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第3课
居里夫人传(节选)修身名句·尚德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梁惠王下》
赏读:同天下人共乐忧,关心百姓疾苦。
不以私爱害公义。 ——宋·苏辙《论侯称欠酒课以抵当子利充填札子》
赏读:私爱:一己偏爱。不能因为自己的偏爱而损害公正道义。要摒除私心,维护公平正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
赏读:读书人应当心怀天下,不能脱离现实。
有德不可敌。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赏读:有高尚的道德的人是不可战胜的,强调高尚道德对一个人的重要价值。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居里夫人传》的作者是居里夫人的次女艾芙·居里。在书中,作者用自己的笔和心记录了母亲在科学道路上不畏艰难、孜孜以求的光辉一生,表现了母亲的高尚品质。她在《居里夫人传·前言》里这样概括母亲的高尚品质:“坚定不移的性格;智力方面锲而不舍的努力;只知贡献一切而不知谋取或接受任何利益的自我牺牲精神;
尤其是成功不骄傲、灾祸不能屈的非常纯洁的灵魂:这些就是玛丽·居里生来所具有的品质,比她的工作或丰富多彩的生活更为难能可贵,我希望读者在人生暂时的荣枯浮沉中,能随时加以辨识。2.写作背景
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是一位波兰籍的法国科学家。她与丈夫比埃尔·居里都是放射性物质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和钋,并因此与法国物理学家亨利·伯克勒尔分享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居里夫人继续研究了镭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由于长期工作在高放射性的环境中,她于1934年死于白血病。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贫的,提取镭的艰苦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她和居里一起拒绝为他们的任何发现申请专利,为的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们的发现。他们把诺贝尔奖金和其他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科学研究中。3.审美视窗
《居里夫人传》鉴赏
在今天的世界上,不知道居里夫人的恐怕不多。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曾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门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并且一生中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其他科学殊荣,可谓是智慧超群、硕果累累。《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母亲去世3年后写成的。 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其丈夫比埃尔·居里的事迹,并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她所得的名誉头衔,居里夫人年表。是一本很详实的个人记录。全书文字生动流畅,一出版就深受读者欢迎,被译为27种文字在世界上发行。居里夫人一生为人类所作出的贡献卓越非凡。作为一位伟大的女性,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和敬仰。居里夫人是女性的楷模,谁也没有想到要让她这么一个美丽而纤弱的女子去背负科学的十字架,而她却走得如此义无反顾,并在人类的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得以永恒,这个世界该为有这样的女性而骄傲。她的传记女人都应该读,也定能从中有所收获。
她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家,一切荣誉、金钱、灾难都在她科学之光的照耀下荡然无存。艾芙·居里说自己的母亲:“她终生拒绝财富,对于荣誉,也漠然视之。她生性严于律己,而且不露锋芒,因此,她始终不可能采取任何一种沽名钓誉的态度,既不表示亲昵,也不假装和蔼,不肯故示端严,也不肯矫饰谦逊。她根本不懂得显声扬名。”
结构图示
主旨归纳
本文用饱含深情的笔调,引用了大量的真实材料,记述了居里夫妇在面对荣誉时的生活态度和内心状态,体现了他们高尚的人格力量和真正的科学精神。重点突破
全文共五部分,分别概括各部分的要点。
提示 第一部分:荣誉给居里夫妇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成为阻止他们前进的障碍。
第二部分:荣誉不仅没有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任何帮助,反而浪费了他们大量宝贵的时间,这让他们十分痛苦。
第三、四部分:居里夫妇的天性使得他们采取了拒绝荣誉的态度。
第五部分:在生活上,居里夫人平淡而随便;对待科学,她只重事不重人。【考点链接】
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阅读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因为“文章的思路”是阅读的“纲”,“纲举”则“目张”,思路把握住了,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也正基于此,高考的题目,也常常在“把握思路”这一点上设题。把握文章的结构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辨明文体,选准角度。划分层次,就是要以一定的标准进行内容上的归类合并。不同文体用以划分归类的标准不同,如记叙文体,可根据人或事的不同,根据时间、空间的变换来划分;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来切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件发展顺序,或按事理逻辑(轻到重、简单到复杂)来划分。 而科技文一般属消息一类,其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后边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介绍它的构造、原理、发展、现状、评价等等。(2)辨明重要的文句。文意中的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往往能体现文章思路,为我们划分文章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3)审辨标志性词语。有些文章,为了表达得清晰,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表明前后上下内容间的关系。找出这些词语并仔细区别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我们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可以作为标志性词语的有:A.顺序词,B.关联词,C.指代词,D.范围词,E.类别词,F.过渡词 1.文本审美
(1)引用了大量的真实材料。作者力求客观真实地讲述居里夫人的生活,在课文中引用了大量的私人信件和公开的采访报道,还生动地记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真实地表现了居里夫人的精神境界和高尚品格。(2)饱含了作者浓烈的主观情感。作为传主的女儿,作者对母亲伟大而艰辛的人生经历充满了敬爱和感叹,这使得她在记述中饱含个人感情,这字里行间的浓烈情感需要我们仔细体味。例如:“玛丽只用一句话——她常常当作箴言说的话,一句比一部书更能表现她的性格、生活和使命的话——结束了这次会谈:‘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居里夫人的这句名言的确最能代表她的科学精神,作者给这句话加上了两个修饰语,说明居里夫人就是坚持以这句话作为自己的科学职守,这是一个献身科学的人的箴言,所以作者饱含感情地说,就是一部书——就像自己倾心而写就的这本《居里夫人传》——都不如这句话能够这样深刻准确地昭示一个科学巨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人生。
此外,作者的这种感情有时也是比较复杂的,出于对母亲的同情和爱护,作者有时把人们善意的敬仰和热爱曲解为可笑的行为,对当时的采访报道也不乏讽刺意味。例如文中说:“这千百万人把他们的热心献给居里夫妇,却要换回极大的补偿!这两个学者已经赠给他们的利益(这种发现在知识上的价值,它治疗一种可怕的病症的力量)还不能满足他们。”对人们的热心和崇敬一概下这样的判断是有失公允的,这一点也应客观认识。2.写作迁移
【角度】 课本在叙事的过程中饱含了浓烈的感情,请你运用饱蘸感情的笔墨写一段写人的文字。【示例】 刺眼的阳光,涌进车窗,给人们增添了一种莫名的烦躁。
车厢地板上,有一片被人踩得乱七八糟的水迹,上面横卧着一本书,封面翘翘地抖。
一个说:“我把书给你,你不接好,掉了怪谁呢?”一个说:“我还没接好,你就放了手,怪我呀?”两句话分别不断地重复在两个人的嘴上。
侧目,转身,仰脖,直至立起,全车厢人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一点,就连刚才呼天喊地地打扑克的那几位也屏住呼吸,直眉瞪眼地看着。“有戏看了,大家的旅途不寂寞了!”不知谁狂喊了一句。我的国人同胞们哪,你们是不是太无聊了?卖书的乘务员和买书的青年在众目睽睽之下谁也不退让,但谁又不好再说什么。女的依旧柳眉倒竖,杏眼圆睁;男的依旧青筋暴起,虎目怒视。
忽然,从座椅上闪出一位小女孩,她从白色的连衣裙袖中伸出一双洁白的小手,拾起掉在地板上的那本书,用手帕擦去封底的污迹,展平翘起的书面,把书放回座位。她又小心翼翼地从手袋里拿出一本自己刚买的同样的书,递给买书的青年。
争执的双方不约而同地一怔,青年人显得有些尴尬,迟疑了片刻,但还是伸手接过了书。
顿时,车厢里绽出了一个纯洁的世界,人们的眼中只有那一袭洁白连衣裙,车内无言。车子外面依旧是明丽的阳光,但却如初春一样柔和,显得七彩斑斓。 【漫漫古典情】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唐·李商隐《晚晴》 诗人独取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注意的小草,虚处用笔,暗寓晚晴。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辉而平添生意,托寓着诗人的身世之感。颈联则转而对晚晴作工致地描画。雨后晚晴,云收雾散,凭高览眺,视线更为遥远,夕阳的余晖流注在小窗上,带来了一线光明。尾联写飞鸟归巢,带有自况意味。作为一首有寓托的诗,诗人也许本无托物喻志的明确意图,只是在登高览眺之际,适与物接而触发联想,情与境谐,从而将一刹那间别有会心的感受融化在对晚晴景物的描写之中,所以显得特别自然浑成,不着痕迹。课件23张PPT。第3课
居里夫人传(节选) 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被荣誉所腐蚀的人。(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故事一
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比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 故事二
从195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吝啬”。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方便。难怪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 故事三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却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故事四 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把握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是居里夫人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诀窍”。早在女儿不足周岁的时候,居里夫人就引导孩子进行幼儿智力体操训 练,引导孩子广泛接触陌生人,去动物园观赏动物,让孩子学游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孩子稍大一些,她就教她们做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她们唱儿歌、讲童 话。再大一些,就让孩子进行智力训练,教她们识字、弹琴、搞手工制作等等,还教她们骑车、骑马。 继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获诺贝尔奖之后,由居里夫人培养成才的两对后辈也相继获得诺贝尔奖:长女伊伦娜,核物理学家,她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物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芙,音乐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荣获1956年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奖 早在1847年,意大利的索伯莱格就发明了一种烈性炸药,叫硝化甘油。它的爆炸力是历史上任何炸药所不能比拟的。但是这种炸药极不安 全,稍不留神,就会使操作人员粉身碎骨。许多人因为意外的爆炸事件而血肉横飞,连尸体也找不到。诺贝尔决心把这种烈性炸药改造成安全炸药。1862年夏天,他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 这次惊人的爆炸事故,使诺贝尔的父亲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没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 诺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以来,共有六位华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他们分别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和崔琦教学目标字词基础知识的掌握。
通过文章所记之事了解并学习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以修养品德,滋养灵魂。准确认读下列词语荫蔽
荫庇
器皿
清癯
生死攸关
憎嫌
眩晕
收敛
觐见
箴言
zhēnjìnliǎnxuànyùnzēngyōuqúmǐnyìnyīn近义词辨析漫不经心:
漠不关心:
化妆:
化装:
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指使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①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的形象而修饰容貌。②改变装束、容貌;假扮。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写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世俗的喧嚣打破了他们宁静和沉思的生活,并介绍了实验室环境的荒僻、实验室的简陋、居里夫妇对工作的狂热及工作上的忧虑。
第二部分:作者大量引用居里夫妇给朋友的信件,说明荣誉对他们工作的影响以及给他们带来的不安。
第三部分:写居里夫妇拒绝荣誉的其他原因:他们的天性使然。
第四部分:写居里夫人对权贵的态度,展现她对荣誉的不在乎。
第五部分: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和一个美国记者的谈话过程,展现了她高尚的品格。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没有记述居里夫人获奖的经历,而是重点讲述了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后,面对荣誉和未来的生活态度与内心状态。 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被荣誉所腐蚀的人。”根据课文的记述,说说居里夫人拒绝荣誉的原因是什么?居里夫人求学时的巴黎大学(1)对工作的狂热恐怕荒废时间。p20(2)反抗荣誉不是居里夫人的原则,而是她的天性。p21 课文中引用了大量的私人信件和报道,还生动地记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中各举一例,说一说其在表达中有什么作用?居里夫妇像(1)引用《巴黎回声报》的报道……(2)引用居里夫人给约瑟夫·斯可罗多夫斯基的信件内容……(3)记述居里夫人和贝卢夫人的谈话过程……表现了居里夫妇所受的打扰。
表现了居里夫人对荣誉的态度。同上。作者在客观的叙述当中包含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对母亲的赞佩。对母亲受人打扰的感叹。 对打扰母亲的人的
不满与讽刺。本文的写作特点?1.引用了大量的事实材料。
作者力求客观真实地讲述居里夫人的生活,在课文中引用了大量的私人信件和公开的采访报道,还生动地记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真实地表现了居里夫人的精神境界和高尚品格。
?2.饱含了作者浓烈的主观情感。(有时难免有失公允。如对崇仰居里夫人的人们的讽刺)
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辛勤的一生结束了。回顾居里夫人的一生,她是一位具有春蚕品格的漠视荣誉的伟人,她永远是我们青年一代学习的榜样。以事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