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屈原(节选)(第1课时)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1.了解剧本的主要特点,理解对话或独白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诵屈原的独白,理解这段独白的内涵。
预习课文,搜集并整理话剧《屈原》的相关知识,与同桌交流。
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1921年8月,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诗集《女神》,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他主要的戏剧作品有《屈原》《棠棣之花》《虎符》等。
2.写作背景。
《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此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
3.屈原简介。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
4.剧本。
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字依据。在戏剧实践领域里,剧本是戏剧活动的基础和起点。剧本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提示组成。对话、独白、旁白等都采用代言体,而舞台提示主要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交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5.戏剧的基本特点。
(1)戏剧性。
①动作。戏剧用再现行动来表现生活,表现生活中的人。戏剧的舞台动作富有目的性、集中性和一定强度。
②冲突。戏剧利用明确、集中的冲突,帮助剧作家从人物杂乱的动作中理出头绪、确立主脑。
(2)剧场性。
①直观。戏剧演出是由演员扮演角色面向广大观众进行表演的,能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呈现直接可感的艺术形象。
②有时间限制。既要有一个合适的长度,又要保证舞台上动作时间和实际生活中所用时间大体相似。
③有空间限制。由于演出和观众处于同一空间,因此不能频繁地变换空间环境,必须把剧情压缩在几个场景之中。
(3)综合性。
戏剧综合了表演、导演、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形成了一个以表演为中心的拥有多种表现手段的综合艺术。
(4)对话性。
戏剧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和人物独白等形式,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
6.《屈原》梗概。
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前四幕的剧情主要是:在七国纷争、战乱频仍的时代,屈原看透了秦国侵吞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系念祖国和人民的命运前途。孰料却遭到张仪、南后之流卑鄙地陷害,横加以“淫乱宫廷”的罪名。在含冤莫白的情形下,他仍然拳拳关注祖国和人民,把它们看得高于自身的利害得失。他“沉痛地”劝诫楚怀王,愤怒地斥责南后,恨她危害了祖国。但昏庸专横的楚怀王不听屈原的一再忠告,粗暴地撕毁楚齐盟约,转而依附秦国,走上妥协投降的道路,屈原也遭到囚禁。
剧作的第五幕展示了屈原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国朝廷奸佞们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可分为两场。
第一场写看守卫士从死槛里救出婵娟。
第二场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开端。写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南后等人对屈原恨之入骨,他们诬陷打击屈原还不够,还要除之而后快,暴露了他们陷害忠良的凶残和毒辣。
发展和高潮。写屈原的内心独白。面对黑暗现实,诗人呼风唤雷,怒斥神癨,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和浩然正气。
结局。写婵娟之死。这部分表现了光明和黑暗、正义和邪恶誓不两立的冲突。婵娟替屈原喝下了毒酒,她为能代屈原而死感到高兴,这里突出展现了婵娟的高尚品格和为正义献身的精神。
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第二场的前两部分。这部分也是第五幕的高潮。
7.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和解释词语。
雷霆( ) 污秽( ) 犀利( )
国殇( ) 诡谲( ) 鞺鞳( )
徘徊( ) 稽首( ) 睥睨( )
诡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哗众取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睥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稽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暗无天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拖泥带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阅读课文,将课文划分为两部分,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从本剧的情节及内容来分析,思考课文结构。)
(2)屈原的独白可以分为两层,请概括每层的主要内容。
2.理解剧中独白的含义和作用。
(1)课文的主体是屈原的独白,在这段独白中,作者提到了哪些形象?分别象征了什么?(速读课文第二部分,边读边圈划出文中出现的形象,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思考。)
(2)在屈原的独白中,作者加入了许多具有深层含义的句子。请找出来,说说你的理解。(圈画出自己认为具有蕴含深层含义的句子,先自己分析,然后与同桌讨论。如果还有不能理解的句子,可在全班提出,请老师或其他同学帮助解答。)
(3)在屈原独白的第二层,作者主要采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比较朗读,引导学生分别体会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在表达情感上的不同之处。)
(4)屈原的这段独白在剧中有何作用?(可以从人物、剧情、情感等方面思考。)
3.有感情地朗诵独白。
屈原的独白是一首激情澎湃的诗,气势雄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先自由朗读,揣摩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然后选择其中的几个语段,朗诵给全班同学听。
第17课 屈原(节选)(第2课时)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1.理解剧本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把握人物形象。
2.了解什么是舞台说明,概括其重要作用。
查找资料,了解舞台说明的主要作用。
合作探究
一、分析郑詹尹和靳尚的人物形象。
1.郑詹尹为什么觉得毒死屈原“有点儿为难”?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形象特点?(分角色朗读两人的对话,结合当时的背景进行分析。)
2.在怎样毒死屈原这个问题上,靳尚是怎样劝郑詹尹的?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形象特点?
3.在屈原的独白前面安排靳尚和郑詹尹的对话有什么作用?(从结构和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分析屈原的人物形象。
1.屈原说“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是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这个“小岛”有什么特点?它象征了什么?屈原想要去这样的小岛,说明屈原怎样的愿望?)
2.文中的屈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刻画这个形象?请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速读课文,标注出相关句段,注意结合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体会屈原的情感。)
三、分析舞台说明的作用。
找出课文中的舞台说明,分别谈谈其作用。(圈画出课文中的舞台说明,先进行分类,然后结合其内容,分别分析每一类舞台说明的作用。)
学习目标
课前学习任务
课堂学习任务
本课小结
学习目标
课前学习任务
课堂学习任务
本课小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9张PPT)
语文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 屈原(节选)
郭沫若
新课导入
我们知道,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具有深沉的爱国情感、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质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学习目标
1、了解戏剧的内容及写作背景,把握戏剧冲突,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
2、品味戏剧语言,理解文中的修辞和象征手法。
3、体会屈原抨击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情感,学习屈原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其文学作品想象大胆奇特,感情炽烈豪放,具有浪漫主义的显著特色。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写作背景
这是一部历史剧,创作于1942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极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
知识链接
作品人物介绍
知识链接
《屈原》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虽然只写了屈原一天的生活经历,却具有高度的历史概括性。这篇著名的长篇抒情独白用风雷电与黑暗的撞击,表达了屈原与旧世界决绝的心声,充溢了对光明的讴歌和向往。人们可以在这个历史形象中看到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
作品介绍
知识链接
第一幕(“橘颂”),屈原清晨漫步橘园。吟诵《橘颂》,抒发爱国忧民、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并把诗贈予学生宋玉,教育他好好做人。这时秦国丞相张仪与楚怀王的宠姬南后郑袖内外勾结,一场分裂和出卖楚国的阴谋正在酝酿之中。
第二幕(“受诬”),郑袖伙同楚怀玉侍臣靳尚,设计诬陷屈原“调戏”郑袖,致使楚怀王大怒,将屈原免职,张仪趁机阿谀郑袖,讨好楚怀王,促使楚与齐断交,与秦结好。奸佞阴谋得逞,楚国陷入危亡之中。
第三幕(“招魂”)由于靳尚等人的谎言欺骗,群众不明真相,以为屈原真“疯了”,宋玉也攀附权贵而去,只有侍女和弟子蝉娟对屈原的品格笃信不移。屈原在群众的招魂声中愤然出走。
第四幕(“被囚”),屈原行吟河畔,巧遥为其辩诬者。接着他又遇到楚怀王、郑袖、张仪等人,再遭侮辱。屈原揭穿郑袖的阴谋,怒斥张仪,遭监禁。蝉娟亦因之被囚。
第五幕(“雷电颂”),屈原被因禁在东皇太一庙,含冤被屈,悲愤填膺,在雷电风雨文加的夜晚创作风、雷、电的颂歌。蝉娟逃脱囚禁来见屈原,误饮靳尚暗害屈原的毒酒而身亡。屈原与前来救助他的卫士一起出走,潜往汉北。全剧在哀悼婵娟的《礼魂》歌声中结束。
“五幕”简介
1.定义: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借助于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
2.分类:
按反映的矛盾性质和表现手法分
悲剧、喜剧、正剧等
按题材和编演年代分
历史剧、现代剧、传统剧、童话剧等
按结构规模和容量大小分
独幕剧、多幕剧
按语言表现形式分
话剧、歌剧、舞剧、哑剧
文体知识
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
同一剧本,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属不同的种类。
如《雷 雨》
悲剧
话剧
多幕剧
舞台剧
现代剧
知识链接
3.戏剧的基本特点
(1).戏剧性。
①动作。戏剧用再现行动来表现生活,表现生活中的人。戏剧的舞台动作富有目的性、集中性和一定强度。
②冲突。戏剧利用明确、集中的冲突,帮助剧作家从人物杂乱的动作中理出头绪、确立主脑。
(2).剧场性。
①直观。戏剧演出是由演员扮演角色面向广大观众进行表演的,能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呈现直接可感的艺术形象。
②有时间限制。既要有一个合适的长度,又要保证舞台上动作时间和实际生活中所用时间大体相似。
③有空间限制。由于演出和观众处于同一空间,因此不能频繁地变换空间环境,必须把剧情压缩在几个场景之中。
3.戏剧的基本特点
知识链接
(3).综合性。
戏剧综合了表演、导演、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形成了一个以表演为中心的拥有多种表现手段的综合艺术。
(4).对话性。
戏剧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和人物独白等形式,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
知识链接
4.戏剧的基本要素:
(1).矛盾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
(2).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等等
(4).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
(3).幕和场:幕,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知识链接
舞台说明是剧本独特的形式。你还能找出课文中哪些舞台说明的文字,并说说他们的作用。
认识戏剧
1.提示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道具、布景有铺成渲染之效,既能推动剧情发展,又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
知识链接
2. 提示人物上下场信息,帮助演员正确上场、下场。
知识链接
3.通过对人物在道白、演唱过程中的动作、情态的说明,来推进剧情发展,刻画人物性格,同时,也为演员提供了动作表演的依据。
预习检查
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国殇( ) 诡谲( ) 睥睨( )
污秽( ) 脚镣 ( ) 稽( ) 首
瘦削( ) 罪孽( ) 咆哮 ( )
眩 ( ) 目 伫 ( )立 虐( ) 待
鞺鞺鞳鞳 ( ) 驰骋( ) 徘徊( )
shāng
jué
pì nì
huì
qǐ
xuē
niè
páo xiào
xuàn
zhù
liào
nüè
chí chěng
pái huái
tāng tà
预习检查
读准下列多音字
xiāo
削皮
xuē
瘦削
pī
劈开
pǐ
劈叉
jī
滑稽
qǐ
削
劈
稽
稽首
预习检查
读准下列形似字
骚
sāo
骚动
搔
sāo
搔痒
镣
liào
脚镣
缭
liáo
缭绕
嘹
liáo
嘹亮
预习检查
理解并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咆哮:
诡谲:
瘦削:
鞠躬:
收揽:
睥睨:
污秽:
(如猛兽、海浪、人等)发出洪亮有力的回荡的声音。
狡诈,狡黠。文中指鬼鬼祟祟的样子。
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弯身行礼。
收买拉拢;广为招纳。
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不干净的物体。
预习检查
理解并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犀利:
虐待:
雷霆:
哗众取宠:
国殇:
伫立:
镗镗:
稽首:
坚固锐利。
用狠毒残忍的手段对待。
雷暴;霹雳。
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指这些人死后变成的神灵。殇,战死者。
长时间地站着。
拟声词,原指钟鼓等的声音,文中形容波涛声。
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
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思考:本剧可以分为几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点我放课文朗读
第一部分(开头至“郑詹尹走入左侧门”):写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旨意,欲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屈原手足已戴刑具”至篇末):写屈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他的忠贞不屈和浩然正气。
合作探究
点 我 放 视 频:屈原话剧片段
合作探究
1.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你认为课文的戏剧冲突是什么呢?
课文展示了屈原与以南后郑袖为首的楚国朝廷奸佞们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
2.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思考:
(1).靳尚出场一连串的问句,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刚才我叫人送了一通南后的密令来,你收到了吗?
★罪人怎样处置了?
★你打算什么时候动手?
★(惊异)什么?
咄咄逼人的气势,突出靳尚急于害死屈原的心理。
合作探究
(2).郑詹尹为什么觉得毒死屈原“有点儿为难”?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形象特点?
①担心屈原被害会惹出乱子。
②觉得屈原不喝酒,难以下手。
③舍不得东皇太一庙被烧。
郑詹尹不愿毒死屈原,不是同情屈原,而是怕“惹出乱子”且舍不得东皇太一庙,最终他在靳尚的威逼利诱之下,决定毒死屈原。他卑鄙、狡诈、胆怯,是朝廷中奸佞的帮凶。
合作探究
(3).二人的对话与屈原的独白有什么联系?
二人的对话主要内容是密谋暗害屈原,把他们和屈原的矛盾冲突推到了顶点,既引出屈原的出场,也为后续情节的展开奠下基础。与屈原独白形成鲜明对比,更能展示屈原对光明的渴望和对黑暗的诅咒。
合作探究
(4).你觉得南后、靳尚、郑詹尹是怎样的人
南后
郑詹尹
靳尚
卖国
狠毒
阴险
伪善
南后、靳尚和郑詹尹这三个人物的共同特点阴暗、奸诈、卖国。他们分别是企图毒害屈原的主使人、策划者和执行者。
他们诬陷打击屈原还不够,还要除之而后快,暴露了他们陷害忠良的凶残和毒辣。
合作探究
3.请同学们大声诵读第二部分屈原的独白,思考:屈原的独白中写了哪些事物呢?
风、雷、电
洞庭湖、东海、长江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
有形的长剑
无形的长剑
东皇太一、云中君、土偶木梗
东君、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
合作探究
4.课文的主体是屈原的独白,在这段独白中,作者提到了的事物分别象征了什么?
风、雷、电:
洞庭湖、东海、长江:
无形的长剑:
土偶木梗: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
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象征人民群众。
象征坚定的信念。
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合作探究
4.课文的主体是屈原的独白,在这段独白中,作者提到了的人物分别象征了什么?
东皇太一
人世间昏庸腐朽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阶级。
土偶木梗
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东君、大司命、少司命
湘君、湘夫人
那些悲观论者。
欺骗民众的反动势力的帮凶。
合作探究
5.屈原的这段独白在剧中有何作用?
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是屈原斗争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而且使全剧主题异常鲜明地凸显出来,充分表现了诗人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
合作探究
6.文中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刻画屈原这个形象?请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屈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屈原手足已戴刑具,颈上并系有长链,仍着其白日所着之玄衣,披发,在殿中徘徊。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手有举动时,必两手同时举出。如无举动时,则拳曲于胸前。
屈原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满腔的愤怒就要喷涌而出。
合作探究
6.文中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刻画屈原这个形象?请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屈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运用了拟人、呼告与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
合作探究
6.文中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刻画屈原这个形象?请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屈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运用拟人、呼告与反复的修辞手法,热切地赞美电这一自然界的伟力,表现了屈原想要打破黑暗、迎来光明的坚定信心和迫切心情。
合作探究
6.文中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刻画屈原这个形象?请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屈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运用了拟人、呼告与反复的修辞手法,呼唤在黑暗中咆哮着、闪耀着的伟大的自然力来毁灭这黑暗的社会,表现了屈原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战斗精神,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合作探究
6.文中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刻画屈原这个形象?请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屈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屈原的形象:
文中的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形象。
拓展延伸
“我写这个剧本是一九四二年一月,国民党反动统治最黑暗的时候,而且是在反动统治的中心——最黑暗的重庆。不仅中国社会又临到不同阶段的蜕变时期,而且在我的眼前看见了不少的大大小小的时代悲剧。”
——郭沫若
拓展延伸
背景链接
一九四二年,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极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拓展延伸
点 我 放 视 频:屈原 现实意义
点 我 放 视 频:屈原 周恩来评价
拓展延伸
文章主旨
《屈原》一文主要塑造了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兼诗人屈原的形象。诗人借屈原遭受陷害后的抒情独白,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屈原
(节选)
洞庭湖、长江、东海:象征人民群众
浪漫主义诗风
象征手法
怒斥神祇
歌颂风雷电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东皇太一”等众神:象征人世间昏庸腐朽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集团
屈原:光明与正义的化身 爱国爱民 英勇无畏
板书设计
课后思考与探究
一、话剧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有时也会安排大段独白表达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课文节选的这一场,靳尚和郑詹尹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人的对话与屈原的独白有什么联系?
主要内容:遵南后意旨,欲密谋毒死屈原,放火焚烧东皇太一庙,并借雷电来掩人耳目。
联系:两人的对话把以南后为首的奸佞们与屈原的矛盾冲突推到了顶点,暴露了以南后为首的奸佞们的猥琐、阴暗、凶残和毒辣,引出了屈原的出场,为下文屈原独白中摧毁一切黑暗的激愤情绪和斗争决心做了铺垫,也为屈原痛斥象征着昏庸腐朽统治集团的“土偶木梗”的行为做了极好的注解。
课后思考与探究
二、课文的主体是屈原的独白。反复朗诵这段独白,体会“风”“雷”“电”等形象的象征意义,说说独白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思想情感。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这段独白表现了屈原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世界的热望,也表达了屈原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课后思考与探究
三、阅读剧本,要注意舞台说明,这样有助于把握戏剧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性格等。找出课文中的舞台说明文字,分类概括其不同作用。
(1)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道具、布景类:“东皇太一庙之正殿……各室均有灯,光甚昏暗,室外雷电交加,时有大风咆哮。”
作用: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背景,渲染了气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
(2)人物动作、表情类:如括号中的“命卫士乙”“鞠躬”“迟疑地”“惊异”“含怒”“把面巾蒙上,向卫士”等。
作用: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为演员提供了表演的依据。
(3)上下场提示:如“靳尚带卫士二人,各蒙面,诡谲地由右侧登场”“向湘夫人神像左侧门走入”“俄顷,一瘦削而阴沉的老人,左手提灯,随卫士乙由左侧门入场”“靳尚与二卫士由左首下场”“郑詹尹立在神殿中,沉默有间……将屈原带出”“屈原手足已戴刑具……则拳曲于胸前”等。
作用:提示人物上下场信息。
课后思考与探究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体会人物形象。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尝试分小组进行表演,为完成本单元的任务二做准备。
点拨:这里主要有靳尚、郑詹尹和屈原三个人物。靳尚,高高在上、阴险、恶毒。郑詹尹,阴险、胆怯、狡诈;他对靳尚毕恭毕敬,他的迟疑,不是因为心善,而是因为“怕出乱子”,心疼东皇太一庙,而在靳尚威胁说“大义灭亲”时,他“最后下定决心”。屈原,则要读出那种物我同化、光明磊落、坚贞高傲的形象,以及喷涌而出的愤慨激情。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