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2 课件:第13课 段太尉逸事状(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同课异构】高一语文(语文版)必修2 课件:第13课 段太尉逸事状(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8-21 18:34:14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13课
段太尉逸事状段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唐汧阳(今陕西省千阳县)人。
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
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出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见两唐书本传)。状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的一种文体。
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
“逸事状”的特点只录逸事,力求典型,抓住两三件事写。
所写之事应详细、确实,不可道听途说。
行状一般只褒不贬,与史传不同(史传求全面)。
这与写作目的有关。史传是对一个人一生作全面评价。而写逸事状的目的有三个:
1、使史官录用,希望修史时为死者作传。
2、向朝廷报告,为死者请求谥号。
3、为死者写墓碑之文提供素材。
逸事状有固定格式:在文末写作者名字及写作目的。柳宗元唐著名文学家,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
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
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如韩愈一样写了许多书、序,同时又努力发展了人物传记、山水记、寓言文等文学性很强的散文文体,创作出不少散文史上的名篇:
传记文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
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
寓言散文:《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著有《柳河东集》。注音泾






槊戢





校jīngfénpúxīshìchuílìshuòjítu òchénzhěwùzh ìjiào通假字不嗛,辄奋击
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辞甚巽
出入岐周汾斄 通慊通槌通逊通邰古今异义无寇暴死
已乱
无伤也
古:无故死亡
今:突然死去古:制止骚乱 今:已经骚乱
古:不要紧,无妨 今:没有伤口
一词多义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又以刃刺酒翁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奈何欲以乱败郭氏凭,凭借用,靠用,拿把来因,因为词类活用
舆来庭中
市谷
处贱
手注善药
困汝
杀一老卒,何甲也名作动,抬来名作动,买形作名,卑微的地位名作状,亲手使动,使……困名作动,指穿盔甲省略句至则曰
且大乱,若何
植市门外
愿奉军以从太尉至则曰
且大乱,你若何
植之市门外
愿奉军以从之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太尉刚任泾州刺史的时候,汾阳王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份驻扎在蒲州。汾阳王的儿子郭晞挂尚书銜,代理行营节度使,驻军邠州,放纵士兵横行不法。邠州人中那些偷盗、贪婪、凶残、邪恶的家伙,大都用贿赂的手段将名字混入军队的编制,任意妄为,官吏不能干涉。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他们天天成群结伙地在街市上强索财物,得不到满足,就用武力打断别人的手脚,砸碎锅碗瓢盆,堆得满街都是,然后裸露着臂膀扬长而去,甚至还撞死怀孕的妇女。邠宁节度使白孝德因为汾阳王的缘故,心中忧虑却不敢明说。开篇的紧张场面对刻画段太尉的形象有何作用? 鲜明表现了段太尉为了正义,不畏强暴,主动请缨,见义勇为和善于斗争的形象。对比中表现人物性格白孝德:明哲保身、胆小怕事1、戚不敢言 2、幸甚,如太尉请
3、孝德震恐 4、将奈何场面描写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 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晞一营大噪,尽甲。 孝德震恐 言行举止1.笑且入2.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 3.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4.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对比中表现人物性格郭晞:1、纵士卒无赖
2、晞再拜
3、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
4、谢不能,请改过对比中表现人物性格尹少荣:刚直焦令谌:恣意盘剥百姓 朱泚 :奸诈狡猾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戒其族:“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晤谢曰:“处贱无以拒也。” 到了段太尉从泾州任上使被征召为司农卿,他告诫家属:“经过岐州时,朱泚如果赠送财物,千万不要收下。”等到经过歧州时,朱泚执意要赠送三百匹大绫。太尉的女婿韦晤坚决拒收,但推辞不掉。到了京城,段太尉发怒说:“你果然不照我的话办事!”韦晤谢罪说:“我处在卑下的地位,无法拒绝呀。”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太尉说:“但无论如何不能把大绫放在我家里。”太尉就把大绫送往司农寺的办公厅,安放在屋梁上。朱泚谋反,段太尉遇害。太尉手下的官员将大绫事告诉了朱泚,朱泚取下一看,原来封存的标记还在。 这是一篇叙事严谨、写人生动的传记文。
作者选取段太尉一生中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多侧面地表现了人物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刻划了一位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
全文不着一句议论,纯用冷静从容的写实手法,在客观的叙述中隐含着深沉的歌颂之情。 段太尉逸事状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补记逸事翔实、可信,交代写作目的郭晞纵兵太尉请缨诛杀士卒理服郭晞臣之良者 官之正者令谌夺田令谌督农上状挨打与民还谷告诫家人放置财物见义勇为仁义爱民清正廉洁课件33张PPT。第13课
段太尉逸事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传状类文体特点,掌握“以、而”等虚词的用法,了解词类活用现象。题解段太尉:太尉,官职名。其人叫段秀实。
逸事状:“状”,又称“行状”,一种文体,记述某人生平事迹。“逸事状”是“行状”的变体。二者的不同在于:“行状”全面介绍一个人的生平事迹,“逸事状”则只记录逸事(即正史未载之事)。关于“行状”,可参看教材P699“传状类”的介绍。“逸事状”的特点只录逸事,力求典型,抓住两三件事写。
所写之事应详细、确实,不可道听途说。
行状一般只褒不贬,与史传不同(史传求全面)。这与写作目的有关。史传是对一个人一生作全面评价。而写逸事状的目的有三个:1、使史官录用,希望修史时为死者作传。2、向朝廷报告,为死者请求谥号。3、为死者写墓碑之文提供素材。
逸事状有固定格式:在文末写作者名字及写作目的。课文简介本文分四个部分,前三部分分叙段太尉一件逸事,末段写作者姓名及对这些材料的考察情况。作者简介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共同发起对我国散文发展影响深远的“古文运动”。具体生平见第二课《柳子厚墓志铭》。 第一段【太尉始为泾州刺史】
“为”——担任。
“刺史”——刺,动词,指检举不法的人。史,指皇帝派遣的官。刺史,秦始设,原指皇帝派出监督各郡的官。隋以后成为一州的行政长官。【以副元帅居蒲】
“以副元帅居蒲”——“以”和“副元帅”组成介宾词组,作状语,修饰动词“居”。表示动作凭借的条件。
【王子晞为尚书】
“王子晞”——汾阳王郭子仪的儿子晞。“王子”和“晞”之间是同位语关系。
【领行营节度使】
“领”——兼管。古时兼代官职的称谓。【寓军邠州】
“寓”——临时。“寓”的“临时”义源于“偶”。木偶作为木头雕刻出的人像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成双成对,二是偶然。由“偶然”引申出“临时、短期”。
“寓军”——指临时在自己的管辖区以外驻军。 【纵士卒无赖】
“纵”——放纵。“无赖”——即“无聊”。它们本是一个词,后语音发生变化,变成了两个词。“聊”和“赖”都是“依靠”的意思。此义在“百无聊赖”中保留下来。但在现代汉语中,“无聊”和“无赖”是两个杰然不同的词。前者指思想上无寄托,后者指无职业、无所依靠,整天游荡。是行动上无寄托的表现。
“纵士卒无赖”——在本文中指对士兵不加管束,纵容他们做不法之事。本句是兼语式,“士卒”作“纵”的宾语,作“无赖”的主语。【邠人偷嗜暴恶者】
“邠人偷嗜暴恶者”——“偷嗜暴恶”构成的并列结构作“者”的定语,构成“者”字词组。偷嗜暴恶,是四种不好的品行。偷,懒惰。嗜,贪婪。暴,凶残。恶,行凶作恶。“邠人”作这个“者”字词组的定语
【卒以货窜名军伍中】
“卒”——最终。
“货”——财物。此指贿赂。
“窜名军伍中”——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军籍。【则肆志,吏不得问】
“则”——连词,其连接的前后项在时间上联系紧密。
“吏”——地方官吏。
【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丐取”——强取,敲诈勒索。
“不嗛”——不满足。“嗛”,同“慊”,“惬意”义。
“辄”——就,即。此义在“动辄得咎”中做为语素义保留下来。【椎釜鬲瓮盎】
“椎”——同“槌”,这里用作动词,砸。
“釜鬲瓮盎”——泛指盛物的器具。釜,敛口圆底锅。鬲,似鼎而中空的煮饭用具。盎,盆。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以王故”——因为汾阳王郭子仪的缘故。以,介词,因为。王,指郭子仪。
“戚”——“慽”的借字,担忧。戚 ,本义是斧头,一种兵器。“刑天舞干戚”中“干戚”这个人名就取义于两种兵器。总 结本段写邠州地区由于郭晞军队的胡作非为,造成社会混乱的情况。 第二段【自州以状白府】
“以状”——用公文,是介宾结构。状,用以向上陈述事情的文书。
“白”——禀告。
“府”——节度使府,这里指白孝德。
【愿计事】
“愿计事”——表示愿意商议一件事。【以生人付公理】
“生人”——生民,百姓。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唐人改“民”为“人”。
“付公理”——交给你治理。公,指白孝德。理,即“治”,避唐高宗李治讳而改。避讳关于避讳皇帝名字其它的例子:唐代以前,有一种食物叫薯蓣,避唐代宗李预讳,改为“薯药”。后又避宋英宗赵曙讳,改为“山药”。
古代家中尊者名字也要避讳。如:五代冯道(作过宰相),其家教书先生在教《老子》开篇首句“道可道,非常道”时,三个“道”都用“不敢说”来代替,即“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
“被”——音pi(平声),本义寝衣。动词表示覆盖义,这里引申为遭受。
“因恬然”——仍然很安闲。
【若何】
“若何”——怎么办。表示疑问的习惯句式。
【愿奉教】
“奉教”——接受您的教诲。奉,承、接受。奉,本义是捧着。在表示“捧着”义时,“捧”是“奉”的后起字。【某为泾州,甚适】
“某”——自称之词,相当于“我”。
“为”——治理。
“甚适”——非常闲暇畅快。【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人无寇暴死”——百姓在没有外敌入侵的情况下惨死。寇,入侵的外敌。暴,内部凶残的暴乱。
“以”——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公诚以都虞侯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诚……者”——表假设关系。“诚”,副词,果真。“者”,语气词,用于前一分句的末尾。“已乱”——平定动乱。“已”,停止、结束。
“不得害”——不遭到祸害。
【如太尉请】
“如太尉请”——依从了太尉的请求。如,从随。【既署一月】
“署”——代理。这里指段太尉代理都虞侯的官职。
【入市取酒】
“取”——此指抢夺。
【太尉列卒取十七人】
“列卒”——集合执法队的士卒。
“取”——此指捉拿。【皆断头注槊上】
“断头注槊上”——即枭首示众。“注槊上”,把人头系在长枪上。“注”,附著。槊,丈八长矛。
【植市门外】
“植”——动词,立。
【晞一营大噪,尽甲】
“一营”——满营。
“尽甲”——全部穿上盔甲。尽,全、都。甲,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盔甲。【孝德震恐】
“震恐”——震惊、恐惧。
【无伤也,请辞于军】
“无伤也”——对您无伤害、没关系。
“请辞于军”——请允许我到邠州军中去解说。请,请求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辞,解说,名词用作动词。【太尉尽辞去】
“辞”——推辞。
【选老蹩者一人持马】
“蹩”——跛脚。
“持马”——牵马。
【甲者出】
“甲者”——全副武装的士兵。【吾戴吾头来】
“戴”——戴的东西可与头分开。“戴吾头”,表明随时可能丢掉脑袋,表现了段太尉大无畏的精神。
【因谕曰】
“因谕”——趁势开导。因,就势、趁机。渝,开导。
【尚书固负若属邪】
“固”——真的、确实,副词。
“若属”——你们。【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奈何”——为什么。
“败郭氏”——指毁坏郭家功名。“败”,毁坏。
【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
“塞”——充满。
“当务始终”——应当努力做到有始有终。务,努力从事。始终,此是偏义词,偏于“终”。【尚书恣卒为暴】
“尚书恣卒为暴”——兼语句。“卒”做“恣”的宾语,做“为暴”的主语。
【欲谁归罪】
“欲谁归罪”——即“欲归罪谁”。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罪且及副元帅】
“且”——将。
“及”——殃急。【杀害人】
“杀害人”——“杀害”在本文中不是双音词,而是“杀”“害”组成并列词组共同支配宾语“人”。
【如是不止】
“如是”——象这样。
【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
“倚”——依靠。
“戢”——管束。本义是收藏,引申为收敛,再引申为管束。【其与存者几何】
“与”——介词。省略宾语,即郭氏。
【晞再拜】
“再拜”——拜了两次。再,二。
【愿奉军以从】
“奉”——率领。【顾叱左右】
“顾”——回头。《说文解字》:“ ,还视也。”即回头看。此义做为语素义保留在“瞻前顾后”中。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
“散还火伍”——散开回到队伍中去。古代兵制,五人为伍。唐代兵制,十人一灶,共灶起火做饭,故十人为火。“火”,成了军队基层编制单位。伙伴,本义即军队中一起吃饭的人。【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
“晡食”——吃晚饭。《说文解字》:“ ,申时食也”。申时,现在下午三点到五点。古人一日两餐。晡食,吃第二顿饭,即吃晚饭。
“假”——借。
“草具”——粗劣的食具。
【吾疾作】
“作”——发作。本义是起立,如《侍坐》课“舍琴而作”,引申为兴起、出现,再引申为发作。【戒候卒击柝卫太尉】
“戒”——命令、告诫。
“候卒”——负责巡逻警卫的士兵。
“柝”——巡夜时敲的木梆子。《木兰辞》:“朔气传金柝”。
【谢不能】
“谢”——承认错误或罪过。
“不能”——无能,没有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