据材料“……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可知,材料反映②钱学森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为我国核弹事业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冲破了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垄断。
(4)认识:据材料可从民族英雄和先锋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学英雄,爱英雄,要落实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航空航天领域被誉为“站在人类工业文明金字塔塔尖的行业”,是世界最顶端的技术领域之一。2019年,来自亚非欧美各大洲17个国家的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中国为联合国所有会员国提供使用“天宫”的机会。航天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一张享誉世界的“金色名片”,中国航天,正在书写着属于中国人的传奇。
——摘编自震江《面向全世界开放的科技合作平台》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出现了哪些发展变化。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这些发展变化的积极意义。
(3)请你为中国航天航空事业设计一句宣传语。
【答案】(1)变化:从无人飞船到载人航天;从实验飞船发展至空间站;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越来越高。
(2)积极意义: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提供了一个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推动了国际间科技领域的合作。
(3)宣传语:中国“天宫”欢迎你。
【详解】(1)发展变化:根据材料一“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陈东开启‘问天’实验舱门,航天员乘组在轨进入科学实验室”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变化有从无人飞船到载人航天,从实验飞船发展至空间站,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越来越高。
(2)积极意义:根据材料二“是世界最顶端的技术领域之一”和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根据材料二“中国为联合国所有会员国提供使用‘天宫’的机会”可知,国航空航天领域发展变化的积极意义是提供了一个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推动了国际间科技领域的合作;由材料二“航天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一张享誉世界‘金色名片’,中国航天,正在书写着属于中国人的传奇”可知,国航空航天领域发展变化的积极意义是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3) 宣传语:开放性设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中国航天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天宫”欢迎你。
1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10月25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弘扬和光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就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人物 事迹 称号
王进喜 1960年春,他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们在茫茫大草原上露营,就着盐水吃野菜,以顽强的意志,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送钻机用水,使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 他被誉为“A”
B 1962年他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以身作则,亲自带队到灾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抗灾防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仍顽强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党的好干部”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的研制,汇集了中国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风餐露宿,披星戴月,艰苦创业。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隐姓埋名,断绝与外界有碍工作的往来,默默无闻地为祖国无私奉献,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真正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钱学森、邓稼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据李颖著《文献中的百年党史》等
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锻造了哪些抗美援朝精神?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补充完整A、B两空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大批中国科学家们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成就有哪些?(写出其中一项)他们身上体现出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4)根据材料四回答,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什么样的中国精神?
【答案】(1)抗美援朝精神: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2)A:铁人;B:焦裕禄。
(3)成就: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写出其中一项);时代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4)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详解】(1)抗美援朝精神:根据材料一“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就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可得出抗美援朝精神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2)A:根据材料二人物王进喜事迹“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被誉为“铁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所表现出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B:根据材料二“1962年他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以身作则,亲自带队到灾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称号“党的好干部”可得出这个人物是焦裕禄。
(3)成就:根据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的研制,汇集了中国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实验,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时代精神:根据材料三“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风餐露宿,披星戴月,艰苦创业。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隐姓埋名,断绝与外界有碍工作的往来,默默无闻地为祖国无私奉献,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真正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钱学森、邓稼先为杰出代表的科学家们这种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就是两弹一星时代精神。
(4)中国精神:根据材料四“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可得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的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历史下册 预习篇
18. 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一)“两弹一星”
1.含义:“两弹一星”,即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就:
(1)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3)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代表人物:钱学森、邓稼先等中国科学家。
4.“两弹一星”的成功原因: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
5.影响:“两弹一星”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漫步太空
1.背景: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2.航天成就: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4)2021年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舱完成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一)杂交水稻
1.培育: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
2.推广: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3.荣誉:袁隆平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4.意义: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二)青蒿素
1.背景: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
2.研制过程:我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3.荣誉: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新时代,新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大研发投入,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改革开放前:
(1)“双百”方针的提出: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2)作品特点: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
(3)代表作品: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2.改革开放后: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
(2)作品特点: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
(3)代表人物: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4)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3.进入新时代:
进入新时代,我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青年一代更加积极向上,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政府把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科学技术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这一举措旨在( )
A.完善国民经济体系 B.提高中国的国防实力
C.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2.我国物理工程师罗健夫研制了第一台“图形发生器”,为我国航天工业作出重大贡献;光学科学家蒋筑英建立了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量装置,解决了许多光学研究的关键性难题。20世纪80年代初,两人均被授为全国劳动模范。以下的劳模精神与两位科学家最相吻合的是( )
A.崇尚劳动 B.敬业守信 C.敢于创新 D.艰苦奋斗
3.2021年12月9日,我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拉开我国航天事业序幕的是( )
A.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B.神舟一号的成功实验
C.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 D.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
4.2021年10月14日,搭载着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的长征二号丁火箭成功发射,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还有“嫦娥”奔月,“天宫”遨游,“北斗”组网,“祝融”巡火,高铁复兴号等都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我国取得这一系列科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防实力增强 B.制造工业进步
C.综合国力提升 D.教育事业发展
5.比尔·盖茨评价ChatGPT(聊天机器人模型)称,这种人工智能出现的重大历史意义,不亚于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诞生。“这种人工智能的出现”得益于( )
A.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B.妇女地位的提高
C.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D.城市化进程加快
6.作为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生,他的梦想是“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修铁路”。学成回国后,他用京张铁路圆了自己的梦。他是( )
A.魏源 B.詹天佑 C.严复 D.侯德榜
7.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说明(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核武器有助于争霸
C.科技进步具有政治意义 D.科技增强国防力量
8.他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他是( )
A.邓稼先 B.钱学森 C.钱三强 D.杨利伟
9.“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材料中赞誉的“他”做出的贡献是( )
A.发现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B.治理兰考县风沙内涝盐碱
C.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D.推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10.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返回地球怀抱,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起来。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七号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15世纪之前更是如此”。这话现已为一般的中国科技史研究者所认同。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列举出一大堆中国古代远居世界前列的科技项目。例如……培根称为“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三大发明……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指出材料一中的“火药”发明于什么时期?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15世纪之前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原因。
材料二 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1999年11月,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1999年“神威”计算机问世。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2000年起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于2001年2月19日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吴文俊、袁隆平荣膺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家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举措。并指出袁隆平荣膺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理由。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创新的认识。
12.“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岳王庙雕塑 “听见风波亭,心里就难受……岳飞被杀,就家喻户晓并且流芳千古了。他流了血,这血就渗透到我们民族体内,世世代代传下来,他要是没流血,就不会有这么大的作用。”——毛泽东与中央领导人的谈话(1958年)
材料二 1937年左权写给叔父的家书(摘录)
我虽一时不能回家,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卢沟桥事件后,迄今已两个多月了……我们将以游击运动战的姿势,出动于敌人之前后左右各个方面,配合友军粉碎日敌的进攻。
材料三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1)根据材料一,指出岳飞能够流芳千古的主要事迹。
(2)简述材料二中的“左权家书”反映的精神内涵。
(3)根据材料三,分析袁隆平和钱学森能够感动中国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学习民族英雄和先锋的认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航空航天领域被誉为“站在人类工业文明金字塔塔尖的行业”,是世界最顶端的技术领域之一。2019年,来自亚非欧美各大洲17个国家的9个项目成为中国空间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中国为联合国所有会员国提供使用“天宫”的机会。航天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一张享誉世界的“金色名片”,中国航天,正在书写着属于中国人的传奇。
——摘编自震江《面向全世界开放的科技合作平台》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出现了哪些发展变化。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这些发展变化的积极意义。
(3)请你为中国航天航空事业设计一句宣传语。
1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10月25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弘扬和光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就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人物 事迹 称号
王进喜 1960年春,他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们在茫茫大草原上露营,就着盐水吃野菜,以顽强的意志,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送钻机用水,使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 他被誉为“A”
B 1962年他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以身作则,亲自带队到灾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抗灾防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后,仍顽强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党的好干部”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的研制,汇集了中国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风餐露宿,披星戴月,艰苦创业。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隐姓埋名,断绝与外界有碍工作的往来,默默无闻地为祖国无私奉献,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真正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钱学森、邓稼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据李颖著《文献中的百年党史》等
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锻造了哪些抗美援朝精神?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补充完整A、B两空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大批中国科学家们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成就有哪些?(写出其中一项)他们身上体现出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4)根据材料四回答,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什么样的中国精神?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