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2 课件:第8课 箱子岩(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同课异构】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2 课件:第8课 箱子岩(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8-21 18:27:06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27张PPT。第8课
箱子岩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凤 凰箱子岩遗迹作家介绍沈从文(1902-1988),苗族,湖南凤凰县人。我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他的作品着力描绘不受“近代文明”玷污的原始古朴的人性,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系列以湘西为背景的小说,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是其中的代表作。散文集《湘行散记》、学术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作品生动描绘了湘西地方的风土人情,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点。沈从文先生及其在湘西的故居看完文章后你有什么感受?
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记叙两次游览箱子岩的见闻,写出了湘西特有的风俗,同时也蕴含了作者对乡土乡情的深邃思考。内容结构第一部分:第一次游箱子岩的情景。
第二部分:15年后重去箱子岩的所见所闻。
第三部分:写贺龙,并对其寄予希望。 “我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等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 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沈从文 你感受到了哪些“背后隐伏的悲痛”?爱乡土 故土故人生活中的痼疾与污秽痛 划龙舟精神,建设湘西新生活。呼唤湘西山区的自然景色:石壁、茅棚、水码头、悬棺
(富有地方色彩)
风土人情:五月十五大端阳赛龙舟——(正面)写三只龙船上青年桨手的动作;(侧面)写两岸的观众呐喊助兴的情景。
(有声有色、身临其境)人物描写:外貌、语言、行动描写
侧面烘托
例:跛脚什长   
外貌、语言、动作
旁人对他的议论与反映,——21岁兵油子。 两次回箱子岩作者的情感有什么不同?第一次:依恋、赞叹、自豪第二次:凝重、忧心如焚
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过大端阳节(注:农历五月十五为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早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 船便如一支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 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边炮从高岩上抛 下,尽边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云尘。1、这段文字属什么描写?
2、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描写的?
3、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场面描写从桨手与岸上看船的人两个方面。比喻 听他们谈了许久,我心中有点忧郁起来了。这些不辜负自然的人,与自然妥协,对历史毫无担负,活在这无人知道的地方。另外尚有一批人,与自然毫不妥协,想出种种方法 来支配自然,违反自然的习惯,同样也那么尽寒暑交替,看日月升降。然而后者却在慢慢 改变历史,创造历史。一份新的日月,行将消灭旧的一切。我们用什么方法,就可以使这 些人心中感觉一种对“明天”的“惶恐”,且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 儿,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这些人在娱乐上的狂热,就证明这种狂热能换个方向,就可 使他们还配在世界上占据一片土地,活得更愉快更长久一些。1、这里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2、这段文字属什么表达方式?
3、文中所说的“另外尚有一批人”是指什么人?
希望人们用划龙舟的精神改造自然,改造社会。议论与自然、社会不妥协的革命者。 一个跛脚青年人,手中提了一个老虎牌新桅灯,灯罩光光的,洒着摇着从外面走进屋 子。许多人见了他都同声叫唤起来:“什长,你发财回来了!好个灯!”
那跛子年纪虽很轻,脸上却刻划了一种兵油子的油气与骄气,在乡下人中仿佛身分特 高一层。把灯搁在木桌上,大洋洋的坐近火边来,拉开两腿摊出两只大手烘火,满不高兴 的说:“碰鬼,运气坏,什么都完了。”
“船上老八说你发了财,瞒我们。怕我们开借。”
“发了财,哼。用得着瞒你们?本钱去七角,桃源行市只一块零,除了上下开销,二 百两货有什么捞头,我问你。”
……我想弄明白那什长的年龄, 从那个当地唯一成衣人口中,方知道这什长今年还只二十一岁。那成衣人还说:“这小子 看事有眼睛,做事有魄力,蹶了一只腿,还会一 月一个来回下常德府,吃喝玩乐发财走好 运。若两只腿全弄坏,那就更好了。”1、这里写到的跛脚什长有哪些主要的性格特征?
2、作者在刻画什长形象时,运用了那些正面描写的方法?
3、作者刻画跛脚什长的目的是什么?
不务正业,吃喝玩乐。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引起人们对疗救痼疾、改造湘西的注意。 我记起十五年前那个夜里一切光景,那落日返照,那狭长而描绘朱 红线条的船只,那锣鼓与热情兴奋的呼喊,……尤其是临近几只小渔船上欢乐跳掷的小孩 子,其中一定就有一个今晚我所见到的跛脚什长。唉,历史,多么古怪的事物。生恶性痈 疽的人,照旧式治疗方法,可用一星一点毒药敷上,尽它溃烂,到溃烂净尽时,再用药物 使新的肌肉生长,人也就恢复健康了。这跛脚什长,我对他的印象虽异常恶劣,想起他就 是一个可以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不由人不寄托一种幻想……1、文中所写到的跛脚什长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作者所寄托的“幻想”的含义是什么?
3、文中所说的治疗痈疽,是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一个不务正业、吃喝玩乐的兵油子。克服痼疾,清除污秽,改造湘西。比喻课件14张PPT。第8课
箱子岩教学目标1、了解沈从文的创作思想及创作特色。
2、理解作者两次到箱子岩的不同见闻及感受,以及引发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掌握课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作者概况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以《边城》等作品享誉文坛,蜚声海外。   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徒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自身来到北京,在郁达夫、徐志摩等人鼓励下,于艰苦条件下自学写作。1930年后赴青岛大学执教,创作日丰。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中篇小说《边城》于1934年问世,标志着他的小说的成熟。     1949年以后,长期从事文物工作。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写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 创作特色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凉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结 构
十五年前十五年后二十年赛龙舟
民族精神的精华需要表扬
遇跛子
民族精神的糟粕需要摒弃
贺龙
弃旧创新是历史的必然
读文本,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两次到箱子岩,感情有何变化?
  十五年前看到了热烈、欢乐和热闹的赛舟场面,十五年后看到了萧条、堕落,情感由热烈而落寞,投射出了时代的风云变化。2、文中多次提到“历史”,找出句子,分析作者对历史及湘西人的情感。 彭彭彭彭的边炮声与水面船中锣鼓声相应和,引起人对于历史发生一种幻想,一点感慨。 然而,这里的儿女“根本上又似乎与历史毫无关系。从他们应付生存的方法与排泄感情的娱乐看上来,竟好像古今相同,不分彼此” 这些不辜负自然的人,与自然妥协,对历史毫无担负” 课文最后一段 沈从文对历史,无法像鲁讯那样痛恨,他感知的更多冲突是“封闭”。历史一方面不可琢磨,始终在变革;而另一方面历史古今相同,因为封闭,湘西缺少改变与创造。
沈从文对湘西底层人抱有一种矛盾的感情。对正直城市的农人和士兵,充满了温爱,对青年充满了希望.然而二十年的战乱、横征暴敛和鸦片使人穷困、懒惰、卑劣、堕落(跛脚青年是代表),作者一方面给予鞭挞,一方面给予疗救的希望。3、作者写屈原和贺龙的用意何在?
联想到屈原与中国的古今,意识到历
史一方面不可琢磨,而另一方面历史
古今相同。
贺龙的故事说明了“弃旧创新是历史
的必然”。    艺术特色
侧面描写的巧妙运用
1、以人衬人
2、以物衬人
3、以物衬物小 结   本文通过描绘湘西特有的风俗民情,流露出了作者对故土的热爱,蕴涵着作者敏锐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乡民生活中的痼疾和污秽的痛心;同时作者热切的呼唤乡民以赛龙舟的精神和热情,克服惰性,疗治痼疾,清除污秽,把生活装点好。
箱子岩,我的故乡!! 沅江,游人,流水,飞鸟那山,那水,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