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中东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介绍中东地区的范围、位置以及主要的国家和城市;会利用地图分析并理解中东地区的战略性位置,明确本区丰富的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提高区域认识能力,增进对世界的理解。
2.通过对中东地区相关地图、图表和资料的综合分析,初步探究中东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学会综合思维,树立人地协调观。
3.通过撰写研学报告以及和平倡议书,学生感受人地关系,培养关心世界时政、关注世界热
点问题的意识,呼吁世界和平,逐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增强地理实践力。
教学重点:
1. 中东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
2.中东地区石油资源的分布、生产、输出及在世界的重要地位。
教学难点:
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以沙特阿拉伯和伊朗的和解导入,进而抛出问题:
1. “历史性和解”指的是哪两个国家?
2. 中东的地理位置在哪里?这张图背后还隐含着什么信息?
过渡语:为了解决大家的问题,老师邀请了来自中东地区的名人——《一千零一夜》中的“阿拉丁”。今天我们将跟随阿拉丁的脚步一起游历中东,感受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共同完成这一份研学报告,一起揭晓图片背后的秘密。
环节一 感中东地域之风
【课件展示】
【预设课堂】
教师:在出发前,阿拉丁向我们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想确定中东的地理位置,你会选择哪种类型的地图?
教师讲解中东的内涵并引导学生选出正确的地图。(中东这个词源于西方殖民主义的“欧洲中心论”。他以自己为中心, 按照距离欧洲的远近, 把东方国家分为“近东”、“中东”、“远东”。现在,人们通常将地中海东岸到伊朗的广大区域统称为中东, 包括非洲的埃及和除阿富汗以外的西亚地区。)
【设计意图】
通过该环节,锻炼学生识别与应用地图的能力,能够理清不同类型的地图及其功能。另外,学生能够在初步了解中东与西亚地理范围区别的基础之上,找出正确的地图,建立起地理空间概念。
【课件展示】
【预设课堂】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图片,谈谈你发现了哪些与中东地区有关的信息。
学生依次作答,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相应信息。第一幅世界人种分布图中我们发现中东地区以白色人种为主。第二幅图告诉我们中东地区以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第三幅图说明中东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大部分地区较为稀疏,沿河沿海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第四幅地形图告诉我们中东地区以高原地形为主,沙漠广布,总体地势较高。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地图,学生能够从地图中找到与中东相关的信息,初步感知中东地区复杂的人文和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地图阅读能力。
【课件展示】
【预设课堂】
学生活动:结合教材和资料包信息思考,为什么阿拉丁的飞行器是魔毯而不是筋斗云?为什么中东人选择衣着白色长袍?为什么椰枣香甜如蜜?为什么中东人选择夜宿屋顶?第五,为什么骆驼是中东地区传统的交通工具?
预设答案:第一个问题由于中东地区以山地为主,水资源较为匮乏,部分地区发展畜牧业及其附加产业,所以也就拥有了魔毯生产的原料。第二个问题和中东地区纬度低,气候干旱、风沙大的特点密不可分,中东人选择的白色长袍可以起到吸热少和迅速散热的效果,而头巾也能起到防风沙的作用。第三个问题,椰枣香甜如蜜是因为这里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充足再加上昼夜温差大便于糖分的积累。第四,夜宿屋顶是因为中东地区降水少、气温高,所以夜间屋顶会更加凉快,也不用担心淋湿的问题。最后,由于中东地区沙漠广布,气候炎热干燥,骆驼耐饥渴,脚掌宽厚,所以驮运是重要的运输方式。
【总结思考】
产生独具特色的人文环境的根源是什么?你能试着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材料包,学生从多种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的角度,自主探究中东地区独具特色的人文人文环境,感悟人地关系。
环节二 思中东战争之源
【课件展示】
【预设课堂】
教师提问:根据课本中的材料,请同学们回答中东历史上发生过哪几次著名的战争?
学生回答:有五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还有叙利亚战争等等。
教师讲述:这里不仅有中东内部的战争,更有美国等外部势力干涉下的冲突。为什么中东地区战火不断,会称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并概括原因。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多样的宗教文化是导致中东战乱不断的原因。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梳理中东著名战争及相关数据,感受该地区战乱不断的社会状况,并在观看视频后初步了解中东地区战乱不断的原因。
【课件展示】
【预设课堂】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活动并思考:(1)在地图中标记中东地区周围的海域、 海峡、运河以及大洲分界线(2)思考这些海域是相通的吗?为什么?(3)概括中东地区位置的特点。
过渡语:根据上诉的描述,我们不难答出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是三洲五海之地,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咽喉。这一特点引起了美国等国的关注,而更让人垂涎的是这里丰富的石油资源。为什么中东会被冠以石油宝库的头衔?请同学们结合饼状图分析中东的石油地位。
【课件展示】
【预设课堂】
学生:从图中我们发现中东石油无论储量、产量还是出口量都是世界首位。
教师:这是不是意味着中东各地都遍布石油?请同学们结合地图概括中东石油分布情况并找出主要产油国。
【预设课堂】
学生活动:结合教材和学习资料,分析民族及其宗教分布情况,并在右侧第三幅地图附上注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次分析民族及宗教分布情况。
学生活动:请选择一个词概括中东地区宗教文化发展情况
【预设课堂】
学生活动:(1)中东地区的主要河流有哪些?(2)图中有哪些无流国?思考中东地区水资源匮乏的原因。
预设答案:这是因为中东大部分地区是热带沙漠气候,代表性城市为麦地那。这里全年最低温度18℃,最高月均温达36℃可知,此地全年高温。从图中我们可以大致推算出全年降水总量小于300mm,可见全年降水较少,这种全年高温少雨的气候再加上广布的沙漠,使得该地区水分蒸发量大,最终导致了中东地区呈现干旱少水的特点。
【总结思考】
中东战乱频发的原因:1.独特的地理位置2.水资源分配不均3.石油资源丰富4.宗教文化的差异。
过渡语:在研学的尾声,阿拉丁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中东地区如何才能从冲突中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道?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板块,悟中东发展之道。请同学们结合资料和教材内容,思考中东地区如何扬长避短谋求发展之道?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通过阅读与分析丰富的地图和数据资料,探究地理位置、水资源、石油资源与文化差异为何能够成为影响中东战乱的原因。
环节三 思中东发展之道
【预设课堂】
教师展示中东地区开源节流的措施,并引导学生思考开发季节性水库的条件?蓄水的季节在什么时候?
教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跟气候有关。因为以色列北部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因此,以色列人可以在冬季进行储水。除此之外,中东人民通过还采取节流的措施,通过喷灌、滴灌的技术发展了独具特色的节水农业。
过渡语:解决完中东的短板,那如何发挥中东的优势呢?如何将石油转换为手中的财富呢?我们都知道刚开采出来的石油还掺杂着许多杂质,需要在炼油厂进一步提炼。中东地区就分布着许多炼油厂,那这些炼油厂的分布与石油资源的分布一致吗?
【预设课堂】
学生活动:(1)中东的石油通过什么方式向外运输?
(2)三条航线为什么粗细不同?
(3)在教材的表格中填写航线所经过的主要海洋、海峡、运河和所到达的地方。
教师:仔细观察这些航线我们会发现其中有一个必经之地,那就是霍尔木兹海峡。每年有大量石油从这里运出。因此,霍尔木兹海峡被称为“世界油阀”。
过渡语:源源不断的石油从中东地区运向世界。可是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面对有限的石油,中东地区又将如何发展呢?
【预设课堂】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
教师预设答案:老师认为可以调整单一的经济结构,开发新能源以及实施经济发展多样化战略,以推动中东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赢得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梳理不同航线所经过的海域,锻炼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分析采取不同节水型措施的原因,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为中东的发展出谋划策。
课堂小结
老师:通过今天的课堂,我们感受了中东地区的风土人情,思考了中东战乱的原因和可持续发展之道。请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完成对应练习,完善研学报告并完成一份和平倡议书。这节课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