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 初识酸、碱和盐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B.
C. D.
2.要一次性鉴别KOH溶液、稀硫酸、CaCl2溶液的是
A.KCl溶液 B.Na2CO3溶液 C.KNO3溶液 D.稀盐酸
3.物质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A.氦气:制作霓虹灯 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氧气:可用做燃料 D.氯化钠:作厨房调味品
4.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当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会看到“白雾“冒出.请判断该白雾的主要成分是
A.水蒸气 B.氯化氢气体 C.盐酸小液滴 D.氢气
5.室温下,在pH=2的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是
A.K+、Cl-、、OH- B.Na+、、、
C.、Cl-、、 D.Ba2+、、Cl-、
6.对某 pH=2 的溶液成分进行分析、检测,下列结果合理的是
A.KNO3 K2CO3 NaNO3 CaCl2 B.KC1 NaHCO3 K2SO4 NaCl
C.NaCl ZnSO4 KNO3 KOH D.HCl MgCl2 Na2SO4 NaCl
7.几种常见物质的pH范围如表,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物质 酸奶 鸡蛋清 牙膏 肥皂水
pH范围(常温) 4~5 7~8 8~9 10~11
A.酸奶 B.鸡蛋清 C.牙膏 D.肥皂水
8.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6000L 氧气加压可装入40L钢瓶 氧气变为液态,分子间间隔变小
B 硫酸铜放入水中,一会儿固体消失了 硫酸铜分子不断运动到水中
C 金刚石的硬度远大于石墨 碳原子结构不同
D 盐酸和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组成中都含有氢元素
A.A B.B C.C D.D
9.下列各组连线关系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10.钾肥能增强作物对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下列属于钾肥的是
A.K2CO3 B.Na2SO4 C.NH4HCO3 D.Ca(H2PO4)2
11.(2010 天津市蓟县)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见下图。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酸与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微观图还可说明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12.下表中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B 水和双氧水 取样,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C 二氧化碳和氮气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
D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粉末 取样,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A.A B.B C.C D.D
二、填空与简答
13.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请回答:
(1)常温下,A点对应的碳单质化学性质 ,所以古代墨画久存至今不褪色;
(2)B、C点对应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写出一个由B→C(即:有B参加反应且生成物有C)的对应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3)若E点对应的物质是CaCO3,则C点、B点对应的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
A.C点对应的物质可用来灭火
B.高温条件下,E→C的反应可用作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
C.C→E的转化,可以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来实现
D.C、E之间的转化过程中碳元素化合价不变
14.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事实,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生石灰 、
(2)生石灰做干燥剂 、
(3)用熟石灰改良硫酸型酸雨造成的土壤酸化 、
15.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石墨②氧气③稀有气体④干冰⑤生石灰
(1)可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是 ;
(2)用作干电池电极的非金属单质 ;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4)可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是 ;
(5)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 ;
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
(1)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A小苏打 B石墨 C蛋白质 D维生素
①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是 。
②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是 。
③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 。
(2)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本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其灭火的原理是 。
(3)日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 ,煤燃烧时排放的污染物二氧化硫,可通过与氧气、生石灰反应转化为硫酸钙进行处理,减少污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在H、O、C、S、Cl、Na、Ca七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化学式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1)能导致人中毒的碳的氧化物 。
(2)可用作干燥剂的酸 (写溶质的化学式)。
(3)可用作补钙剂的盐 。
18.A、B、C、D、E、F、G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其中A是一种有毒气体,B、D均为黑色固体。他们之间有如图的转化关系,→其中表示生成关系,﹣表示两者相互反应。
(1)D物质是 E物质是 。
(2)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 。
19.金属钨(W)可作灯泡的灯丝、以黑钨矿(主要成分为FeWO4)为原料制取金属钨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粉碎”的目的是 ;“操作x”的名称是 。
(2)“焙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 。
(3)“酸浸”中盐酸与Na2WO4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煅烧”得到WO3“煅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5)该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三、科学探究题
20.酸、碱、盐种类繁多,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
(1)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 (填化学符号)。
(2)某些汽车的安全气囊中装有叠氮酸钠。叠氮酸钠(NaN3)受热分解时产生两种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利用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定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时溶液pH变化,实验结果如图。由图可知,实验时是将 滴入到另一种溶液中;b处溶液中的溶质是 。
(4)学习酸碱盐知识后,同学们知道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能发生反应,可观察到溶液变浑浊。甲组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却未观察到预期现象。
【提出问题】未观察到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和假设】
猜想一:与氢氧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有关。若使用更大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钙溶液,会迅速产生浑浊。
猜想二:与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有关。若使用更大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会迅速产生浑浊。
经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一不合理,其理由是 。
【进行实验】乙组同学针对猜想二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探究猜想二是否成立 取4支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2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5%、1%、0.5%的碳酸钠溶液,再分别滴加5滴饱和石灰水 碳酸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是否浑浊
10 不浑浊
5 不浑浊
1 浑浊
0.5 浑浊
【解释与结论】
①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出现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乙组实验证明:猜想二不成立,碳酸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在0.5%~10%的范围内。能否出现浑浊与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有关,其关系是 。
【实验反思】
依据乙组的实验探究,丙组同学仍使用甲组的仪器和药品对甲组实验进行了改进,溶液迅速变浑浊。其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是 。
四、计算题
21.2015年8月3号孩子们去泰山旅游,当时,孩子们对泰山的石灰石产生了兴趣,想知道石灰石炭酸钙的纯度是多少,于是取了一块石灰石样品,并做了以下实验:取12.0g石灰石样品于烧杯中,向盛有样品的烧杯中加入足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溶液充分反应,所用稀盐酸质量(用X表示)和烧杯中剩余固体质量(用Y表示)如图所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12.0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是多少?(提示:碳酸钙的质量除以石灰石总质量乘以百分之百)
(2)充分反应后共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B、该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分析】根据选项中的物质能否和KOH溶液、稀硫酸、CaCl2溶液反应以及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
【详解】A、KCl溶液和三种溶液都不能反应,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
B、Na2CO3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不能反应无明显现象,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和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能够鉴别,符合题意;
C、KNO3溶液和三种溶液都不能反应,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和氢氧化钾能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和稀硫酸、氯化钙不能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详解】A、氦气属于稀有气体,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不符合题意;
B、熟石灰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不符合题意;
C、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符合题意;
D、氯化钠有咸味,可作厨房调味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详解】因盐酸易挥发,则当打开浓盐酸的瓶盖,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盐酸小液滴,呈现白雾,即该白雾为盐酸小液滴。故选C。
5.C
【分析】若离子之间结合成水或气体或沉淀,则不能共存,若不能结合成水或气体或沉淀,则可以大量共存,pH=2的溶液中有大量的H+。
【详解】A、中因在pH=2的溶液里有大量的H+,则OH-不可能大量存在,二着结合生成水,故A错误;
B、H+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B错误;
C、离子之间不能结合成水或气体或沉淀,则可以大量共存,故C正确;
D、Ba2+和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C。
6.D
【分析】pH为2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详解】A、H+与K2CO3中的碳酸根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B、H+与NaHCO3中的碳酸氢根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C、H+与KOH中的氢氧根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且能在酸性溶液大量共存,正确。
故选D。
考点:考查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的知识。
7.D
【详解】常温下,pH<7呈酸性,pH=7呈中性,pH>7呈碱性,pH值越大,碱性越强,故以上四种物质碱性最强的是肥皂水,故选D。
8.A
【详解】A、6000L 氧气加压可装入40L钢瓶,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加压条件下,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A选项微观解释正确,符合题意;
B、硫酸铜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硫酸铜放入水中,一会儿固体消失了,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硫酸铜溶解在水中形成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均匀的分散在水中,B选项微观解释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但是碳原子的连接方式不同,因此金刚石的硬度远大于石墨,C选项微观解释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盐酸与硫酸的共同点是水溶液中都存在自由移动的氢离子,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就是都能够解离出氢离子,D选项微观解释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9.A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填充于食品包装中,用于防腐;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故可用于人工降雨;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符合题意;
B、金属银由银原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试管可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用于加热固体、液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A
【详解】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些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11.D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后的溶液中没有H+和OH-,即H+和OH-完全转化为H2O,所以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选项正确;
B、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酸与碱的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符合防腐剂反应的特点,属于复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氢氧化钠和氯化钠都是由离子构成的,选项错误,故选D。
12.B
【分析】A、稀盐酸显酸性,氯化钠溶液显中性,酸性和中性溶液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B、水中加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有气泡产生;
C、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D、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和浠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都有气泡产生。
【详解】A、稀盐酸显酸性,氯化钠溶液显中性,酸性和中性溶液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能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选项A错误;
B、水中加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有气泡产生,取样,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可以鉴别水和双氧水,选项B正确;
C、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不能鉴别二氧化碳和气,选项C错误;
D、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都有气泡产生,取样,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不能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粉末,选项D错误。
故选B。
13.(1)稳定
(2)
(3)ACD
【详解】(1)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发生反应,所以古代墨画久存至今不褪色;
(2)B、C为氧化物,B为CO,C为CO2,B→C:可以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A、C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可用于灭火,故A正确;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不采用高温分解碳酸钙的方法,故B错误;
C、C→E: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可以实现,故C正确;
D、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碳酸盐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所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转化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故D正确。
故选ACD。
14. CaCO3CaO+ CO2↑、分解反应 CaO+H2O=Ca(OH)2、化合反应 Ca(OH)2+H2SO4= CaSO4+2H2O 、复分解反应
【详解】(1)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 CO2↑,一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2)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能与水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3)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硫酸型酸雨中含有硫酸,用熟石灰改良硫酸型酸雨造成的土壤酸化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H2SO4= CaSO4+2H2O,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15. ② ① ④ ③ ⑤
【详解】(1)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是氧气,故填:②;
(2)用作干电池电极的非金属单质是石墨,因为石墨有导电性,故填:①;
(3)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干冰,故填:④;
(4)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是稀有气体,故填:③;
(5)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生石灰,故填:⑤。
16. C A B 清除可燃物 天然气 2SO2+O2+2CaO=2CaSO4
【详解】(1)①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是蛋白质,故选C。
②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是小苏打 ,因为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能使糕点蓬松,故选A。
③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石墨,原因是石墨具有导电性,故选B。
(2)燃烧三要素:可燃物、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因此形成隔离带,其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3)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依题意可知,二氧化硫与氧气、生石灰反应转化为硫酸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1)CO
(2)H2SO4
(3)CaCO3
【详解】(1)氧化物是含有2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能导致人中毒的碳的氧化物是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可用作干燥剂的酸是H2SO4;
(3)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且属于盐,故可用作补钙剂的盐是CaCO3。
18. 氧化铜 硫酸铜 3CO+Fe2O32Fe+3CO2 Fe+CuSO4═FeSO4+Cu
【分析】根据A、B、C、D、E、F、G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根据图可知:F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会生成沉淀I,所以F是二氧化碳,G就是碳酸钙,A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而A是一种有毒气体,所以A是一氧化碳;B、D均为黑色固体,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会生成黑色固体B,所以B是铁;根据图可推测:黑色固体D是氧化铜,C就是铜,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D,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E是硫酸铜,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详解】(1)根据分析,D物质是氧化铜,E物质是硫酸铜。
(2)反应A→B,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3)反应B→C,即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故答案为
(1)氧化铜,硫酸铜。(2)3CO+Fe2O32Fe+3CO2.(3)Fe+CuSO4═FeSO4+Cu。
19.(1) 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过滤
(2)O2
(3)
(4)分解反应
(5)水/H2O
【详解】(1)“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操作x实现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Fe、W、O、Na、C的个数分别是4、4、28、8、4,生成物中含Fe、W、O、Na、C的个数分别是4、4、30、8、4,故反应物中还应含2个O,故X的化学式为:O2;
(3)“酸浸”中盐酸与Na2WO4发生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生成物为H2WO4和NaCl,H2WO4为沉淀,由图可知,反应条件是加热,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煅烧”过程中生成WO3,反应物中含H、W、O,生成物中含W、O,故生成物中还应含H,故还生成了水,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5)氢气和WO3反应生成了钨和水,“煅烧”过程也生成了水,水浸过程需要水,故水可以循环使用。
20. H+ 分解反应 氢氧化钠溶液 Na2SO4(或硫酸钠) 饱和石灰水已经是该温度下质量分数最大的溶液 碳酸钠浓度小变浑浊,碳酸钠浓度大,溶液不变浑浊 把5滴碳酸钠溶液滴入2mL饱和石灰水中
【详解】(1)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为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氢离子,故填:H+;
(2)叠氮酸钠(NaN3)受热分解时产生两种单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两种单质为氮气和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3)由图1可知,实验时溶液pH由小于7,逐渐升高,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到稀硫酸中,b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故填:氢氧化钠溶液;Na2SO4(或硫酸钠);
(4)猜想与假设:
经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一不合理,其理由是滴加的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该温度下氢氧化钙质量分数最大,故填:饱和石灰水已经是该温度下质量分数最大的溶液;
解释与结论:
①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出现浑浊,是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
②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5%时,溶液不变浑浊,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5%时,溶液变浑浊,故填:碳酸钠浓度小变浑浊,碳酸钠浓度大,溶液不变浑浊;
实验反思:
改进后的实验操作是把5滴碳酸钠溶液滴入2mL饱和溶液中,是因为碳酸钠溶液滴入石灰水后被稀释,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容易产生碳酸钙沉淀,故填:把5滴碳酸钠溶液滴入2mL饱和石灰水中。
21.(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 ;12.0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是
答:12.0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纯度是83.3%。
(2)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答:充分反应后共生成4.4g二氧化碳。
【详解】(1)见答案。
(2)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