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练习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第二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练习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第二学期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03 11:2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明朝爱国诗人于谦的《石灰吟》中所描述的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骨碎身浑不怕 D.要留清白在人间
2.分析下列反应所得结论中,正确的是
①CO+CuOCu+CO2 ②2Al+Fe2O3Al2O3+2Fe
③2Na2O2+2H2O=4NaOH+O2 ④2H2S+SO2=2H2O+3S
A.①②属于置换反应 B.③④属于复分解反应
C.③中氧元素化合价不变 D.都有单质生成
3.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用赤铁矿炼铁: 置换反应
B.用盐酸除铁锈: 复分解反应
C.电解水发生的化学反应: 分解反应
D.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污水: 中和反应
4.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铜、硝酸锌
B.向b点所得固体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
C.c点所得固体为银和铜
D.d点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硝酸锌,可能有硝酸铜
5.古代造纸,为保证成浆效果通常会在蒸煮原料时往浆水中加入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和石灰水,其中反应之一是 ,该反应的类型为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6.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①表示在等质量的Mg、Zn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
B.图②表示加热一定量的KC1O3和MnO2的固体混合物
C.图③表示向一定量的HCl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
D.图④表示向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CaO
7.A、B、C、D四种物质之间的一步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它们均含有同种金属元素。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D均由两种元素组成,C为碱。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物质A的化学式为
B.物质B不属于盐
C.物质C、D都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D.B→C的化学方程式为
8.下列认识或做法中正确的是
A.借助酚酞试液可完成对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的鉴别
B.铁能与稀盐酸、氯化铜溶液、硫酸锌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C.氢氧化钾溶液能与盐酸、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D.用过量的氧化钙提纯混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
9.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记录的现象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在 Ca(OH)2 溶液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
B.在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C.在 NaOH 溶液中通入 CO2,没有白色沉淀生成
D.在 NaOH 溶液中加入 CuSO4 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10.我国有着悠久的钢铁冶炼史,《天工开物》中记载有“炒钢法”,该方法的生产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资料:①潮泥灰主要成分是石灰石;②铁的熔点是1535℃。
A.钢的熔点比纯铁高
B.加入潮泥灰是为了除去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
C.不断翻炒是为了提高铁合金的含碳量
D.炼铁炉得到的产物是纯铁
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互相刻画的方法,可比较硬铝和铝的硬度
B.利用化学合成药物,可以治疗疾病,保障人体健康
C.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可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
D.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
12.下列关于初中的某常见反应 A + B → C + D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 C 和 D 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若 C 和 D 为盐和氢气,则反应物中一定没有铜
C.若 C 和 D 为单质和化合物,则此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若 10 gA 和 15 gB 充分反应,则生成 C、D 的总质量一定为 25 g
二、填空与简答
13.请在A﹣H八种物质中,选择符合题意的物质,在答题卡上用字母填空
A 一氧化碳 B 聚乙烯塑料 C 生石灰 D 碳酸氢钠 E 氧气 F 氯化钠 G 二氧化硫 H 碳酸氢铵
(1)医院用来抢救病人的气体是 。
(2)煮菜用作调味剂的是 。
(3)用作氮肥的是 。
(4)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是 。
(5)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6)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
(7)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8)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
14.重庆小面美味的秘诀之一是在制作时加入纯碱,纯碱的化学式是 。
15.某学习团队围绕“中和反应”开展以下活动:
(1)甲同学往稀硫酸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乙同学进行改良酸性土壤的实验:可向土壤中加入适量 (填化学式),来中和土壤中的酸。
(3)丙同学往装有氢氧化钠溶液与无色酚酞溶液的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
①该实验的现象是 。
②如图为该反应的微观过程,将反应后的微粒补充完整 。
③往反应后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 。

16.为了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得出的结论是 。
(2)实验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实验二 (填“能”或“不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17.金属锂(Li),被称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图1是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2为锂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1)图2中X的数值为 。
(2)图3中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与锂原子的化学性质最为相似的是 (填字母)。
(3)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使用的一种新型高能高效电池,具有质量轻、容量大、充电快等突出优点。锂电池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情况为 。
(4)2015年11月首架C919大飞机下线,标志着我国跻身飞机研制先进国家行列。机身蒙皮使用的是铝锂合金材料。下列属于铝锂合金性质的是 (填字母)。
A 密度小 B 硬度大 C 抗腐蚀
(5)锂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锌,它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锂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基本反应类型为 。
18.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是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中的各一种。小明和小红想用化学方法确定分别是哪种物质,进行了实验探究。
(1)①小明各取少量的溶液,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向两支试管中均加入少量的Fe粉,观察到A试管中产生了气泡,则加入A试管中的无色溶液为 。
②小红从下面试剂中选取了一种,没能鉴别出上述两种溶液。小红可能选取的试剂是 (填下列选项序号之一)
A.紫色石蕊试液 B.氧化铁粉末 C.氯化钠溶液
(2)现欲探究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探究,实验现象如图中所述。(假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作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①气体B的化学式为 ,沉淀D的化学式为 ,若将气体E通入无色酚酞试液中,溶液会由无色变为 色。
②无色滤液F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酸根离子为 (填离子符号)。
③根据上述实验信息,固体混合物A中还不能确定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19.工业制造高纯度氧化钙(CaO)的流程如下:
(1)反应器1中先加入一定量水。气体从底部缓慢通入的原因是 ;
(2)反应器2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过滤器中分离出的固体是 ;
(4)若要制得5.6吨的CaO,理论上需氯化钙的质量为 吨。
三、科学探究题
20.小明同学在超市里发现了一种外观似金属薄膜的商品,叫做锡纸,他十分感兴趣,于是上网查了一下锡纸的用途,发现锡纸的用途十分之广,可用于包装、烘焙烧烤,甚至烫头发都有“锡纸烫”,于是小明买了一卷锡纸来到学校,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1)小明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起来,小明从物理化学两个角度分析了锡纸燃烧的原因:物理角度:“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化学角度:“锡纸”短路后能燃烧的原因是 。
(2)小明将打磨过的“锡纸”放入装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立即产生了气泡。
(3)探究“锡纸”中金属的成分:“锡纸”中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锡纸”由锡箔或铝箔和纸粘合而成;
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锡(Sn)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生成+2价的锡盐。
提出猜想:猜想I :“ 锡纸”中的金属是锡
猜想Ⅱ:“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4)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与结论
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氯化锌溶液中 。 猜想II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交流讨论:①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 。
②老师提出实验中还可选择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小明同学经过思考后,选择替代氯化锌溶液的药品是 ,再次成功完成了实验。
③通过小明对“锡纸”的探究,我们可总结出金属的化学性质有 、 。
四、计算题
2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10g某锌样品(含少量杂质,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当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100g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象,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
(2)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千锤万击出深山是将石头开采出来,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烈火焚烧若等闲,包含着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粉骨碎身浑不怕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要留清白在人间包含着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D
【详解】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①中反应物中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说法错误;
B、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③④中的生成物中都含有单质,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含有化合物,说法错误;
C、反应物水中的氧元素化合价是﹣2价,生成物氧气为单质,氧气中氧元素化合价是零,说法错误;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化学方程式①②③④可知都有单质生成,说法正确。
故选D。
3.B
【分析】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
【详解】A、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方程式书写错误,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不正确;
B、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
C、电解水发生的化学反应:,状态符号漏写,错误;
D、氢氧化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中和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才是,不正确;
故选B。
4.C
【详解】A、a点是锌和部分硝酸银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硝酸锌、剩余的硝酸银和没有反应的硝酸铜,错误;
B、b点时锌和硝酸银恰好反应,固体中只有银一种物质,加入盐酸没有气泡产生,错误;
C、b~c段是锌和硝酸铜反应,c点表示锌和硝酸铜恰好反应,所得固体为银和铜,正确;
D、d点表示锌过量,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硝酸锌,错误。
故选C。
5.D
【详解】由题干中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而且生成物中有沉淀出现,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故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D。
6.C
【详解】A、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锌中分别滴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至过量,开始时金属过量,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当加入的稀硫酸过量时,则镁和锌全部参加反应,由于锌的相对分子质量比镁大,故等质量的镁和锌与过量稀硫酸反应时,镁生成的氢气大于锌,故A错误;
B、加热一定量的KClO3和MnO2的固体混合物,,由反应方程式可知,MnO2作为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质量不变,KClO3质量不断减少,最后完全反应掉,所以MnO2的质量分数应该是先不断增加,最后不变,故B错误;
C、向一定量的HCl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Ba(OH)2与Na2SO4反应生成BaSO4沉淀,硫酸钡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而且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不存在反应先后的问题,三种物质同时发生反应,滴加氢氧化钡,Na2SO4的的质量逐渐减少,最后反应完全,减少至0,故C正确;
D、CaO和H2O反应生成Ca(OH)2,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且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也有氢氧化钙析出,则溶质质量减小;随着反应的结束,溶液温度恢复至室温,析出的氢氧化钙又部分溶解,溶质的质量增大,恢复至室温时溶液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故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和原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7.C
【分析】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为碳酸钙,B、D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A能转化为B、D,B能转化为D,而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则B为氧化钙、D为氯化钙;C为碱,由于四种物质均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则C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推理正确。
【详解】A、由分析可知,A的化学式为CaCO3,该选项判断正确;
B、氧化钙不属于盐,该选项判断正确;
C、氢氧化钙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但氯化钙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该选项判断不正确;
D、B→C的反应为氧化钙和水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选项判断正确。
故选C。
8.A
【详解】A、稀硫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分别取适量氢氧化钠、氢氧化钡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钡,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可以鉴别,符合题意;
B、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故铁能与稀盐酸、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锌比铁活泼,铁与硫酸锌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钾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均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但是碳酸钠、氢氧化钾不能形成沉淀、气体和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D、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过量的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钙,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A
【详解】A、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溶液显碱性,在溶液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故A不正确;
B、在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稀盐酸,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明显变化,故B正确;
C、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无明显变化,没有白色沉淀生成,故C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故D正确。故选A。
10.B
【详解】A、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钢是铁的合金,所以说钢的熔点比纯铁低,故A说法错误;
B、潮泥灰主要成分是石灰石,在炼铁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杂质,故撒入潮泥灰主要作用是将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转化为炉渣而除去,故B说法正确;
C、生铁和钢的区别是含碳量不同,不断翻炒液态生铁,使生铁中碳与氧气接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降低碳元素的含量得到钢,故不断翻炒是为了降低铁合金的含碳量,故C说法错误;
D、炼铁炉得到的产物中含有多种物质,不是纯铁,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11.C
【详解】A、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的硬度,所以用互相刻画的方法,可比较硬铝和铝的硬度,选项正确;
B、利用化学合成药物,可以治疗疾病,保障人体健康,选项正确;
C、硫酸铵和氯化铵中都含有铵根,都是铵态氮肥,加熟石灰粉末研磨后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现象相同,所以加熟石灰粉末研磨,不能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铵,选项错误;
D、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蜡烛不能完全燃烧,可得到炭黑,选项正确。
故选C。
12.B
【详解】A. 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但金属氧化物和酸也生成盐和水,所以若 C 和 D 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选项错误;
B.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位于氢的后边,氢后的金属都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若 C 和 D 为盐和氢气,则反应物中一定没有铜,选项正确;
C.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若 C 和 D 为单质和化合物,则此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生铁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单质和化合物,但不是置换反应,选项错误;
D.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若10 gA 和 15 gB 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 C、D 的总质量一定为 25 g,否则小于25g,选项错误。故选B。
13. E F H A G C B D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所给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回答。
【详解】(1)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所以医院用氧气来抢救病人;故填:E。
(2)煮菜用作调味剂的是氯化钠;故填:F。
(3)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可用作氮肥;故填:H。
(4)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故填:A。
(5)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填:G。
(6)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常用作食品干燥剂;故填:C。
(7)聚乙烯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填:B。
(8)碳酸氢钠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所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填: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属于基础的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解答。
14.Na2CO3
【详解】解: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CO3。
15.(1)
(2)Ca(OH)2
(3)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详解】(1)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熟石灰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H)2;
(3)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显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现象为: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②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钠离子和氯离子没有参与反应,故图为: ;
③往反应后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是因为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 Fe+CuSO4 ==Cu+FeSO4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试管③中的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不能
【详解】(1)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由此得出的结论是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2)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面的金属能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实验二中观察到试管③的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3)实验二只能证明三种金属中铁的金属活动性最强,不能证明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
17. 3 A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ABC 2Li+H2SO4= Li2SO4+H2↑ 置换反应
【详解】(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图2中X的数值为3。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图3中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与锂原子的化学性质最为相似的是A,是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锂电池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情况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铝锂合金能用于机身蒙皮,说明该合金硬度大、密度小、抗腐蚀好,故选ABC。
(5)锂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锌,它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锂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H2SO4= Li2SO4+H2↑,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18.(1) 稀盐酸 C
(2) 红 、
【详解】(1)①各取少量的溶液,分别加入A、B两支试管中、向两支试管中均加入少量的Fe粉,铁与氢氧化钙不反应,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观察到A试管中产生了气泡,则加入A试管中的无色溶液为稀盐酸;
②A、根据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遇酸变红,所以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的是稀盐酸,溶液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钙溶液,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铁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加入氧化铁粉末,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钙溶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黄色的是稀盐酸,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均不反应,均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符合题意;
故选C;
(2)向固体混合物A中,加入适量稀盐酸,产生气体B,溶液C和沉淀D,说明固体中含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体,故气体B为二氧化碳;沉淀D为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结合可能成分分析,应为硫酸钡沉淀,即硝酸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所以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硝酸钡和硫酸铜,向溶液C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气体E,说明固体混合物中含氯化铵,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所以气体E为氨气。
①气体B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沉淀D为硫酸钡,化学式为BaSO4;
气体E为氨气,若将气体E通入无色酚酞试液中,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②向固体混合物A中加入稀盐酸,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硝酸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铜,故溶液C中含硝酸铜、氯化铵,氯化钙,向溶液C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氢氧化钠和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硝酸钠,故无色溶液F中含硝酸钠、氯化钠、氯化钙,故无色滤液F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酸根离子为:Cl-、;
③由分析可知,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碳酸钙、氯化铵、硝酸钡、硫酸铜,还不能确定的物质是硝酸铜,化学式为Cu(NO3)2。
19.(1)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充分反应
(2)CaCl2+(NH4)2CO3=2NH4Cl+CaCO3↓
(3)CaCO3/碳酸钙
(4)11.1
【详解】(1)反应器1中先加入一定量水。气体从底部缓慢通入的原因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充分反应;
(2)由图可知,反应器2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为氯化钙和碳酸铵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氯化钙和碳酸铵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故过滤器中分离出的固体是CaCO3;
(4)由,和可知,,故填:11.1。
20. 短路后锡纸温度升高,达到了锡纸的着火点 “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 2Al+3ZnCl2=3Zn+2AlCl3 除去表面的氧化物 硫酸亚铁溶液(或氯化亚铁溶液等合理即可) 能与酸反应 能与盐反应
【详解】(1)未短路前,虽然“锡纸”为可燃物,也与氧气接触了,但并未燃烧,说明短路后“锡纸”燃烧是因为短路后产生了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了“锡纸”的着火点。
(4)已知猜想Ⅱ成立,说明金属是铝,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排在锌之前,能与氯化锌溶液反应,反应生成氯化铝和锌,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锡排在锌之后,不能与氯化锌溶液反应;
(5)①金属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表面常会形成一层氧化物薄膜,因此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②选择的这种金属的盐溶液必须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铝和锡之间的金属的盐溶液,使其跟氯化锌溶液一样只能与铝反应而不能与锡反应,以达到实验目的。所以可选择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等。
③从以上实验可进行判断金属能与酸反应、能与盐反应。
21.⑴0.2g;⑵65%
【详解】(1)由图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2)设生成0.2g氢气需锌的质量为x
Zn+ H2SO4 == ZnSO4 + H2↑
65 2
x 0.2g
=
x=6.5g
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100%=65%。
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65%。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