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短文两篇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怡(yí)情 傅(fù)彩 诘(jī)难 统筹(chóu)
B.咀嚼(jué) 狡黠(xiá) 蒸馏(liú) 聪颖(yǐng)
C.滞(zhì)碍 阐(shàn)证 劝诫(jiè) 死抠(kōu)
D.懒惰(duò) 幽(yōu)居 卑鄙(bì) 羡(xiàn)慕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傅彩 伦理 因小失大 咬文嚼字
B.涉猎 枝节 全神贯注 开卷有益
C.推敲 统筹 狂妄自大 诸如此类
D.死抠 炼达 高谈阔论 不求甚解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要学会选择。选择与自然有关的书,以丰富知识;选择与历史有关的书,以________视野;选择与哲学有关的书,以________智慧。读书还要善于思考。善于思考,才会有________;善于思考,才会有取舍。读好书,善读书,才会读有所获。
A.开阔 吸收 鉴定 B.开辟 吸收 鉴别
C.开阔 汲取 鉴别 D.开辟 汲取 鉴定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不仅给我们心灵以濡养,还丰盈深邃了我们的思想。
B.他画的兰竹图,布局疏密相间,用墨浓淡相宜,笔力遒劲,风格潇洒。
C.仲春时节,这里繁花遍野,姹紫嫣红,各地游人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D.他慷慨激昂的演讲一结束,听众就爆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掌声和欢呼声。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人帐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
B.每到夏季,学校都会反复向学生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去游泳。
C.在践行“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活动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执行力不足,二是方法不当。
D.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勤奋、踏实是学习进步的关键。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最近,《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出现频率最高、和覆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
B.为城市留存一家书店;为读书人留一寸净土,这是城市的责任;也是读者的期盼。
C.写作的素材非常多,一粒泥土、一朵浪花、一片云霓都可能成为我们作文的素材。
D.他不明白,为什么要辛辛苦苦读书?
7.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
②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
③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识,广识见,养性灵。”
④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性灵。
⑤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
A.③⑤②①④ B.③①④⑤②
C.⑤②①③④ D.⑤②③①④
8.下列对《谈读书》和《不求甚解》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篇文章都是谈读书,前者是一篇随笔,后者是一篇杂文。
B.从思想内容上看,前者谈读书的目的、方法、作用,给人以哲理的启示,鼓励人们去读书;后者从“不求甚解”的本义入手,主张读书应求大意要髓,在于会意。
C.从论证方式上看,前者是驳论,后者是立论。
D.前者语言精辟,运用比喻说理;后者多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层次分明。
9、热带雨林五指山景区青少年部正筹划举办一场阅读分享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景区青少年部想邀请省文联张教授为阅读分享会做专题讲座。以下是小东为青少年部拟写的一则邀请函,请仔细阅读,按要求作答。
①这则邀请函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②这则邀请函画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③这则邀请函传达的信息不明确,请写出修改意见。
(2)为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网友纷纷在微信中提出活动建议。请仿照示例,也写一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小小花朵:举办好书推介会,介绍经典名著,为青少年提供精神食粮。
绿色精灵:举办征文比赛,交流读书经验,分享读书感悟和收获。
阅读理解
(一)阅读《谈读书》,完成练习。
谈读书
弗朗西斯 培根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①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②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10.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读书的作用是什么?
11.作者认为读书时需要纠正哪三种不正确的态度?
12.作者主要介绍了哪几种读书方法?他是怎样介绍最后一种读书方法的?
13赏析文中①②两处划线的句子。
①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从运用论证方法的角度赏析)
②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
(二)阅读《不求甚解》和《读书的习惯》选段,完成问题。
【甲】
不求甚解(选段)
①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②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③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乙】
读书的习惯(选段)
①我认为要读书决不可等待那种无尽悠闲的到来才开始,应该随时随地利用空余的时间来读,把那种读书的习惯,织入我们的生活中去,作为我们日常工作的调剂品。那么,事也做了,书也读了,一点光阴也没有虚掷。
②利用余暇去读书是轻而易举的,大家之所以不这样做,仅是因为没有这种习惯而已。英国人在电车上读书的风气很盛,每天都要出外工作,起码有一个钟头在电车上,预备一本书专门在车上读,不过几天也就读完了,日积月累,一年读四五十本书,也不算稀奇。我们对于这种余暇不去利用,实在可惜。
③英国人利用余暇读书,不仅在有规律的电车上,即使在饭馆菜馆中也是一样。至于在休假日,夫妇约好同出游玩,丈夫至多取一根手杖就可以出门,太太则不免要去戴顶帽子。可是每当那丈夫在楼下等着太太去戴帽子的时候,他照例翻开一本书来读,等他太太把帽子戴好姗姗地走下楼来,他手中的书,也就起码读完两章了。中国的丈夫却不晓得这样做,所以在楼下不仅独自等得心焦,而他太太一再地被他催促,也就老不耐烦,常常把一个快乐的计划,弄成不欢的结果。
(选自季羡林主编《百年美文》,有删改)
14.联系上下文,理解【乙】文中加粗的“织入”一词,在文中的意思。
15.请结合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填写下面的表格。
相同点 都谈到了读书态度和读书方法
不同点 主要观点 论证方法 论证思路
【甲】文 读书要虚心,要会意,注意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 (2)________ 驳论:树靶子,引出处,释新义。
【乙】文 (1)________ 举例论证:通过英国人闲暇时间读书的事例,论证作者的观点。 (3)________
16.下面的句子,填入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______,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充盈,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A.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读书使人充实。
B.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C.作文使人准确,讨论使人机智,读书使人充实。
D.讨论使人机智,读书使人充实,作文使人准确。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用阅读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
雅 言
①日前,记者去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采访。走进学校与学生攀谈几句便发现,他们思维清晰、谈吐流畅。仔细了解后得知,在锡山高中,每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要拥有600万字的阅读量。谈及为何如此,校长唐江澎的话引人深思:“多读书远比会做阅读理解题重要,阅读能让生命更加优雅从容。”因此,我们要用阅读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
②阅读对于儿童成长至关重要。首先,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翻开书籍,和伟大的经典对话,如同打开一个辽阔的精神世界。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培养阅读的兴趣、学会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对其心灵滋养、审美塑造、知识储备等,均大有裨益。
③用阅读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有书读”是基本要求。有教育学家曾说,当偏僻乡村学校的孩子们有了与中心城市的孩子一样多的优质图书时,他们精神发展的起点就站在了同样的起跑线上。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拉乌彝族乡,拉乌完全小学校长谢红芬常常在周末背上书包,装满精心挑选的书籍,到学生家中和孩子、家长一起读书。对这些孩子而言,一本薄薄的书籍,就能让他们看见更广阔的世界。目前,在一些中西部地区,很多儿童拥有的课外读物数量还很少。如何为这些孩子提供更多的优质图书,保障他们阅读的权利,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任务。
④在“有书读”的基础上,“读好书”对阅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互联网、社交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书籍本身并不缺乏,但大多数孩子依然面临着“该读什么书”“怎样去读书”的困惑。当“浅阅读”“碎阅读”充斥于眼前,如果不增强甄别能力、思考能力,就很容易在无边的信息海洋中迷失方向,把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前段时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明确课外读物的质量标准,要求学校做好课外读物进校园的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这一举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有助于发挥阅读的育人功能。
⑤“有书读”“读好书”的目的是要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阅读是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重要内容,为少年儿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孩子爱上读书、读有所得、读有所乐,需要社会各方协同努力。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以在某个固定时间段,放下手中的工作,开展亲子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教师应不断提升阅读鉴赏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开发出适合孩子特点的阅读指导课程;此外,图书馆、书店、书展等公共阅读空间,也应强化配备和管理,创造良好的儿童阅读环境。
⑥用阅读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让他们学会阅读、热爱阅读,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开阔视野、丰富心灵,孩子们一定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24日,有删改)
1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8.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9.选文第③段和第④段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20.梳理选文的论证思路。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留有余地
马军
①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画虾,享誉世界画坛。虽寥寥几笔,区区数只,却灵动绝妙,神韵天然。尽管无一滴水,但却似万顷碧波,浩渺荡漾。正是余下的“飞白”之地,给予人们无限想象空间和强烈艺术感受。
②艺术如此,其他领域何尝不是这样呢?
③孔子观于鲁桓公庙,见一特别之物,名曰欹器。其静止不动时呈倾斜之状,水至一半,恰器正端平。而满则立覆,滴水皆无。遂感慨不已:“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世间万物,未有不满倾盈缺者,只要推而极之,不留余地,必然事与愿违,到头来,不但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就是连已经得到的也会失去。
④因此,先贤不厌其烦,以肺腑之言告诫后人“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势不可倚尽,福不可享尽”。抓住这个“尽”字,从四个紧贴人们生活的方面,反复陈说万万不可以“尽”。凡事须留余地,不能把事做绝,不可把话说满,那样,就等于自己把自己置于困境。而势焰熏天,享尽奢华,尚以为不足,待势尽之日,必是不期而至的噩运之时。“满盈者,不损何为?慎之!慎之!”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这种说法早已千古不爽。尽处即是绝处,正如强弩之末,亦如凋谢之花。
⑤宋代官员张知白,深知此理。据《训俭示康》记载,他有一句名言深得司马光叹赏:“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只有常将有日思无日,方不至无日成末日。宋代大儒邵雍,满腹经纶,有洞彻天地之机,他对“尽”字有着十分深刻的认识,用短短一联,将事物的最佳状态形象生动地描摹尽致:“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
⑥历代先贤无不深谙此道,范蠡、张良于大功告成之际,拒绝享受人生极顶的无限风光,在一片惋惜与留恋的氛围中急流勇退。曾国藩一生奉“花未全开月未圆”为人生最高境界,书斋即名“求缺斋”。立大功而不居,处高位而不富,有洪福而不享,手握重权而不存一丝一毫的非分之心,总是谦而又谦,退而又退,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回旋余地,成为善始善终功德圆满的“中兴名臣”。清廷给他的盖棺之论“学有本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谥以“文正”。
⑦留有余地就要适时止步,特别是进取或攫取之心太盛,抑或“余地”之处诱惑太强时,要能当止则止,为身后留下余地以做转圜空间。这样,终身都不会被动和受辱。墨子谓“止”曰:“知止,则日进无疆,反者,道之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隋朝大儒王通专作《止学》,其杰出智慧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十分深远,名垂史册的魏征、李靖、徐世绩、房玄龄等千古贤臣,皆出自其门下。
⑧据《增广贤文》记载:“十分聪明用七分,留将三分与儿孙。若将聪明都使尽,远在儿孙近在身。”七分即是不尽,三分即是余地,如此自可游刃有余,绵绵不尽。反之,“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到那时,则进退维谷,悔之晚矣。
(选文有删改)
2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在鲁桓公庙见到欹器,发现水至一半刚好端平,据此孔子得出了与“留有余地”相似的结论。
B.第④段“尽”就是不留余地,往往是把事做绝,把话说满,就像是强弩之末、凋零之花,这样容易把自己置于困境之中。
C.第⑤段引用宋代官员张知白的名言,意在证明为人应勤俭持家、俭以养德的道理,并进一步论证良好家风的必要性。
D.本文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用丰富的事例和名言证明“留有余地”的观点。
22.请根据文意,判断下面一段话应放在本文哪个位置?并说明理由。
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也遵循“宁可不够,不可过头,恰到好处, 留有余地”的艺术原则, 也正是这“余地”,让他创作出大量深受观众喜爱的经典作品,将相声这一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推向了又一高峰。
23.中山中学正举行社团社长竞聘活动,小明同学想竞聘多个社团的社长。如果你是小明的同桌,得知这一情况后,请结合文章观点,运用文中的一句引言对其进行劝说。
三、写作
24.培根的《谈读书》综合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鲜明有力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请你使用其中一种方法写一个片段,谈一谈你对读书的看法。(100字左右)
答案
B 2.D 3.C 4.D 5.D 6.C 7.A 8.C
9、(1) ①正文称谓顶格。
②为在青少年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③示例:将“诚邀您参加”改为“诚邀您为我们做阅读专题讲座”。
(2)示例一:春暖花开(你的昵称):举办手抄报(读书黑板报、读书演讲等)比赛,展示阅读成果,分享读书心得。
示例二:宁静致远:举办经典诵读活动,检验读书效果,展示诵读魅力。
10.塑造人的性格,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11.①存心诘难作者 ②尽信书中所言 ③只为寻章摘句
12.①浏览②精读③读摘要。“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运用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说明书经提炼后就容易丧失大量的精华,读者能获取的知识、信息、价值就会减少,形象地说明了“代读”的弊端。
13.示例:①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用“自然花草”比喻人天生的才干,用“修剪移接”比喻读书,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的观点,使抽象的道理显得通俗易懂。②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列举六门学科知识对人的作用,语脉贯通,极有气势,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4.“织入”即融入,即把读书的习惯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把读书变为生活的一部分。
15. 引用论证(或道理论证),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论述有的人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背定了陶渊明的读书方法:举例论证,举陶渊明读书会意忘记吃饭这一事例,来证明读书要诀全在会意。 我们要利用闲暇坚持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 先提出观点,再举例论证。
16.B
17.示例:我们要用阅读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
18.示例: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用阅读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有书读’是基本要求”的观点,进而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19.示例:不可以。第③段论证了用阅读照亮孩子的成长之路,“有书读”是基本要求,第④段论证了在“有书读”的基础上,“读好书”对阅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者是递进关系;并且两段文字的顺序与第⑤段第一句话相照应,所以不能调换。
20、示例:首先由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重视学生阅读的事例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接着阐述阅读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然后从“有书读”是基本要求、“读好书”是更高要求和“有书读”“读好书”的目的三方面论证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论点(重申论点)。
21.C
22.应放在第①段后或第②段前。这段话提到的侯宝林先生的相声艺术,属于“艺术领域”,而且文段中有“也遵循”某种原则的说法,“也”字说明这一段应放在齐白石画虾一段之后。 23.小明,做事要留有余地,懂得适时止步。古人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如果你集中精力竞聘某一个社团的社长,更容易获得成功。
24、【例文】不读书,无以知窗外的精彩;不读书,无以知世界的宽广;不读书,无以知知识的力量。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读书,才能将枯燥的生活变得鲜活,将遥远的过去变得亲近,将理想擦得熠熠生辉,将梦想拉得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