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3 18:24:5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山水画的意境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渲染(xuàn)   清晰(xī) 歌颂(sòng) 身临其境(lín)
B.暮霭(ǎi) 夔门(kuǐ) 辉煌(huáng) 胸有成竹(zhú)
C.意境(jìng) 灵魂(hún) 阐述(chǎn) 浮光掠影(nüè)
D.赋予(fù) 惆怅(chàng) 真挚(zì) 朝朝暮暮(zhāo)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各自 祟高 关键 独创
B.画意 灵魂 真挚 辉惶
C.朴素 惨淡 意境 有赖于
D.碧空 观查 搏斗 扬州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一茬茬的戍边将士把献身使命的无限忠诚,融入朝朝暮暮的坚守中。
B.外国人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切身体会到中国的快速发展,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C.夜晚,高楼大厦的轮廓,广场上的喷泉,在灯光的照耀下浮光掠影。
D.青年最大的资本不是经验丰富、胸有成竹,而是敢于做梦、勇于试错。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山水画意境”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B.消费者在购买文具用品时,要尽量选择无异味的橡皮擦、无刺鼻气味的涂改液和学习用品。
C.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D.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但包括诗词、书法、绘画在内的传统文艺,对我创作的影响更为深远。
②身为一名建筑师,中国古人的造园手法及其营造的意境,的确给我带来许多启示。
③我也常常从怀素、黄庭坚的书法中领悟线条构成,感受空间实与虚、水墨浓与淡的关系,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汲取“意到笔不到”“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理念。
④不论是苏东坡、辛弃疾,还是秦观、李清照,我对建筑意境的感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他们笔下的诗词。
A.②④①③    B.③②①④ C.③①④② D.②①④③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这些绝壁上的松树就像__________的战士,__________的渔夫,__________的隐者,站立出自己的风骨。大自然叩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探求忠诚、勇敢、洒脱的真谛。
A.搏击风浪坚守阵地远离世俗
B.坚守阵地远离世俗搏击风浪
C.坚守阵地搏击风浪远离世俗
D.搏击风浪远离世俗坚守阵地
7.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意境是景与情的结合,是山水画的灵魂。
B.要深刻认识观察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情感,才能获得意境。
C.中国画不强调“光”,这是不科学的,因为画家要进行长期的观察,时间会影响观察对象的精神实质的表现。
D.画画光有意境还不够,还要有意匠。
8.学完本课后,班里开展“感受艺术之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认真观察下面的一幅山水画,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2)李方听说美术馆正在举行“李可染画作展览”,想去参观,但他妈妈想让他在家好好学习,请你帮忙劝说李方的妈妈。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 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②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③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
④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⑤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
9.以下论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情感,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齐白石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他的笔下活起来,可见,画家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感悟越是深刻,画出的画越是传神。
C.山水画画家不仅注重表现“光”,而且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木然地画画,客观景物就会成了标本。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愿望越是强烈,对所描绘的景物的思想感情越是真挚、朴实,意境也就越是鲜明。
10.第①段以问句开头,有什么好处

11.试简要分析“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12.“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这句话是否可以删去 为什么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选段),完成各题。
【甲】
山水画的意境(节选)
李可染
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幕霭等),早展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
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嵋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乙】
无言之美(节选)
朱光潜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譬如有一个荒村或任何物体,摄影家把它照一幅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图。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较:第一,相片或图画,哪一个较“和自然逼真”?不消说得,在同一视域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实物都两两相称,不会有丝毫错误。图画就不然。美术家对一种境遇,未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选择定的材料还须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美术家的人格参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所表现的只是实物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不必和实物完全一致。所以图画决不能如相片一样“和自然逼真”。第二,我们再问,相片和图画所引起的美感哪一个浓厚,所发生的印象哪一个深刻这也不消说,稍有美术口胃的人都觉得图画比相片美得多。
【丙】
中国山水画中的诗意与审美境界(节选)
刘亚刚
元代画家王蒙的《青卞隐居图》是中国山水画隐逸类题材的代表作之一。在这幅画中,绵密的群山围绕出一个居于画面左上方的向内的世界,这是一个隐逸的世界,是理想的彼岸。与此同时,画面右下方被群山隔绝在外的世界象征着外部的现实世界,是现实的此岸。鉴赏这幅作品,观者被画家设定为站在此岸之人,目光会不由得沿着画家设定的线索,逐渐越过密林深处,透过绵延的山脉,终于发现了一个别有洞天的彼岸世界。从这幅画的创作时间判断,此地当时正处于战乱之中,不太可能呈现出如此静谧的氛围,但王蒙却通过自己的画笔,营造了一个理想的山水世界。

13.李可染先生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请说说【丙】文中《青卞隐居图》意境的构成。
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甲】文,说说怎样才能获得山水画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朱光潜先生拿图画和相片作比较,阐明了美术创作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青卞隐居图》的创作时间判断,画中如此静谧的氛围与此地当时战乱的现实不太符合。请结合选段中有关意境的论述,加以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成为2022年央视春晚的“刷屏”之作。它带观众进入名画《富春山居图》中畅游。
舞剧《只此青绿》“火”到一票难求。它将传世经典《千里江山图》搬上舞台,让“我见青山多妩媚”有了生动具体的意象。
北京冬奥会之际,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长卷《冰嬉图》“动”了起来。三维动画“复原”了《冰嬉图》中160组人物和“运动员”们的冰上动作,由它触发的一系列文创作品为北京冬奥留下生动印记……
手握长卷,徐徐展开,仿佛置身其间,一步一景,可观可游。这原本就是中国古代绘画特有的“打开方式”之一。今天,科技的赋能让“人在画中游”有了无与伦
比的实现可能。借助数字绘景和3D复现技术,一幅《秋林读书图》可以从平面变得立体,上一秒刚跨过秋林中的潺潺溪水,下一秒视角便已经跃升到空中,俯瞰群山巍峨。在3D、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全息投影、交互技术等的广泛应用下,“画游系列”成为当下沉浸式艺术展的热门主题。
围绕古画的这些“动起来”,虽不能取代对原作的欣赏,但无疑打开了普通人接近传统瑰宝的通道。有人说:古画动了,世界静了。古画所蕴含的文化富矿一经打开,悠远的历史场景、历经岁月沉淀的色彩、饱蘸感情的笔触、娴熟精湛的技艺,一下子把人拉回到“从前慢”的时代。古人的丹青创作和今人的形式创新两相碰撞,唤醒了观众内心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摘编自《让古画动起来融起来活起来》,《人民日报》2022年3月18日)
材料二:什么是意境?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王安石有一首诗:“杨柳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前三句全是写绿,江南的艳丽的阳春;但着了末一句,全部景象遂笼罩上一层无边的惆怅,回忆的愁和重逢的欣慰;情景交织,成了一首绝美的“诗”。
元人马东篱有一首《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也是前四句完全写景,着了末一句写情,全篇点化成一片哀愁寂寞,宇宙荒寒,枨触(感触之意)无边的诗境。
艺术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现出种种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样的美。同是一个星天月夜的景,影映出几层不同的诗境。
(节选自宗白华《意境的意义》,有删改)
材料三:凡是看过《蛙声十里出山泉》(如图)这幅作品的人,无不拍案叫好。齐白石用焦墨画出了两壁山涧,中间是湍急的水流,远方是用石青点的几个山头,水中共画了六个顺水而下的蝌蚪。青蛙妈妈在山的那一头,蛙声沿着山涧飘出了十里。
17.材料一开头引用三幅古画有何作用?
18.请谈谈你对材料一中画线句子“古画动了,世界静了”这条评论的理解。
19.阅读材料二,探究文中两首诗意境呈现的共同方式。
20.如果要让材料三中白石老人的画作《蛙声十里出山泉》动起来,应该如何设置?请运用材料一“画动起来”的方法、材料二中的“意象与意境”来阐述。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学会欣赏他人
①人际交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形式,这种互动关系有一个显著的特质,即彼此欣赏。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欣赏,同时,每个人也应该学会欣赏他人。两者相较,似乎后者更为重要。
②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对被人赏识的渴望。当这种渴望实现时,潜能和真善美的情感便会被奇迹般地激发出来。有一则故事很能说明欣赏的力量。当年,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因为欣赏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便四处打听小说的作者,并鲜明表达自己的赞赏之意。小说的作者由于得到前辈的肯定与欣赏,受到了极大激励,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去,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坛巨擘。这个人就是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
③欣赏他人,能让他人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也能使自己从中受益,可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可以被欣赏的亮点,都有值得学习的长处。欣赏他人,把信心和力量给予他人的同时,也把激励和鞭策留给了自己。因为在欣赏他人的过程中,自己往往也能以人为镜,看出不足,找出差距,从而不断提高素质能力和修养水平。
④那么,如何才能学会欣赏他人呢?
⑤欣赏他人,要有发现他人长处和潜能的非凡智慧和眼力。西晋时,初涉文坛的左思,名不见经传,十年辛苦写就的《三都赋》,却无人问津。文学大家皇甫谧仔细读了《三都赋》之后,欣然命笔,为其写下序言,这才有了“洛阳纸贵”的文学盛况。若没有皇甫谧慧眼识珠,《三都赋》或许就会石沉大海,左思或许就会终生寂寂无闻。
⑥欣赏他人,需要摒弃嫉妒的心理,拥有宽广的胸襟。《避暑录话》载:嘉祐年间,苏洵父子到京师谒见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欧阳修很欣赏“三苏”的文章,极力推荐援引。后来,当作为主考官的欧阳修看了苏轼的科考文章后,在《与梅圣俞书》中写道:“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在欧阳修的大力提携之下,“三苏”很快在北宋文坛崭露头角。 。
⑦当然,欣赏他人也是有原则的,绝不可一味赞扬。值得欣赏的是被欣赏者内存的真善美和外露的才艺,而不是瑕疵。当声名鹊起后的海明威拜访誉为“文学助产士”的庞德时,庞德在充分肯定海明威创作成绩的同时,也直言不讳地指出海明威创作上的某些问题。海明威日后能成功创作《老人与海》等经典巨作,除了自身努力外,也得益于“庞德式告诫”。
⑧培根曾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在人际交往中,懂得欣赏他人的人,内心会充满丰富的善意;而一味挑剔他人的人,生命中往往是一片荒芜。学会欣赏他人,成人达己,何乐而不为?
(有删改)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2、请在第⑥段横线处,补写出对事例的分析。
23、文章第⑦段有何作用?
24、请依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评析下面这位老师的做法。
老师问:“落日像什么?”一个孩子说:“像种子。”其他孩子顿时哄笑起来。老师说:“你的想象力太棒了!落日落下去,明天会升起新的太阳,就像种子会发芽一样!”那个孩子的眼睛顿时像星星一样亮了起来。
三、写作
25.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多以古诗词为例,既论证了作者观点,又有古典韵味。
请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个片段,适当引用或化用古诗词。(150字左右)
答案
1、A 2. C 3.C 4.A 5.D 6. C 7. C
8、(1)示例:画面由瀑布、树木、山崖和溪流构成;银色的瀑布如泛起的雪涛向山崖下猛扑,传来惊天动地的轰鸣,大有雷霆万钧之势;瀑布下方水汽氤氲,上方源流曲折,与瀑布的勇猛强悍相互衬托,显出刚柔并济的特色;而旁侧的瀑布半掩半露,与主体瀑布相得益彰,再添一层气概;整个画面气韵生动、气势磅礴、浑然一体,充分表现出作者深厚独到的思想艺术造诣。
(2)示例:阿姨,我们语文课上正在学习李可染先生写的文章,李方去参观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欣赏画作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高雅的情趣,对我们的诗歌欣赏和写作也会有很大帮助。我和他一起去,边看边交流,您看行吗?
9.C 
10.①点明了下文谈论的问题;②引起读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
11.运用否定句,突出强调对客观事物熟悉,才是画好画的条件,语气肯定,不容置疑。
12.不能。因为这一句从反面进行论证,说明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对于画家创造意境的重要性,是对上文的补充,使论证更全面。
13.景:左上方是群山围绕出的隐逸世界(或“右下方是被群山隔绝的现实世界”)。
情:对隐逸世界的向往(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14.对描绘的景物,要身临其境,长期观察;对描绘的景物,要能表现其精神实质;对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
15.一切美术作品,尽量表现,非为不能,而且不必。(意思对即可)
16.不设统一答案。
示例一:中国画重在表现所描绘景物的精神实质,并不强调和现实完全一致,是在创造意境。
示例二:画家力求表现所描绘景物的精神实质,经过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
示例三: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有了深刻感受,有了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就有了意境的独创性。
示例四:画家对一种境遇,未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选择定的材料又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画家的人格参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所表现的只是实物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不必和实物完全一致。(意思对即可)
17.材料一开头引用三幅古画有何作用?
示例:这三个例子都是新近(2022年)产生的热点话题,展示的场景都万众瞩目,容易吸引读者关注;三个典型例子中古画的创新呈现形式不一,让读者感受到了古画以更加亲切活泼的面貌走近大众生活的样子,激发了读者进一步详细了解的欲望。
18.请谈谈你对材料一中画线句子“古画动了,世界静了”这条评论的理解。
示例:①古画各种形式的“动”,打开了人们接近传统瑰宝的通道,让人们更有兴致地徜徉在传统文化中,感受古画带来的美。②提升了普通人的审美情趣,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热爱,使人们不知不觉沉浸其中,真正达到心灵的“宁静”。
19.阅读材料二,探究文中两首诗意境呈现的共同方式。
前三句全是写景,最后一句抒情;情景交织,成了一首绝美的“诗”。
20.如果要让材料三中白石老人的画作《蛙声十里出山泉》动起来,应该如何设置?请运用材料一“画动起来”的方法、材料二中的“意象与意境”来阐述。
示例:运用数字、3D、投影等各种科技手段让画面呈现:清泉潺潺,表现流水将至十里之外的情景;六尾活泼实物蝌蚪,让人不禁联想到山间生活的无数青蛙;蛙声伴随着山泉的水流声组成动人的交响曲,沉浸式的感受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感受画家对自然的无尽热爱。
21、学会欣赏他人。(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
22、示例:若欧阳修没有宽广的胸襟和对人才的欣赏,或许“唐宋八大家”中就不会有“三苏”的位置。(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
23、补充论证了欣赏他人也是有原则的,绝不可一味赞扬的观点,使论证更加严密。
24、示例:这位老师的做法表明他是一个会欣赏他人的人。这位老师懂得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并且具有发现他人长处和潜能的智慧和眼力,他能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孩子充分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获得自信。这位老师的欣赏也会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促使孩子进步。
25、【例文】走近盛唐的诗,凝聚在笔下沉淀了千年的意境向我们扑面而来。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是怎样的清宁淡雅,“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又是怎样的奇丽雄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怎样的娴静空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又是怎样的悲怆豪迈;“绿树村
边合,青山郭外斜”是怎样的和谐闲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是怎样的壮丽辽阔……这让人梦绕魂牵的唐朝的诗!
凝练的文字,美妙的意境,一次又一次触动着我们心灵深处对自然的向往,对美的渴望。在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喧嚣尘世,我们到哪里去寻找这一尘不染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